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熲:一代名臣的身世沉浮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天下要人才,像杨坚这样用禅让的方式得江山的,同样需要人才的帮衬。其中,有两个被杨坚委以重任的关键人物,一个是高熲(jiǒng),另一个是苏威。这两个人,在隋文帝前期的执政团队中,很有代表性。
  一、高熲与苏威
  高熲(541—607),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东)人,早年在北周齐王宇文宪麾下任职。由于父亲高宾的缘故,他与杨坚有了一层特殊的关系。在别人还对杨坚辅政持犹疑态度的时候,高熲就跟杨坚说:“即使你将来事情不成,我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高熲为什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呢?原来高熲的父亲高宾是独孤信家族的门客,曾改姓独孤(也许与宇文泰时期,府兵改从军将之姓的政策有关),后来虽恢复姓高,但杨坚有时候还叫他独孤,而不直呼其名。高熲跟杨坚是有私人关系的——高熲是杨坚妻子的娘家人,所以用高熲就等于是用自家人。
  苏威(542—623)是西魏名臣苏绰之子,高熲全力推荐他来辅佐杨坚。苏威被礼请出山后,受到大丞相杨坚的重用,可是刚过了一个多月,他听说杨坚要受禅取代北周,就辞职不干了,他不愿意卷入这些事儿。苏威其人,一贯在政治上不愿冒险。年轻时期的苏威就很有名,权臣宇文护硬要把女儿嫁给他,但宇文护专权,他怕卷入其中,就弃官而逃,躲到山中读书,隐居了起来。后来,宇文护被杀,苏威也没受影响。现在杨坚要受禅取代北周,他又逃避了。高熲想把他拉回来,杨坚说:“他明摆着是不想掺和咱们的事,你权且放过他,等咱们事成了,再请他出来。”后来杨坚做了皇帝,大隋的江山稳定了,又把苏威请出来,让他担任各种职位,像太子少保(太子的国师)、纳言(宰相)、度支尚书(财政部长),后来还担任大理寺卿(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京兆尹(首都的一把手)、御史大夫(最高监察官),五六个重要职务兼于一身。杨坚重视苏威的才干,给他的权力很大、很集中。
  苏威的再度出山,意味着什么呢?它代表着西魏、北周的旧官僚体系对杨坚政权的支持。重用高熲,表示启用无资历的新人,这就等于示范于世人,即使资历比较浅也不要紧,只要忠于杨坚,就能够当上宰相;重用苏威,则是要告诉那些忠于西魏、北周的旧臣,即使像苏威那样的人,宇文家族的女婿,也能重用,既往不咎。所以,让新人攀附他,旧臣也效忠他,这就是杨坚用人的一套手法。
  高熲曾经参加平定尉迟迥在山东的叛乱,又曾参加消滅陈朝的统一战争。他与苏威的合作,对于内政的诸多改革,都有巨大的贡献,是促成开皇之治的重要功臣。
  二、高颎得罪了谁?
