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十九大报告中针对“三农”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广东省将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对广东农村增创经济新优势将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广州市花都区宝桑园为例,结合当前广东省发展实际情况,探究生态农业旅游对广东农村发展思路的启示,以期为广东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现代化;生态农业旅游;花都宝桑园;广东广州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264-02
生态农业旅游是人们为了解除所处恶劣生态环境的困扰、追求人类理想的生存环境、追求健康长寿和心情愉悦,而选择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条件的农业旅游区度假休憩、保健疗养和娱乐,并达到享受生态效益、了解农业、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目的的旅游活动。国际旅游界普遍认为,生态旅游思想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其雏形是1965年赫特泽提出的“生态性旅游发展思路[1]。与生态农业旅游相近的概念有很多,如生态农业、农业旅游、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农业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交叉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产业或旅游方式,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以及与农业相关的文化、生活及产品等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农业等服务。农业旅游中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等方面,还可以包括诸如传统农业、有机农业等各种农业发展形式,故生态旅游农业只是农业旅游中的一个分支[2]。
1 广东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必要性
1.1 当前广东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一直居于全国省市前列,然而,广东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广东农村土地需求与供应失衡、农村土地被“城市化”,农民弃耕普遍、资源利用率低、产能过剩等问题依然存在,形式严峻。二是劳动力缺失。农村中大部分青年人选择进城务工,村里多为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三是农民环保意识薄弱、社会管理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显而易见。四是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够,难以惠及所有村民,村民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探索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城乡协调、以人为本、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但却势在必行。
1.2 当前广东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可行性
广东地处东南沿海,陆地的地势大体是北高南低,地形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自然资源丰富,人均土地资源相对紧缺,这决定广东省不可能走以机械化为特征的集约化模式。
广东城镇人口多,经济发展速度快,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一般较高。据1999年统计,广东省城乡居民年收入已达5 340.14元,具备了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经济基础。在繁忙的工作后,人们常希望暂时离开喧嚣的城市,面对绿水青山,体验田园生活,享受宁静悠闲,食用健康绿色食品。香港、澳门与广东省毗邻,并有很多相同的传统习俗,香港居民、澳门居民经常来广东省旅游探亲,形成了广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广大客源市场[3],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东当地的经济发展。
就农村而言,生态农业旅游既顺应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又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良好结合,是带动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模式。它既打破了城市活动空间的半封闭性,开扩了城市居民的活动空间,又使城市居民亲身感受到农村生活方式,拓展了与农村居民的人际关系,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客观上提高了农民生活品质。广东省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岭南文化和客家文化,乡村风景既有现代化风格又有小桥流水、古老屋舍的水乡风情,这些都为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2 广州花都宝桑园案例分析
2.1 概况
广东花都宝桑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缠岗村山前大道旁,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宝桑园面积约53.3 hm2,是广东省农科院蚕业所与花都区高新技术试验开发基地共同承担、广州市科委2000年立项的重点科技项目,该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根据农业发展趋势和蚕桑生产及资源的特点以及蚕业科技成果而設计,共投资1 820万元[4]。花都宝桑园不仅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桑田示范基地,也是以蚕桑文化为核心,集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一体,以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为主的新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其对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经营模式改革以及发展以“三高”为基础的规模化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2 旅游资源开发的优点与不足
