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掉的好地狱》意象解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m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掉的好地狱》以梦境的方式表现了“人类”比“魔鬼”更可怕的主题,是一篇带有预言性质的散文诗,其中的各种意象隐晦地象征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派别。这些意象之间的转换也渗透着鲁迅的历史哲思和他对人民大众“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大悲悯、大同情。
  《失掉的好地狱》是鲁迅《野草》中比较难理解的篇目之一。由于这篇散文诗用了许多比较隐晦的意象对当时的黑暗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理性的预测,所以要理解这篇散文诗,人们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对其中的意象进行解析,才能更好地理解鲁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当时,北洋军阀为了争夺统治权,不惜干戈相加,连年混战,时局动荡不安。在段祺瑞政府的统治下,北方社会一片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与此同时,在南方,国民党右派势力十分猖獗,他们公开反对孙中山的革命政策,大造反革命舆论,企图阴谋夺取政权。鲁迅看透了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本质,他曾在《〈野草〉英文译本序》里这样说:“所以,这也可以说,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当然不会美丽。但这地狱也必须失掉。这是由几个有雄辩和辣手,而那时还未得志的英雄们的脸色和语气所告诉我的,我于是作《失掉的好地狱》。”在他看来,无论是在台上的北洋军阀,还是企图阴谋夺权的国民党右派都是一丘之貉。“几个有雄辩和辣手,而那时还未得志的英雄们”暗指国民党反动派,鲁迅通过对当时社会局势的分析,预测国民党反动派即将从北洋军阀手里夺取政权,并且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社会将更加黑暗,人民的灾难将更加深重。后来政治局势的发展也证明了鲁迅预测的准确性,《失掉的好地狱》也因此成为带有预言性质的散文诗,其中的各种意象也成了当时社会状况和政治派别的象征。
  《失掉的好地狱》是一篇写梦境的散文诗,文本以“我梦见自己”开始。鲁迅通过梦境,以倒叙展开文章的叙述。“我梦见自己躺在床上,在荒寒的野外,地狱的旁边。”通过后面的文字,读者才可以明白这里的“地狱”已经是“人类”统治下的地狱。接着,鲁迅详细描绘了一番这地狱,人们从鬼魂们“无不低微”“然有秩序”的叫唤中可以想象到他们受害之深重。在这一段文字中,鲁迅首先用“荒寒”一词给人以阴冷之感,接着又出现了鬼魂、火焰、油、钢叉等地狱特有的事物,并且这些统治工具是专门设置用来统治鬼魂的,可见地狱统治者的残酷。这阴森、恐怖的地狱景象其实就是当时黑暗的中国社会的现实写照,而人民大众正是这黑暗统治下的“鬼魂们”。在段末,鲁迅以极其讽刺的口吻写地狱里“醉心的大乐,布告三界:地下太平”。对于统治者来说,这音乐是醉心的、动听的;对于人民大众来说,这音乐是令人煎熬的、痛苦的。
  文本第二段出现了一个新的角色即“魔鬼”。他在与人类争夺地狱统治权的战斗中失败被迫逃出地狱,来到“我”面前。他“美丽、慈悲、遍身有大光辉”,但无论他怎样伪装,“我”还是一眼就识破他是魔鬼。但“我”并没有揭穿他,而是听他给“我”讲一个有关天神、魔鬼和人类的故事。本来“我”是梦的叙述者,这时魔鬼却成了梦的叙述者,“我”则成为了聆听者。叙述视角的转换不仅加强了梦的哲学意味,呈现出一个“梦中梦”、沉思中的沉思的深层结构,也通过魔鬼亲身经历的事件现身说法,使后面“人类”的统治让地狱变得更加残酷黑暗的事实更具真实性。因此,鲁迅通过魔鬼之口对当时政治局势做出的预测更具现实性。魔鬼讲的这个故事是关于地狱的废弛与整饬、鬼魂们的反叛与再整饬的轮回过程。
  首先是在魔鬼与天神之间争夺地狱的统治权。魔鬼战胜天神,获得了主宰天国、人间和地狱的统治权,但他最看重的还是地狱的统治权。结合当时的社会局势分析,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但由于军阀混战、争夺国家统治权,人民大众的生活处境依然悲惨。所以,魔鬼显然是北洋军阀的象征,而天神则是“天之子”皇帝的象征,也就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不管是北洋军阀,还是封建统治者,他们争夺的都是对人民的统治权,所以无论谁获胜,社会照常黑暗,人民的处境都不会得到改善。
