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是不可缺失的环节,它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始终。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够发挥出激励学生、引导思考、解惑释疑等作用,使课堂教学因之焕发出灵动的生命力。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课堂评价,已成为备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有效策略作如下几方面探究,以期与教学一线的各位同仁相互借鉴,共同提升教学能力。
真情评价,有的放矢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浇灌每一棵幼苗,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小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首先,教师要侧重于对学生应用激励性评价。当老师发自内心,真诚热情地给予学生鼓励时,学生一定会从中感受到一种催人奋发的力量。而若老师只是面无表情,说出几句温度不足的激励语言时,学生敏感的内心也不会荡起任何波澜。因此,教师要用爱温暖每一个生命,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在老师眼里自己很重要,在老师对自己激励的背后,充满着信任和期待。这样学生才能相信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學习中。
同时,教师的评价还要能发挥出引领学生学习、思考的作用。评价要有针对性、准确性。比如,有的老师在学生朗读完课文后,这样评价学生:“你读得很不错!”还要其他学生给朗读的学生鼓掌,但是,究竟这个学生哪些部分读得不错呢?大部分同学包括朗读的学生都不知道哪里读得“不错”?在《田园诗情》的朗读中,笔者这样评价学生的朗读:“你读得很响亮、吐字清晰,但老师还没完全欣赏到菜园的绿、美、大呢?再试着读读看!”这样针对性就突出了。因此,在课堂评价中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一味地夸“棒!”也是教师的一种失责。有效的评价应该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今后发扬什么,注意什么,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形式多样,回归本真
在课堂教学评价环节中,有的老师会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认为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小学生为了得到一份奖品,在课堂上表现积极,热情高涨,整个课堂教学显得非常活跃。但是,经过调查得知,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奖品,满足自己的好胜心理。如果没有奖品,学生就会失去回答问题的兴趣了。诚然,给予回答得好的学生一定奖励,的确收到了促学效果。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样的评价方式未免单一。久之就会使教学评价只有依赖于奖品才能起到作用,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偏离了本真的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物质奖励只能是多种评价方式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老师在课堂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知识、生活体验、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让评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发挥出评价的功能。
尊重差异,因材施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日常表现要以鼓励、表扬等激励性的评价为主,从正面启发引导学生。但是,这也不是叫我们生搬硬套地以此标准进行评价。而是要体现出评价的科学性、灵活性、求实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认知特点、已有知识、兴趣爱好等存在较大差异。作为老师要做到因材施评,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实施更有效的评价方式。比如,一些语文学习不够积极的学生,当教师看到他们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进步时,都要给予即时的表扬,使他们感受进步的愉悦,逐步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起学好语文的信心;对于那些语文学习成绩优异,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注意采用防止其骄傲自满的评价方式;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自己。唯有此,教师的评价才能彰显出应有的价值,也才能发挥出评价的功能。
提升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语言过于单一,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评价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应用能够激励学生、富有幽默感又具有说理性的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因之而产生努力学习的信心。比如,在课文《一路花香》的朗读时,一位平时不喜欢发言的女生举起手,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段,笔者微笑着评价说:“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很明晰地感受到了破水罐的心情变化,原来你读得这么好!老师希望以后经常听到你的朗读!”富有幽默感的语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展现出教师善导启慧的教学能力。比如,一位学生在朗读《大海睡了》时,声音不够轻柔,没有体现出大海的温柔、可爱。笔者笑着说:“老师的睡意都叫你的读书声赶跑了,大海能睡着吗?”该同学领会了我的意思,立刻充满情感的、轻柔甜美的朗读了一遍。这样的评价有新意,学生乐于接受,提升了评价的有效性。
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不断提升课堂评价水平,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展示课堂评价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
真情评价,有的放矢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浇灌每一棵幼苗,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小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首先,教师要侧重于对学生应用激励性评价。当老师发自内心,真诚热情地给予学生鼓励时,学生一定会从中感受到一种催人奋发的力量。而若老师只是面无表情,说出几句温度不足的激励语言时,学生敏感的内心也不会荡起任何波澜。因此,教师要用爱温暖每一个生命,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在老师眼里自己很重要,在老师对自己激励的背后,充满着信任和期待。这样学生才能相信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學习中。
同时,教师的评价还要能发挥出引领学生学习、思考的作用。评价要有针对性、准确性。比如,有的老师在学生朗读完课文后,这样评价学生:“你读得很不错!”还要其他学生给朗读的学生鼓掌,但是,究竟这个学生哪些部分读得不错呢?大部分同学包括朗读的学生都不知道哪里读得“不错”?在《田园诗情》的朗读中,笔者这样评价学生的朗读:“你读得很响亮、吐字清晰,但老师还没完全欣赏到菜园的绿、美、大呢?再试着读读看!”这样针对性就突出了。因此,在课堂评价中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一味地夸“棒!”也是教师的一种失责。有效的评价应该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今后发扬什么,注意什么,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形式多样,回归本真
在课堂教学评价环节中,有的老师会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认为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小学生为了得到一份奖品,在课堂上表现积极,热情高涨,整个课堂教学显得非常活跃。但是,经过调查得知,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奖品,满足自己的好胜心理。如果没有奖品,学生就会失去回答问题的兴趣了。诚然,给予回答得好的学生一定奖励,的确收到了促学效果。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样的评价方式未免单一。久之就会使教学评价只有依赖于奖品才能起到作用,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偏离了本真的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物质奖励只能是多种评价方式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老师在课堂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知识、生活体验、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让评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发挥出评价的功能。
尊重差异,因材施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日常表现要以鼓励、表扬等激励性的评价为主,从正面启发引导学生。但是,这也不是叫我们生搬硬套地以此标准进行评价。而是要体现出评价的科学性、灵活性、求实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认知特点、已有知识、兴趣爱好等存在较大差异。作为老师要做到因材施评,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实施更有效的评价方式。比如,一些语文学习不够积极的学生,当教师看到他们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进步时,都要给予即时的表扬,使他们感受进步的愉悦,逐步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起学好语文的信心;对于那些语文学习成绩优异,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注意采用防止其骄傲自满的评价方式;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自己。唯有此,教师的评价才能彰显出应有的价值,也才能发挥出评价的功能。
提升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语言过于单一,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评价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应用能够激励学生、富有幽默感又具有说理性的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因之而产生努力学习的信心。比如,在课文《一路花香》的朗读时,一位平时不喜欢发言的女生举起手,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段,笔者微笑着评价说:“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很明晰地感受到了破水罐的心情变化,原来你读得这么好!老师希望以后经常听到你的朗读!”富有幽默感的语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展现出教师善导启慧的教学能力。比如,一位学生在朗读《大海睡了》时,声音不够轻柔,没有体现出大海的温柔、可爱。笔者笑着说:“老师的睡意都叫你的读书声赶跑了,大海能睡着吗?”该同学领会了我的意思,立刻充满情感的、轻柔甜美的朗读了一遍。这样的评价有新意,学生乐于接受,提升了评价的有效性。
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不断提升课堂评价水平,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展示课堂评价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