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很好的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083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优化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一、养成勤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的习惯
文章大体分为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文章的说明方法。文章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读一篇说明文,只要能从中看出说明方法,便知道其对于说明对象的作用,便读懂了文章。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你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里,有千万个接触点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这些接触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要求从各类报刊杂志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与课文有一定关联的文章或读给学生听,或打印成页给学生看;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收集、寻找与这单元类似的文章,然后再到班上或朗读给其他学生听,或相互交换看,把这类文章与单元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学到的各方面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素材。
二、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不仅采用了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采用了游戏、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以《蝙蝠和雷达》为例,在课堂上学习三次实验的环节时,可以先出示表格,表格里的内容分别为三次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理论结论。然后让孩子们进行自学,边读书中的相关内容边填表。这只是简单的填表过程吗?不,这是孩子们梳理文章脉络,抓关键词句,将文本信息内化的一个过程。同时孩子们也学会了“表格式读书法”,相信用心的孩子在课外阅读中遇到同类型的课外阅读文章,表格式读书法会成为他们阅读的好帮手,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在《自然之道》这节课的课尾,正当孩子们沉浸在人类破坏大自然规律而使事情结果事与愿违的思考中时,我向孩子们推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科普家协会等单位联合出版的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丛书,将孩子们的阅读从课内自然地引向课外!
四、开展活动,展示自我
我在学生课外阅读完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
1.开展每日读书活动。每天在睡觉前,读书半小时,形成固定读书时间,养成每日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必须的一部分。
2.开展读书成果展示活动。将学生课外阅读后做成的读书手抄报、阅读记录卡、读书笔记等,以展板或展览的形式展出,供学生参观,互相学习,达到读书交流的目的。
3.开展诵读交流会。组织开展“朗读者”诵读交流会,让学生选取最近所读的课外书中自己最感兴趣或最感动的文段,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读出感情,交流读书感受。
4.开展读书小测活动。每读完一本书,就对学生开展以“读书内容知多少”为主题的读书测试,以趣味小卷的形式呈现,唤起读书时的记忆和感受,巩固读书效果。
5.建立班级读书角。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已经读过的好的课外书,放在读书角,与班内同学进行读书共享、互惠。
通过各类阅读活动的开展,既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平台,又巩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效,让学生尝到了读书的成就感。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著的追求。
五、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
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有的,但幻想中却往往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和童话比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人们想战胜死亡,渴望生存,古往今来的童话里便出现了不老的仙人、不灭的生灵;而科幻小说里则出现了神奇的新药,发明了新的医疗器械。這一切都是孩子们所希望的,所以他们喜欢读科幻故事。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总想问个“为什么”。他们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所以像《太空历险记》《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鲁滨孙漂流记》等作品都能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值得推荐。
总之,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很好的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李现萍.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083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优化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一、养成勤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的习惯
文章大体分为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文章的说明方法。文章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读一篇说明文,只要能从中看出说明方法,便知道其对于说明对象的作用,便读懂了文章。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你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里,有千万个接触点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这些接触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要求从各类报刊杂志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与课文有一定关联的文章或读给学生听,或打印成页给学生看;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收集、寻找与这单元类似的文章,然后再到班上或朗读给其他学生听,或相互交换看,把这类文章与单元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学到的各方面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素材。
二、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不仅采用了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采用了游戏、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以《蝙蝠和雷达》为例,在课堂上学习三次实验的环节时,可以先出示表格,表格里的内容分别为三次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理论结论。然后让孩子们进行自学,边读书中的相关内容边填表。这只是简单的填表过程吗?不,这是孩子们梳理文章脉络,抓关键词句,将文本信息内化的一个过程。同时孩子们也学会了“表格式读书法”,相信用心的孩子在课外阅读中遇到同类型的课外阅读文章,表格式读书法会成为他们阅读的好帮手,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在《自然之道》这节课的课尾,正当孩子们沉浸在人类破坏大自然规律而使事情结果事与愿违的思考中时,我向孩子们推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科普家协会等单位联合出版的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丛书,将孩子们的阅读从课内自然地引向课外!
四、开展活动,展示自我
我在学生课外阅读完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
1.开展每日读书活动。每天在睡觉前,读书半小时,形成固定读书时间,养成每日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必须的一部分。
2.开展读书成果展示活动。将学生课外阅读后做成的读书手抄报、阅读记录卡、读书笔记等,以展板或展览的形式展出,供学生参观,互相学习,达到读书交流的目的。
3.开展诵读交流会。组织开展“朗读者”诵读交流会,让学生选取最近所读的课外书中自己最感兴趣或最感动的文段,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读出感情,交流读书感受。
4.开展读书小测活动。每读完一本书,就对学生开展以“读书内容知多少”为主题的读书测试,以趣味小卷的形式呈现,唤起读书时的记忆和感受,巩固读书效果。
5.建立班级读书角。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已经读过的好的课外书,放在读书角,与班内同学进行读书共享、互惠。
通过各类阅读活动的开展,既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平台,又巩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效,让学生尝到了读书的成就感。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著的追求。
五、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
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有的,但幻想中却往往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和童话比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人们想战胜死亡,渴望生存,古往今来的童话里便出现了不老的仙人、不灭的生灵;而科幻小说里则出现了神奇的新药,发明了新的医疗器械。這一切都是孩子们所希望的,所以他们喜欢读科幻故事。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总想问个“为什么”。他们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所以像《太空历险记》《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鲁滨孙漂流记》等作品都能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值得推荐。
总之,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很好的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李现萍.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