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提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并列的、互为支撑的目标,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而要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为此,教师要坚守“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的设计、实施和展开的诸多环节中时刻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让物理课堂教学成为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的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三维目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22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并列的、互为支撑的目标,要求我们在物理课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而要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为此,教师要坚守“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的设计、实施和展开的诸多环节中时刻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让物理课堂教学成为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的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呢?笔者简要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新课标中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并有将科学技术运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勇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营造气氛,展现物理过程,叙述物理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揭示物理学内部的规律。例如,学习《重力》一节时,教师引入新课时提出: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水往低处流?为什么下山容易上山难?为什么向上抛出去的物体还要落回地面,这样的问题源于自然现象,既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又产生了对科学的求知欲。
二、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首先,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寻找物理在生活应用中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从而有效地营造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展现生动的学习情境。比如:水在沸腾过程中,沸腾前,下面汽泡大,上面气泡大;而沸腾时下面气泡小,上面气泡大,学生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大家展开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如果矛盾无法突破,教师恰到好处地给予点拨与引导。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高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参与意识。再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时,教师引入新课时可以提出“早晨为什么看到树叶上、草地上有露水,半空为什么出现雾呢?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子为什么冒汗等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这样让学生突然觉得物理好亲切,原来就在身边,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其次,妙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理规律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物理过程,化理性教学为感性教学,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比如:电动机转动时换向器的工作过程,利用多媒体动画把电动机的整个过程以慢速度模拟出来,再有多媒体课件模拟四冲层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尤其曲轴转动及对应冲程间的关系。工作过程学生自然明白,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大气压强”,同学们生活中感受不深,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用抽气机从大铁桶中逐渐抽空气,不一会,坚硬的铁桶被大气压压扁、扭曲变形,同学们惊的目瞪口呆,这么大的大气压为什么没把我们压死,把房子压倒;这么大的气压人们又是怎么自如地呼吸的呢?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讨论,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高速火车将周围的人吸入轨道的情形,飞机升空的情形及俩艘靠近的行船相撞的情形,使学生去感悟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还有,讲到液体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利用多媒体课件回放物理学家帕斯卡在1684年表演的桶裂实验,学生们在一片惊叹中明白了为什么深水带鱼不能在岸上生存及拦河大坝做成上窄下宽的原理,及潜水员下潜水中作业为什么要穿特制衣服;那么,液体压强与深度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就是探究“帕斯卡”实验。还有同学们对波的概念及其传播理解不了,我们利用多媒体模拟水波的形成及传播,这样即直观又形象,学生更易于理解。还有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节,学生对核裂变、聚变不能理解,我们利用多媒体摸拟中子和铀核,涂上不同的颜色,用中子碰撞铀核,随着一声巨响,铀核裂变为两个中等大小的核,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同学们在震憾声中对核能的威力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核能的利用及危害做一个展现,使学生对核能有一个更新的认识。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容量,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合理使用多媒体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密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课堂上新课讲解之余,利用多媒体课件下载历年同类型典型例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课堂上遇到问题及时处理。比如:“核能”一节中涉及到日本核泄漏;7.23特大交通事故涉及雷电机械能的知识;对于复习课,用投影出示难、中、易试题,更易分层教学,对于部分拔尖同学也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好地夯实基础。学生实验课的复习,利用多媒体重现实验过程并把本实验设及到的所有问题再现、查漏补缺,巩固复习。同时,可以把相关的实验容为一体,这样大大提高课堂容量,节约时间,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为了使实验探究深入一层、更进一步,我们成立了学生专题探究实验中心小组,把每班66人分成11个中心实验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布置任务,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节时,笔者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后,各小组激烈讨论后,提出了很多猜想,如“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等等。此时,笔者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把这些猜想分给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这些猜想,并比一比哪组实验方案最佳。互相商讨后,不少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方案交了上来,而笔者此时并不评定方案的优劣是否可行,而是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然后就“袖手旁观”实验小组成员的“杰作”。通过实验验证自己方案的可行性,我们发现实验的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都迫切希望自己的方案是最佳的,所以做实验时个个迫不及待、一丝不苟,仔细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每一个实验数据。虽然他们探究的实验早有定论,但他们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去发现,真正体验和领悟到的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这是以往教学中很难有的。所以,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自圆了课本书刊上的缺憾,自悟难辩知识的真谛,自寻摆脱挫折达到成功的蹊径,自谋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更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习兴趣。
