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手机上安装了网秦,在支付时也需硬件来保证安全。正如电脑安装了杀毒软件,登陆网银时还需要一个Usb-Key
不妨大胆憧憬一下未来世界:不需要到银行排队,不需要满世界找ATM机,也不需要坐在电脑跟前,在赶公交、挤地铁时,打开手机就能完成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水电煤费的缴纳,甚至挥一挥手机就能完成对一本《新经济导刊》的购买支付……还有比这更潇洒的吗?
钱袋宝就是一家为上述生活方式而奔跑的支付企业。2008年,钱袋宝核心团队开始考虑做一些支付的细分领域,之后,他们看到美国一些公司在做借还钱的业务,从而得到了启示,正式入驻移动支付行业。如今,他们又将愿景设定为 “简单生活,轻松支付”,冀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钱袋宝能成功吗?
与运营商竞合
在移动支付的产业链中,至少是六方共舞。用户、商家、移动运营商、银行(主要做后台清算)、第三方支付公司、设备供应商(做手机支付产品)等几方之间相互竞合,相关依存。“关系错综复杂,比PC互联网格局要稍微复杂些。”钱袋宝执行董事孙江涛如是告诉记者。
表面看来,对钱袋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来说,移动运营商的关系最难协调,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做移动支付可能都需要运营商的支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移动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所持的态度不是特别开放,它们一直把移动互联网当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对流量通道的控制较为刻板。而在PC互联网领域,运营商主要是通道,用户交钱上网,就能做支付。
而近几年,运营商改变了策略,已越发放开移动互联网的流量通道。“现在,原来的6方关系已经减少到5方。我们的一些产品基本上不依赖运营商去给与什么支持了,只需要借助运营商的网络通道,用户只要去交流量费就行了;而借助骨干网络的市场化,交个专线费、流量费就行了,不需要在业务层面有什么牵扯。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孙江涛说。
现在,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第三方公司(VISA、支付宝等)等巨头,又大手笔投入到移动支付的跑马圈地竞赛之中。但在孙江涛看来,最纯粹的竞争对手,不是运营商,而是同行,以及那些从PC支付向移动支付业务延伸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在孙江涛看来,移动支付毛利很低,运营商加入移动支付阵营,并不是直接的盈利目的,而是为了黏住用户。“这是运营商做移动支付最原始的冲动。”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即便运营商做移动支付每年1万亿的交易量,按1.5‰的毛利也就十几亿,而它们每年几千亿的营收,利润就过千亿。相比之下,支付收入可以一笔带过,运营商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据孙江涛介绍,“近几年,中国移动因对iPhone手机支持不佳等原因,部分高端用户有流失、转网的可能。因此它们希望用户在换号时不要丢弃原来的号码。如果在用户没换号之前,给用户推出移动支付业务,让手机账号与银行账号、水电煤费用缴纳等日常生活消费整合在一起,用户就不会轻易丢弃原号码,而起码保持多个号码。这给移动留下机会,将来通过4G抢回用户。”
孙江涛据此认定,第三方支付企业与运营商是竞合关系。据了解,钱袋宝已与数家联通的省级公司都达成了合作协议,为联通用户提供支付解决方案。“为什么它们与钱袋宝合作?就是因为我们的合作方式与用户手机号绑定,用户可能就不会轻易换号了,能够粘住用户。”如此,中国移动做手机支付,所以联通也做,否则让彼此形成差异化竞争了。
与“银”为善
在PC互联网时代,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发展受到银行网银用户的成长制约。“用户首先要成为银行的网银用户,才能成为第三方支付的用户,否则无法完成支付交易。”孙江涛告诉记者,“如果用PC互联网时代的理念看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就几乎没得做。因为,需要等手机银行用户成长起来,移动支付才能发展起来,而现在手机银行发展缓慢。”
为何手机银行发展缓慢?在技术上,PC互联网支付基本是基于Windows系统(起码比例很高,占绝对优势)。银行开发网银只需要开发一个基于Windows系统的产品,而不需要做多个版本。但手机的主流操作系统耳熟能详的就有七八种(如安卓、iOS、WP7、Symbian、MTK等)。这样就决定了,不可能每家银行都建立起手机银行体系。
银行无法迅速建立手机银行的用户群,则导致第三方支付公司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孙江涛告诉记者,“面对的操作系统多了,使银行建设手机银行需要投入的成本,要远大于当初在PC互联网上建设网上银行的成本。即使后台结算系统相同,假设每个操作系统需要花100万,那么8个操作系统就即使不需要花费800万,但也是不菲的花销。”