  公元589年,杨坚统一了南朝,此前又平定了突厥,江山也坐稳了,挑战者也都收拾了,本该励精图治。就在此时,却出了问题:先是苏威下台了,之后不久高熲也下台了。
  苏威下台,是因为朋党。大约苏威的作用已经用完用足了。那么,为什么高熲会下台呢?这事情就复杂了。
  首先跟杨坚的妻子独孤氏(544—602)有密切关系。对于杨坚来说,高熲在外,独孤后在内,两人相得益彰地辅佐他。可是独孤后嫉妒心太强,她十四岁时嫁给了仪表非凡的杨坚,相夫教子,为了杨坚的政治仕途,广结人缘。她也喜欢读书,跟杨坚讨论时政,大多能符合杨坚的心思;而且她很节俭,带动得宫中的生活风气都十分朴素,宫中不收藏奢侈物品。独孤后还很有见识,有时帮助杨坚出出主意,颇得肯定。因为她威信很高,所以皇帝和皇后合称“二圣”。
  独孤后也以善妒著称,每次杨坚上朝,她都陪送着去,下朝时她就在门口等候,所谓“同反燕寝”。虽然讲起来是夫妻情深,但也把丈夫看得很紧。杨坚的五个儿子,都是这个独孤氏所生。杨坚没跟别的女人生过孩子,在历代皇帝中,也属于比较少见的。
  概括起来独孤氏有三大特点:第一睿智,第二嫉妒,第三节俭。睿智能辅佐夫君,节俭也能跟皇帝合得来,因为杨坚也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但是嫉妒心强,有时就难免出事。有一次,杨坚亲近一个妃嫔,是早年入宫的尉迟迥的孙女,独孤皇后知道后就趁杨坚上朝的时候,把她给害死了。杨坚知道后大怒,觉得当皇帝没意思,都不想活了。他又不便对独孤氏发火,就独自骑着马到郊外的山谷间乱跑,最后高熲等人把他找回来,“扣马苦谏”。杨坚叹息道:“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我当皇帝都没有自由,没有喜欢别的女人的自由。高熲劝他说:“陛下贵为天子,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怎么能因为一个女人连天下都不要了呢?杨坚慢慢明白过来了,等到半夜回宫,夫妻俩又和好如初了。当然,此后独孤皇后可能也收敛点儿了。不料,高熲劝说杨坚的话被传出去了,大约还有添油加醋的成分,说皇后是“一妇人”,让皇帝不要跟妇人一般见识。独孤皇后觉得高熲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了!从此,独孤皇后就怀恨在心,一心想除掉高熲。至少《资治通鉴》卷一七八就是这么说的。
  三、摊上了太子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高熲的下台还涉及到太子废立的问题。隋文帝当了二十三年皇帝,废太子、罢高熲是他执政的转折点,是他晚年昏政的标志性事件,而这两件事是有密切关系的。
  高熲和太子杨勇是儿女亲家,高熲的儿子娶了太子的女儿,高熲自然就被视为太子党。其实,这段政治婚姻,当初还是隋文帝为了表达对高熲的重视而结成的,是一种政治考量。可是现在呢,高熲成了杨勇的亲家,皇帝把对高熲和太子的不满,叠加到了一起。
  有几件事促成了太子杨勇的被废。第一,杨坚不愿意过早地把皇位传给太子。在历史上,太子这个位置是非常尴尬的。作为皇帝,会怎么看太子呢?他发现太子实质上就是一个在等着自己死,以便来接班的人。他的任务就是等自己死,他好来接班。所以身为太子的人,要特别小心,皇帝要是看着太子这个人不合适,就会引起疑忌了——以为他盼着自己早死,他好早点儿接班。
  早在开皇初年,就有人上书,建议隋文帝让位做太上皇,把皇位传给太子。隋文帝非常不高兴,说:“朕承天命,抚育苍生,日旰孜孜,犹恐不逮。”我还年轻,奉天承命抚育苍生,努力工作恐怕还来不及呢,怎么能效法近代的皇帝,把皇位交给儿子,自己去享福呢?因为这种事情在隋文帝的“近代”确实很多。比如他的女婿周宣帝,二十多岁就让位了,去当太上皇,把皇位交给六七岁的儿子。又比如,北齐高湛就是早早地把皇位让给了太子高纬,以便将其扶上马送一程。所以杨坚很忌惮这事,不会去效仿。这件事情后不久,杨坚就让太子杨勇出镇洛阳了。   杨坚从此对太子的许多事情都特别敏感。比如东宫的宿卫队,杨坚下令把壮勇的士兵都挑走,只留下些老弱病残的。宰相高熲提出异议,说:“健壮的卫士都挑走了,东宫宿卫力量太弱了。”杨坚不高兴地回应道:“我进进出出的,需要壮勇的卫士护卫,太子是储君,他要这么多身强力壮的卫士干什么?前朝的各种陈规陋习,我见得多了,你不需要跟我说这个。”高熲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被打上太子党的记号了,他越是坚持为太子说话,就越引起杨坚的猜疑。
  第二,太子杨勇没有多少心机,不懂得去琢磨父母的心思,尽量让父母高兴,以保证他能顺利接班。据史书记载,太子杨勇生了许多孩子,有一次隋文帝封了七八个王,都是杨勇的孩子,可这些孩子没有一个是他和太子妃生的。我们前面提到,独孤皇后把丈夫管得严严的,使丈夫没有跟别的女人生孩子,她也最讨厌大臣跟自己的小妾生孩子,现在她的儿子与姬妾们生了那么多孩子,却没有跟自己的正妻(太子妃)生一个,她本能地就很反感!何况这个儿媳元氏,是母后独孤氏亲自给太子选定的。孰亲孰疏啊?太子的作为,严重违背了独孤后的价值观,使她这个做母亲的非常不高兴!
