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因此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在这个时期。中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数学教学活动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任务。
创造性思维就是要打破原来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性思考,从而产生新思路,拓展解决问题的路途。通过这种思维活动的开展人们不仅可以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相关联系,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产生独创的、新型的甚至具有指导实际生活意义的思维。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不拘泥于原有解题思路,多方寻求解题方式,从而突破传统的、固有的解题模式,使学生开阔思路,思维变得活跃起来,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和最新颖的解题思路。学生的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在学生阶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许并不具有社会现实意义,而就学生个人而言在其思维习惯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开放性创新思维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具备这种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所以教师除了具备敬业精神之外,还要注意加强自身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学习,及时更新自身教育观念,从而使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渗透这种教学观念。为使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精神,培养其创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首先加以改变,使自己从主角地位退下来,让学生来当主角,教师主要是引导和启发,给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自由空间,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同为主角,共同研讨,积极发言,在一种自由开放的氛围中使学生享受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更有利于学生聪明才智的开发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推手
所谓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生活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对学习具有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数学本身是一门形式枯燥,逻辑严密,内容抽象的学科,所以感兴趣的学生不多,自然能真正学好的就更少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自然不会有深刻的记忆,只有对数学充满兴趣,才能对数学有持久的热情,才能把枯燥的知识变为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学生创新思维才能得以提升。
三、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加以培养
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它是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工具。对数学而言,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就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灵活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数学教学中,这是学生提高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中学阶段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函数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方程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等。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性、创造性;通过分类思想,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目的性;通过化归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辩证性;通过类比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逻辑性;通过函数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指向性、深刻性。在教学时,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及时渗透、总结并加以强化,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思想得以形成,自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相应提高了。不仅如此还要多鼓励学生用新型数学思想研究解决新问题,并对已有知识结论和方法加以创造性的改造,进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最简洁、最符合逻辑的方法。
四、创造学生自主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
有好多教师坚持传统理念,总是认为,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很好地尽了自己的责任。现在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充分结合起来,为学生设立尽量好的自由空间,使学生有充分展示和自由发挥的良好环境,从而能达到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在积极配合教师的讲解中,自己却又处于自主和独立的学习空间。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来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并能围绕这个问题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对不同层次问题进行分类指导,然后教师还要有选择地参与各组讨论,适时地对学生讨论进行适当提示,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和尝试,引发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了学生实验、观察、动手、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小结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不仅学校和教师要努力,学生自身也要在教师引导下积极配合,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勇于开拓进取,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责编 赵建荣)
创造性思维就是要打破原来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性思考,从而产生新思路,拓展解决问题的路途。通过这种思维活动的开展人们不仅可以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相关联系,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产生独创的、新型的甚至具有指导实际生活意义的思维。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不拘泥于原有解题思路,多方寻求解题方式,从而突破传统的、固有的解题模式,使学生开阔思路,思维变得活跃起来,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和最新颖的解题思路。学生的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在学生阶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许并不具有社会现实意义,而就学生个人而言在其思维习惯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开放性创新思维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具备这种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所以教师除了具备敬业精神之外,还要注意加强自身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学习,及时更新自身教育观念,从而使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渗透这种教学观念。为使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精神,培养其创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首先加以改变,使自己从主角地位退下来,让学生来当主角,教师主要是引导和启发,给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自由空间,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同为主角,共同研讨,积极发言,在一种自由开放的氛围中使学生享受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更有利于学生聪明才智的开发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推手
所谓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生活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对学习具有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数学本身是一门形式枯燥,逻辑严密,内容抽象的学科,所以感兴趣的学生不多,自然能真正学好的就更少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自然不会有深刻的记忆,只有对数学充满兴趣,才能对数学有持久的热情,才能把枯燥的知识变为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学生创新思维才能得以提升。
三、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加以培养
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它是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工具。对数学而言,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就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灵活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数学教学中,这是学生提高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中学阶段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函数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方程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等。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性、创造性;通过分类思想,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目的性;通过化归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辩证性;通过类比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逻辑性;通过函数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指向性、深刻性。在教学时,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及时渗透、总结并加以强化,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思想得以形成,自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相应提高了。不仅如此还要多鼓励学生用新型数学思想研究解决新问题,并对已有知识结论和方法加以创造性的改造,进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最简洁、最符合逻辑的方法。
四、创造学生自主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
有好多教师坚持传统理念,总是认为,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很好地尽了自己的责任。现在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充分结合起来,为学生设立尽量好的自由空间,使学生有充分展示和自由发挥的良好环境,从而能达到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在积极配合教师的讲解中,自己却又处于自主和独立的学习空间。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来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并能围绕这个问题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对不同层次问题进行分类指导,然后教师还要有选择地参与各组讨论,适时地对学生讨论进行适当提示,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和尝试,引发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了学生实验、观察、动手、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小结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不仅学校和教师要努力,学生自身也要在教师引导下积极配合,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勇于开拓进取,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