如此,在2008年,钱袋宝进入移动支付领域,也是遵循“不能等到手机银行用户成长起来,再去发展手机支付用户”的思路。“通过后台技术接口将银行支付通道打通,用户只要到钱袋宝开通手机支付,就能把手机银行(如查询余额、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等基础金融业务)功能一站式搞定。”孙江涛说,“除现金业务外,相当于一个流动的ATM机。”
成立之初,钱袋宝就与银行合作沟通,而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大部分银行都接纳了钱袋宝。而银行既然敢把后台接口给钱袋宝,足见其对钱袋宝安全保障技术的认可。据了解,通过近三年的积累,钱袋已经通过了13家机构的近20项检测和认证。孙江涛比划了一下,“我们手上的牌照有一摞子。”让外界难以理解的是,成立两年多的钱袋宝凭什么能够拿到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孙江涛并不以为然。“我们这两年多一直在拿牌照,这套流程已经很熟悉了。”
他说,“我们之前的牌照有工信部的、公安部的、国家密码管理局的。政府发牌照的思想是接近的,是对企业资质的认可、系统的检测结果、社会反映的评价等一整套东西。”据了解,钱袋宝内部成立了专门申请牌照的工作小组。这一工作小组主要是“去跟踪、更新政策信息,随时接受主管部门的检查,第一时间与主管部门沟通。”
在孙江涛看来,得到银行的认可,牌照只是打开一扇窗,而更本质原因是解决了银行的后顾之忧。“大银行还是有实力去开发手机银行。如工行、建行都有几千人的研发团队,它可以很有预见性地做手机银行、手机支付。但有些中小银行甚至连基础的PC网银都没建设好,还在不断升级,更没有精力、人力、财力去做手机银行,但它们又担心用户流失,而与我们合作,既不用出钱或者出技术,又能保证安全、拓展用户。它们何乐而不为?”
与同行共舞
显然,孙江涛也并不担心同行的竞争。“如果移动支付面对的格局和互联网相同,钱袋宝就不会做移动支付了。那样,支付宝、财付通进入移动互联网相对容易,它们的资源很容易复制。但正因为有些障碍,钱袋宝才有机会,建立一些用户基础,随行业高速发展。”
钱袋宝助理总裁罗旭也坦陈,“钱袋宝成立时,支付宝、财付通等已经占有一定市场。即便现在排位,它们还是要排在前面。我们本身规模没人家大,起步也比较晚,跟巨头比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要做一个市场大、口碑好的伟大企业,需要寻找新的领域去发力。我们现在就专注移动互联网。”据了解,在第一批获得牌照的27家支付企业中,钱袋宝是惟一一家只做移动支付的企业。罗旭希望通过后期精力、时间的投入,在移动支付领域做成领军企业。
与其他支付企业(如支付宝、财付通等依托电子商务,汇付天下、易宝支付和快钱等走行业用户路线)不同,钱袋宝走的却是不同的道路。孙江涛说:“与电子商务网站合作不是钱袋宝的重点。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现在还太小,哪怕它们把100%的交易额都给我们,都没有用户一天的转账汇款等基础服务的交易量多。银行柜台免费发放我们的产品,推广营销也不需要到大街上拉客户。用户对银行的信任也会带来资源。”
孙江涛认为现在谈竞争还为时尚早,“互联网支付利润很低,这么多年没有支付企业上市,主要就是这个原因。6月底,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手机用户是9.2亿。市场盘子这么大,大家是先分肉,再争骨头。因此,大家基本上还在跑马圈地,还没有刀锋相见。未来,企业要积累起优势,就要把用户量提升一个台阶。而这是所有移动支付公司面临的头等大事。”
在技术方面,钱袋宝也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除了支付核心应用以外,钱袋宝还不断开发出让用户满意、贴心的增值服务。“钱袋宝做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的秘密武器,也是区别于其他26家支付企业的最明显特征之一,我们所有核心移动支付解决方案都是基于手机硬件构建的,包括SIM贴膜卡、SD卡、小精灵等。”孙江涛告诉记者,“钱袋宝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基于‘硬件+软件’的模式,这样更安全,更可靠。”
孙江涛说,“手机应用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可以让支付更安全,这也是国内发展移动支付不同于国外的地方。”他表示,“支付首先要保证安全。我们已研发的几套支付解决方案的核心都是以硬件为主导、软件为辅。即便我们的电脑安装了卡巴斯基、360杀毒,登陆网银时还需要个Usb-Key。正如手机上安装了网秦,也需要一个硬件保证支付的安全。”
据了解,软件虽然能做到对主流木马的防范,但仍旧是弱机制,而硬件防范则是强机制。“软件是后知性的。有病毒进来,病毒库扫描到,杀毒软件更新后,才能够发现病毒。因此,杀毒软件是慢于病毒出现,必然有用户已经受到了损失。”孙江涛说这番话时,钱袋宝已经开发出三类硬件产品和两类软件产品,并拥有70多万的移动支付用户。
《新经济导刊》:钱袋宝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未来是否会持续这种模式?
