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技术是指借助于网络平台,采用“微”软件,如:“微博”、“微信”、“QQ”、“微课”等来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使用这些基于网络的“微”技术,可以实现网络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在广阔的网络中扩大知识面,同时加强学生课余练习技知识巩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微”平台 学习效率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7-0070-01
当今社会,知识迅猛发展,不断更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学生称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改变观念,使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来丰富教学,并采用多种手段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强化记忆。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辅助教学,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以讲述为主,有些内容无法描述的情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课堂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借助于网络等媒介,采用课堂学习和课后强化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学生理论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被动性较强,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明确,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大多数中职学生认为到学校是来学习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对理论的学习,对理论知识不求甚解,只求会使用。这些学生并未意识到缺少理论支撑的实践是不成系统的,实践脱离了理论也是一知半解的,无法深入继续,改进提高的。因此,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二、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效率的途径
1.多媒体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几乎所有学校都已将计算机引进课堂教学。计算机以其强大的功能,可以模拟出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启发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的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拟模式,来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
2.计算机网络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信息重要来源
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支持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并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共享和练习的机会。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因此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从而很容易就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究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眼界,为知识的拓展使用提供了机会,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第一,微博可以扩大知识面,扩宽获取知识的渠道。“微群”是微博中用户的集体空间,是博主们交流的一个平台。微博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延伸、表达了人们渴望平等交流的心理,教师可以开设微博,并在自己的博客或空间中发表练习题和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访问、练习,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高的平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QQ成为答疑解惑的平台。当下很多学生都有QQ号,但是大多数学生把QQ看成是单纯的交流和娱乐工具,将QQ软件中一些促进学习的功能置于学习方式的范围之外。我们教师可以利用QQ软件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学习,及时帮助学生异步学习、信息资源共享。资源的共享需要媒介,而QQ软件中的网络硬盘、远程协助等功能以其独特、快捷、普及等行之有效的特点博得了学生的青睐。同时学生可通过QQ实时的提出问题和获得答案,通过语音聊天还会得到当面解答的效果。
第三,微信的好友圈成为交流平台。微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应用平台,一旦有用户将相应的教育资源上传或共享至微信平台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教育资源进行移动学习。微信所提供的免费聊天环境,和实时留言,消息推送等功能,适合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向教师提问,以及教师对学生反馈的快速响应。同时微信平台提供的朋友圈功能,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良好辅助。任何一个实际存在的班级学习组织,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朋友圈在网上建立实时交流和分享的平台。通过班主任和教师发送消息,可以实现学习内容的快速分享。而不同兴趣爱好者之间通过搜索功能,可以在微信上建立虚拟班级和虚拟课堂。
第四,微课便于学生自学和课后巩固。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中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特别是随着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模式下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总之,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逐层深入,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教师如何合理地使用网络技术,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聊天,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为我们所用。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改进教法,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强化巩固记忆,增强学生的知识记忆回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从而将学生培养成21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潜.浅谈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中国电化教育,2003(3).
[2] 张舒予.教师职业发展需要“新教育学”[J].外国教育研究,2003(2).
【关键词】“微”平台 学习效率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7-0070-01
当今社会,知识迅猛发展,不断更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学生称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改变观念,使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来丰富教学,并采用多种手段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强化记忆。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辅助教学,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以讲述为主,有些内容无法描述的情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课堂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借助于网络等媒介,采用课堂学习和课后强化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学生理论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被动性较强,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明确,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大多数中职学生认为到学校是来学习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对理论的学习,对理论知识不求甚解,只求会使用。这些学生并未意识到缺少理论支撑的实践是不成系统的,实践脱离了理论也是一知半解的,无法深入继续,改进提高的。因此,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二、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效率的途径
1.多媒体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几乎所有学校都已将计算机引进课堂教学。计算机以其强大的功能,可以模拟出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启发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的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拟模式,来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
2.计算机网络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信息重要来源
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支持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并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共享和练习的机会。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因此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从而很容易就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究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眼界,为知识的拓展使用提供了机会,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第一,微博可以扩大知识面,扩宽获取知识的渠道。“微群”是微博中用户的集体空间,是博主们交流的一个平台。微博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延伸、表达了人们渴望平等交流的心理,教师可以开设微博,并在自己的博客或空间中发表练习题和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访问、练习,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高的平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QQ成为答疑解惑的平台。当下很多学生都有QQ号,但是大多数学生把QQ看成是单纯的交流和娱乐工具,将QQ软件中一些促进学习的功能置于学习方式的范围之外。我们教师可以利用QQ软件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学习,及时帮助学生异步学习、信息资源共享。资源的共享需要媒介,而QQ软件中的网络硬盘、远程协助等功能以其独特、快捷、普及等行之有效的特点博得了学生的青睐。同时学生可通过QQ实时的提出问题和获得答案,通过语音聊天还会得到当面解答的效果。
第三,微信的好友圈成为交流平台。微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应用平台,一旦有用户将相应的教育资源上传或共享至微信平台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教育资源进行移动学习。微信所提供的免费聊天环境,和实时留言,消息推送等功能,适合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向教师提问,以及教师对学生反馈的快速响应。同时微信平台提供的朋友圈功能,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良好辅助。任何一个实际存在的班级学习组织,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朋友圈在网上建立实时交流和分享的平台。通过班主任和教师发送消息,可以实现学习内容的快速分享。而不同兴趣爱好者之间通过搜索功能,可以在微信上建立虚拟班级和虚拟课堂。
第四,微课便于学生自学和课后巩固。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中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特别是随着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模式下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总之,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逐层深入,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教师如何合理地使用网络技术,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聊天,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为我们所用。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改进教法,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强化巩固记忆,增强学生的知识记忆回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从而将学生培养成21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潜.浅谈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中国电化教育,2003(3).
[2] 张舒予.教师职业发展需要“新教育学”[J].外国教育研究,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