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信仰缺失和价值观错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原因。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实证研究,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当代女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
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是祖国宝贵的人才资源,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和命运。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基地,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主要任务之首,应该配合配合社会各界力量,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正确的道德规范,促进大学生顺利有效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课题组研制出了较高信度、效度的可以用来测量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职业女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调查》的问卷,并借助网络调查方式,通过qq、微信等方式进行问卷发放,以及面谈法进行调查。课题组共计发放问卷982份,回收982份,回收率100%,访问对象涉及淄博职业学院、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等淄博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其中无效问卷105份,有效问卷877份,有效率92.1%。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从被调查者的所处年级来看,被调查者大多集中在大一年级,占比73.77%,大二占比22.46%,大三3.76%。从被调查者的所学专业来看,会计占比28%,市场营销18%,电子商务8%。从被调查者的户籍来看,农村占比80.16%,城市19.84%。从被调查者的家庭月平均收入来看,月收入为2000-4000元占比39.57%,其次是2000元以下,占比22.35%,然后是4000-6000元,占比20.41%,可以看到被调查者家庭月收入水平是比较低的,这与本次调查对象户籍所在地多为农村有关。从被调查者父母的职业来看,父亲职业为农民占比50.97%,其次是工人占比20.3%;母亲职业为为农民占比58.61%,其次是其他占比22.35%。从被调查者父母文化水平来看,父亲文化水平为中学的占比52.11%,其次是小学占比23.95%;母亲文化水平为中学占比41.74%,其次是小学占比34.55%。
通过对被调查者基本情况整体的描述可以看到,本课题的调查对象多集中在会计、市场营销等商科类专业,这类专业也是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女生比较青睐,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调查对象80.16%来自农村,这也反映出淄博高等职业院校生源地主要是农村的这一现象。
二、研究结论及相关思考
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通力合作。
1、高校要做好学生价值观的“守门人角色”,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人在消费价值观、婚恋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大一<大三,大二<大三,说明高职女大学生价值观处在动态的、不稳定的阶段,迫切需要引导和帮助,高校作为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更要做好“守门人角色”。如果高等职业院校放弃或放松了对女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和教育工作,很容易使学生受到不良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引导出现错误的价值取向。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
高校应从培养合格人才的战略高度,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文化环境、教育手段等方式,利用多种诸如课外讲座、微课、知识竞赛、社团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方式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价值观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尊重和把握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调查显示,不同学生的价值观存在着人口、经济变量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时候,必须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2、家庭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发挥基础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培养,家庭是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把家庭教育作为高等职业学院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不可忽视的部分。因此,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寻求家庭配合,通过各种形式,建立与家长有效、及时、定期交流机制,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倡导健康的家庭生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及时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家庭应积极主动的发挥其在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和补充作用,加强与学校的配合,注重对子女思想、品格、人格的教育,采取多种方法积极配合,支持学校做好价值观的教育工作。
3、发挥社会环境在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保障作用。
人都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不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发挥高校和家庭对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
(1)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净化社会空气,为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价值观的形成是教育引导、社会环境和个人素质综合演化的过程。现阶段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纠正不正之风,禁止文化垃圾传播,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蚀,强化网络管理,阻止不良信息进入校园,采取多种手段,保证主流导向的健康性和正确性,从多方面为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稳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引导女大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升处理文化冲突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身上的文化血脉,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则是维系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的精神命脉。但是中国长期以男权社会为主的传统封建思想,使得长期以来中国女性的社会文化地位和自我意识都处于整体失落的情势之中,形成了“三从四德”、“贤妻良母”“男主外,女主内”等为代表的传统女性价值观,成为阻碍女性成才的主要障碍。随着新中国成立、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运动和中国改革的开放不断深入,女性的逐步改变了以往备受压迫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和男子同样的权利,逐渐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精英群体,接受的学校教育基本上都是源自西方文化背景的现代科学知识教育,这些课程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表达了女权思想、性别平等等观念的思想内容,对于增强女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和个体意识,培养女大学生的“四有”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封建社会在中国存在了一千多年,其观念不可能在短暂的时候内消除掉,它仍然影响当今的高等职业院校女生,在加上西方享乐主义、腐朽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冲击,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冲突,使得女大学生陷入价值观迷茫和冲突选择之中,心理更加脆弱,在价值观选择上更加被动,更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从而使得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呈现传统性与时代性相互交杂、相互矛盾的特点,从而使得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的行为具有不可捉摸性。
因此,我们要引导女大学生一方面正确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舍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糟粕的部分,另一方要正确认识西方文化,自觉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抵制西方不良文化对自身的侵蚀,提升自己处理两种文化冲突的能力。
三、总结
本次调查对象中农村女大学生所占比重较多,这虽然符合高等职业院校生源现状,但是仍对调查结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调查结果带有了浓重的农村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全面反映出城市学生的特征,因此在以后调查过程中如何合理对调查对象进行选择,从而使得调查结果能够综合反映出传统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廖志诚,罗群英.浅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矛盾性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8,2
[2]曹元,马宏建.新媒体新技术时代成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谫论[J].中国成人研究,2018,9
[3]孟祥凤.女大学生婚戀价值观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5
[4]杨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J].高教学刊,2018(12):221-221
作者简介:
王瑜(1965- ),女,山东淄博人,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教育学学士,主要从事市场营销、职业教育等领域的研究。
蒋越(1984- ),女,山东淄博人,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擅长调查问卷设计、数据分析。
李黎萍(1973- ),女,山东招远人,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工商管理硕士,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和学生管理等领域的研究。
