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政府采购资金不断加大,高校采购的廉政风险也随之增加。文章从高校政府采购的特点出发,结合高校政府采购的流程,分析廉政风险高发的采购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而针对各关键环节提出廉政风险防控措施以及组织保障措施和必要的监督手段。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校投入不断加大,基建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采购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政府采购逐渐成为高校腐败的高发区。尽管招标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已逐步完善,但是由于卖方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高校并不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为权利寻租留下了很大空间,如何有效实现廉政风险防控成为当前高校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政府采购与高校的教育行业特点密切相关,因此,本文结合高校政府采购的特性,从高校政府采购的整个流程出发,分析高校政府采购中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进而提出廉政风险防控機制的优化建议,为廉政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二、高校政府采购的特殊性分析
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基地,主要承担着高等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高校政府采购除了与高校基建相关的常规物资采购,教学实验、科学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采购成为高校特有的物资采购内容。因此,与其他机构相比,高校政府采购具有其特殊性:
(一)采购物资种类繁多、专业性强
我国高校采购除了基建工程项目采购外,日常采购成为高校采购的重要内容,包括实验教学、科研所用仪器设备、耗材等,采购物品品种和型号繁多,大型精密仪器本身型号种类繁多,不同型号产品功能差别较大。另一方面,高校采购的仪器设备专业性强的特性也使部分物资采购的市场面狭窄,供应商较少,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
(二)部分物资采购难以形成大规模集中采购
高校物资采购中,仪器设备的采购总量很大,但采购品种繁多,不同学科提出的采购需求各不相同,采购需求计划只能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科研的具体要求进行,采购计划来源分散,难以形成大规模集中采购,只能按照相关法规和校内规定进行自行采购。
(三)采购时效要求高
高校科研工作中,科研项目较强的时效性决定了实验设备采购的时间限制,采购耗费时间过长会造成科研成果的延迟。
三、高校政府采购廉政风险分析
(一)招标采购计划缺乏科学性
高校采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计划性不强。采购计划编制缺乏科学论证、市场调研,导致采购计划可实施性较差,容易形成上半年采购工作迟缓,下半年突击采购的局面。进而,造成突击采购中的工作漏洞,不仅造成政府专项资金的浪费,而且为串标、贿标等腐败行为提供滋生的土壤。
(二)招标采购工作操作不规范
招标采购工作中的廉政风险点主要贯穿在整个采购工作流程中,集中出现在招标方式的选择、评标、合同签订以及验收环节。
1.采购方式的选择环节
高校政府采购中应用的采购方式主要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根据不同的采购内容和采购金额,确定不同的采购方式。公开招标属于廉政风险最小的采购方式,能够在有限预算内采购更好的供应商,但却成为很多高校采购刻意规避的采购方式。高校采购工作中,刻意规避招标、尽量避免公开招标成为利益寻租最简单的一种途径。如一些单位将达到招标标准的项目化整为零,进而规避招标;一些单位以可选可靠供应商较少、采购时间紧迫、采购物资专业性较强等为由,将本可公开招标的项目变为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甚至单一来源采购,为内定供应商铺平道路。
2.评标环节
评标过程中,评标流程的规范、评标专家的公平公正,特别是评标专家的选择成为评标工作能否规范合理的关键。按照招标投标相关法规的规定,评标专家应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从专家库中选择,而在高校采购中,某些学科某些领域的专家数量有限,专家在潜在供应商的利益面前往往很难保证科学公正的态度。另外,高校采购中,项目负责人往往作为专家进入评标委员会,若其为自身利益特意关照特定投标人,则直接影响评标结果。
3.合同签订环节
当前高校采购工作中一般遵循采管分离的原则,采购部门负责采购工作而在确定中标人后由采购物资的使用部门与中标人签订采购合同。这种采购原则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带来了潜在的廉政风险,如采购单位负责人为获取不当利益与供应商进行权钱交易,签订合同时简化产品规格型号,更换设备,为供应商谋取更高利润。
4.验收环节
验收环节是采购工作的最后环节,也是保障采购物资质量最为重要的环节。验收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不足、验收环节流于形式等都可能造成采购物资的质量问题。如果采购负责人为获得额外利益与供应商达成一致,在验收环节不严格把关,则性能不达标的产品便会顺利通过验收。
