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言可畏》作者察·高吉迪。该作品出版于1981年,曾被推选为1981年泰国最佳长篇小说,接着又于1982年获得东盟文学奖。该作品影响巨大,同时也是作者突破泰国作品局限于现实主义框架的一部代表作。该作品写法细腻,结构感强,通过发生在泰国一个偏远小镇的故事,细腻而深刻的揭露了小镇人物的人性。“正义”则在那样的“人性”中渐渐消逝。
关键词:《人言可畏》;正义;消逝
《人言可畏》又名《判决》。察·高吉迪的作品善于冲破传统现实主义作品的条条框框,从一种新的角度来进行现实主义写作,作者是泰国唯一一位曾两次获得东盟文学奖的人。
该长篇小说语言细腻,故事内容上虽没有那么惊心动魄,但通篇文章线索明晰,节奏统一。文章基调低沉,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压抑的,但小说通篇又给人一种波澜起伏的感觉。小说开篇便指出“这是一个离奇的故事。是由一个青年与一个疯癫寡妇共同生活引起的”,小说的焦点也就集中到了这两个人身上。
故事讲得是主人公法,其亲生母亲很早就去世了。法唯一的亲人便是自己的父亲。父亲一直在本镇的寺里干活,负责侍候和尚,并做些力气活,没有工钱,只负责父子俩的伙食。法的童年在寺中度过,法11岁那年寺里办了学校,父亲成了学校的正式工友,法也在学校读到了4年级,接着法便出家做了沙弥,不久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了法师,法自己也始终以佛家“五戒”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很多人都以为他会继续在寺里深造成为大师,可是法因为担心父亲而决定还俗帮助父亲,因此法也被称为镇里的模范青年。还俗后的法到南部当兵,回家后发现家里多了个女人,原来是父亲的填房。后来父亲去世了。法的生活也开始慢慢的转变。法接替了父亲的工作,照看寺庙、管理学校,一样可以得到寺里提供的饭食,不同的是法还得照看自己的后母。法和顺颂寡妇住在了一起,这也成为镇上人的口实,捕风捉影的对两人的关系进行编造。法为此而苦恼,白天只能借助工作来暂时忘却烦恼,晚上则陷入深深的烦躁中,法也因此被镇上的人疏离。一年后父亲火花礼没有一人来参加,法便学会了喝酒来麻痹自己,最终他成为一个“酒鬼”也因此失去了工作,最后也因酒而殒命。镇上人捕风捉影而编造的流言,“德高望重”的校长的迫害,最终使得“模范青年”心中的善消失殆尽。其消逝之路主要有:
一、善的依托消失--父亲去世,与顺颂寡妇同住
法是镇里的模范青年,是因为他从小就帮助父亲照看寺庙,原本可以在寺里有一番大的作为,最终因为考虑到父亲原本就孤身一人,工作量大,自己不能只考虑自己,每天在寺里悠闲自得,而不考虑父亲,最终决定还俗。后来被抽中去南部当兵,其在当兵期间所有的补助都寄回家给了父亲,因此父亲也有钱到府城里见见世面,也才从府城带回了女人顺颂做填房。因为家里多了个女人,服兵役回家的法也不能和父亲住了,法便搬到寺里的戏棚住。两年后法的父亲去世了,想到父亲生前说的话,顺颂精神不正常,如果不将她带回来照顾,她不可能活下去。因此就搬回草棚,和顺颂寡妇同住,好对其进行照顾。唯一的亲人也不在了,还留下了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寡妇。法的“善”从此失去了依托。
二、善到丑的转折--父亲火化礼,镇上人借口缺席
自从父亲死后,法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在学校当工友,专门在学校负责一些琐事,如管理教室,浇花,收国旗等。另外还帮学校的老师做一些事,如帮校长的新家砌墙,帮学校老师买中午饭等,这些事法做得很开心,觉得有无工钱都无所谓,只要有住有吃,就足够了。
