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深入小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已经处于新一轮课改风潮的基本地位。其中,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和人身修养,同时学生的情操也得到了陶冶。教师应当对课程有充足的认识,并且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解决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核心素质进行了探究,以望能够改进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
人的一生需要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引导,作为小学课程中重要的“育人”阵地,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还能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同时它也是提高新时期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这门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良好公民的道德品质,也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做品行端正,有爱心和社会责任心的合格公民。小学时期正是树立三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德育教育的开始。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养育出德智体美劳平衡发展的新人,如何能够达到这种效果成为了小学思品教学的核心问题。
一、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很有教学一线的教师和学校领导依然认为小学阶段几门主课,如语数英等才是与小学升初中息息相关的课程,而副课如思想品德与社会、体育和美术等与升学考试没有直接的关联,他们的思想受到升学率和家长期望的影响很大。在這种陈旧的观念影响下,教师的思维模式难以改变,也不会在思品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学的效率比较低下。对于思品与社会课程,很多教师养成了课前不认真备课的习惯,更没有花费精力和时间用在改进课堂教学上。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不高,在讲完一半时间后,剩余的时间直接给了学生上自习。思品和社会课程的教学实践缩减问题也比较突出,按照规定,每周应当安排出三个课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有两个课时。不仅如此,占课现象也比较严重,教师往往用语数外等主课占用思品课程的时间来加快主课的教学进度。此外,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任课老师的水平普遍不高,学校也未曾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拔任课教师,这些直接导致了教学水平不高和质量堪忧。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思想品行的形成以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价值观的目标并没有达到,与思品课程的初衷不相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仅适用理论讲解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抽象画概念的接受能力,从而导致思品课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提高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转变思想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先从自己对课程认识的转化开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是一个高尚的带有职业信仰的职业,要坚定教育事业的信心,重视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逐渐提高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探知欲对于学习过程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思品课程的兴趣同时也是教师自我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学生变成的更加优秀,教师也能收获莫大的欣慰和鼓舞。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采用多样化的灵活的教学手段,根据每个学生的成长的特点进行一对一的关注,不但能够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而且对教师自身而言也能培养信心和耐心,从而多方面提高了思品与社会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
2.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原理,人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相应的感情,人的意识会受到外界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把外在的信息转化为自身的意识。教育需要爱,情在教学前。思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与个人感情有着联系紧密。在思品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创造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情景,情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把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吸引进来,引导学生对创设情境中表现的问题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在各种场合下的道德准则规范的意识,以情感为纽带带动课程的进度,用情感赋予情景更加深刻的解释,学生在情景中产生愉快的体验感,以达到课程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更加形象的创设教学场景,把教学内容做成幻灯片并结合音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观看。比如在讲交通规则的课中,教师通过播放交通事故的画面,生动的提醒学生不遵守交通法规造成的恶果,引导学生去理解交通规则的必要和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对交通规则有深刻的记忆,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3.加强习题训练,巩固知识点
加强习题训练对于巩固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成果非常有必要。学生通过习题训练能够巩固自身的知识基础,在习题中逐渐获得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课后习题的训练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巩固和扩宽课本的知识点离不开习题训练,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对道德概念和观点有进一步的思考和理解,对课本的知识点进行巩固。第二,教师在安排学生习题练习的时候应当注重方法。练习题的选择应当注重效率,习题精而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布置习题有助于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去理解问题,起到了比题海战术好很多的效果。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对习题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发现知识的漏洞,教师也能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对出现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帮助和解决。
总之,教师应对小学思品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作为主体,根据课程目标创设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艳霞.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8(05):42-43.
[2]李如强.改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4):68.
[3]佟和平.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J].才智,2016(09).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
人的一生需要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引导,作为小学课程中重要的“育人”阵地,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还能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同时它也是提高新时期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这门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良好公民的道德品质,也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做品行端正,有爱心和社会责任心的合格公民。小学时期正是树立三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德育教育的开始。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养育出德智体美劳平衡发展的新人,如何能够达到这种效果成为了小学思品教学的核心问题。
一、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很有教学一线的教师和学校领导依然认为小学阶段几门主课,如语数英等才是与小学升初中息息相关的课程,而副课如思想品德与社会、体育和美术等与升学考试没有直接的关联,他们的思想受到升学率和家长期望的影响很大。在這种陈旧的观念影响下,教师的思维模式难以改变,也不会在思品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学的效率比较低下。对于思品与社会课程,很多教师养成了课前不认真备课的习惯,更没有花费精力和时间用在改进课堂教学上。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不高,在讲完一半时间后,剩余的时间直接给了学生上自习。思品和社会课程的教学实践缩减问题也比较突出,按照规定,每周应当安排出三个课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有两个课时。不仅如此,占课现象也比较严重,教师往往用语数外等主课占用思品课程的时间来加快主课的教学进度。此外,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任课老师的水平普遍不高,学校也未曾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拔任课教师,这些直接导致了教学水平不高和质量堪忧。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思想品行的形成以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价值观的目标并没有达到,与思品课程的初衷不相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仅适用理论讲解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抽象画概念的接受能力,从而导致思品课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提高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转变思想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先从自己对课程认识的转化开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是一个高尚的带有职业信仰的职业,要坚定教育事业的信心,重视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逐渐提高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探知欲对于学习过程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思品课程的兴趣同时也是教师自我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学生变成的更加优秀,教师也能收获莫大的欣慰和鼓舞。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采用多样化的灵活的教学手段,根据每个学生的成长的特点进行一对一的关注,不但能够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而且对教师自身而言也能培养信心和耐心,从而多方面提高了思品与社会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
2.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原理,人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相应的感情,人的意识会受到外界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把外在的信息转化为自身的意识。教育需要爱,情在教学前。思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与个人感情有着联系紧密。在思品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创造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情景,情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把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吸引进来,引导学生对创设情境中表现的问题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在各种场合下的道德准则规范的意识,以情感为纽带带动课程的进度,用情感赋予情景更加深刻的解释,学生在情景中产生愉快的体验感,以达到课程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更加形象的创设教学场景,把教学内容做成幻灯片并结合音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观看。比如在讲交通规则的课中,教师通过播放交通事故的画面,生动的提醒学生不遵守交通法规造成的恶果,引导学生去理解交通规则的必要和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对交通规则有深刻的记忆,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3.加强习题训练,巩固知识点
加强习题训练对于巩固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成果非常有必要。学生通过习题训练能够巩固自身的知识基础,在习题中逐渐获得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课后习题的训练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巩固和扩宽课本的知识点离不开习题训练,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对道德概念和观点有进一步的思考和理解,对课本的知识点进行巩固。第二,教师在安排学生习题练习的时候应当注重方法。练习题的选择应当注重效率,习题精而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布置习题有助于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去理解问题,起到了比题海战术好很多的效果。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对习题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发现知识的漏洞,教师也能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对出现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帮助和解决。
总之,教师应对小学思品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作为主体,根据课程目标创设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艳霞.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8(05):42-43.
[2]李如强.改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4):68.
[3]佟和平.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J].才智,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