*研究项目名称:传统文化视域下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实证研究,项目编号:CZ1710177。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
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是祖国宝贵的人才资源,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和命运。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基地,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主要任务之首,应该配合配合社会各界力量,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正确的道德规范,促进大学生顺利有效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课题组研制出了较高信度、效度的可以用来测量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职业女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调查》的问卷,并借助网络调查方式,通过qq、微信等方式进行问卷发放,以及面谈法进行调查。课题组共计发放问卷982份,回收982份,回收率100%,访问对象涉及淄博职业学院、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等淄博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其中无效问卷105份,有效问卷877份,有效率92.1%。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从被调查者的所处年级来看,被调查者大多集中在大一年级,占比73.77%,大二占比22.46%,大三3.76%。从被调查者的所学专业来看,会计占比28%,市场营销18%,电子商务8%。从被调查者的户籍来看,农村占比80.16%,城市19.84%。从被调查者的家庭月平均收入来看,月收入为2000-4000元占比39.57%,其次是2000元以下,占比22.35%,然后是4000-6000元,占比20.41%,可以看到被调查者家庭月收入水平是比较低的,这与本次调查对象户籍所在地多为农村有关。从被调查者父母的职业来看,父亲职业为农民占比50.97%,其次是工人占比20.3%;母亲职业为为农民占比58.61%,其次是其他占比22.35%。从被调查者父母文化水平来看,父亲文化水平为中学的占比52.11%,其次是小学占比23.95%;母亲文化水平为中学占比41.74%,其次是小学占比34.55%。
通过对被调查者基本情况整体的描述可以看到,本课题的调查对象多集中在会计、市场营销等商科类专业,这类专业也是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女生比较青睐,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调查对象80.16%来自农村,这也反映出淄博高等职业院校生源地主要是农村的这一现象。
二、研究结论及相关思考
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通力合作。
1、高校要做好学生价值观的“守门人角色”,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人在消费价值观、婚恋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大一<大三,大二<大三,说明高职女大学生价值观处在动态的、不稳定的阶段,迫切需要引导和帮助,高校作为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更要做好“守门人角色”。如果高等职业院校放弃或放松了对女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和教育工作,很容易使学生受到不良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引导出现错误的价值取向。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
高校应从培养合格人才的战略高度,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文化环境、教育手段等方式,利用多种诸如课外讲座、微课、知识竞赛、社团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方式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价值观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尊重和把握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调查显示,不同学生的价值观存在着人口、经济变量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时候,必须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2、家庭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发挥基础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培养,家庭是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把家庭教育作为高等职业学院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不可忽视的部分。因此,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寻求家庭配合,通过各种形式,建立与家长有效、及时、定期交流机制,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倡导健康的家庭生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及时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家庭应积极主动的发挥其在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和补充作用,加强与学校的配合,注重对子女思想、品格、人格的教育,采取多种方法积极配合,支持学校做好价值观的教育工作。
3、发挥社会环境在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保障作用。
人都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不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发挥高校和家庭对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
(1)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净化社会空气,为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价值观的形成是教育引导、社会环境和个人素质综合演化的过程。现阶段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纠正不正之风,禁止文化垃圾传播,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蚀,强化网络管理,阻止不良信息进入校园,采取多种手段,保证主流导向的健康性和正确性,从多方面为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稳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引导女大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升处理文化冲突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身上的文化血脉,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则是维系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的精神命脉。但是中国长期以男权社会为主的传统封建思想,使得长期以来中国女性的社会文化地位和自我意识都处于整体失落的情势之中,形成了“三从四德”、“贤妻良母”“男主外,女主内”等为代表的传统女性价值观,成为阻碍女性成才的主要障碍。随着新中国成立、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运动和中国改革的开放不断深入,女性的逐步改变了以往备受压迫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和男子同样的权利,逐渐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精英群体,接受的学校教育基本上都是源自西方文化背景的现代科学知识教育,这些课程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表达了女权思想、性别平等等观念的思想内容,对于增强女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和个体意识,培养女大学生的“四有”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封建社会在中国存在了一千多年,其观念不可能在短暂的时候内消除掉,它仍然影响当今的高等职业院校女生,在加上西方享乐主义、腐朽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冲击,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冲突,使得女大学生陷入价值观迷茫和冲突选择之中,心理更加脆弱,在价值观选择上更加被动,更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从而使得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呈现传统性与时代性相互交杂、相互矛盾的特点,从而使得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的行为具有不可捉摸性。
因此,我们要引导女大学生一方面正确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舍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糟粕的部分,另一方要正确认识西方文化,自觉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抵制西方不良文化对自身的侵蚀,提升自己处理两种文化冲突的能力。
三、总结
本次调查对象中农村女大学生所占比重较多,这虽然符合高等职业院校生源现状,但是仍对调查结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调查结果带有了浓重的农村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全面反映出城市学生的特征,因此在以后调查过程中如何合理对调查对象进行选择,从而使得调查结果能够综合反映出传统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廖志诚,罗群英.浅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矛盾性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8,2
[2]曹元,马宏建.新媒体新技术时代成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谫论[J].中国成人研究,2018,9
[3]孟祥凤.女大学生婚戀价值观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5
[4]杨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J].高教学刊,2018(12):221-221
作者简介:
王瑜(1965- ),女,山东淄博人,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教育学学士,主要从事市场营销、职业教育等领域的研究。
蒋越(1984- ),女,山东淄博人,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擅长调查问卷设计、数据分析。
李黎萍(1973- ),女,山东招远人,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工商管理硕士,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和学生管理等领域的研究。
*研究项目名称:传统文化视域下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实证研究,项目编号:CZ171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