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产科手术感染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70例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我科室收治的产科手术治疗患者,将入选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包含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手术前的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bO.05;观察组手术后的空气菌落数较之对照组显著较少,且该组患者的手菌落数较之对照组显著较少,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2.86%较之对照组的11.43%显著较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产科手术患者在常规产科手术是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手术感染发生率,对于确保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产科手术感染;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
对于妊娠女性来说,部分的女性由于受到母体体质或者是胎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在分娩时往往需要借助手术的方式来确保母婴健康。但是产科手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在手术实施过程中会使用到多种医疗器械、耗材等,这些物品在手术过程中会直接接触产妇的体腔内部,导致其感染的风险增大。而产妇一旦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感染,就会对母婴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积极地对产科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手术室感染预防护理干预,对于最大程度上降低产科手术患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下就对预防产科手术感染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0例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我科室收治的产科手术治疗患者,将入选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包含35例患者。观察组35例患者,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8.2+1.3)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1+0.3)周。35例患者中,20例为初产妇,15例经产妇;8例患者有剖宫产史。对照组35例患者,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27.5+1.6)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0+0.2)周。35例患者中,22例为初产妇,13例经产妇;6例患者有剖宫产史。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提示,各项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1.2临床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护理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
①术前预防性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治疗前,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同时护理人员要在术前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向患者介绍手术室感染的相关知识以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手术室感染认知度。
②術中预防性护理: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将各项手术物品准备齐全。手术中如果需要通知其他人员,则尽量使用手术电话进行通知,减少人员的键人;手术过程中如果没有紧急情况,严格禁止其他人员进入;而术中麻醉师、护理人员也要尽量减少走动,同时避免物品移动。
③术后预防性护理:在患者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密切的关注患者的手术切口状态,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观察混着切口是否有渗血、渗液,及周边切口红肿等问题,当患者手术切口出现以上现象时,护理人员要用手感受切口周边的皮肤温度,以此来明确皮温是否升高。一旦患者的切口发生异常,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医生,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进行干预。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实施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全部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进行表示,并采用t检验实施比较;计数资料全部采用“率”(%)的形式进行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空气菌落数、手菌落数比较
两组手术前的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的空气菌落数较之对照组显著较少,且该组患者的手菌落数较之对照组显著较少,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2.2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2.86%较之对照组的11.43%显著较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3讨论
综上所述,对产科手术患者在常规产科手术是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手术感染发生率,对于确保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产科手术感染;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
对于妊娠女性来说,部分的女性由于受到母体体质或者是胎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在分娩时往往需要借助手术的方式来确保母婴健康。但是产科手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在手术实施过程中会使用到多种医疗器械、耗材等,这些物品在手术过程中会直接接触产妇的体腔内部,导致其感染的风险增大。而产妇一旦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感染,就会对母婴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积极地对产科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手术室感染预防护理干预,对于最大程度上降低产科手术患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下就对预防产科手术感染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0例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我科室收治的产科手术治疗患者,将入选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包含35例患者。观察组35例患者,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8.2+1.3)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1+0.3)周。35例患者中,20例为初产妇,15例经产妇;8例患者有剖宫产史。对照组35例患者,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27.5+1.6)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0+0.2)周。35例患者中,22例为初产妇,13例经产妇;6例患者有剖宫产史。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提示,各项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1.2临床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护理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
①术前预防性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治疗前,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同时护理人员要在术前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向患者介绍手术室感染的相关知识以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手术室感染认知度。
②術中预防性护理: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将各项手术物品准备齐全。手术中如果需要通知其他人员,则尽量使用手术电话进行通知,减少人员的键人;手术过程中如果没有紧急情况,严格禁止其他人员进入;而术中麻醉师、护理人员也要尽量减少走动,同时避免物品移动。
③术后预防性护理:在患者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密切的关注患者的手术切口状态,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观察混着切口是否有渗血、渗液,及周边切口红肿等问题,当患者手术切口出现以上现象时,护理人员要用手感受切口周边的皮肤温度,以此来明确皮温是否升高。一旦患者的切口发生异常,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医生,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进行干预。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实施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全部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进行表示,并采用t检验实施比较;计数资料全部采用“率”(%)的形式进行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空气菌落数、手菌落数比较
两组手术前的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的空气菌落数较之对照组显著较少,且该组患者的手菌落数较之对照组显著较少,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2.2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2.86%较之对照组的11.43%显著较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3讨论
综上所述,对产科手术患者在常规产科手术是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手术感染发生率,对于确保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