2.2.1 优点。①自然条件适宜。广州市花都区地处东经112°57′07″~113°28′10″、北纬23°14′57″~23°37′18″,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降水充沛,无霜期长,桑蚕培育适宜温度通常在20~30 ℃之间。因此,花都宝桑园的自然条件与桑蚕培育及桑树种植均相适宜,从而为发展以蚕桑文化为核心的生态农业旅游奠定了自然基础优势。②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广东花都宝桑园建设与开发离不开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它是广东省农科院蚕业所与花都区高新技术试验开发基地共同承担、广州市科委2000年立项的重点科技项目,共投资1 820万元。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蚕桑发展写入其中,对宝桑园产业发展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③科研团队智力的坚实后盾。宝桑园是由广东省农科院蚕业所与花都区高新技术试验开发基地共同承担的项目,科研力量雄厚,人才资源丰富,为桑蚕研究以及资源开发提供了智力支持。④综合性观光休闲活动丰富,休憩服务设施健全。宝桑园以“蚕桑文化”为核心,园内设置丰富体验区,主要分为桑田采摘区、蚕桑文化博物馆、蚕宝宝体验馆、百果园、机动游戏区、水上运动区、拓展训练区、农家乐大草原、野炊烧烤区、养生别墅区、体育休闲区、垂钓区、蚕桑产品展示区等特色游乐区,丰富多彩的体验区为游客提供了各种有趣与难忘的体验。⑤积极与周边组织合作交流,进一步宣传与教育。宝桑园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多年来积极与花都区多所高校合作,以之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基地,同时还通过新闻媒体的深度采访与报刊介绍,不断加强社会公众对蚕桑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了解。 2.2.2 不足。①蚕桑产品的开发力度和市场流通性不够。养蚕业除了为科研提供便利外,蚕丝还可用来加工成丝绸衣服、棉被、蚕丝面膜及相关美容产品,蚕蛹可加工入药,用蚕粪便与桑树残渣可发酵产生沼气。当前宝桑园内关于桑果系列产品的零售店铺少,在日常生活超市中几乎看不到宝桑园生产的产品,可见产品市场流通性不够。②受农时季节影响,农业观光旅游时间具有季节性,淡、旺季反差明显。桑果成熟时间一般为每年3月至4月下旬,其余时间游客人数相对较少,存在淡、旺季反差明显的现象。③卫生条件不够完善,缺乏具有一定农业知识或环境保护知识的导游。桑园内部分采摘区未设置游客禁止扔垃圾的标志,有些腐烂的果实、叶、枝和废弃塑料膜不能及时清理,雨天厕所地面泥泞不堪。园内面积广阔,各区之间缺乏一定的导游人员作指引,缺乏环保知识提示等。
3 广东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路径
3.1 坚持生态第一位原则
充分认识到生态农业的区域性、自然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因地制宜。不过分依赖非自然的农业技术,不刻意制造景观,在与农业相结合发展的基础上必须保持自然的生态景观和乡土气息。
3.2 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交流,主动寻找相关政策支持
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离不开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审核与大力支持,门票价格的制定必须符合居民整体消費水平,负责人需积极处理与周边机构、商店的关系,不断完善旅游整体服务水平。
3.3 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强旅游区的规划与管理
生态农业旅游开发需要结合地理区域分析、旅游管理、园林设计与规划、市场营销、环境保护等专业知识,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不断考察与分析,设置相应方案,实事求是地开展规划建设。其中,要特别注意加强旅游区卫生、游客秩序与安全的管理工作。
3.4 合理规划,打造特色休闲农业
坚持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特色农业,形成独特的核心文化,合理规划与布局,建设综合型的观光休闲活动区和丰富体验区,不断完善游客休憩服务,树立品牌,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规模,创新产品营销方式,不断拓宽旅游市场。
4 参考文献
[1] 胡绿俊.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及其开发经营评价体系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2] 陈艳萍,祁真.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及开发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63-64.
[3] 徐颂军,保继刚.广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区域特征[J].经济地理,2001(3):371-375.
[4] 邹淑玲,姚锡镇.共建宝桑园基地 示范新生态农业[N].广东科技报,2001-01-13(001).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现代化;生态农业旅游;花都宝桑园;广东广州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264-02
生态农业旅游是人们为了解除所处恶劣生态环境的困扰、追求人类理想的生存环境、追求健康长寿和心情愉悦,而选择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条件的农业旅游区度假休憩、保健疗养和娱乐,并达到享受生态效益、了解农业、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目的的旅游活动。国际旅游界普遍认为,生态旅游思想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其雏形是1965年赫特泽提出的“生态性旅游发展思路[1]。与生态农业旅游相近的概念有很多,如生态农业、农业旅游、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农业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交叉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产业或旅游方式,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以及与农业相关的文化、生活及产品等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农业等服务。农业旅游中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等方面,还可以包括诸如传统农业、有机农业等各种农业发展形式,故生态旅游农业只是农业旅游中的一个分支[2]。
1 广东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必要性
1.1 当前广东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一直居于全国省市前列,然而,广东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广东农村土地需求与供应失衡、农村土地被“城市化”,农民弃耕普遍、资源利用率低、产能过剩等问题依然存在,形式严峻。二是劳动力缺失。农村中大部分青年人选择进城务工,村里多为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三是农民环保意识薄弱、社会管理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显而易见。四是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够,难以惠及所有村民,村民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探索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城乡协调、以人为本、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但却势在必行。
1.2 当前广东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可行性
广东地处东南沿海,陆地的地势大体是北高南低,地形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自然资源丰富,人均土地资源相对紧缺,这决定广东省不可能走以机械化为特征的集约化模式。