  更要命的是,高熲也有一件类似的事儿,触犯了独孤皇后的顾忌,并因此和杨坚产生了芥蒂。高熲妻子去世后,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打算给他续个弦,杨坚就告诉高熲说:“皇后让我给你再娶个老婆。”高熲流着泪辞谢,说:“我年纪大了,现在就是吃斋念佛呀,不愿再续弦了。”人家不愿娶了,文帝只好作罢。可不久,高熲的侍妾生了个孩子。开始,杨坚还挺高兴的,和皇后商量要送礼物祝贺,独孤皇后却沉下了脸,不高兴地对杨坚说:“陛下,你还能相信高熲吗?你想为他娶媳妇,他说自己天天信佛念经、吃斋吃素,不愿续弦了。实际上他是已经有个爱妾在身边了,高熲是心存爱妾,面欺陛下啊,他这个人爱说谎,这事儿已经很清楚了。”隋文帝听后觉得有道理,从此就更疏远高熲了。
  隋文帝之所以罢免高熲,史书上还记载了其他幾件事。比方说隋文帝打高丽,虽说是让小儿子杨谅当元帅,但那是挂名的,高熲名义上是幕僚长(长史),实际主持前线的军务。高熲一开始就反对打高丽,认为当前不是打高丽的时候,但隋文帝坚持不听。结果那次远征无功而返,独孤皇后就更添油加醋了,说:“我就知道这次出征不会成功,高熲本来就不想去,是你强迫他去的,他怎么能成功呢?”偏偏杨谅回去还跟他父母哭诉,说自己差点儿被高熲所杀,因为在前线高熲擅作主张,不听他的。杨坚听了以后更不高兴了。再如,高熲带兵去打突厥,乘胜追击时,曾经要求文帝增兵。文帝心里嘀咕:“高熲是要造反吗?还增什么兵?”就在朝廷还没回应增兵不增兵的时候,高熲已经打败突厥,班师回朝了。隋文帝对这件事就有点疑虑了。再加上凉州边军的司令官犯罪,审问供出了很多事,说是从高熲那里听来的,隋文帝更是大吃一惊:一个朝中宰相,怎么跟边军统帅有这么密切的往来呢?怎么能泄漏朝廷的机密呢?这样查来查去,最终把高熲革职为民,以白衣身份回家了。
  高熲除名为民,他倒丝毫也不介意,他母亲曾经告诫过他:富贵到极点了,就离遭遇祸患不远了,你一定要谨慎。高熲为此小心谨慎,总怕出事。现在呢,被除名为民了,是个平常老百姓了,“欢然无恨色”,一点都不遗憾。可是高熲被罢免,换杨素执掌朝政,太子杨勇就危险了。
  四、废勇立广
  太子杨勇被废,除了受到高熲的影响外,也有他自己的原因,即失去了父皇的宠任。
  杨勇身为储君不知奉行节俭,私自检阅部队,破坏宫规,而且冬至节令,东宫百官朝贺,场面张扬,大有天子朝贺之势。相比于太子,杨广那边却大不一样。杨广善于伪装,跟别的女人生的孩子都不抚养,始终只跟萧妃在一起。只要是独孤皇后或隋文帝派去的人,不管身份高低,他都高接远迎,还送礼讨好,皇帝皇后身边的人,都说杨广的好。时间长了,情况就逐渐发生了变化,隋文帝越来越喜欢杨广而厌恶杨勇了。
  废太子事件里,还有一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比如杨勇的宠妃云儿生了个儿子,这个孩子按年龄排序是杨坚家的长孙,爷爷奶奶都喜欢得不得了,就抱去逗着玩儿。可是没多长时间,太子夫妇就派人把儿子抱回来了,这下可惹杨坚夫妇不高兴了 :想看看孙子,在这儿没待多长时间就抱走,什么意思嘛!就是这些生活琐事,以及隋文帝对杨勇想早日登基的疑惧,使他产生了废太子的想法。
  心里有事,就会疑神疑鬼。对太子杨勇心存疑惧,杨坚总觉得有人想害他,连拉肚子上厕所都害怕。他甚至说,从郊外回到宫中,就像进入敌国一样。文帝的疑惧再加上杨广的离间计,使得杨坚更加坚定了废太子杨勇而立晋王杨广的决心。
