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7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和腹部平片、钡灌肠的X线表现。结果:17例腹部平片均表现为肠腔充气,其中有13例低位结肠梗阻;钡灌肠检查16例见典型X线征象,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1例不典型X线征象,直肠段局限性切迹,24小时随访均有钡剂潴留。结论:钡灌肠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直观的方法,对病变的定位及度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钡灌肠 X线诊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173
资料与方法
2001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经X线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l7例,男l2例,女5例,年龄9~28天,均为足月儿,临床表现为出生后胎粪排出延迟,逐渐出现腹胀、呕吐和便秘。9例腹胀明显,呕吐物开始时含有少量胆汁,后呕出粪样液体。经过用开塞露治疗,症状得到缓解,有2例3天前开始排恶臭稀便。
方法:腹部平片,摄立位片时嘱陪人抓紧新生儿的双上臂固定后摄片,摄卧位片时让新生儿仰卧在诊视床上摄片。了解新生儿肠腔有否胀气及有否低位肠梗阻或穿孔。钡灌肠检查,先调制好钡剂,用生理盐水和医用硫酸钡调制成30%(W/V)浓度的低张稀钡混悬液约150ml,用钡桶盛装。在X线诊视床上铺橡胶单、布单,冬天注意保暖,操作者戴手套,取8~10号软质橡胶肛管1条,管尖蘸水,站在新生儿的右侧,托起双下肢暴露肛门,将肛管缓慢轻巧地插入肛门约5cm(一般在肛管后约2cm),再用胶布固定于大腿两侧,以免肛管滑出,不要将肛管球囊充气,将肛管接上钡桶胶管,将钡桶吊高至距床面约50cm。在X线电视监视下,灌入钡剂,当扩张的肠段充盈后停止钡剂灌入。拔出肛管后,在透视下调整体位观察,摄取腹部正侧位,在显示病变最清楚位置加摄局部斜位片。钡灌肠24小时后随访是否有钡剂潴留。
鉴别诊断:新生儿结肠先天性狭窄,腹部平片均可见肠腔充气扩张,也可出现低位肠梗阻,钡剂检查可显示狭窄及扩张段,但没有移行段。因为移行段为肠管神经节细胞从无到有的过渡区,只有先天性巨结肠才具有移行段。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部平片均可见肠腔充气扩张,也可出现低位肠梗阻,但本病腹部平片有肠壁气囊征和(或)门静脉积气,而且临床上多为早产儿,出生后曾有窒息、缺氧、休克的病史,而且有便血。
结 果
17例新生儿做腹部平片检查,均见大小肠腔充气扩张,l3例有低位大肠梗阻,乙状结肠有粪便积蓄,4例低位小肠梗阻。钡灌肠检查能明确诊断,对病变的定位及程度的判断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16例见典型X线征象:①痉挛段,为病变段,显示长短不一,边缘光整或不规则锯齿状;②扩张段,位于痉挛近端的结肠扩张,肠壁增厚,黏膜增粗呈横行,肠腔内有粪块;③移行段,位于痉挛段与扩张段之间,其肠腔较痉挛段稍扩张,呈漏斗形与扩张段相连。3例出生10天内见不典型征象,见直肠下段局限性切迹。全部病例钡灌肠24小时后随访均有钡剂潴留。2例排恶臭稀便患者合并小肠结肠炎。按照《儿科学》根据病变肠管的长短的X线诊断分型标准:①常见型:病变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以下,12例;②短段型:病变位于直肠中段以下,4例;③长段型:病变自结肠肝曲至乙状结肠之间,1例;④全结肠型:本组病例未发现。1例排恶臭稀便的新生儿在扩张段见黏膜出现大锯齿状,提示合并肠炎。在钡灌肠后24小时随访在病变近侧均有钡剂潴留。
讨 论