广东城镇人口多,经济发展速度快,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一般较高。据1999年统计,广东省城乡居民年收入已达5 340.14元,具备了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经济基础。在繁忙的工作后,人们常希望暂时离开喧嚣的城市,面对绿水青山,体验田园生活,享受宁静悠闲,食用健康绿色食品。香港、澳门与广东省毗邻,并有很多相同的传统习俗,香港居民、澳门居民经常来广东省旅游探亲,形成了广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广大客源市场[3],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东当地的经济发展。
就农村而言,生态农业旅游既顺应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又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良好结合,是带动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模式。它既打破了城市活动空间的半封闭性,开扩了城市居民的活动空间,又使城市居民亲身感受到农村生活方式,拓展了与农村居民的人际关系,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客观上提高了农民生活品质。广东省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岭南文化和客家文化,乡村风景既有现代化风格又有小桥流水、古老屋舍的水乡风情,这些都为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2 广州花都宝桑园案例分析
2.1 概况
广东花都宝桑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缠岗村山前大道旁,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宝桑园面积约53.3 hm2,是广东省农科院蚕业所与花都区高新技术试验开发基地共同承担、广州市科委2000年立项的重点科技项目,该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根据农业发展趋势和蚕桑生产及资源的特点以及蚕业科技成果而設计,共投资1 820万元[4]。花都宝桑园不仅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桑田示范基地,也是以蚕桑文化为核心,集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一体,以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为主的新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其对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经营模式改革以及发展以“三高”为基础的规模化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2 旅游资源开发的优点与不足
2.2.1 优点。①自然条件适宜。广州市花都区地处东经112°57′07″~113°28′10″、北纬23°14′57″~23°37′18″,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降水充沛,无霜期长,桑蚕培育适宜温度通常在20~30 ℃之间。因此,花都宝桑园的自然条件与桑蚕培育及桑树种植均相适宜,从而为发展以蚕桑文化为核心的生态农业旅游奠定了自然基础优势。②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广东花都宝桑园建设与开发离不开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它是广东省农科院蚕业所与花都区高新技术试验开发基地共同承担、广州市科委2000年立项的重点科技项目,共投资1 820万元。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蚕桑发展写入其中,对宝桑园产业发展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③科研团队智力的坚实后盾。宝桑园是由广东省农科院蚕业所与花都区高新技术试验开发基地共同承担的项目,科研力量雄厚,人才资源丰富,为桑蚕研究以及资源开发提供了智力支持。④综合性观光休闲活动丰富,休憩服务设施健全。宝桑园以“蚕桑文化”为核心,园内设置丰富体验区,主要分为桑田采摘区、蚕桑文化博物馆、蚕宝宝体验馆、百果园、机动游戏区、水上运动区、拓展训练区、农家乐大草原、野炊烧烤区、养生别墅区、体育休闲区、垂钓区、蚕桑产品展示区等特色游乐区,丰富多彩的体验区为游客提供了各种有趣与难忘的体验。⑤积极与周边组织合作交流,进一步宣传与教育。宝桑园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多年来积极与花都区多所高校合作,以之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基地,同时还通过新闻媒体的深度采访与报刊介绍,不断加强社会公众对蚕桑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了解。 2.2.2 不足。①蚕桑产品的开发力度和市场流通性不够。养蚕业除了为科研提供便利外,蚕丝还可用来加工成丝绸衣服、棉被、蚕丝面膜及相关美容产品,蚕蛹可加工入药,用蚕粪便与桑树残渣可发酵产生沼气。当前宝桑园内关于桑果系列产品的零售店铺少,在日常生活超市中几乎看不到宝桑园生产的产品,可见产品市场流通性不够。②受农时季节影响,农业观光旅游时间具有季节性,淡、旺季反差明显。桑果成熟时间一般为每年3月至4月下旬,其余时间游客人数相对较少,存在淡、旺季反差明显的现象。③卫生条件不够完善,缺乏具有一定农业知识或环境保护知识的导游。桑园内部分采摘区未设置游客禁止扔垃圾的标志,有些腐烂的果实、叶、枝和废弃塑料膜不能及时清理,雨天厕所地面泥泞不堪。园内面积广阔,各区之间缺乏一定的导游人员作指引,缺乏环保知识提示等。
3 广东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路径
3.1 坚持生态第一位原则
充分认识到生态农业的区域性、自然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因地制宜。不过分依赖非自然的农业技术,不刻意制造景观,在与农业相结合发展的基础上必须保持自然的生态景观和乡土气息。
3.2 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交流,主动寻找相关政策支持
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离不开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审核与大力支持,门票价格的制定必须符合居民整体消費水平,负责人需积极处理与周边机构、商店的关系,不断完善旅游整体服务水平。
3.3 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强旅游区的规划与管理
生态农业旅游开发需要结合地理区域分析、旅游管理、园林设计与规划、市场营销、环境保护等专业知识,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不断考察与分析,设置相应方案,实事求是地开展规划建设。其中,要特别注意加强旅游区卫生、游客秩序与安全的管理工作。
3.4 合理规划,打造特色休闲农业
坚持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特色农业,形成独特的核心文化,合理规划与布局,建设综合型的观光休闲活动区和丰富体验区,不断完善游客休憩服务,树立品牌,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规模,创新产品营销方式,不断拓宽旅游市场。
4 参考文献
[1] 胡绿俊.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及其开发经营评价体系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2] 陈艳萍,祁真.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及开发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63-64.
[3] 徐颂军,保继刚.广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区域特征[J].经济地理,2001(3):371-375.
[4] 邹淑玲,姚锡镇.共建宝桑园基地 示范新生态农业[N].广东科技报,2001-01-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