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高职教育作为湾区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资源,在整个过程中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而本文主要基于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强烈市场需求,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会计课程的改革优化展开系统研究,这对于湾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完善以及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在研究中以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调查研究以及课程设计等研究方法,探寻高职教育会计课程在改革实践中的创新优化路径;结果: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为培养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应构建会计课程的财务共享中心,优化完善会计课程内容体系以及深入开展会计教学实践,从这三个方面对现有的会计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与优化,以为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贡献重要力量。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高职教育 会计课程 改革路径
一、引言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战略布局,其核心价值不仅体现在全面推动经济开放格局,同时也致力于为共享共荣的新时代培养多元化人才。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高职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一方面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着大批实践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也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促进湾区建设向知识型、应用型的全新战略方向积极转变。
其中,财务会计人才在湾区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型人才,服务于公司发展以及市场开拓等多个领域。然而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所培养及输送的会计人才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应用能力却明显不足,很多新入职场的会计员工都不能高效率的投入于财务工作之中,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湾区快速发展及建设的整体进程,而且高职院校所培养的这一批会计人才也不符合湾区发展需求。
因此,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而言,高职院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及输送站,必须与时俱进,同样体现出新时代的面貌与格局,在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教学方面,彻底转变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统课程模式,在课程改革及优化过程中更多的融入应用、实践、信息以及创新等教学理念,为粤港澳大湾区更多的培养出更具有多元技能的会计应用型人才,以更好的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及建设。
二、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改革的内部动因
粤港澳大湾区长远的建设与发展,其核心价值始终还是知识应用型人才。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应充分利用高职教育这一战略资源,为一线的经济发展培养并输送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尤其是财务会计这一方面,从而有效利用应用型人才的知识与能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真正的发展与变革。
所以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在会计课程方面进行改革优化有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内部动因: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及发展的硬性要求
高职教育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专业化高等教育,而职业发展则是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建设的核心理念,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输出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粤港澳大湾区对于职业人才的市场化需求。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方面并没有体现出其应用型特色,与高校一样更加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输。以会计人才为例,财务理论、会计知识相对丰富,但是实践工作能力明显不足,这显然不能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对于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会计课程需要全新的改革与发展,以更好的迎合市场对于财务会计人才的硬性要求。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
应用型人才是湾区建设与发展的永续动力,尤其是财务会计这一领域的知识人才,其不仅负责湾区经济发展的价值计量,更肩负着湾区的管理与监督职能,对粤港澳大湾区意义重大,而这些财务会计人才在湾区一线工作中的表现与影响,更是直接关系着湾区未来经济发展与建设的成败。所以高职院校应基于市场需求改革与优化现有的会计课程体系,加强实践应用技能的专业化教学,使会计专业的大学生能够将财务会计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专业和高效的工作能力来服务于湾区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三、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湾区高职院校对于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更偏向于理论知识,导致会计人才实践应用能力明显不足,知行背离严重,具体现状表现如下:
(一)财务会计实践工作能力较差
会计专业的高职学生是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的一线工作者,而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是会计人才践行湾区事业的重要基础。然而基于调查现状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目前在财务会计方面实践工作能力相对较差,有近65.4%的学生不能够将会计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还有將近9.5%的高职学生完全不能适应高强度的会计工作,会计专业素养严重欠缺,完全不能够为湾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与价值。
(二)会计智能化应用严重欠缺
大多数高职学生在财务工作中所表现出会计智能化意识非常缺乏,在互联网时代,会计的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与智能化相联系,是对财务账目、收支明细用更加智能化的手段进行优化处理,而这些学生财务知识储备丰富,财务会计智能化意识却相对缺乏,会计智能化应用明显不足,导致很多工作都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有效开展,而会计智能化的严重欠缺的会计毕业生显然不符合湾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本需求。
(三)高职院校对于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情况
高职教育是粤港澳大湾区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在整个进程中肩负着应用型学生人才的重要培育职能。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培育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一方面,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对于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会计课程体系设置偏重理论知识,整个教学效果非常一般;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现阶段关于会计专业的课程培育仅限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传授,不仅知识内容较为简单,而且几乎不与实际问题进行关联性讲解,导致学生们学无所用,不能体现出知识培育价值,丝毫没有认识到财务会计实践应用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未来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性。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湾区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相对不是十分合理,没有对学生们形成有效的教学引导,也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结合,整体培养教学效果非常一般。因此为了更好的迎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改革与优化现有的会计课程,探寻会计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四、粤港澳大湾区会计课程改革与发展可行性路径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在会计课程方面的问题及不足之处,高职院校在会计课程的改革优化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构建会计课程的信息网络应用平台