正常新生儿几乎全部在出生24小时内排出第1次胎便,2~3天内排完,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由于发病的肠管处于痉挛状态,胎便不能通过,所以24~48小时内没有胎便排出,或者只有少量。必须用开塞露或灌肠的方法才有较多的胎便排出,一般在2~6天内即出现部分性甚至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出现呕吐,呕吐物可含有胆汁或粪便样液体,腹部胀大,为全腹膨胀,通过辅助通便后症状即缓解,但数日后便秘、腹胀、呕吐又出现。由于反复发作,患儿出现体重不增,还会出现小肠结肠炎(腹泻)、穿孔、营养不良等并发症[1]。笔者认为,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胎便排出迟缓、腹胀、呕吐等症状,在X线平片,发现肠腔充气扩张或低位肠梗阻,在排除其他肠道畸形外,应考虑先天性巨结肠。做钡灌肠检查,在出生后2周以上均可出现肠管痉挛、移行、扩张的典型X线征象[2]。而在出生后2周内的患儿X线征象不典型,病变段仅呈局限性切迹,通常不能显示扩张段,特别是短段型,结肠形态可以是正常的,这是由于病程较短,病变近侧尚未形成代偿性扩张,因此在出生后2周内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应以结肠的排空功能延迟(一般在钡灌肠后24~48小时随访在病变段近侧结肠内有钡剂潴留)作为诊断依据,本组病例有3例出生2周内根据临床症状,钡灌肠仅见直肠下段局限性切迹,24小时随访有钡剂潴留而确诊。若扩张肠管黏膜皱襞变粗横向呈不规则锯齿状变化。提示伴有小肠结肠炎,原因是炎症引起肠管黏膜增粗及肠管激惹所致[3],本组有2例。
笔者通过17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钡灌肠检查认为,要取得好的诊断效果,也要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做钡灌肠时需注意几点:①钡剂灌肠前不做清洁灌肠,以免影响痉挛段显示;②钡剂调制应用生理盐水,避免扩张的肠段大量吸收水分导致水中毒;③用低压(钡桶距床面<50cm)缓慢灌注,以免人为造成结肠扩张;④当扩张的肠段充盈后应停止钡剂的灌入,以免钡剂较多,影响病变段观察;⑤24小时后随访摄片,观察有钡剂潴留。
参考文献
1 张庆申.先天性巨结肠的影像学表现.中国医药指南,2008,16:497-498.
2 于福长.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的影像学分析.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2):259.
3 冯杰雄,高贺云.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治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1):808-810.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钡灌肠 X线诊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173
资料与方法
2001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经X线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l7例,男l2例,女5例,年龄9~28天,均为足月儿,临床表现为出生后胎粪排出延迟,逐渐出现腹胀、呕吐和便秘。9例腹胀明显,呕吐物开始时含有少量胆汁,后呕出粪样液体。经过用开塞露治疗,症状得到缓解,有2例3天前开始排恶臭稀便。
方法:腹部平片,摄立位片时嘱陪人抓紧新生儿的双上臂固定后摄片,摄卧位片时让新生儿仰卧在诊视床上摄片。了解新生儿肠腔有否胀气及有否低位肠梗阻或穿孔。钡灌肠检查,先调制好钡剂,用生理盐水和医用硫酸钡调制成30%(W/V)浓度的低张稀钡混悬液约150ml,用钡桶盛装。在X线诊视床上铺橡胶单、布单,冬天注意保暖,操作者戴手套,取8~10号软质橡胶肛管1条,管尖蘸水,站在新生儿的右侧,托起双下肢暴露肛门,将肛管缓慢轻巧地插入肛门约5cm(一般在肛管后约2cm),再用胶布固定于大腿两侧,以免肛管滑出,不要将肛管球囊充气,将肛管接上钡桶胶管,将钡桶吊高至距床面约50cm。在X线电视监视下,灌入钡剂,当扩张的肠段充盈后停止钡剂灌入。拔出肛管后,在透视下调整体位观察,摄取腹部正侧位,在显示病变最清楚位置加摄局部斜位片。钡灌肠24小时后随访是否有钡剂潴留。
鉴别诊断:新生儿结肠先天性狭窄,腹部平片均可见肠腔充气扩张,也可出现低位肠梗阻,钡剂检查可显示狭窄及扩张段,但没有移行段。因为移行段为肠管神经节细胞从无到有的过渡区,只有先天性巨结肠才具有移行段。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部平片均可见肠腔充气扩张,也可出现低位肠梗阻,但本病腹部平片有肠壁气囊征和(或)门静脉积气,而且临床上多为早产儿,出生后曾有窒息、缺氧、休克的病史,而且有便血。
