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宏观”“横联+纵合”:当下音乐民族志发展趋向与存在问题——《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教学与辅导之七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o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宏观与微观”作为与民族音乐学/音乐民族志研究课题规模相关的一对二元关系及重要的理论概念范畴,涉及观念空间与对象空间二元互补层面.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微观+宏观”对象视域里,如今包含着由歌(乐)种、歌(乐)群落、区域音乐文化板块、传统音乐文化圈到当代节庆仪式音乐群落组成的梯层格局,音乐文化研究者的目光便无法一直定向、困守于个案课题,而必须把自己的学术须角伸展开来,去逐渐展开三个方面研究:其一,坚持定点个案的跟踪研究,尤其是强调追踪现状,注重变迁的“再研究”.其二,密切注视定点个案研究对象在当代开放社会中的横向与纵向流动,积极开展多点音乐民族志和线索音乐民族志考察研究.其三,通过合作民族志的研究途径,从对象上“联横合纵”,打通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板块之间的文化认知、学术阐释和实践应用上的各种壁垒,以达到微观个案与宏观比较两种研究同时并举,音乐民族志描写与音乐人类学阐释相互补充的目的.这既是一种符合国情的社会实践方式,也是能够让自己面对并走向外部国际社会和学术领域的一种文化策略.
其他文献
韩道昭《改并五音集韵》是金代一部重要的韵书,它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在中国语言学史、韵书史中有较重要的地位.然而该书原刻本及底本早佚,给研究带来很大局限.近来,笔者通过《新修玉篇》发现了它的原始底本《广集韵》的大量内容.本文从辑佚材料出发,对《改并五音集韵》的价值、成书及版本问题做了重新考察和梳理.
技术性训练与音乐性培养,是任何学习视唱练耳者都无法避免的课题,二者之间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辅相成的,两者虽然在理论上可以进行分辨,但实践中往往存在相互转化,交织融汇在一起,技术性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可能会闪现音乐性的光芒,音乐性经验的累积有时也不可避免地转化为技术性能力,两者的关系微妙而又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