四、高校政府采购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一)科学组建高校采购机构
为提高高校采购工作的效率,应组建专门的采购机构,采购部门可分为校级和院级两个部门,校级部门负责采购的组织和管理工作,院级采购部门负责部门物资采购的管理工作,如拟定采购计划,进行采购项目论证等。校级采购部门制定采购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保证采购流程的合规、高效。为提高工作效率,采购部门应招标选择专业的招标代理机构,将采购工作中的具体事务委托给专业机构负责,保证学校采购部门仅仅是采购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二) 科学建立权力监督机制
针对高校采购工作,建立科学的权力监督机制,是“将权力关在笼子里”的重要手段。监督机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建立:
1.对于高校内部,一方面应推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定期轮岗制度,一方面要落实物资采购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针对采购部门中关键岗位的领导建立轮岗制度,限定领导任期,任期满后要及时调离,避免某位领导在重要岗位时间过长,与特定供应商形成长期利益关系,减少腐败风险。落实物资采购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就是要将党风廉政工作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在心理上为采购人员划上一道红线,减少廉政风险的发生。 2.拓展群众举报的渠道
群众举报是学校纪检部门案件线索的主要来源,学校纪检部门也应依据党中央的工作部署,转变职能、转变方式,转换作风,从而建立完善的群众举报渠道,优化举报流程,依据法律规范的要求处理违法微机案件。另外,要高度重视群众监督意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以促进监督工作的有序开展。
3.彰显审计监督反腐的作用
依据相关文件和规范的要求,务必高度重视审计监督工作,积极推行效益审计工作,凸显重点区域、部门、资金和领导干部责任审计。在采购物资时,学校审计职能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以公正客观的视角来分析和评价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经济责任,提高各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大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力度,以减少财经违规行为,改善管理水平,及时封堵漏洞。
再者,加强物资采购项目的抽查与审计工作,高度重视二级单位的采购活动集体决策、经费审批、内部控制及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类不足,第一时间发现腐败信息和行为,明确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进而结合实际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督促学校所属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内部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抓好腐败源头,以此切实解决问题。
(三)规范招标采购流程中各环节的实施
1.强化采购方式的审查
强化采购方式的审查,多方面多角度审查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是降低物资采购中廉政风险的重要措施,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小额采购物资是否由大额项目拆分而来,是否存在刻意规避招标的情况;(2)邀请招标项目是否存在公开招标的条件;(3)單一来源采购的必要性,单一来源采购供应商与高校采购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关系。
2.强化合同文本的审查
采购合同是采购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后期发生法律纠纷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签订合同前,采购部门需对合同文本进行详细审查,审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完整、合法;(2)审查合同标的物的数量、单价、型号、参数等是否与招标文件规定一致;(3)审查合同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对等、履约方式和交货时间是否合理;(4)审查是否遗漏违约条款、后期服务条款等内容。必要时,审查工作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
3.细化验收环节
验收环节难以把控的关键在于采购人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通过制度细化验收环节是减少自由裁量权,规范验收程序的重要手段。细化验收环节,应细化以下方面内容:(1)验收小组的人员构成;(2)项目的分类标准;(3)不同类型、体量的项目校外专家的数量;(4)验收环节的规范程序;(5)对弄虚作假的采购工作人员及供应商的追责机制等。
五、结语