四、加强德育渗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挖掘道德教育素材,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引入科学家们为科学的努力奋斗史。在学习《内燃机》一课时可以引入从内燃机的发展史和火箭事业的发展,物理的发展对整个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物理为整个人类服务。此外,在物理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团体协作的精神。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应注意三维目标的统一。多联系实际,从现象折射出物理原理,教学中应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让学生自我探索,发现新知识,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四十中学010051)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三维目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22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并列的、互为支撑的目标,要求我们在物理课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而要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为此,教师要坚守“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的设计、实施和展开的诸多环节中时刻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让物理课堂教学成为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的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呢?笔者简要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新课标中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并有将科学技术运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勇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营造气氛,展现物理过程,叙述物理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揭示物理学内部的规律。例如,学习《重力》一节时,教师引入新课时提出: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水往低处流?为什么下山容易上山难?为什么向上抛出去的物体还要落回地面,这样的问题源于自然现象,既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又产生了对科学的求知欲。
二、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首先,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寻找物理在生活应用中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从而有效地营造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展现生动的学习情境。比如:水在沸腾过程中,沸腾前,下面汽泡大,上面气泡大;而沸腾时下面气泡小,上面气泡大,学生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大家展开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如果矛盾无法突破,教师恰到好处地给予点拨与引导。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高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参与意识。再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时,教师引入新课时可以提出“早晨为什么看到树叶上、草地上有露水,半空为什么出现雾呢?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子为什么冒汗等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这样让学生突然觉得物理好亲切,原来就在身边,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其次,妙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理规律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物理过程,化理性教学为感性教学,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比如:电动机转动时换向器的工作过程,利用多媒体动画把电动机的整个过程以慢速度模拟出来,再有多媒体课件模拟四冲层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尤其曲轴转动及对应冲程间的关系。工作过程学生自然明白,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大气压强”,同学们生活中感受不深,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用抽气机从大铁桶中逐渐抽空气,不一会,坚硬的铁桶被大气压压扁、扭曲变形,同学们惊的目瞪口呆,这么大的大气压为什么没把我们压死,把房子压倒;这么大的气压人们又是怎么自如地呼吸的呢?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讨论,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高速火车将周围的人吸入轨道的情形,飞机升空的情形及俩艘靠近的行船相撞的情形,使学生去感悟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还有,讲到液体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利用多媒体课件回放物理学家帕斯卡在1684年表演的桶裂实验,学生们在一片惊叹中明白了为什么深水带鱼不能在岸上生存及拦河大坝做成上窄下宽的原理,及潜水员下潜水中作业为什么要穿特制衣服;那么,液体压强与深度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就是探究“帕斯卡”实验。还有同学们对波的概念及其传播理解不了,我们利用多媒体模拟水波的形成及传播,这样即直观又形象,学生更易于理解。还有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节,学生对核裂变、聚变不能理解,我们利用多媒体摸拟中子和铀核,涂上不同的颜色,用中子碰撞铀核,随着一声巨响,铀核裂变为两个中等大小的核,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同学们在震憾声中对核能的威力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核能的利用及危害做一个展现,使学生对核能有一个更新的认识。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容量,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合理使用多媒体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密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课堂上新课讲解之余,利用多媒体课件下载历年同类型典型例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课堂上遇到问题及时处理。比如:“核能”一节中涉及到日本核泄漏;7.23特大交通事故涉及雷电机械能的知识;对于复习课,用投影出示难、中、易试题,更易分层教学,对于部分拔尖同学也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好地夯实基础。学生实验课的复习,利用多媒体重现实验过程并把本实验设及到的所有问题再现、查漏补缺,巩固复习。同时,可以把相关的实验容为一体,这样大大提高课堂容量,节约时间,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为了使实验探究深入一层、更进一步,我们成立了学生专题探究实验中心小组,把每班66人分成11个中心实验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布置任务,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节时,笔者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后,各小组激烈讨论后,提出了很多猜想,如“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等等。此时,笔者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把这些猜想分给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这些猜想,并比一比哪组实验方案最佳。互相商讨后,不少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方案交了上来,而笔者此时并不评定方案的优劣是否可行,而是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然后就“袖手旁观”实验小组成员的“杰作”。通过实验验证自己方案的可行性,我们发现实验的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都迫切希望自己的方案是最佳的,所以做实验时个个迫不及待、一丝不苟,仔细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每一个实验数据。虽然他们探究的实验早有定论,但他们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去发现,真正体验和领悟到的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这是以往教学中很难有的。所以,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自圆了课本书刊上的缺憾,自悟难辩知识的真谛,自寻摆脱挫折达到成功的蹊径,自谋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更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习兴趣。
四、加强德育渗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挖掘道德教育素材,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引入科学家们为科学的努力奋斗史。在学习《内燃机》一课时可以引入从内燃机的发展史和火箭事业的发展,物理的发展对整个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物理为整个人类服务。此外,在物理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团体协作的精神。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应注意三维目标的统一。多联系实际,从现象折射出物理原理,教学中应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让学生自我探索,发现新知识,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四十中学0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