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夜寒更深,暴雨将至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ugui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点至凌晨1点,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茅盾先生以此作为书名,形象地概括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深刻。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1930年,茅盾在给青年人的一封信中这样说:“你是一个青年,应该有点‘泼皮’精神,什么都不怕一试,试得不对,什么都不怕丢开另来。”茅盾就是这样一位有点“泼皮”精神的文学巨匠。
  茅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当时,小说被称为“闲书”,是不准孩子们看的,但茅盾得到了明达的父母的允许,《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都是他爱读的书。
  辛亥革命爆发,茅盾做起了革命的义务宣传员。在学校里,茅盾和几个同学抨击了一个不得众望的学监,因此被学校除名。
  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担任执行书记。从此,茅盾和鲁迅一同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子夜》以1930年5月到7月为时代背景,描写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振兴民族工业,构筑自己的“双桥王国”,想利用南北大战来发一笔横财,但是,美帝国主义的掮客、金融资本家赵伯韬对他百般阻挠。最后,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的恶劣形势下,吴荪甫虽然竭力应会,加紧压迫和剥削工人,大搞公债投机,但在赵伯韬强大的经济牵制下,他最终一败涂地,彻底破产。
  吴荪甫的复杂性格
  《子夜》通过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来突出吴荪甫的性格特征。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吴荪甫的性格是一个鲜明的矛盾统一体。
  原文再现
  吴荪甫放平了脸色,随口问一句,他的心思又转到家乡的农民暴动的威胁上去了。然而真不料莫干丞却抖抖索索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就因为厂里有些不妙——”
  “什么!赶快说!”
  “也许不要紧,可是,可是,风色不对。我们还没布告减工钱,可是,工人们已经知道了。她们,她们,今天从早上起,就有点——有点怠工的样子,我特来请示——怎样办。”
  现在是吴荪甫的脸色突然变了,僵在那里不动,也不说话;他脸上的紫疱,一个一个都冒出热气来。这一阵过后,他猛地跳起来,像发疯的老虎似的咆哮着;他骂工人,又骂莫干丞以下的办事员:“她们先怠工么?混账东西!给她们颜色看!你们管什么的?直到此刻来请示办法?哼,说不定还是你们自己走漏了减削工钱的消息!”
  书虫发言
  吴荪甫一方面有站在民族工业立场的义愤,另一方面,压倒他的一切的却是个人利害的籌划。
  吴荪甫办实业,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向来反对拥有大资本的杜竹斋一类人专做地皮、金子、公债的买卖,但是他也参与了疯狂的公债投机活动。他精明强悍,但又不能不表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他有时果决专断,有时狐疑惶惑,有时满怀信心,有时又垂头丧气;表面上好像是遇事成竹在胸,而实质上则是举措乖张。这一切,都是如此矛盾而又自然地统一在吴荪甫的性格里。
  现代汉语的参照标杆
  从语言学角度读《子夜》,你会发现,这部作品的标点符号没有一处错误,逻辑思维也非常清晰,语言上和现代的语言逻辑、秩序都是百分之百吻合的,挑不出一点问题。
  原文再现
  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向前看。天哪!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光秃秃的平地上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向吴老太爷脸前打来,忽地又没有了;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近了!近了!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在抖。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他眼前是红的,黄的,绿的,黑的,发光的,立方体的,圆锥形的——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他耳朵里灌满了轰,轰,轰!轧,轧,轧!啵,啵,啵!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
  不知经过了多少时候,吴老太爷悠然转过一口气来,有说话的声音在他耳边动荡……
  书虫发言
  《子夜》的语言简洁细腻、雄浑精细,人物语言富于个性特色,如吴老太爷的封建腐朽、吴荪甫的武断专横、赵伯韬的狂妄狡诈,都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色彩鲜明而又不失素朴,寓尖锐犀利于含蓄幽默之中,感情色彩很浓烈,可谓是语言学的典范。
  《子夜》是茅盾里程碑式的现实主义力作,它通过对中国三十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矛盾的全景式大规模的艺术描写,艺术、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即中国不可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是越来越殖民地化,从而以艺术的形式回击了一些人鼓吹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