互联网信息时代,高职院校会计课程的改革发展也应与时俱进,更多的应用互联网线上资源,构建财务会计课程的信息网络应用平台,以更加丰富、多元的互联网教育资源来进一步丰富告知学生们的会计知识,并为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会计理论及实践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会计课程的财务共享中心设计结构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高职院校应构建更为多元和全面的会计课程信息网络应用平台,为高职学生们提供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科学研究、管理分析和智能会计服务帮助等五个领域的多元知识体系,这样高职学生们才能得到更加专业、系统的财会知识学习,也才能不断提升自身会计专业素养,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所需要的一线智能化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优化完善会计课程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应以为湾区发展培养 “会计应用型人才” 为其社会责任,改革现有的会计课程体系,更多的融入和体现实践应用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会计专业技能,以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
因此高职院校在财务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育过程中,其课程结构体系如下所示:
如上表所示,高职院校改革优化后的会计课程体系结构应涉及三方面内容:第一,会计基础类的通识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会计记账与分录、财务出纳、会计做账以及财务报表编制,以要求学生们掌握綠基础的财务会计知识;第二,会计实践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涵盖财务会计软件应用、会计智能化以及会计与审计实务,以帮助学生们具备专业的财务会计素养;第三,会计应用技能课程,企业财务会计分析战略课程、财务共享业务实操模拟以及业财分析,以提高和强化学生们财务会计的实践与应用能力。
这样,高职院校就能够将财务会计的实践应用培养要求在课程教育体系进行有效体现,构建更适于新时期财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全新课程结构体系,培育具有专业知识、多元技能、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会计应用型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三)深入开展会计教学实践
高职院校会计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还应进一步落实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上,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提升会计专业技能,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湾区的建设与发展。
实践能力是学生们理论知识与财务会计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体现,高职院校所要求的财务会计专业技能如下表所示:
如上表所示,高职院校主要按照专业知能、实务技能、应用创新、协作整合以及社会责任五个方面来课程体系中培养高职学生的财务会计技能,这仅仅通过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很难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会计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深入开展会计实践教育活动,以此来重点强化学生的绿色技能,提供财务会计方面的实践应用素质与社会责任感。
五、结论
高职院校是粤港澳大湾区会计应用型人才培育的主要阵地,因而以高职院校为单位,积极探索会计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对高职学生开展全方位的会计职业教育,贯彻财务会计专业教学理念,提高会计职业素养,这对于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与实施有着重要意义。而以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改革发展为先行站,在粤港澳湾区建设中重点培养会计应用型服务人才,促进高职教育与经济产业的协同合作,使教育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持续建设与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高苑.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创新型项目课程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33):197-198.
[2]吴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43):73-74.
[3]段辉军.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经济师,2019(10):201-202.
[4]刘明宇,王娜.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9):52-54.
[5]王丽平.“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J].纳税,2019,13(27):84-86.
作者单位: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高职教育 会计课程 改革路径
一、引言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战略布局,其核心价值不仅体现在全面推动经济开放格局,同时也致力于为共享共荣的新时代培养多元化人才。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高职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一方面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着大批实践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也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促进湾区建设向知识型、应用型的全新战略方向积极转变。
其中,财务会计人才在湾区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型人才,服务于公司发展以及市场开拓等多个领域。然而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所培养及输送的会计人才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应用能力却明显不足,很多新入职场的会计员工都不能高效率的投入于财务工作之中,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湾区快速发展及建设的整体进程,而且高职院校所培养的这一批会计人才也不符合湾区发展需求。
因此,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而言,高职院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及输送站,必须与时俱进,同样体现出新时代的面貌与格局,在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教学方面,彻底转变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统课程模式,在课程改革及优化过程中更多的融入应用、实践、信息以及创新等教学理念,为粤港澳大湾区更多的培养出更具有多元技能的会计应用型人才,以更好的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及建设。
二、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改革的内部动因
粤港澳大湾区长远的建设与发展,其核心价值始终还是知识应用型人才。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应充分利用高职教育这一战略资源,为一线的经济发展培养并输送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尤其是财务会计这一方面,从而有效利用应用型人才的知识与能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真正的发展与变革。
所以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在会计课程方面进行改革优化有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内部动因: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及发展的硬性要求
高职教育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专业化高等教育,而职业发展则是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建设的核心理念,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输出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粤港澳大湾区对于职业人才的市场化需求。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方面并没有体现出其应用型特色,与高校一样更加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输。以会计人才为例,财务理论、会计知识相对丰富,但是实践工作能力明显不足,这显然不能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对于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会计课程需要全新的改革与发展,以更好的迎合市场对于财务会计人才的硬性要求。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