  对于魔鬼统治下的地狱生活,鬼魂们仍然无法忍受,所以他们从冷油温火里醒来,在曼陀罗花的蛊惑下,记起人间的事情,发出了反狱的绝叫。虽然在魔鬼的统治下曼陀罗花“极细小,惨白可怜”,但它给了鬼魂们些许美好的向往。在曼陀罗花的鼓动下,鬼魂们感到了朦胧的希望,于是反叛了魔鬼。但鬼魂们没有想到曼陀罗花是有毒的,人类利用了曼陀罗花对鬼魂们的蛊惑,乘机“应声而起,仗义执言,与魔鬼战斗”。狡黠的人类施展各种谋略,布置各种网罗,利用鬼魂们的支持,与魔鬼展开残酷激烈的战斗,最终人类获胜,在地狱门上竖起人类的旌旗,魔鬼被迫从地狱出走。
  然而,当鬼魂们还在欢呼胜利时,人类整饬地狱的使者已经及时来到地狱,露出了他残暴的真面目,像当初的魔鬼一样,坐在了地狱的中央,开始了对地狱的严酷统治。这时,鬼魂们才醒悟,原来自己上了人类的当。这里的“人类”就是国民党反动派和其他别有用心的野心家的象征。鬼魂们发现自己被人类利用,在推翻了魔鬼的统治后又沦为人类的奴隶,于是再次发出反狱的绝叫。这一次他们却成为人类的叛徒,因为他们曾与人类并肩作战。作为叛徒,他们“得到永劫沉沦的罚”。自此,人类彻底掌握了地狱的统治权,其威慑力更在魔鬼之上,其残暴性与魔鬼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纵观全篇,鲁迅借魔鬼之口讲述了一个有关天神、魔鬼、人类争夺地狱统治权的故事,通过各种意象之间的联系及其象征意义预测“还未得志的英雄们”即国民党反动派将要建立的未來中国将是一个更加坏的“地狱”,表现了鲁迅的睿智和忧思。但如果将文本中的意象仅做这样的理解还是有些狭隘,从更为深广和长远的意义上来说,鲁迅其实是通过这些意象对中国的历史现象作了概括,并给人以启发和思考。从天神到魔鬼、再到人类,其实就是自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统治,到新旧军阀的混战、腐败统治,再到一些“还未得志的英雄们”企图夺取政权的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缩影。无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他们争夺的都是对人民大众的统治权,而不是为了人民的自由和解放。所以,这些意象之间的转换渗透着鲁迅的历史哲思。鲁迅曾将中国几千年的旧社会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无论哪个时代,人民大众的奴隶思想都积习难改。所以,他把人民比作地狱里受统治的鬼魂,不论谁掌握了统治权,人民都处于被统治的地位。人民要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奴隶身份,避免一次次在被统治的悲剧中轮回,就必须完全消除自己的奴隶思想,不再依赖任何统治者,不寄希望于统治者的诱惑与欺骗,为了争取自身的解放、独立和自由而彻底推翻统治者。只有这样,地狱才能成为人间,鬼魂们才能摆脱被统治的地位,成为真正的“人”。因此,《失掉的好地狱》中各种地狱里的意象,不仅是鲁迅对当时中国黑暗社会的揭露和预测,更是他对中国历史的哲思,其中还蕴含着他对人民大众“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大悲悯和大同情。鲁迅借助地狱里的各种意象进行散文诗的抒写,这是借助非现实意象来揭露现实社会的一种艺术手段。虽然将这些虚构的意象还原到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可能会损害其审美意蕴,但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杨勇(1989-),男,山西临汾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日夜相思情绵延,长年爱恨多喜忧。  此刻,一阵寒风吹过,一场飞雪从三千米的高空飘落,气温骤然降至零度以下,姑苏的寒冬腊月,悄悄然然地来了。  黄昏,门外的风越吹越紧,透过门窗的风,从罅隙中钻了进来,彻寒入骨,令人战栗。孤独、寂寞的我,一半清醒,一丝淡然,醉倒后陷入冬眠,深卧于一片雪花曼舞的诗意中,酝酿一场情意缠绵的相遇。  清晨,透过轩窗,瞥见一个个小精灵矜持又顽皮地或在天空打着旋,或划出柔美的弧
期刊
包包上的装饰图案,不仅起到装饰包包的作用,还起到传递文化内涵的作用。本项目研究图案设计在包包中的运用,实践探索包包的制作流程,以笔记本电脑包为例,主要探索包包的图形设计、结构设计、材料、制作工艺等内容,设计与制作装饰图形设计新颖、结构创新实用、美观的包包样本。  一、图案在包包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包包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并且种类繁多。从性别方面分类,有男性包和女性包;从造型和用途方面分类,有背包、挎
