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迎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在高职英语课程中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改革,基于“互联网+”的背景,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经过一年的实践,混合式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将重点阐述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模式的设计。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英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150-01
一、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教学中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日渐增多,数字化教学模式势必成为教学主流。然而,当前对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还不多,因而对其产生的积极作用缺乏深刻的体验和認识。
二、“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概况
在新时期背景下,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英语教学中,能够使该模式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笔者发现,学生对高职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很高。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需求,难度适中,提升了学习兴趣。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比以前更积极,学习方法更丰富、效果更好。通过混合式教学,学生各方面能力均有提升,学习方法也更加多样。80%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效果较好或非常好,90%的学生能够基本或完全掌握所学内容。混合式教学模式还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信息化素养。受访教师认为,混合式教学对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能力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具有很多优点,如丰富和充实了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但在实践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习过程难监控,学习效果难知晓
通过对本校授课英语教师及学生进行调查,数据显示,46%的受访教师认为,在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行动不易掌控。由于学生自主进行的在线课程学习时间和地点不统一,学习过程不完全在教师的监控范围内,教师也无法做到24小时在线与学生互动交流,对学生是否认真观看了视频、是否领悟了所学的内容、是否独立完成了作业,教师都无从知晓。问卷结果显示,教师认为学生在学习态度、学科前沿动态、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等方面均有提高,但在学习效果方面却没有提高。
(二)在线教学内容难易度难把握
由于授课对象为一年级新生,教师团队在进行教学内容筛选、细化和教案编写前无法对学生的水平和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去预估,因此无法准确地确定在线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是否符合学生的水平,不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由于在线课程资源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在实施过程中不能随时进行知识点和难易度的调整,因此,与课堂教学相比,在线教学情况的反馈周期较长,在线内容的难易度和进度很难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四、“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该模式设计的关注点是信息化课程的四个核心要素,即平台,内容、活动及评价方式。本文根据我校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情况,设计适用于该门课程的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学习环境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学习内容设计三方面。
(一)学习环境设计
关于学习环境,有多种理解。结合高职英语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学习环境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环境、网络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高职英语课程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在多媒体教室通过电脑、网络、投影仪等运用课件进行教学;根据授课对象的学习情况,提供网络及文本学习资源,如相关主题的慕课链接、教师微课、参考文献等。丰富的在线资源库,将内容分级分类,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水平选择性地学习,再根据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和量进行考核。
(二)学习活动设计
高职英语课程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堂学习、在线学习、实践活动和协作学习。语言学习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网络资源与文字教材相结合,让学生自定步调,自选时间,自觉作业,自由交流。在线学习课件、观看微课/慕课视频,完成作业,参加测试,课堂加强语言技能的实践活动与协作学习。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内容设计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设置具有层次分级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混合式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线上内容和资源的建设。提高线上学习在考核评价中所占的比例。首先,应保证线上学习的考核比例与线上学时所占比例相差不大或一致。其次,应增加线上学习内容在考试内容中的比例,只有增加线上学习内容在考试中的比例,加大考核力度,才能使学生重视线上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效果。
五、结语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一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还不够细致、合理,个别学生的交流需求不能完全满足等。教育信息化时代极大地冲击了传统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理念、模式和评价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职英语课程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其覆盖效应及辐射效应就会对其他英语专业课程产生积极引导。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3):21.
[2]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2-55.
◎编辑 冯永霞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英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150-01
一、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教学中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日渐增多,数字化教学模式势必成为教学主流。然而,当前对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还不多,因而对其产生的积极作用缺乏深刻的体验和認识。
二、“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概况
在新时期背景下,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英语教学中,能够使该模式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笔者发现,学生对高职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很高。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需求,难度适中,提升了学习兴趣。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比以前更积极,学习方法更丰富、效果更好。通过混合式教学,学生各方面能力均有提升,学习方法也更加多样。80%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效果较好或非常好,90%的学生能够基本或完全掌握所学内容。混合式教学模式还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信息化素养。受访教师认为,混合式教学对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能力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具有很多优点,如丰富和充实了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但在实践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习过程难监控,学习效果难知晓
通过对本校授课英语教师及学生进行调查,数据显示,46%的受访教师认为,在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行动不易掌控。由于学生自主进行的在线课程学习时间和地点不统一,学习过程不完全在教师的监控范围内,教师也无法做到24小时在线与学生互动交流,对学生是否认真观看了视频、是否领悟了所学的内容、是否独立完成了作业,教师都无从知晓。问卷结果显示,教师认为学生在学习态度、学科前沿动态、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等方面均有提高,但在学习效果方面却没有提高。
(二)在线教学内容难易度难把握
由于授课对象为一年级新生,教师团队在进行教学内容筛选、细化和教案编写前无法对学生的水平和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去预估,因此无法准确地确定在线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是否符合学生的水平,不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由于在线课程资源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在实施过程中不能随时进行知识点和难易度的调整,因此,与课堂教学相比,在线教学情况的反馈周期较长,在线内容的难易度和进度很难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四、“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该模式设计的关注点是信息化课程的四个核心要素,即平台,内容、活动及评价方式。本文根据我校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情况,设计适用于该门课程的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学习环境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学习内容设计三方面。
(一)学习环境设计
关于学习环境,有多种理解。结合高职英语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学习环境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环境、网络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高职英语课程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在多媒体教室通过电脑、网络、投影仪等运用课件进行教学;根据授课对象的学习情况,提供网络及文本学习资源,如相关主题的慕课链接、教师微课、参考文献等。丰富的在线资源库,将内容分级分类,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水平选择性地学习,再根据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和量进行考核。
(二)学习活动设计
高职英语课程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堂学习、在线学习、实践活动和协作学习。语言学习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网络资源与文字教材相结合,让学生自定步调,自选时间,自觉作业,自由交流。在线学习课件、观看微课/慕课视频,完成作业,参加测试,课堂加强语言技能的实践活动与协作学习。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内容设计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设置具有层次分级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混合式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线上内容和资源的建设。提高线上学习在考核评价中所占的比例。首先,应保证线上学习的考核比例与线上学时所占比例相差不大或一致。其次,应增加线上学习内容在考试内容中的比例,只有增加线上学习内容在考试中的比例,加大考核力度,才能使学生重视线上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效果。
五、结语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一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还不够细致、合理,个别学生的交流需求不能完全满足等。教育信息化时代极大地冲击了传统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理念、模式和评价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职英语课程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其覆盖效应及辐射效应就会对其他英语专业课程产生积极引导。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3):21.
[2]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2-55.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