应用型人才是湾区建设与发展的永续动力,尤其是财务会计这一领域的知识人才,其不仅负责湾区经济发展的价值计量,更肩负着湾区的管理与监督职能,对粤港澳大湾区意义重大,而这些财务会计人才在湾区一线工作中的表现与影响,更是直接关系着湾区未来经济发展与建设的成败。所以高职院校应基于市场需求改革与优化现有的会计课程体系,加强实践应用技能的专业化教学,使会计专业的大学生能够将财务会计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专业和高效的工作能力来服务于湾区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三、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湾区高职院校对于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更偏向于理论知识,导致会计人才实践应用能力明显不足,知行背离严重,具体现状表现如下:
(一)财务会计实践工作能力较差
会计专业的高职学生是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的一线工作者,而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是会计人才践行湾区事业的重要基础。然而基于调查现状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目前在财务会计方面实践工作能力相对较差,有近65.4%的学生不能够将会计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还有將近9.5%的高职学生完全不能适应高强度的会计工作,会计专业素养严重欠缺,完全不能够为湾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与价值。
(二)会计智能化应用严重欠缺
大多数高职学生在财务工作中所表现出会计智能化意识非常缺乏,在互联网时代,会计的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与智能化相联系,是对财务账目、收支明细用更加智能化的手段进行优化处理,而这些学生财务知识储备丰富,财务会计智能化意识却相对缺乏,会计智能化应用明显不足,导致很多工作都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有效开展,而会计智能化的严重欠缺的会计毕业生显然不符合湾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本需求。
(三)高职院校对于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情况
高职教育是粤港澳大湾区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在整个进程中肩负着应用型学生人才的重要培育职能。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培育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一方面,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对于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会计课程体系设置偏重理论知识,整个教学效果非常一般;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现阶段关于会计专业的课程培育仅限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传授,不仅知识内容较为简单,而且几乎不与实际问题进行关联性讲解,导致学生们学无所用,不能体现出知识培育价值,丝毫没有认识到财务会计实践应用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未来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性。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湾区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相对不是十分合理,没有对学生们形成有效的教学引导,也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结合,整体培养教学效果非常一般。因此为了更好的迎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改革与优化现有的会计课程,探寻会计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四、粤港澳大湾区会计课程改革与发展可行性路径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在会计课程方面的问题及不足之处,高职院校在会计课程的改革优化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构建会计课程的信息网络应用平台
互联网信息时代,高职院校会计课程的改革发展也应与时俱进,更多的应用互联网线上资源,构建财务会计课程的信息网络应用平台,以更加丰富、多元的互联网教育资源来进一步丰富告知学生们的会计知识,并为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会计理论及实践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会计课程的财务共享中心设计结构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高职院校应构建更为多元和全面的会计课程信息网络应用平台,为高职学生们提供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科学研究、管理分析和智能会计服务帮助等五个领域的多元知识体系,这样高职学生们才能得到更加专业、系统的财会知识学习,也才能不断提升自身会计专业素养,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所需要的一线智能化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优化完善会计课程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应以为湾区发展培养 “会计应用型人才” 为其社会责任,改革现有的会计课程体系,更多的融入和体现实践应用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会计专业技能,以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
因此高职院校在财务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育过程中,其课程结构体系如下所示:
如上表所示,高职院校改革优化后的会计课程体系结构应涉及三方面内容:第一,会计基础类的通识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会计记账与分录、财务出纳、会计做账以及财务报表编制,以要求学生们掌握綠基础的财务会计知识;第二,会计实践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涵盖财务会计软件应用、会计智能化以及会计与审计实务,以帮助学生们具备专业的财务会计素养;第三,会计应用技能课程,企业财务会计分析战略课程、财务共享业务实操模拟以及业财分析,以提高和强化学生们财务会计的实践与应用能力。
这样,高职院校就能够将财务会计的实践应用培养要求在课程教育体系进行有效体现,构建更适于新时期财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全新课程结构体系,培育具有专业知识、多元技能、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会计应用型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三)深入开展会计教学实践
高职院校会计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还应进一步落实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上,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提升会计专业技能,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湾区的建设与发展。
实践能力是学生们理论知识与财务会计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体现,高职院校所要求的财务会计专业技能如下表所示:
如上表所示,高职院校主要按照专业知能、实务技能、应用创新、协作整合以及社会责任五个方面来课程体系中培养高职学生的财务会计技能,这仅仅通过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很难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会计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深入开展会计实践教育活动,以此来重点强化学生的绿色技能,提供财务会计方面的实践应用素质与社会责任感。
五、结论
高职院校是粤港澳大湾区会计应用型人才培育的主要阵地,因而以高职院校为单位,积极探索会计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对高职学生开展全方位的会计职业教育,贯彻财务会计专业教学理念,提高会计职业素养,这对于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与实施有着重要意义。而以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改革发展为先行站,在粤港澳湾区建设中重点培养会计应用型服务人才,促进高职教育与经济产业的协同合作,使教育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持续建设与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高苑.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创新型项目课程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33):197-198.
[2]吴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43):73-74.
[3]段辉军.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经济师,2019(10):201-202.
[4]刘明宇,王娜.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9):52-54.
[5]王丽平.“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J].纳税,2019,13(27):84-86.
作者单位:惠州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