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古老的三星堆遗址,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这次考古人员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什么?这些新发现揭示了哪些秘密?“思客问答”带你一探究竟。
三星堆是什么?
三星堆是古蜀先民创建的古蜀国都邑,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三星堆始建于夏,至商代中晚期基本成型,其城墙体系、居住区、作坊点、墓葬群以及“祭祀坑”等,规模庞大、布局严谨、功能清晰。众多青铜器的出土,说明古蜀国地区青铜冶铸技术十分成熟。
1986年,我国在三星堆“祭祀坑”进行了第一次集中的考古工作,发掘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了千余件文物。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介绍,围绕最初的两座“祭祀坑”,我们已经写出了数百篇论文,但实际上很多论文可能是错误的、不完整的,推论可能就此走上歧路。而这一次,考古工作者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连续发现了多达6座三星堆文化的“祭祀坑”。这样,考古范围从2个坑增加到了8个坑,研究者就能较为完整地掌握宗教祭祀场所的全貌。
三星堆背后有哪些未解之谜?
数十年间,每一次三星堆的挖掘研究,都会引起人们对它神秘历史的好奇。直到今日,三星堆背后的未解之谜仍旧引人入胜。
如果你看过博物馆中存放的形象夸张的青铜面具、高大得令人惊叹的青铜大立人,一定会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文明。也难怪网友戏称,三星堆背后的那个古蜀国有可能来自外星球。
然而,就是这么灿烂的一段文明,却突然消亡了。考古工作者通过碳14测年等现代科技手段,测算出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为距今4800年至2600年,时间跨度超过两千年之久,但仍不能确定它突然消失的原因。水灾、战争、迁徙等都有可能,却都没有足够历史凭证,始终停留在推测上。
另外,我们还没有找到古蜀国的文字,这对于考古研究来说,无疑是一大缺憾。之前,考古学家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支金杖,上面刻着鱼、鸟、人的图画,看上去似乎是一种象形文字。但整个三星堆遗址发现的人工刻画符号只有寥寥几个,离文字的概念太遥远了。
古蜀国从哪来?又为何突然消失?古蜀人到底是如何生活的?这些问题一直吸引着考古工作者的好奇心。
6次“拆盲盒”发现了什么?
有网友笑称,揭秘新发现的“祭祀坑”,就好像是“拆盲盒”。从目前的成果来看,这一过程确实给考古人员带来了不少惊喜。
要说这里面最引人注目的文物之一,就属那张独特的金面具了。30多年前,在三星堆遗址一、二号坑的发掘中,曾经就出土了6件金面具,但是在五号坑最新出土的这个金面具,却显得格外厚重,而且与众不同。这半张面具宽约23厘米,高约28厘米,含金量为85%左右,银含量在13%到14%左右。根据半张面具推测,这件黄金面具的完整重量应该超过500克。
除了这张金面具残片,目前已出土的文物还有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现场的文物看起来有多“炫”?面对各种精美的宝物,考古发掘队在现场都感慨,坑中的方尊可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古蜀国王一级的人才能享用。“简直太土豪了!啥都有……”
三星堆考古,为什么意义重大?
前面展示出来的文物,都很令人惊艳。那么,它们的发现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认为,三星堆“祭祀区”的新发现有助于解决长期悬而未解的学术问题,比如最基本的年代问题和性质问题。过去我们只发现了两个坑,这次增加到八个坑,并且对周围进行了详细的勘探,有助于复原当时“神庙”或“祭祀区”内部的空间,对完整认识古蜀文化的礼仪空间、宗教思想,乃至于反映的宇宙观念,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当然,三星堆考古的意义,远不止古蜀文化本身。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次考古发掘不仅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三星堆文化的认识,还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成都平原与其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的认知。
这次出土的文物和以往的经历表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璋、玉琮、陶盉等,与中原地区的同类器物有很多相似性,确切地说是受到了来自中原地区的影响。例如,三星堆文化中具有良渚文化玉琮风格的因素,显示了来自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影响。
我们常说,中原地区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原以外的地区与华夏文明无关。
随着三星堆遗址、良渚遗址等多地考古成果的推进,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也被更多地展露出来。这也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例证。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曾说过,是考古告诉人们历史,把未知的事情慢慢变成已知。三星堆的文物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未来告诉我们答案!