  杨广用的什么离间计呢?他要去扬州做总管的时候,向独孤皇后辞行,哭着说:“母后呀,不知道我哥哥为什么总想加害我,我很害怕,怕哪一天被他毒死。”独孤皇后听了很生气,她本来早就对太子不满意了,现在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所以她就下决心加快步伐,废勇,立广。废立太子一事在杨素等人的推波助澜下急剧发展,杨广又收买了东宫的官员,让这些官员诬告太子,最终杨勇被废了,立杨广为太子。
  毛泽东曾经点评这段历史,认为是“蕴藏大乱”。唐太宗也讲“隋之兴亡,系(高)熲之存没”,认为罢免高熲,是隋文帝政治由明到昏的转折点。
其他文献
机匣及枪托组件
一战结束后,各国都加快了发展空中力量的步伐,但在方向上不免出现偏差。20世纪30~40年代就曾刮起过一股研制“重型战斗机”的风潮,目的是既能保护己方轰炸机进行远程空袭,又能
(1)乾德四年,后蜀被平定。后蜀主孟昶生活十分奢侈,就连使用的夜壶都镶着宝石。宋太祖赵匡胤看到后非常气愤,当场下令砸碎,并说:“像孟昶这样生活如此奢华糜烂,国家想不灭亡
杨四郎和杨六郎一样,主要生活在宋真宗时代。杨家兄弟虽然没有被招为驸马,但当时,确实有位宋朝大将曾经入赘辽国。这个人与杨六郎生活在同一时代,名叫王继忠。北宋时期,杨家
西汉名臣袁盎个性刚直、极有才干,很受汉文帝赏识。他与宦官赵同不睦,赵同仗着文帝的宠信,常在其面前造谣中伤袁盎,袁盎对此很是忧虑。一天,文帝坐车出行,赵同在车上服侍。袁
皇子不能结交大臣,和珅根本没有机会亲近嘉庆  很多论者简单地提到,说嘉庆当亲王时即恨透了和珅,可是没有提出任何依据,这恨从何来?  我们要从清朝的禁忌谈起。  古代帝制时期,为了皇位,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事件比比皆是。大清开国以来,宫廷内上演过多少惊心动魄的夺嫡之争,想必人尽皆知,由此还发展出朋党之争。王公大臣各自拥戴一个王子,公开争势,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之地步,直接威胁皇权国本,在清朝初期和中期
李白的乐府诗《塞上曲》中有这样的诗句:“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燕支落汉家,妇女无花色。”讲的是汉代抗击匈奴的史实。诗中后两句明显是从目前仅存的一首匈奴民歌《匈奴
毫无疑问,李延年是一个造诣极高的音乐大家。这样的评语,不仅仅局限于西汉时期,就是放在五千年的历史里考量,他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呀!货真价实的“星二代”李延年出生在中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遇到许多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努力研究和探索出能够
哈尼族,是一个国际性的少数民族。,它不仅居住在我国云南省元江和澜沧江等地,而且在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呢。历史悠久的哈尼族作为一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