孙江涛:现在,我们的盈利点包括向商户收取交易佣金、用户转账手续费、备付金的利息收入等。但未来的盈利模式,不是靠转账的佣金和手续费,而是靠增值服务的延伸,我们还在继续探索。总之,现在的模式不是长远的模式。当初,门户网站没有任何交易,用户只是上来看看,就能转化为利润。在移动支付领域,钱天天在我们面前跑,我们还担心挣不着钱?
我们现在考虑的不是盈利的问题,核心还是发展用户,让用户用起来。互联网这个行业如果上来就考虑赚钱,可能就做不大。如果互联网企业上来就考虑盈利,就不要做B2C,直接做B2B就行了。一旦手上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资源,很容易就能找到挣钱的模式。
《新经济导刊》:现在的移动支付,还存在哪些桎梏?手机系统平台的多样性,对开发移动支付产品是否也带来一些困难?
孙江涛:曾经,包括钱袋宝在内的诸多支付企业面临各种困惑,比如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法地位,盈利模式的困扰,基础设施(POS机)尚未铺设完善,用户对移动支付安全的忧虑及其对新形态支付方式的接受和认可。如今看来,当初的困惑,现在已经不成为困惑。
过去曾经担忧的问题,现在看来都已经解决了。比如,运营商通道已经打通;金融接口已经打开;人民银行已经给第三方支付公司合法地位。产业已经没有核心受制因素了,等于原来的主要矛盾没有了。可能原来的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比如,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产品在各手机的适配,用户体验的完善等,但这些都不是很难逾越。
在不伤害用户体验的条件下,想彻底突破平台是不可能的,但可以用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去解决。如果能够突破平台,大家就没人去做操作系统了,大家都去做中间件了。所以大家每做一个软件,都要在不同的平台上去开发。钱袋宝现在的解决方案中有一些能够突破平台的产品,虽然产品不尽完美,但在跨平台方面能达到95%以上的适配度。
《新经济导刊》:提起支付,人们就想到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即刷手机就能实现支付,这种技术什么时候能实现?
孙江涛:这要看NFC手机多快能普及起来。芯片安全谁来保证?即使能够保障安全,银行敢把密钥放到手机吗?山寨手机是不是也可以?是不是今后手机出厂也需要通过人民银行的认证?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研究和确定,但现在没有解决。
现场支付也要根据市场客户的需求,用相对合理的方式去占领市场。传统的现场支付解决方案要用户先花几千块去换NFC手机,而基于钱袋宝的解决方案,不用换手机就能实现。因此,现在需要抛开产业链上七七八八复杂的问题,直接切入主题,把支付安全问题解决,不需要舍近求远。现场支付为什么不用蓝牙,而用13.56M频率等,就是为保证10厘米范围内的安全交易。
当然,在未来两三年,现场支付可能会快速启动。但现在还在预热,中国银联今年已经部署完了三十万台的能受理现场支付的POS,市场上还有三百多万台POS机,会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完成改造。总之,受理环境会越来越好。
钱袋宝执行董事孙江涛
如果用PC互联网时代的理念看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就几乎没得做。
不妨大胆憧憬一下未来世界:不需要到银行排队,不需要满世界找ATM机,也不需要坐在电脑跟前,在赶公交、挤地铁时,打开手机就能完成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水电煤费的缴纳,甚至挥一挥手机就能完成对一本《新经济导刊》的购买支付……还有比这更潇洒的吗?
