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是怎么看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
不能仅仅从金融层面去看货币问题,看货币汇率波动问题,还应该从经济的基本面来看。
从内在的经济基本面来看。首先,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要素成本在发生根本转变。要素成本过高过快增长,会极大削弱中国经济的总体竞争力,过快过早导致中国增长基本面发生变化。其次,关于劳动力成本问题,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有效劳动力供给在下降,养老成本急剧上升。经济增长要背负巨大的成本压力。除此之外社会负担在上升,农村老龄问题突出,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加速,未富先老的特点非常明显。第三,从环保因素来看,绿色生态发展模式会增加企业环保成本,从而削弱盈利水平。第四,传统的三驾马车的增速都在下降。第五,企业的杠杆率,特别是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急剧上升。第六,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滑,人民币汇率面临着贬值的压力就不足为奇。
从外部因素来看。第一,全球性的拐点,流动性拐点出现,美联储从2015年12月调息,进入加息周期,收缩流动性,这一动作会导致全球流动性紧缩,出现拐点。第二,传统来看,由于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动过程中,美国今后加息的动作幅度不会太大,频次也不会像市场预期那么高,过快、过紧收缩货币供应,会出现拉抽屉的尴尬的局面,事实上美国在这方面保持了高度的警惕。第三,从大宗商品情况来看,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要跌破30美元,这个走势除了经济层面的因素影响以外,跟其他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密切挂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事实上对中国海外贷款,或者在境内外汇贷款抵押物影响极大。
另外从人民币国际化和所谓的汇率去美元化来看,2015年央行提出新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造成所谓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但实际上是对其他篮子货币是升值的,而且这种升值的幅度略微高了一点。
投资者,特别是境外央行在投资与人民币计价资产的时候,通过储备资产多元化来分散风险。长期来看,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它的核心内容就是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当中去美元化。要想让全球接受人民币也需要避免人民币出现对美元大幅度的波动,过度的贬值,过度的反应,是要注意避免的。篮子货币整体稳定,而且呈双向波动的人民币汇率是符合中国的整体国家利益的。
从金融层面来看。中国外债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短期外债占比上升。市场选择配置美元资产偏好在提高,导致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另外一个因素是利差问题,中美两国十年期长期国债的收益率的利差已经降到70个基点,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中国境内资本出现外流的现象,投资人民币长期债券不如投资美元长期债券,资本出现外流。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出口依存度高的企业,特别中低端制造业,特别是纺织服装、文化办公用品、家具制造、通讯设备等,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贸易占一般贸易的比例,从2006年的94%左右,降到2015年的58%,持续下降,降幅巨大。外贸结构决定,虽然贬值对出口企业表面上看是利好,但由于出口企业议价能力很弱,采购方会在很短时间调整定单价格,贬值的好处其实被采购方或者中间商拿走,出口企业没有拿到这个好处,贬值意义不大。
第二,汇率的波动主要是通过利率的渠道来影响人民币流动性。但是美元流出对人民币基础货币具有回笼作用。人民币过去是长期单边升值,突然一下转向,所谓突然其实也是长期压制的结果。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出现10%左右的贬值,实际是一种纠正。通过一系列公开市场操作,SLF、MLF等手段,央行加剧了对流动性的预调和微调。目前市场来看,人民币汇率并没有过多影响国内的流动性水平。银行间市场利率大体上平稳,流动性也是比较充裕的。
最后谈一些基本的判断。
首先,人民币不存在持续大幅度贬值的基础,中长期来看,人民币还具有成为国际强势货币的可能性。当然短期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另外一方面看,人民币计价资产回报率虽然在下降,但仍然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水平,这样横向比较,人民币计价资产还不是特别具有劣势。其次,截至2015年,我们外汇储备高达33万亿美元,总体是稳健的。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并不是特别高,有能力保持这种稳定性。第三,大规模贸易顺差为汇率提供坚定的持续的支撑。最终经常项目的盈余仍然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石。第四,2015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加快,境外主体在贸易和资产配置方面对人民币有较大需求空间。
短期内人民币存在一定贬值压力,但是长期内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中国经济有能力保持中高速增长。这样的话,我们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持续的稳定。
维护人民币积极稳定、加速经济結构的调整重要的是从产业层面加快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要推动创新,加速产业升级的进程。另外就是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增加供给侧的改革来提升竞争力。通过建立一个更加积极的产业援助政策,来协助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