(选自新华网高端智库平台思客“思客问答”,本刊有改动)
三星堆是什么?
三星堆是古蜀先民创建的古蜀国都邑,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三星堆始建于夏,至商代中晚期基本成型,其城墙体系、居住区、作坊点、墓葬群以及“祭祀坑”等,规模庞大、布局严谨、功能清晰。众多青铜器的出土,说明古蜀国地区青铜冶铸技术十分成熟。
1986年,我国在三星堆“祭祀坑”进行了第一次集中的考古工作,发掘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了千余件文物。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介绍,围绕最初的两座“祭祀坑”,我们已经写出了数百篇论文,但实际上很多论文可能是错误的、不完整的,推论可能就此走上歧路。而这一次,考古工作者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连续发现了多达6座三星堆文化的“祭祀坑”。这样,考古范围从2个坑增加到了8个坑,研究者就能较为完整地掌握宗教祭祀场所的全貌。
三星堆背后有哪些未解之谜?
数十年间,每一次三星堆的挖掘研究,都会引起人们对它神秘历史的好奇。直到今日,三星堆背后的未解之谜仍旧引人入胜。
如果你看过博物馆中存放的形象夸张的青铜面具、高大得令人惊叹的青铜大立人,一定会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文明。也难怪网友戏称,三星堆背后的那个古蜀国有可能来自外星球。
然而,就是这么灿烂的一段文明,却突然消亡了。考古工作者通过碳14测年等现代科技手段,测算出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为距今4800年至2600年,时间跨度超过两千年之久,但仍不能确定它突然消失的原因。水灾、战争、迁徙等都有可能,却都没有足够历史凭证,始终停留在推测上。
另外,我们还没有找到古蜀国的文字,这对于考古研究来说,无疑是一大缺憾。之前,考古学家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支金杖,上面刻着鱼、鸟、人的图画,看上去似乎是一种象形文字。但整个三星堆遗址发现的人工刻画符号只有寥寥几个,离文字的概念太遥远了。
古蜀国从哪来?又为何突然消失?古蜀人到底是如何生活的?这些问题一直吸引着考古工作者的好奇心。
6次“拆盲盒”发现了什么?
有网友笑称,揭秘新发现的“祭祀坑”,就好像是“拆盲盒”。从目前的成果来看,这一过程确实给考古人员带来了不少惊喜。
要说这里面最引人注目的文物之一,就属那张独特的金面具了。30多年前,在三星堆遗址一、二号坑的发掘中,曾经就出土了6件金面具,但是在五号坑最新出土的这个金面具,却显得格外厚重,而且与众不同。这半张面具宽约23厘米,高约28厘米,含金量为85%左右,银含量在13%到14%左右。根据半张面具推测,这件黄金面具的完整重量应该超过500克。
除了这张金面具残片,目前已出土的文物还有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现场的文物看起来有多“炫”?面对各种精美的宝物,考古发掘队在现场都感慨,坑中的方尊可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古蜀国王一级的人才能享用。“简直太土豪了!啥都有……”
三星堆考古,为什么意义重大?
前面展示出来的文物,都很令人惊艳。那么,它们的发现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认为,三星堆“祭祀区”的新发现有助于解决长期悬而未解的学术问题,比如最基本的年代问题和性质问题。过去我们只发现了两个坑,这次增加到八个坑,并且对周围进行了详细的勘探,有助于复原当时“神庙”或“祭祀区”内部的空间,对完整认识古蜀文化的礼仪空间、宗教思想,乃至于反映的宇宙观念,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当然,三星堆考古的意义,远不止古蜀文化本身。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次考古发掘不仅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三星堆文化的认识,还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成都平原与其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的认知。
这次出土的文物和以往的经历表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璋、玉琮、陶盉等,与中原地区的同类器物有很多相似性,确切地说是受到了来自中原地区的影响。例如,三星堆文化中具有良渚文化玉琮风格的因素,显示了来自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影响。
我们常说,中原地区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原以外的地区与华夏文明无关。
随着三星堆遗址、良渚遗址等多地考古成果的推进,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也被更多地展露出来。这也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例证。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曾说过,是考古告诉人们历史,把未知的事情慢慢变成已知。三星堆的文物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未来告诉我们答案!
(选自新华网高端智库平台思客“思客问答”,本刊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