钱袋宝就是一家为上述生活方式而奔跑的支付企业。2008年,钱袋宝核心团队开始考虑做一些支付的细分领域,之后,他们看到美国一些公司在做借还钱的业务,从而得到了启示,正式入驻移动支付行业。如今,他们又将愿景设定为 “简单生活,轻松支付”,冀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钱袋宝能成功吗?
与运营商竞合
在移动支付的产业链中,至少是六方共舞。用户、商家、移动运营商、银行(主要做后台清算)、第三方支付公司、设备供应商(做手机支付产品)等几方之间相互竞合,相关依存。“关系错综复杂,比PC互联网格局要稍微复杂些。”钱袋宝执行董事孙江涛如是告诉记者。
表面看来,对钱袋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来说,移动运营商的关系最难协调,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做移动支付可能都需要运营商的支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移动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所持的态度不是特别开放,它们一直把移动互联网当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对流量通道的控制较为刻板。而在PC互联网领域,运营商主要是通道,用户交钱上网,就能做支付。
而近几年,运营商改变了策略,已越发放开移动互联网的流量通道。“现在,原来的6方关系已经减少到5方。我们的一些产品基本上不依赖运营商去给与什么支持了,只需要借助运营商的网络通道,用户只要去交流量费就行了;而借助骨干网络的市场化,交个专线费、流量费就行了,不需要在业务层面有什么牵扯。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孙江涛说。
现在,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第三方公司(VISA、支付宝等)等巨头,又大手笔投入到移动支付的跑马圈地竞赛之中。但在孙江涛看来,最纯粹的竞争对手,不是运营商,而是同行,以及那些从PC支付向移动支付业务延伸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在孙江涛看来,移动支付毛利很低,运营商加入移动支付阵营,并不是直接的盈利目的,而是为了黏住用户。“这是运营商做移动支付最原始的冲动。”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即便运营商做移动支付每年1万亿的交易量,按1.5‰的毛利也就十几亿,而它们每年几千亿的营收,利润就过千亿。相比之下,支付收入可以一笔带过,运营商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据孙江涛介绍,“近几年,中国移动因对iPhone手机支持不佳等原因,部分高端用户有流失、转网的可能。因此它们希望用户在换号时不要丢弃原来的号码。如果在用户没换号之前,给用户推出移动支付业务,让手机账号与银行账号、水电煤费用缴纳等日常生活消费整合在一起,用户就不会轻易丢弃原号码,而起码保持多个号码。这给移动留下机会,将来通过4G抢回用户。”
孙江涛据此认定,第三方支付企业与运营商是竞合关系。据了解,钱袋宝已与数家联通的省级公司都达成了合作协议,为联通用户提供支付解决方案。“为什么它们与钱袋宝合作?就是因为我们的合作方式与用户手机号绑定,用户可能就不会轻易换号了,能够粘住用户。”如此,中国移动做手机支付,所以联通也做,否则让彼此形成差异化竞争了。
与“银”为善
在PC互联网时代,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发展受到银行网银用户的成长制约。“用户首先要成为银行的网银用户,才能成为第三方支付的用户,否则无法完成支付交易。”孙江涛告诉记者,“如果用PC互联网时代的理念看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就几乎没得做。因为,需要等手机银行用户成长起来,移动支付才能发展起来,而现在手机银行发展缓慢。”
为何手机银行发展缓慢?在技术上,PC互联网支付基本是基于Windows系统(起码比例很高,占绝对优势)。银行开发网银只需要开发一个基于Windows系统的产品,而不需要做多个版本。但手机的主流操作系统耳熟能详的就有七八种(如安卓、iOS、WP7、Symbian、MTK等)。这样就决定了,不可能每家银行都建立起手机银行体系。
银行无法迅速建立手机银行的用户群,则导致第三方支付公司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孙江涛告诉记者,“面对的操作系统多了,使银行建设手机银行需要投入的成本,要远大于当初在PC互联网上建设网上银行的成本。即使后台结算系统相同,假设每个操作系统需要花100万,那么8个操作系统就即使不需要花费800万,但也是不菲的花销。”