但是这一切的美好,因为有了顺颂寡妇而逐渐消逝。顺颂因为有精神病,会无缘无故对寺里的和尚笑,在一次洗澡的时候还把自己的乳房露出来给学校老师看。在镇长父亲的葬礼上,把筒裙拉到腰上等,更有一次被捕风捉影的认为法和顺颂寡妇在光天化日之下“做那种事”。就这样法在镇上人的心中的美好形象在一天天崩塌。法的父亲死后一年多,法决定火化父亲的遗体,让父亲早日转世。法问校长要了自己存在他那的钱,买了各种火化要用的物品,并邀请镇上的人来参加父亲的葬礼,包括校长、镇长等。到了火化那天,所有人都借口不来参加,唯一的参加者就是法和镇里的搬尸工凯大伯,凯大伯也是唯一相信法和顺颂寡妇是清白的人。这是镇里最简单、寒酸的火化礼。法因此而悲伤不已,当法和凯大伯坐在火化父亲的火堆旁休息时,凯大伯知道法伤心,就让法喝酒来缓解悲伤。正是从这次开始,法就体会到酒可以使自己忘记被镇上人误解、污蔑的不开心,晚上自己也不用为此而辗转难眠。酒就慢慢的成为了法的必需品,法用酒来忘却烦恼、帮助睡眠,法也通过喝酒找回了“自信”。而法的“善”也从此有了转折。
三、善消逝的前奏--喝酒误事,被学校辞职
“酒”一天天成为法不可缺少的东西,每天都在醉酒中入睡、工作。一天因为耽误了学校开门的时间,学生跑到法的草棚叫法开门,正看到因为精神不正常而钻到法的蚊帐里睡觉的顺颂,学生看到一丝不挂的顺颂和法睡在一个蚊帐里,这事很快便在学生中间传开了。法也因为气愤学生污蔑自己,失手用椰子打了学生的头。法也因此在去凯大伯家喝酒回家的路上,被学生家长暴打,全身是伤,牙也掉了四颗。因为喝酒误事,打学生,法对学校产生不良影响,最终被学校辞退。意味着法没有了收入,也意味着法可以终日喝酒了。这是法“善”消逝的前奏。
四、善的消逝--工钱被骗
法的父亲去世时,从学校得到一笔抚恤金,自己平常在学校做工友也是有固定收入的。这些钱,法全部都存在“德高望重”的校长那,因为考虑到存银行还要进府城,存取不方便,放在自己的草棚里又不安全,校长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每次存取,校长都会让法签字。当法被学校辞职,没有了收入,一次到校长家“取”自己的工钱买酒时,校长却说完全没有这样的事。法就在学校和镇里和别人说校长骗了自己的5200铢,但是谁又会信一个“酒鬼”的话呢,谁又会相信“德高望重”的校长会骗法的那点钱呢。法闹到了学校,最终因为耽误学生上课,被关进了警察局。当天校长就去警察局要求放了法,因为他们曾经是同事,校长也不在乎这样的“诬告”。最终法被要求向校长道歉而告终。回到草棚的法,用借来的20铢让寡妇帮自己买酒,这也是他喝的最后一瓶酒,当晚便吐血身亡。
五、结语
法的死,因为镇里人的捕风捉影、胡编乱造,校长的贪污,镇长的无作为,因为法“喝酒”等,但根源还是镇里人的谣言,以讹传讹。法是“善”的,无论在嗜酒前还是嗜酒后,嗜酒后的法总说自己要出家,要做大师,也会在清醒的时候痛恨自己的行为,乞求父亲的救赎。最终却敌不过那悠悠之口,法“善”的大厦最终轰然倒塌。
小说的主题是“正不胜邪”,校长依然德高望重,代表善的法的尸体也被当做新火化场的试验品而火化。顺颂寡妇也被送进精神病院。小镇从此 “清净”了,而“善”也真正被清除了。
参考文献:
[1]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栾文华.泰国文学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3] 张长虹.泰华新文学的历程新探 [J].南洋问题研究.2008.
[4] 王乐.没有终结的悲剧:评《人言可畏》对人性的“判决” [J].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
[5] 邱永旭. 于无声处听惊雷:恶战胜善—评长篇小说《人言可畏》[J].四川师范学院.2001.
