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2013—2017年北京市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利用北京市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数据和病原学数据对聚集性疫情做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2013—2017年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4 813起,平均每年(962.6±247.9)起。疫情报告数呈隔年升高的周期性,每年在5—7月出现高峰、9—11月出现次高峰。疫情报告数居前3位的分别为朝阳区(184.6±83.8)起、大兴区(100.8±43.7)起和丰台区(91.2±22.2)起。疫情发生场所以托幼机构为主(75.25%,3 662/4 813),其次为家庭内疫情(17.16%,826/4 813)、学校内疫情(6.17%,297/4 813)和其他场所(1.58%,76/4 813)。托幼机构内的疫情罹患率(10.00%)高于学校内疫情(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40,P<0.01)。疫情的肠道病毒阳性率为67.17%(3 281/4 813),其中Cox A16所引起的疫情构成比最高(36.39%,1 194/3 218),其次为其他肠道病毒(32.92%,1 080/3 218)、EV71(28.68%,941/3 218)和Cox A6(15.57%,511/3 218),有13.23%(434/3 218)的疫情由2种及以上病毒混合感染所致。
结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在夏季到来前、秋季开学初,在疫情高发地区对托幼机构和学校的学生、教师进行卫生宣教,对教学和生活环境的卫生进行指导。在疫情发生时,应尽早采集患者标本,检测病原体、确定疫情性质,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疫情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