期刊
华灯艳彩,波光映辉,傍晚,春意盎然的黄埔江畔,春风柔阑,樱花灼灼,杏花鳞次。江风牵着春暖,绵绵拂过眉颊。樱花柔抚星空,温柔点亮了红尘风华流砂。杏花蕊红,惊艳了岁月沧桑。它们或素雅、或华贵,以其怒放的姿态与春风厮守,与春天拥抱,绽放自己的精彩。  开满浦江两岸的繁花绿叶,在春风化雨中选择静放。擦肩款款走过的情侣,在璀璨霓虹的繁华下,暖暖点缀起城市的舞台。突然,冰冷的尘世多了几分烟火气息。轻柔的春风,
期刊
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历来研究者众多。本文对21世纪以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个简要的梳理,以期揭示本时期学术界对《释名疏证补》的研究方向和新取得的进展。  东汉学者刘熙的《释名》历来被视为我国第一部语源学专著和传统训诂学的经典著作,但是其最初的版本比较粗疏,错漏很多。明代学者毕沅作《释名疏证》后,其版本才大致可用。除畢沅外,学界普遍认可的对《释名》贡献最大者,当数清代学者王先谦。
期刊
我故乡的老屋是一座木屋,最初建于1964年的冬天,后来又在1974年扩建过。算起来,老屋已经在风雨中经历了近六十个春秋了。带着岁月的沧桑,老屋的瓦片由原来的靛蓝色变成了青黑色。以前光滑圆亮的檐柱,外表已经有了腐化的痕迹,变得黯然失色、粗糙不平。正堂两边的大装木板和前面照壁上的木板都已发黄变脆,看上去好像有一层细细的木屑要掉下来。老屋就像一位老人,脸色逐渐变得枯黄,额头和眼角都布满了皱纹。我知道,老
期刊
叶广芩是当代陕西文坛有一定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三秦厚土的滋养使她的文学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魅力。最值得称道的是,她以陕西秦岭的动物植物、山势地貌为创作素材,写出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动物题材小说以及一些关涉秦岭生态面貌的纪实性文学作品,以崭新的视角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尊重生命的生态意识。本文从叶广芩秦岭文化作品中的生态观、中国传统文化及家族环境的浸染、巍巍秦岭的直接熏陶等几个方面,探源叶广芩秦岭文化
期刊
平儿,“平”又“不平”。“平”在她不卑不亢,不温不火;“平”在她进退有度,周全妥帖。“不平”在她色才德兼备,真善美并存;“不平”在她命运不平顺,其命薄“比黛玉尤胜”。作为一个没有判词的丫头,作者曹雪芹仍用大量的情节来描写她,被四次写入回目,可见作者对她的喜爱。有关他的行事、品格贯穿于小说始终,显出一个完整的形象,可见平儿是作者有意突出的一個特殊人物。虽没有判词,但曹雪芹还是给了平儿一个字:“俏”。
期刊
余华并不是一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以精致见长。笔锋刚劲有力,独树一帜的语言系统构造出一系列荒诞、怪异、隐秘的文本。余华的作品中“父亲”的形象屡屡可见,他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全面地塑造出各种“父亲”形象,如荒诞无耻的“父亲”、丑恶异化的“父亲”、苦难艰辛的“父亲”、正直无私的“父亲”、善良温存的“父亲”,尽管每一部作品中“父亲”的道路迥异,但最终都走向了一个结局。  余华作为先锋派小说的领军人物,
期刊
《八骏图》是沈从文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一个内涵丰富、具有独特性的文本。在浅层次上,《八骏图》可以看作是作家对“都市—乡村”对立景观的建构,而其更深的意蕴则体现在潜藏于文本中的作家个人的隐秘心理、价值追求以及技法尝试等方面,人们从中可以窥见沈从文创作成熟阶段较为复杂的创作动机。  发表于1935年的《八骏图》是沈从文都市题材小说的代表作。通常认为,小说是通过对包括主人公达士先生在内的八位教授的状貌
期刊
作为先锋作家登上文坛的苏童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转型,在“红粉”系列小说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作为男性作家的苏童,他塑造的女性形象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喜欢以女性形象结构小说,比如《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红粉》中的小萼,也许是因为女性更令人关注,也许我觉得女性身上凝聚着更多的小说因素。”苏童擅长写女性,被誉为表现女性的“圣手”。本文探讨的是他小说中书写的女性形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