其他文献
【社团简介】  如烟火般绚丽,如流星般闪烁,这就是我们的青春。青春最迷人之处,莫过于那份为了追求梦想而奋不顾身的魄力,它让我们时刻散发出夺目的光辉。  青春文学社以“塑造完美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着力构建“阅读写作”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文学知识及人文教育。同时也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唤醒学生阅读创作的热情,积极引导学生亲近经典,培养学
期刊
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汪国真  漫漫人生路,两岸有荆棘,也有鲜花,重要的是你看风景时的心情。  正值雨季,天空笼罩着一层乌云,越压越低,风扬起地上的尘粒,在空中肆虐。过了一会儿,终于下雨了,顷刻间,世界变得嘈杂起来。  我呆呆地望着窗外,一颗久经分数打磨的心依旧很痛。我日日夜夜为成绩奋战,到头来还是比不过其他人。我的心冷冷的,就像这眼前的天气一样,混乱嘈杂。  风继续
期刊
又一只飞蛾飞了进来,扇动着灰白的翅膀,绕着吸顶灯飞舞着,突然,“啪”的一聲,灯上多了一抹黑色的痕迹,地上多了一具烧焦的尸体。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糊的气味。飞蛾已不再动弹,纺锤状的腹部静静地瘫在地上,胸部被烧焦,触须也被烫得蜷曲,头部已经变成焦黑色,面目全非,旁边是一小堆灰烬。此刻,它那对灰白的大翅膀上还冒着白烟,但它永远也飞不起来了。  这可怜又可悲的小生物啊,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它呢?愚蠢,执着
期刊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灵秀。自古以来,书籍一直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海伦·凯勒曾说:“一本新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宽阔的海洋。”生活中,读书人不少,有的人满腹经纶,有的人却脑袋空空,这是为什么呢?读书的态度决定收获的多少。  小时候,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捧起书,看着那些方方正正的字,我总是大喊:“好没劲啊!”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了。渐渐长大后,我发
期刊
落日渐行渐远,看着她和他被落日拉长的影子,我不免感叹。当初的友情与不舍似乎全都化成了过眼云烟,连见了面都不愿再多一句问候。梦想和友情似乎对她来说还不及眼前缥缈稚气的“爱情”来得实在。  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校园,六年的时光一朝褪去,我漫步在这里,抒怀着无尽的感叹。远处的一抹倩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不敢上前,只是远远地观望。她还是没变:整齐的刘海下有一双爱笑的弯弯的眼睛,淡蓝色的背带裤和雪白的衬衫显得很
期刊
在春天的原野里听小河叮咚,这是春的韵律;在夏天的大雨中听树叶哗哗,这是夏的狂热;在秋天的稻田里听蛐蛐低吟,这是秋的宁静;在冬天的大雪中听孩童嬉戏,这是冬的乐趣。四季如画,四季如诗,四季也是一首歌……  春风吹,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树,吹得小河睁开了眼。蜜蜂们带着喜悦吹响了号角,桃花带着小伙伴们吟唱起来,小河也不甘落后,迫不及待地为春天伴奏。雨也来了,淅淅沥沥地滴落……是那么温柔,这是春的韵律。  
期刊
时光之河终将入海,我们也会各奔东西,没有哪处港口,能让我们永远停留……  树叶枯了又绿,朋友来过又走。然而青春里的美好却如星辰一样闪耀,让我们永远刻骨铭心,谁也不会忘记这一段如歌的青春。  一  “沙沙沙……”下了晚自习的教室空荡安静,半推半就和你来到黑板前,你挑眉望着我说:“快开工吧。”说完便踩上凳子拿粉笔办起了黑板报。白而亮的灯光照在你的脸上,那张脸在窗外墨色夜幕衬托下更显清瘦,光洁的额头与高
期刊
朔北的风凛冽,西天上的云霞像一群色彩缤纷的大鹅游玩归家,风过天晴,深蓝色的夜幕如潮水般涨起,弥漫开来。面前高大的断崖石壁在暗夜中呈现明明暗暗的剪影,一个个幽深的石窟如一只只深邃的眸子凝视着远方。  一弯残月,纤细如钩,在东方慢慢浮出。  尖尖的月牙儿似乎想要挽留住什么。月光清冷,沙砾反射着微光,风把芦苇吹得呜呜叫。这浑厚又凄清的场景,让人感到自己的卑微渺小。天上那一弯残月,如泣如诉地泛着微光。陈旧
期刊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不能代表所有的家长,我相信很多家长与我有共同的感受。首先向所有的老师们表示感谢,谢谢你们为孩子们精心筹备的成人礼,孩子们能成长到18岁,有你们太多的汗水。  我今天带来了四个词,祝贺、羡慕、同情和期待。首先要祝贺一百多位少年从今天开始变成了青年。  然后是羡慕,为什么说羡慕呢?因为在当下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你们要经历和相逢的东西太多了,一定要把它当成一种缘分。虽然当时
期刊
案例  2018年8月,一则“单腿快递独行侠,背影感动一座城”的消息获得了上百万的点击量。  这位快递小哥名叫李洪军。在他17岁正值人生最美好的花季时,却因为意外而失去右腿。但是,李洪军并没有就此放弃人生,也没打算拖累家人,在辗转尝试了多个职业后,如今他成为一名快递员。靠着单腿,李洪军风雨无阻地独行在送快递的路上,他平均每天工作15个小时,送达快递100多件。一年前,他通过努力拥有了自己的门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