如此,在2008年,钱袋宝进入移动支付领域,也是遵循“不能等到手机银行用户成长起来,再去发展手机支付用户”的思路。“通过后台技术接口将银行支付通道打通,用户只要到钱袋宝开通手机支付,就能把手机银行(如查询余额、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等基础金融业务)功能一站式搞定。”孙江涛说,“除现金业务外,相当于一个流动的ATM机。”
成立之初,钱袋宝就与银行合作沟通,而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大部分银行都接纳了钱袋宝。而银行既然敢把后台接口给钱袋宝,足见其对钱袋宝安全保障技术的认可。据了解,通过近三年的积累,钱袋已经通过了13家机构的近20项检测和认证。孙江涛比划了一下,“我们手上的牌照有一摞子。”让外界难以理解的是,成立两年多的钱袋宝凭什么能够拿到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孙江涛并不以为然。“我们这两年多一直在拿牌照,这套流程已经很熟悉了。”
他说,“我们之前的牌照有工信部的、公安部的、国家密码管理局的。政府发牌照的思想是接近的,是对企业资质的认可、系统的检测结果、社会反映的评价等一整套东西。”据了解,钱袋宝内部成立了专门申请牌照的工作小组。这一工作小组主要是“去跟踪、更新政策信息,随时接受主管部门的检查,第一时间与主管部门沟通。”
在孙江涛看来,得到银行的认可,牌照只是打开一扇窗,而更本质原因是解决了银行的后顾之忧。“大银行还是有实力去开发手机银行。如工行、建行都有几千人的研发团队,它可以很有预见性地做手机银行、手机支付。但有些中小银行甚至连基础的PC网银都没建设好,还在不断升级,更没有精力、人力、财力去做手机银行,但它们又担心用户流失,而与我们合作,既不用出钱或者出技术,又能保证安全、拓展用户。它们何乐而不为?”
与同行共舞
显然,孙江涛也并不担心同行的竞争。“如果移动支付面对的格局和互联网相同,钱袋宝就不会做移动支付了。那样,支付宝、财付通进入移动互联网相对容易,它们的资源很容易复制。但正因为有些障碍,钱袋宝才有机会,建立一些用户基础,随行业高速发展。”
钱袋宝助理总裁罗旭也坦陈,“钱袋宝成立时,支付宝、财付通等已经占有一定市场。即便现在排位,它们还是要排在前面。我们本身规模没人家大,起步也比较晚,跟巨头比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要做一个市场大、口碑好的伟大企业,需要寻找新的领域去发力。我们现在就专注移动互联网。”据了解,在第一批获得牌照的27家支付企业中,钱袋宝是惟一一家只做移动支付的企业。罗旭希望通过后期精力、时间的投入,在移动支付领域做成领军企业。
与其他支付企业(如支付宝、财付通等依托电子商务,汇付天下、易宝支付和快钱等走行业用户路线)不同,钱袋宝走的却是不同的道路。孙江涛说:“与电子商务网站合作不是钱袋宝的重点。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现在还太小,哪怕它们把100%的交易额都给我们,都没有用户一天的转账汇款等基础服务的交易量多。银行柜台免费发放我们的产品,推广营销也不需要到大街上拉客户。用户对银行的信任也会带来资源。”
孙江涛认为现在谈竞争还为时尚早,“互联网支付利润很低,这么多年没有支付企业上市,主要就是这个原因。6月底,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手机用户是9.2亿。市场盘子这么大,大家是先分肉,再争骨头。因此,大家基本上还在跑马圈地,还没有刀锋相见。未来,企业要积累起优势,就要把用户量提升一个台阶。而这是所有移动支付公司面临的头等大事。”
在技术方面,钱袋宝也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除了支付核心应用以外,钱袋宝还不断开发出让用户满意、贴心的增值服务。“钱袋宝做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的秘密武器,也是区别于其他26家支付企业的最明显特征之一,我们所有核心移动支付解决方案都是基于手机硬件构建的,包括SIM贴膜卡、SD卡、小精灵等。”孙江涛告诉记者,“钱袋宝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基于‘硬件+软件’的模式,这样更安全,更可靠。”
孙江涛说,“手机应用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可以让支付更安全,这也是国内发展移动支付不同于国外的地方。”他表示,“支付首先要保证安全。我们已研发的几套支付解决方案的核心都是以硬件为主导、软件为辅。即便我们的电脑安装了卡巴斯基、360杀毒,登陆网银时还需要个Usb-Key。正如手机上安装了网秦,也需要一个硬件保证支付的安全。”
据了解,软件虽然能做到对主流木马的防范,但仍旧是弱机制,而硬件防范则是强机制。“软件是后知性的。有病毒进来,病毒库扫描到,杀毒软件更新后,才能够发现病毒。因此,杀毒软件是慢于病毒出现,必然有用户已经受到了损失。”孙江涛说这番话时,钱袋宝已经开发出三类硬件产品和两类软件产品,并拥有70多万的移动支付用户。
《新经济导刊》:钱袋宝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未来是否会持续这种模式?