高校政府采购中廉政风险的防控应从采购的各个关键环节出发,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廉政风险的发生,专业的组织机构和规范的规章制度是有效的组织保障,广泛的监督是必要的外部保障手段。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电子招标模式的应用,“互联网+高校采购”的模式也将为防控高校廉政风险提供更加开阔的思路。(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校投入不断加大,基建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采购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政府采购逐渐成为高校腐败的高发区。尽管招标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已逐步完善,但是由于卖方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高校并不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为权利寻租留下了很大空间,如何有效实现廉政风险防控成为当前高校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政府采购与高校的教育行业特点密切相关,因此,本文结合高校政府采购的特性,从高校政府采购的整个流程出发,分析高校政府采购中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进而提出廉政风险防控機制的优化建议,为廉政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二、高校政府采购的特殊性分析
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基地,主要承担着高等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高校政府采购除了与高校基建相关的常规物资采购,教学实验、科学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采购成为高校特有的物资采购内容。因此,与其他机构相比,高校政府采购具有其特殊性:
(一)采购物资种类繁多、专业性强
我国高校采购除了基建工程项目采购外,日常采购成为高校采购的重要内容,包括实验教学、科研所用仪器设备、耗材等,采购物品品种和型号繁多,大型精密仪器本身型号种类繁多,不同型号产品功能差别较大。另一方面,高校采购的仪器设备专业性强的特性也使部分物资采购的市场面狭窄,供应商较少,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
(二)部分物资采购难以形成大规模集中采购
高校物资采购中,仪器设备的采购总量很大,但采购品种繁多,不同学科提出的采购需求各不相同,采购需求计划只能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科研的具体要求进行,采购计划来源分散,难以形成大规模集中采购,只能按照相关法规和校内规定进行自行采购。
(三)采购时效要求高
高校科研工作中,科研项目较强的时效性决定了实验设备采购的时间限制,采购耗费时间过长会造成科研成果的延迟。
三、高校政府采购廉政风险分析
(一)招标采购计划缺乏科学性
高校采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计划性不强。采购计划编制缺乏科学论证、市场调研,导致采购计划可实施性较差,容易形成上半年采购工作迟缓,下半年突击采购的局面。进而,造成突击采购中的工作漏洞,不仅造成政府专项资金的浪费,而且为串标、贿标等腐败行为提供滋生的土壤。
(二)招标采购工作操作不规范
招标采购工作中的廉政风险点主要贯穿在整个采购工作流程中,集中出现在招标方式的选择、评标、合同签订以及验收环节。
1.采购方式的选择环节
高校政府采购中应用的采购方式主要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根据不同的采购内容和采购金额,确定不同的采购方式。公开招标属于廉政风险最小的采购方式,能够在有限预算内采购更好的供应商,但却成为很多高校采购刻意规避的采购方式。高校采购工作中,刻意规避招标、尽量避免公开招标成为利益寻租最简单的一种途径。如一些单位将达到招标标准的项目化整为零,进而规避招标;一些单位以可选可靠供应商较少、采购时间紧迫、采购物资专业性较强等为由,将本可公开招标的项目变为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甚至单一来源采购,为内定供应商铺平道路。
2.评标环节
评标过程中,评标流程的规范、评标专家的公平公正,特别是评标专家的选择成为评标工作能否规范合理的关键。按照招标投标相关法规的规定,评标专家应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从专家库中选择,而在高校采购中,某些学科某些领域的专家数量有限,专家在潜在供应商的利益面前往往很难保证科学公正的态度。另外,高校采购中,项目负责人往往作为专家进入评标委员会,若其为自身利益特意关照特定投标人,则直接影响评标结果。
3.合同签订环节
当前高校采购工作中一般遵循采管分离的原则,采购部门负责采购工作而在确定中标人后由采购物资的使用部门与中标人签订采购合同。这种采购原则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带来了潜在的廉政风险,如采购单位负责人为获取不当利益与供应商进行权钱交易,签订合同时简化产品规格型号,更换设备,为供应商谋取更高利润。
4.验收环节
验收环节是采购工作的最后环节,也是保障采购物资质量最为重要的环节。验收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不足、验收环节流于形式等都可能造成采购物资的质量问题。如果采购负责人为获得额外利益与供应商达成一致,在验收环节不严格把关,则性能不达标的产品便会顺利通过验收。
四、高校政府采购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一)科学组建高校采购机构