(本文选自:对外经贸 2016年02期)
不能仅仅从金融层面去看货币问题,看货币汇率波动问题,还应该从经济的基本面来看。
从内在的经济基本面来看。首先,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要素成本在发生根本转变。要素成本过高过快增长,会极大削弱中国经济的总体竞争力,过快过早导致中国增长基本面发生变化。其次,关于劳动力成本问题,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有效劳动力供给在下降,养老成本急剧上升。经济增长要背负巨大的成本压力。除此之外社会负担在上升,农村老龄问题突出,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加速,未富先老的特点非常明显。第三,从环保因素来看,绿色生态发展模式会增加企业环保成本,从而削弱盈利水平。第四,传统的三驾马车的增速都在下降。第五,企业的杠杆率,特别是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急剧上升。第六,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滑,人民币汇率面临着贬值的压力就不足为奇。
从外部因素来看。第一,全球性的拐点,流动性拐点出现,美联储从2015年12月调息,进入加息周期,收缩流动性,这一动作会导致全球流动性紧缩,出现拐点。第二,传统来看,由于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动过程中,美国今后加息的动作幅度不会太大,频次也不会像市场预期那么高,过快、过紧收缩货币供应,会出现拉抽屉的尴尬的局面,事实上美国在这方面保持了高度的警惕。第三,从大宗商品情况来看,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要跌破30美元,这个走势除了经济层面的因素影响以外,跟其他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密切挂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事实上对中国海外贷款,或者在境内外汇贷款抵押物影响极大。
另外从人民币国际化和所谓的汇率去美元化来看,2015年央行提出新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造成所谓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但实际上是对其他篮子货币是升值的,而且这种升值的幅度略微高了一点。
投资者,特别是境外央行在投资与人民币计价资产的时候,通过储备资产多元化来分散风险。长期来看,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它的核心内容就是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当中去美元化。要想让全球接受人民币也需要避免人民币出现对美元大幅度的波动,过度的贬值,过度的反应,是要注意避免的。篮子货币整体稳定,而且呈双向波动的人民币汇率是符合中国的整体国家利益的。
从金融层面来看。中国外债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短期外债占比上升。市场选择配置美元资产偏好在提高,导致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另外一个因素是利差问题,中美两国十年期长期国债的收益率的利差已经降到70个基点,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中国境内资本出现外流的现象,投资人民币长期债券不如投资美元长期债券,资本出现外流。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出口依存度高的企业,特别中低端制造业,特别是纺织服装、文化办公用品、家具制造、通讯设备等,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贸易占一般贸易的比例,从2006年的94%左右,降到2015年的58%,持续下降,降幅巨大。外贸结构决定,虽然贬值对出口企业表面上看是利好,但由于出口企业议价能力很弱,采购方会在很短时间调整定单价格,贬值的好处其实被采购方或者中间商拿走,出口企业没有拿到这个好处,贬值意义不大。
第二,汇率的波动主要是通过利率的渠道来影响人民币流动性。但是美元流出对人民币基础货币具有回笼作用。人民币过去是长期单边升值,突然一下转向,所谓突然其实也是长期压制的结果。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出现10%左右的贬值,实际是一种纠正。通过一系列公开市场操作,SLF、MLF等手段,央行加剧了对流动性的预调和微调。目前市场来看,人民币汇率并没有过多影响国内的流动性水平。银行间市场利率大体上平稳,流动性也是比较充裕的。
最后谈一些基本的判断。
首先,人民币不存在持续大幅度贬值的基础,中长期来看,人民币还具有成为国际强势货币的可能性。当然短期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另外一方面看,人民币计价资产回报率虽然在下降,但仍然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水平,这样横向比较,人民币计价资产还不是特别具有劣势。其次,截至2015年,我们外汇储备高达33万亿美元,总体是稳健的。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并不是特别高,有能力保持这种稳定性。第三,大规模贸易顺差为汇率提供坚定的持续的支撑。最终经常项目的盈余仍然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石。第四,2015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加快,境外主体在贸易和资产配置方面对人民币有较大需求空间。
短期内人民币存在一定贬值压力,但是长期内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中国经济有能力保持中高速增长。这样的话,我们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持续的稳定。
维护人民币积极稳定、加速经济結构的调整重要的是从产业层面加快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要推动创新,加速产业升级的进程。另外就是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增加供给侧的改革来提升竞争力。通过建立一个更加积极的产业援助政策,来协助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
(本文选自:对外经贸 201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