作者简介:李宁(1990-),男,云南曲靖,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泰语语言学、泰国文学。
李俊(1992-),男,四川德阳,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泰国文学。
关键词:《人言可畏》;正义;消逝
《人言可畏》又名《判决》。察·高吉迪的作品善于冲破传统现实主义作品的条条框框,从一种新的角度来进行现实主义写作,作者是泰国唯一一位曾两次获得东盟文学奖的人。
该长篇小说语言细腻,故事内容上虽没有那么惊心动魄,但通篇文章线索明晰,节奏统一。文章基调低沉,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压抑的,但小说通篇又给人一种波澜起伏的感觉。小说开篇便指出“这是一个离奇的故事。是由一个青年与一个疯癫寡妇共同生活引起的”,小说的焦点也就集中到了这两个人身上。
故事讲得是主人公法,其亲生母亲很早就去世了。法唯一的亲人便是自己的父亲。父亲一直在本镇的寺里干活,负责侍候和尚,并做些力气活,没有工钱,只负责父子俩的伙食。法的童年在寺中度过,法11岁那年寺里办了学校,父亲成了学校的正式工友,法也在学校读到了4年级,接着法便出家做了沙弥,不久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了法师,法自己也始终以佛家“五戒”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很多人都以为他会继续在寺里深造成为大师,可是法因为担心父亲而决定还俗帮助父亲,因此法也被称为镇里的模范青年。还俗后的法到南部当兵,回家后发现家里多了个女人,原来是父亲的填房。后来父亲去世了。法的生活也开始慢慢的转变。法接替了父亲的工作,照看寺庙、管理学校,一样可以得到寺里提供的饭食,不同的是法还得照看自己的后母。法和顺颂寡妇住在了一起,这也成为镇上人的口实,捕风捉影的对两人的关系进行编造。法为此而苦恼,白天只能借助工作来暂时忘却烦恼,晚上则陷入深深的烦躁中,法也因此被镇上的人疏离。一年后父亲火花礼没有一人来参加,法便学会了喝酒来麻痹自己,最终他成为一个“酒鬼”也因此失去了工作,最后也因酒而殒命。镇上人捕风捉影而编造的流言,“德高望重”的校长的迫害,最终使得“模范青年”心中的善消失殆尽。其消逝之路主要有:
一、善的依托消失--父亲去世,与顺颂寡妇同住
法是镇里的模范青年,是因为他从小就帮助父亲照看寺庙,原本可以在寺里有一番大的作为,最终因为考虑到父亲原本就孤身一人,工作量大,自己不能只考虑自己,每天在寺里悠闲自得,而不考虑父亲,最终决定还俗。后来被抽中去南部当兵,其在当兵期间所有的补助都寄回家给了父亲,因此父亲也有钱到府城里见见世面,也才从府城带回了女人顺颂做填房。因为家里多了个女人,服兵役回家的法也不能和父亲住了,法便搬到寺里的戏棚住。两年后法的父亲去世了,想到父亲生前说的话,顺颂精神不正常,如果不将她带回来照顾,她不可能活下去。因此就搬回草棚,和顺颂寡妇同住,好对其进行照顾。唯一的亲人也不在了,还留下了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寡妇。法的“善”从此失去了依托。
二、善到丑的转折--父亲火化礼,镇上人借口缺席
自从父亲死后,法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在学校当工友,专门在学校负责一些琐事,如管理教室,浇花,收国旗等。另外还帮学校的老师做一些事,如帮校长的新家砌墙,帮学校老师买中午饭等,这些事法做得很开心,觉得有无工钱都无所谓,只要有住有吃,就足够了。