为提高高校采购工作的效率,应组建专门的采购机构,采购部门可分为校级和院级两个部门,校级部门负责采购的组织和管理工作,院级采购部门负责部门物资采购的管理工作,如拟定采购计划,进行采购项目论证等。校级采购部门制定采购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保证采购流程的合规、高效。为提高工作效率,采购部门应招标选择专业的招标代理机构,将采购工作中的具体事务委托给专业机构负责,保证学校采购部门仅仅是采购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二) 科学建立权力监督机制
针对高校采购工作,建立科学的权力监督机制,是“将权力关在笼子里”的重要手段。监督机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建立:
1.对于高校内部,一方面应推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定期轮岗制度,一方面要落实物资采购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针对采购部门中关键岗位的领导建立轮岗制度,限定领导任期,任期满后要及时调离,避免某位领导在重要岗位时间过长,与特定供应商形成长期利益关系,减少腐败风险。落实物资采购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就是要将党风廉政工作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在心理上为采购人员划上一道红线,减少廉政风险的发生。 2.拓展群众举报的渠道
群众举报是学校纪检部门案件线索的主要来源,学校纪检部门也应依据党中央的工作部署,转变职能、转变方式,转换作风,从而建立完善的群众举报渠道,优化举报流程,依据法律规范的要求处理违法微机案件。另外,要高度重视群众监督意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以促进监督工作的有序开展。
3.彰显审计监督反腐的作用
依据相关文件和规范的要求,务必高度重视审计监督工作,积极推行效益审计工作,凸显重点区域、部门、资金和领导干部责任审计。在采购物资时,学校审计职能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以公正客观的视角来分析和评价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经济责任,提高各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大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力度,以减少财经违规行为,改善管理水平,及时封堵漏洞。
再者,加强物资采购项目的抽查与审计工作,高度重视二级单位的采购活动集体决策、经费审批、内部控制及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类不足,第一时间发现腐败信息和行为,明确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进而结合实际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督促学校所属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内部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抓好腐败源头,以此切实解决问题。
(三)规范招标采购流程中各环节的实施
1.强化采购方式的审查
强化采购方式的审查,多方面多角度审查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是降低物资采购中廉政风险的重要措施,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小额采购物资是否由大额项目拆分而来,是否存在刻意规避招标的情况;(2)邀请招标项目是否存在公开招标的条件;(3)單一来源采购的必要性,单一来源采购供应商与高校采购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关系。
2.强化合同文本的审查
采购合同是采购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后期发生法律纠纷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签订合同前,采购部门需对合同文本进行详细审查,审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完整、合法;(2)审查合同标的物的数量、单价、型号、参数等是否与招标文件规定一致;(3)审查合同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对等、履约方式和交货时间是否合理;(4)审查是否遗漏违约条款、后期服务条款等内容。必要时,审查工作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
3.细化验收环节
验收环节难以把控的关键在于采购人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通过制度细化验收环节是减少自由裁量权,规范验收程序的重要手段。细化验收环节,应细化以下方面内容:(1)验收小组的人员构成;(2)项目的分类标准;(3)不同类型、体量的项目校外专家的数量;(4)验收环节的规范程序;(5)对弄虚作假的采购工作人员及供应商的追责机制等。
五、结语
高校政府采购中廉政风险的防控应从采购的各个关键环节出发,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廉政风险的发生,专业的组织机构和规范的规章制度是有效的组织保障,广泛的监督是必要的外部保障手段。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电子招标模式的应用,“互联网+高校采购”的模式也将为防控高校廉政风险提供更加开阔的思路。(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