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语文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作文题目布置下去,不少学生不知所措,不能按时交作文,勉强交上来的作文,也有不少是拿现成的东拼西凑之后组装成自己的新作,让人读后不免感觉似曾相识,嚼之无味。学生中普遍“怕”写作文,这种“怕”的根源一是农村学生阅读量少,所接触的信息量少,作文素材少,平时不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写作时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农村传统语文教学存在重视课堂阅读教学而轻视作文教学的现象,把课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人为的分裂开来,两者“老死不相往来”。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联系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通过课文教学来提高农村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作文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选入教材中的课文都是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的,学生读了会感觉如亲身经历般亲切,教师只要再加以引导渗透,就能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轻松学到写作的方法技巧。如在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对孔乙己的生动描写的基础上,学会从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方面去描写人物,可以穿插让学生当堂写人物描写片段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使学生学到作文方法技巧,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达到一箭双雕、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创新写作方法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趣事等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不少内容都可作为学生写作的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好词妙句、名人名言、俗语、谚语、精彩片段等,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把它们抄写在读书笔记上,同时把阅读时的所思、所感写下来。只要长期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就能积累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才会觉得有话可说,左右逢源,随手拈来。
另外,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布局谋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经典例子,语文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就启发学生认真探讨文章前呼后应,以及以“背影”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写作方法,布置让学生仿写,然后再讲评总结,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种写作技巧,并写出了不少优秀的文章来。如一学生写的《爷爷的烟斗》一文,以烟斗为线索叙述了爷爷淳朴勤劳的一生,特别是对爷爷遇到生活难题时含着烟斗沉思的描写,生动形象,感人至深。又如在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一文时,我从文体特点出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说明文的“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布置作文《我的校园》,所有的学生都能准确地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对校园进行说明,结构清晰,条理分明,从而掌握了这一布局谋篇的写作技巧。
三、通过续写或改写课文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续写是一种想象作文,续写课文故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课文故事的理解,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如在学习完童话《皇帝的新装》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文章的内容把故事续写下去。学生很感兴趣,大胆发挥想象,有的写成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命令骗子给所有的大臣都做新衣服,于是皇帝和他的大臣们都穿上了“新衣服”,语言风趣幽默,故事滑稽又引人深思;有的续写为皇帝恍然大悟,深深懂得“真话”的可贵,并借此了解到大臣中阿谀奉承、不怀好意之徒,对他们进行了严惩,于是构建了一个皇帝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和臣民直言进谏的大好社会风气。学生想象力丰富,情节发展合情合理,一线贯穿,语言生动形象。这样的续写,学生能充分地、自由地发挥,不受固定模式的束缚,兴趣浓厚,把写作当成一大乐事来完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作文的方法技巧,产生了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通过课堂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写作是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和生活的,农村的学生也有着广阔的学习生活天地。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进行课外社会调查研究,并写成调查研究报告,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途径。如在教学《社戏》一文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向大人了解当地的节日风俗,特别是有民间传说故事的,写出调研文章。学生有的写了壮家“哭嫁”的风俗,有的写了三月三吃黑米饭的传说,有的写了当地流传的“独齿王”的故事等等。之后在下一节课中,学生们纷纷把自己所了解到的读出来让大家分享,交流写作心得。这样的课外延伸,学生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感到作文有物可写、有情可抒,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又增强了社会调查能力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只要我们能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并灵活地结合起来,以当地农村特有的人文环境为依托,不拘旧套,持之以恒,农村的学生就会写作文,乐写作文,也能写出优美生动的好文章来。
(责任编辑 韦淑红)
一、通过课文教学来提高农村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作文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选入教材中的课文都是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的,学生读了会感觉如亲身经历般亲切,教师只要再加以引导渗透,就能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轻松学到写作的方法技巧。如在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对孔乙己的生动描写的基础上,学会从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方面去描写人物,可以穿插让学生当堂写人物描写片段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使学生学到作文方法技巧,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达到一箭双雕、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创新写作方法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趣事等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不少内容都可作为学生写作的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好词妙句、名人名言、俗语、谚语、精彩片段等,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把它们抄写在读书笔记上,同时把阅读时的所思、所感写下来。只要长期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就能积累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才会觉得有话可说,左右逢源,随手拈来。
另外,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布局谋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经典例子,语文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就启发学生认真探讨文章前呼后应,以及以“背影”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写作方法,布置让学生仿写,然后再讲评总结,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种写作技巧,并写出了不少优秀的文章来。如一学生写的《爷爷的烟斗》一文,以烟斗为线索叙述了爷爷淳朴勤劳的一生,特别是对爷爷遇到生活难题时含着烟斗沉思的描写,生动形象,感人至深。又如在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一文时,我从文体特点出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说明文的“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布置作文《我的校园》,所有的学生都能准确地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对校园进行说明,结构清晰,条理分明,从而掌握了这一布局谋篇的写作技巧。
三、通过续写或改写课文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续写是一种想象作文,续写课文故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课文故事的理解,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如在学习完童话《皇帝的新装》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文章的内容把故事续写下去。学生很感兴趣,大胆发挥想象,有的写成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命令骗子给所有的大臣都做新衣服,于是皇帝和他的大臣们都穿上了“新衣服”,语言风趣幽默,故事滑稽又引人深思;有的续写为皇帝恍然大悟,深深懂得“真话”的可贵,并借此了解到大臣中阿谀奉承、不怀好意之徒,对他们进行了严惩,于是构建了一个皇帝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和臣民直言进谏的大好社会风气。学生想象力丰富,情节发展合情合理,一线贯穿,语言生动形象。这样的续写,学生能充分地、自由地发挥,不受固定模式的束缚,兴趣浓厚,把写作当成一大乐事来完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作文的方法技巧,产生了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通过课堂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写作是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和生活的,农村的学生也有着广阔的学习生活天地。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进行课外社会调查研究,并写成调查研究报告,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途径。如在教学《社戏》一文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向大人了解当地的节日风俗,特别是有民间传说故事的,写出调研文章。学生有的写了壮家“哭嫁”的风俗,有的写了三月三吃黑米饭的传说,有的写了当地流传的“独齿王”的故事等等。之后在下一节课中,学生们纷纷把自己所了解到的读出来让大家分享,交流写作心得。这样的课外延伸,学生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感到作文有物可写、有情可抒,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又增强了社会调查能力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只要我们能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并灵活地结合起来,以当地农村特有的人文环境为依托,不拘旧套,持之以恒,农村的学生就会写作文,乐写作文,也能写出优美生动的好文章来。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