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朗读习惯有助于学生智力及潜能的开发,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不难发现,当下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朗读技能有所忽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三维目标,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并善于激发、引导学生掌握朗读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语言素材,让学生直观感受语言的魅力以陶冶情操,从而提高朗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朗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的魅力在于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体会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语言文化,新课程标淮对一到三学段的小学生提出了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足以看出朗读课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重视朗读的训练,不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1]。但目前很多教师不重视朗读,只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单纯地读其中的某几段,虽然学生可以读得很流畅,但是缺乏情感且没有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内涵,只浮于表面,学生无法从课文中深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久而久之朗读就会成为一种应付公事的行为,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朗读能力的提升。长期枯燥乏味的朗读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此外,朗读的情感、技巧、时间等都会对于学生朗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小学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有效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古人有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顾名思义就是大声阅读,是小学生阅读的起点,同时也是阅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归根结底,朗读是学生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活动,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并完成情感的传递和表达。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既能够实现口、耳、眼、脑等多器官的共同参与,也能让学生在说出来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三分文章七分读”。由此可见,朗读在文章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知和理解。而且理解好了,学生也就具备了表达的前提。在文章学习中,也只有学生自己反复地读,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将生动形象的画面印刻在脑海中。朗读的作用不仅在此,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表达。并且在朗读中,结合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思维的运动中,深刻把握语言的组织形式,从而增强语言能力。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范读中共鸣,要有“情”
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朗读的过程,其实是认识文章的过程,同时更是认识自己的过程。人总是要在不断的阅读和学习中,增长见识,收获无限,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增强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要明确,朗读能力提升的前提是要帮助学生解决文章中的重难点字词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在文章理解中,赋予朗读深刻的情感。教师要注重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对学生朗读进行指导,通过范读的形式帮助学生纠正字音,明确词意,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让他们自主的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赋予文章一定的感情色彩。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草原》这一课时,在深度剖析文章内容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初步的文章理解中,在朗读中赋予文章深情。教师首先通过范读帮助小学生解决文章的生字生词,最后让学生在多媒体呈现的草原片段之下,想象草原辽阔优美的画面,让学生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认知体现。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朗读的平台,引导他们将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情感读出,体会热爱草原、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有时候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受教学任务的限制,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我自己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應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朗读教学不仅需要朗读学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自身朗读能力的硬功夫,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了过硬的朗读功夫和专业知识,怎么教学生朗读课文就不是件难事了。学生朗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恰好就是教学的最佳时机,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必能将朗读训练目标逐步达成。
参考文献
[1]刘新建.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分析[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15-216.
[2]张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科技资讯,2020,18(27):155-157.
[3]常艾子. “伙伴学研”实践的研究[D].扬州大学,2020.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朗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的魅力在于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体会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语言文化,新课程标淮对一到三学段的小学生提出了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足以看出朗读课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重视朗读的训练,不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1]。但目前很多教师不重视朗读,只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单纯地读其中的某几段,虽然学生可以读得很流畅,但是缺乏情感且没有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内涵,只浮于表面,学生无法从课文中深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久而久之朗读就会成为一种应付公事的行为,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朗读能力的提升。长期枯燥乏味的朗读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此外,朗读的情感、技巧、时间等都会对于学生朗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小学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有效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古人有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顾名思义就是大声阅读,是小学生阅读的起点,同时也是阅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归根结底,朗读是学生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活动,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并完成情感的传递和表达。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既能够实现口、耳、眼、脑等多器官的共同参与,也能让学生在说出来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三分文章七分读”。由此可见,朗读在文章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知和理解。而且理解好了,学生也就具备了表达的前提。在文章学习中,也只有学生自己反复地读,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将生动形象的画面印刻在脑海中。朗读的作用不仅在此,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表达。并且在朗读中,结合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思维的运动中,深刻把握语言的组织形式,从而增强语言能力。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范读中共鸣,要有“情”
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朗读的过程,其实是认识文章的过程,同时更是认识自己的过程。人总是要在不断的阅读和学习中,增长见识,收获无限,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增强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要明确,朗读能力提升的前提是要帮助学生解决文章中的重难点字词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在文章理解中,赋予朗读深刻的情感。教师要注重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对学生朗读进行指导,通过范读的形式帮助学生纠正字音,明确词意,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让他们自主的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赋予文章一定的感情色彩。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草原》这一课时,在深度剖析文章内容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初步的文章理解中,在朗读中赋予文章深情。教师首先通过范读帮助小学生解决文章的生字生词,最后让学生在多媒体呈现的草原片段之下,想象草原辽阔优美的画面,让学生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认知体现。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朗读的平台,引导他们将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情感读出,体会热爱草原、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有时候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受教学任务的限制,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我自己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應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朗读教学不仅需要朗读学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自身朗读能力的硬功夫,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了过硬的朗读功夫和专业知识,怎么教学生朗读课文就不是件难事了。学生朗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恰好就是教学的最佳时机,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必能将朗读训练目标逐步达成。
参考文献
[1]刘新建.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分析[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15-216.
[2]张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科技资讯,2020,18(27):155-157.
[3]常艾子. “伙伴学研”实践的研究[D].扬州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