结 果
17例新生儿做腹部平片检查,均见大小肠腔充气扩张,l3例有低位大肠梗阻,乙状结肠有粪便积蓄,4例低位小肠梗阻。钡灌肠检查能明确诊断,对病变的定位及程度的判断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16例见典型X线征象:①痉挛段,为病变段,显示长短不一,边缘光整或不规则锯齿状;②扩张段,位于痉挛近端的结肠扩张,肠壁增厚,黏膜增粗呈横行,肠腔内有粪块;③移行段,位于痉挛段与扩张段之间,其肠腔较痉挛段稍扩张,呈漏斗形与扩张段相连。3例出生10天内见不典型征象,见直肠下段局限性切迹。全部病例钡灌肠24小时后随访均有钡剂潴留。2例排恶臭稀便患者合并小肠结肠炎。按照《儿科学》根据病变肠管的长短的X线诊断分型标准:①常见型:病变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以下,12例;②短段型:病变位于直肠中段以下,4例;③长段型:病变自结肠肝曲至乙状结肠之间,1例;④全结肠型:本组病例未发现。1例排恶臭稀便的新生儿在扩张段见黏膜出现大锯齿状,提示合并肠炎。在钡灌肠后24小时随访在病变近侧均有钡剂潴留。
讨 论
正常新生儿几乎全部在出生24小时内排出第1次胎便,2~3天内排完,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由于发病的肠管处于痉挛状态,胎便不能通过,所以24~48小时内没有胎便排出,或者只有少量。必须用开塞露或灌肠的方法才有较多的胎便排出,一般在2~6天内即出现部分性甚至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出现呕吐,呕吐物可含有胆汁或粪便样液体,腹部胀大,为全腹膨胀,通过辅助通便后症状即缓解,但数日后便秘、腹胀、呕吐又出现。由于反复发作,患儿出现体重不增,还会出现小肠结肠炎(腹泻)、穿孔、营养不良等并发症[1]。笔者认为,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胎便排出迟缓、腹胀、呕吐等症状,在X线平片,发现肠腔充气扩张或低位肠梗阻,在排除其他肠道畸形外,应考虑先天性巨结肠。做钡灌肠检查,在出生后2周以上均可出现肠管痉挛、移行、扩张的典型X线征象[2]。而在出生后2周内的患儿X线征象不典型,病变段仅呈局限性切迹,通常不能显示扩张段,特别是短段型,结肠形态可以是正常的,这是由于病程较短,病变近侧尚未形成代偿性扩张,因此在出生后2周内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应以结肠的排空功能延迟(一般在钡灌肠后24~48小时随访在病变段近侧结肠内有钡剂潴留)作为诊断依据,本组病例有3例出生2周内根据临床症状,钡灌肠仅见直肠下段局限性切迹,24小时随访有钡剂潴留而确诊。若扩张肠管黏膜皱襞变粗横向呈不规则锯齿状变化。提示伴有小肠结肠炎,原因是炎症引起肠管黏膜增粗及肠管激惹所致[3],本组有2例。
笔者通过17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钡灌肠检查认为,要取得好的诊断效果,也要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做钡灌肠时需注意几点:①钡剂灌肠前不做清洁灌肠,以免影响痉挛段显示;②钡剂调制应用生理盐水,避免扩张的肠段大量吸收水分导致水中毒;③用低压(钡桶距床面<50cm)缓慢灌注,以免人为造成结肠扩张;④当扩张的肠段充盈后应停止钡剂的灌入,以免钡剂较多,影响病变段观察;⑤24小时后随访摄片,观察有钡剂潴留。
参考文献
1 张庆申.先天性巨结肠的影像学表现.中国医药指南,2008,16:497-498.
2 于福长.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的影像学分析.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2):259.
3 冯杰雄,高贺云.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治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1):80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