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大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然而,美术课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常被视为“副科”。虽然,美术课教学与升学率没有直接联系,但它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创造能力,发展美术教育对深化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作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1.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动脑动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一味地追求绘画技能训练,未能同培养学生个性有机结合。培养出来的是“工匠”式学生,缺乏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它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新世纪教学的重任。那么,在美术教育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我认为,在美术教研活动中,应以提高审美素质为主线,以提高造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创造能力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个性。个性的培养在于设立宽松的环境,使其自由发展,而不是设定一个固定的框架去塑造它,不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动脑动手。
比如,在上以《秋天》为主题的创作课时,我采用的教学模式为:激趣入境——深化主题——启发想象思维——引导创新。
我先让学生欣赏VCD《北国风光》,让他们领略祖国北方的山水在秋季中明媚的景象,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然后,深入分析主题:《秋天》不但可以反映风景,还可以反映人的情绪,犹如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体现的是思念亲人的情怀,另外,还可以表现一件事情,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可以描绘不同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画面。最后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丰富联想。通过这节课,学生思维得到开拓,动手能力在绘画中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得到加强。
2.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任意一门知识的前提,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对于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有相当重要性的意义。美术课由于形式较活泼,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因此,一般都能受学生普遍欢迎。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绘画造型能力较弱,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常出现部分同学由于不会画画,或画得不像,而产生自卑,畏难心理。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为学生精心选择和设计一定的充满感情色彩的情景、环境,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上《构图知识》课时,我先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形象模型:人、栅栏、太阳、房子、树木等,然后让他们根据构图形式美法则,象玩拼图游戏一样,把形象模型组合成不同构图形式的画面,从而排除他们由于画得不象而产生的畏难心理,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景中,掌握构图的知识。
另外,根据课堂需要我还采用音乐联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上《中国山水画特点和风格》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让他们随着跳动的音符,优美、婉转的旋律展开丰富联想,然后再出示山水画挂图,逐步展开教学过程,启发他们归纳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这种视听结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激励互助合作,弘扬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的职能是为社会各领域培养、输送人才,所以,教育应面向社会,各个学科的教学都不应仅仅停留于书面,在向学生授业解惑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观念,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团队合作精神,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显得相当重要。这方面,我在初中美术特色班的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
美术班的学生,大多数是纪律性比较差,个性活泼,所以,在这个学期前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我遇到颇为棘手的问题:辅导学生与抓好课堂纪律往往不能兼顾。后来,我采用分层管理的方法,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美术课堂纪律明显好转,取得一定效果。
在学习专业知识方面,我在各个小组中,选出美术素质较好的学生作为科代表,在第二课堂强化训练他们的造型技能,然后,鼓励他们在常规课堂上协助辅导该组同学。
通过以上方法,美术特色班形成了在学业上、纪律上相互合作,互相竞争的局面,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4.开拓知识视野,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人生观
在现代知识结构中,各门学科知识都是横向联系,相辅相成的。美术与文学、音乐、建筑、戏剧、摄影等为姐妹艺术,它们反映现实生活的表现手法是一脉相承的。所以,美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重视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在美术欣赏课,以中外艺术家的成功事迹,激励学生见贤思齐、博学多闻,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美术课是一种国民素质的教育,必须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坚持“素质教育”大方向,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审美文化素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收稿日期:2011-02-23
然而,美术课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常被视为“副科”。虽然,美术课教学与升学率没有直接联系,但它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创造能力,发展美术教育对深化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作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1.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动脑动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一味地追求绘画技能训练,未能同培养学生个性有机结合。培养出来的是“工匠”式学生,缺乏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它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新世纪教学的重任。那么,在美术教育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我认为,在美术教研活动中,应以提高审美素质为主线,以提高造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创造能力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个性。个性的培养在于设立宽松的环境,使其自由发展,而不是设定一个固定的框架去塑造它,不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动脑动手。
比如,在上以《秋天》为主题的创作课时,我采用的教学模式为:激趣入境——深化主题——启发想象思维——引导创新。
我先让学生欣赏VCD《北国风光》,让他们领略祖国北方的山水在秋季中明媚的景象,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然后,深入分析主题:《秋天》不但可以反映风景,还可以反映人的情绪,犹如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体现的是思念亲人的情怀,另外,还可以表现一件事情,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可以描绘不同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画面。最后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丰富联想。通过这节课,学生思维得到开拓,动手能力在绘画中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得到加强。
2.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任意一门知识的前提,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对于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有相当重要性的意义。美术课由于形式较活泼,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因此,一般都能受学生普遍欢迎。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绘画造型能力较弱,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常出现部分同学由于不会画画,或画得不像,而产生自卑,畏难心理。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为学生精心选择和设计一定的充满感情色彩的情景、环境,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上《构图知识》课时,我先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形象模型:人、栅栏、太阳、房子、树木等,然后让他们根据构图形式美法则,象玩拼图游戏一样,把形象模型组合成不同构图形式的画面,从而排除他们由于画得不象而产生的畏难心理,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景中,掌握构图的知识。
另外,根据课堂需要我还采用音乐联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上《中国山水画特点和风格》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让他们随着跳动的音符,优美、婉转的旋律展开丰富联想,然后再出示山水画挂图,逐步展开教学过程,启发他们归纳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这种视听结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激励互助合作,弘扬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的职能是为社会各领域培养、输送人才,所以,教育应面向社会,各个学科的教学都不应仅仅停留于书面,在向学生授业解惑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观念,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团队合作精神,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显得相当重要。这方面,我在初中美术特色班的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
美术班的学生,大多数是纪律性比较差,个性活泼,所以,在这个学期前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我遇到颇为棘手的问题:辅导学生与抓好课堂纪律往往不能兼顾。后来,我采用分层管理的方法,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美术课堂纪律明显好转,取得一定效果。
在学习专业知识方面,我在各个小组中,选出美术素质较好的学生作为科代表,在第二课堂强化训练他们的造型技能,然后,鼓励他们在常规课堂上协助辅导该组同学。
通过以上方法,美术特色班形成了在学业上、纪律上相互合作,互相竞争的局面,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4.开拓知识视野,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人生观
在现代知识结构中,各门学科知识都是横向联系,相辅相成的。美术与文学、音乐、建筑、戏剧、摄影等为姐妹艺术,它们反映现实生活的表现手法是一脉相承的。所以,美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重视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在美术欣赏课,以中外艺术家的成功事迹,激励学生见贤思齐、博学多闻,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美术课是一种国民素质的教育,必须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坚持“素质教育”大方向,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审美文化素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收稿日期:201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