孙江涛:现在,我们的盈利点包括向商户收取交易佣金、用户转账手续费、备付金的利息收入等。但未来的盈利模式,不是靠转账的佣金和手续费,而是靠增值服务的延伸,我们还在继续探索。总之,现在的模式不是长远的模式。当初,门户网站没有任何交易,用户只是上来看看,就能转化为利润。在移动支付领域,钱天天在我们面前跑,我们还担心挣不着钱?
我们现在考虑的不是盈利的问题,核心还是发展用户,让用户用起来。互联网这个行业如果上来就考虑赚钱,可能就做不大。如果互联网企业上来就考虑盈利,就不要做B2C,直接做B2B就行了。一旦手上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资源,很容易就能找到挣钱的模式。
《新经济导刊》:现在的移动支付,还存在哪些桎梏?手机系统平台的多样性,对开发移动支付产品是否也带来一些困难?
孙江涛:曾经,包括钱袋宝在内的诸多支付企业面临各种困惑,比如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法地位,盈利模式的困扰,基础设施(POS机)尚未铺设完善,用户对移动支付安全的忧虑及其对新形态支付方式的接受和认可。如今看来,当初的困惑,现在已经不成为困惑。
过去曾经担忧的问题,现在看来都已经解决了。比如,运营商通道已经打通;金融接口已经打开;人民银行已经给第三方支付公司合法地位。产业已经没有核心受制因素了,等于原来的主要矛盾没有了。可能原来的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比如,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产品在各手机的适配,用户体验的完善等,但这些都不是很难逾越。
在不伤害用户体验的条件下,想彻底突破平台是不可能的,但可以用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去解决。如果能够突破平台,大家就没人去做操作系统了,大家都去做中间件了。所以大家每做一个软件,都要在不同的平台上去开发。钱袋宝现在的解决方案中有一些能够突破平台的产品,虽然产品不尽完美,但在跨平台方面能达到95%以上的适配度。
《新经济导刊》:提起支付,人们就想到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即刷手机就能实现支付,这种技术什么时候能实现?
孙江涛:这要看NFC手机多快能普及起来。芯片安全谁来保证?即使能够保障安全,银行敢把密钥放到手机吗?山寨手机是不是也可以?是不是今后手机出厂也需要通过人民银行的认证?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研究和确定,但现在没有解决。
现场支付也要根据市场客户的需求,用相对合理的方式去占领市场。传统的现场支付解决方案要用户先花几千块去换NFC手机,而基于钱袋宝的解决方案,不用换手机就能实现。因此,现在需要抛开产业链上七七八八复杂的问题,直接切入主题,把支付安全问题解决,不需要舍近求远。现场支付为什么不用蓝牙,而用13.56M频率等,就是为保证10厘米范围内的安全交易。
当然,在未来两三年,现场支付可能会快速启动。但现在还在预热,中国银联今年已经部署完了三十万台的能受理现场支付的POS,市场上还有三百多万台POS机,会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完成改造。总之,受理环境会越来越好。
钱袋宝执行董事孙江涛
如果用PC互联网时代的理念看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就几乎没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