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年多六年前,也就是2003年夏天,大学毕业后我从湖南老家常德来到深圳。一路上我的狂想仿若深圳夜间的灯火,辉煌,璀璨。比如,想着混出个人样来,甚至连职位我都想好了:广告公司创意总监、总经理之类的……可到深圳工作没多久,大概半年多一年不到的时间,我干“事业”的热情锐减。
我想这皆源于自身性格的弱点:慢热,寡言,被动,不爱热闹,不好逢场作戏。在热气腾腾的深圳,在敢于标榜自我的职场,这种不愠不火的性格显然是要命的。许多场合,有些人讲出那好听、恭维的话,讲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我却不能,且难为情。面对现实世界,我有些沮丧。甚至,我还自以为是地将自己与那拨人划开,不屑与之为伍。抛开个人内心希冀单纯、纯粹的一面,其实内心深处何尝不是自己排斥的那类人,虚荣,有点小欲望、小野心,渴望掌声,好听恭维之辞,偶尔还有流星般闪过的鄙念……
或者并不是性情的原因。对我而言,兴奋点不在工作的作为上。而是其他,比如写小说。在深圳这座表面喧嚣的城市,处处是光鲜的事和令人咋舌的速度,不为人知的是人后的孤寂与落寞。很长一段时间,我过着跟大多数临深的外乡人一样简单,甚至单调的生活。不一样的是,每天下班后,回到租住的房子,我会看书、看盗版碟。那些书并不是管理、策划类的实用工具书,而多是文学书籍,比如余华、杨争光、苏童、福克纳、乔伊斯……那时我已经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想要到哪里去。某一天,我读到了魏微的《通往文学之路》,她说:“现在想来,文学是最适合我脾性的,单调,枯燥,敏感,多思。有自由主义倾向,不能适应集体生活,且内心狂野。”她的言语令我感到温暖,心生向往。
2004年初夏,我开始有意识地写小说,我将内心的秘密、忧伤、关照、欲望、鄙俗……统统打散,烙到小说人物身上,在虚拟世界漫游。我在心里说,给自己两年时间写作,若是能写,就坚持下去,若是写了发表不了,那就证明自己不是那块料,时间到了,便放弃!
想来我不是那类决绝,彻底为理想赴汤蹈火的人。我不想因为文学而令生活不堪,所以我给自己拟定了一个期限。幸运的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写的小说如数发表。比较其他人,那些小说不一定有多好,但我却能从中脉络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
两年后的春天,我又在心里说,再给自己两年时间,若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就继续坚持写下去!可以说是幸运,也因为有文学的积累,2007年9月,深圳市作家协会推荐我就读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青年作家班高级研讨班,且于11月中旬参加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会场,我近距离地目睹昔日写作上的偶像,还有一大批喜欢的作家。那纯粹的文学日子,令人沉醉。
在我虚构的小说里,多是小人物,或处于弱势的人。似乎我天然地亲近他们,那些在小说里召唤过我的面孔,总令我想起乡下或小县城里下岗的亲戚,或是在南方的工厂打工的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他们为生活忧愁、焦虑,但不奢望,易满足,任意一点小幸福,能令他们高兴许多时日。面对不幸的遭遇,他们也会骂咧,骂祖宗、先人,但多是默默承受,赞美多过抱怨。
遗憾的是,至今我也未能写出藏在心里那满意的小说,她简单又复杂,暧昧、多解、指向不明,若即若离;同时她又充满想象力,呈现文学的痛感与诗意。那感觉就像暗处的光,幽暗,影影绰绰,但若同篝火,能让立在暗处的人真切地感受到温情与热度。
作者简介:
毕亮,男,1981年生,湖南安乡县人,毕业于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现居深圳。已发表中、短篇小说50余万字,散见《长城》《小说界》《中国作家》《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期刊。作品多次入选年度小说选本。为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级研讨班青年作家班学员,深圳市文联签约作家。
责 编:宋世安
我想这皆源于自身性格的弱点:慢热,寡言,被动,不爱热闹,不好逢场作戏。在热气腾腾的深圳,在敢于标榜自我的职场,这种不愠不火的性格显然是要命的。许多场合,有些人讲出那好听、恭维的话,讲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我却不能,且难为情。面对现实世界,我有些沮丧。甚至,我还自以为是地将自己与那拨人划开,不屑与之为伍。抛开个人内心希冀单纯、纯粹的一面,其实内心深处何尝不是自己排斥的那类人,虚荣,有点小欲望、小野心,渴望掌声,好听恭维之辞,偶尔还有流星般闪过的鄙念……
或者并不是性情的原因。对我而言,兴奋点不在工作的作为上。而是其他,比如写小说。在深圳这座表面喧嚣的城市,处处是光鲜的事和令人咋舌的速度,不为人知的是人后的孤寂与落寞。很长一段时间,我过着跟大多数临深的外乡人一样简单,甚至单调的生活。不一样的是,每天下班后,回到租住的房子,我会看书、看盗版碟。那些书并不是管理、策划类的实用工具书,而多是文学书籍,比如余华、杨争光、苏童、福克纳、乔伊斯……那时我已经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想要到哪里去。某一天,我读到了魏微的《通往文学之路》,她说:“现在想来,文学是最适合我脾性的,单调,枯燥,敏感,多思。有自由主义倾向,不能适应集体生活,且内心狂野。”她的言语令我感到温暖,心生向往。
2004年初夏,我开始有意识地写小说,我将内心的秘密、忧伤、关照、欲望、鄙俗……统统打散,烙到小说人物身上,在虚拟世界漫游。我在心里说,给自己两年时间写作,若是能写,就坚持下去,若是写了发表不了,那就证明自己不是那块料,时间到了,便放弃!
想来我不是那类决绝,彻底为理想赴汤蹈火的人。我不想因为文学而令生活不堪,所以我给自己拟定了一个期限。幸运的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写的小说如数发表。比较其他人,那些小说不一定有多好,但我却能从中脉络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
两年后的春天,我又在心里说,再给自己两年时间,若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就继续坚持写下去!可以说是幸运,也因为有文学的积累,2007年9月,深圳市作家协会推荐我就读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青年作家班高级研讨班,且于11月中旬参加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会场,我近距离地目睹昔日写作上的偶像,还有一大批喜欢的作家。那纯粹的文学日子,令人沉醉。
在我虚构的小说里,多是小人物,或处于弱势的人。似乎我天然地亲近他们,那些在小说里召唤过我的面孔,总令我想起乡下或小县城里下岗的亲戚,或是在南方的工厂打工的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他们为生活忧愁、焦虑,但不奢望,易满足,任意一点小幸福,能令他们高兴许多时日。面对不幸的遭遇,他们也会骂咧,骂祖宗、先人,但多是默默承受,赞美多过抱怨。
遗憾的是,至今我也未能写出藏在心里那满意的小说,她简单又复杂,暧昧、多解、指向不明,若即若离;同时她又充满想象力,呈现文学的痛感与诗意。那感觉就像暗处的光,幽暗,影影绰绰,但若同篝火,能让立在暗处的人真切地感受到温情与热度。
作者简介:
毕亮,男,1981年生,湖南安乡县人,毕业于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现居深圳。已发表中、短篇小说50余万字,散见《长城》《小说界》《中国作家》《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期刊。作品多次入选年度小说选本。为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级研讨班青年作家班学员,深圳市文联签约作家。
责 编:宋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