但是这一切的美好,因为有了顺颂寡妇而逐渐消逝。顺颂因为有精神病,会无缘无故对寺里的和尚笑,在一次洗澡的时候还把自己的乳房露出来给学校老师看。在镇长父亲的葬礼上,把筒裙拉到腰上等,更有一次被捕风捉影的认为法和顺颂寡妇在光天化日之下“做那种事”。就这样法在镇上人的心中的美好形象在一天天崩塌。法的父亲死后一年多,法决定火化父亲的遗体,让父亲早日转世。法问校长要了自己存在他那的钱,买了各种火化要用的物品,并邀请镇上的人来参加父亲的葬礼,包括校长、镇长等。到了火化那天,所有人都借口不来参加,唯一的参加者就是法和镇里的搬尸工凯大伯,凯大伯也是唯一相信法和顺颂寡妇是清白的人。这是镇里最简单、寒酸的火化礼。法因此而悲伤不已,当法和凯大伯坐在火化父亲的火堆旁休息时,凯大伯知道法伤心,就让法喝酒来缓解悲伤。正是从这次开始,法就体会到酒可以使自己忘记被镇上人误解、污蔑的不开心,晚上自己也不用为此而辗转难眠。酒就慢慢的成为了法的必需品,法用酒来忘却烦恼、帮助睡眠,法也通过喝酒找回了“自信”。而法的“善”也从此有了转折。
三、善消逝的前奏--喝酒误事,被学校辞职
“酒”一天天成为法不可缺少的东西,每天都在醉酒中入睡、工作。一天因为耽误了学校开门的时间,学生跑到法的草棚叫法开门,正看到因为精神不正常而钻到法的蚊帐里睡觉的顺颂,学生看到一丝不挂的顺颂和法睡在一个蚊帐里,这事很快便在学生中间传开了。法也因为气愤学生污蔑自己,失手用椰子打了学生的头。法也因此在去凯大伯家喝酒回家的路上,被学生家长暴打,全身是伤,牙也掉了四颗。因为喝酒误事,打学生,法对学校产生不良影响,最终被学校辞退。意味着法没有了收入,也意味着法可以终日喝酒了。这是法“善”消逝的前奏。
四、善的消逝--工钱被骗
法的父亲去世时,从学校得到一笔抚恤金,自己平常在学校做工友也是有固定收入的。这些钱,法全部都存在“德高望重”的校长那,因为考虑到存银行还要进府城,存取不方便,放在自己的草棚里又不安全,校长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每次存取,校长都会让法签字。当法被学校辞职,没有了收入,一次到校长家“取”自己的工钱买酒时,校长却说完全没有这样的事。法就在学校和镇里和别人说校长骗了自己的5200铢,但是谁又会信一个“酒鬼”的话呢,谁又会相信“德高望重”的校长会骗法的那点钱呢。法闹到了学校,最终因为耽误学生上课,被关进了警察局。当天校长就去警察局要求放了法,因为他们曾经是同事,校长也不在乎这样的“诬告”。最终法被要求向校长道歉而告终。回到草棚的法,用借来的20铢让寡妇帮自己买酒,这也是他喝的最后一瓶酒,当晚便吐血身亡。
五、结语
法的死,因为镇里人的捕风捉影、胡编乱造,校长的贪污,镇长的无作为,因为法“喝酒”等,但根源还是镇里人的谣言,以讹传讹。法是“善”的,无论在嗜酒前还是嗜酒后,嗜酒后的法总说自己要出家,要做大师,也会在清醒的时候痛恨自己的行为,乞求父亲的救赎。最终却敌不过那悠悠之口,法“善”的大厦最终轰然倒塌。
小说的主题是“正不胜邪”,校长依然德高望重,代表善的法的尸体也被当做新火化场的试验品而火化。顺颂寡妇也被送进精神病院。小镇从此 “清净”了,而“善”也真正被清除了。
参考文献:
[1]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栾文华.泰国文学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3] 张长虹.泰华新文学的历程新探 [J].南洋问题研究.2008.
[4] 王乐.没有终结的悲剧:评《人言可畏》对人性的“判决” [J].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
[5] 邱永旭. 于无声处听惊雷:恶战胜善—评长篇小说《人言可畏》[J].四川师范学院.2001.
作者简介:李宁(1990-),男,云南曲靖,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泰语语言学、泰国文学。
李俊(1992-),男,四川德阳,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泰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