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镇的报纸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0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江南古镇新闻业的繁荣,不仅体现了它的经济发展和多元文化,更映射出上海作为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一百多年前,革新后的印刷技术和维新运动以及西方新闻理念经由租界引入,使上海成为中国新闻出版业的中心。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上海新闻出版业进入真正意义的繁荣局面。《新青年》在上海创刊,“左联”在上海成立,商务印书馆等出版机构的发展,以及一大批文艺青年跟随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在上海从事进步文艺工作,上海的报刊又有质的提升,同时在营造海派文化等方面也作出了贡献。
  上海是中国新闻出版业的中心,谁也不会怀疑。但是我没有想到,这个影响波及并深刻影响了一个江南古镇,它就是当今的旅游热点朱家角。国庆长假我去朱家角游玩,在北大街208号尔冬强影廊走进了一个《朱家角老报纸文献展》,用“恍若隔世,犹在眼前”八个字来形容我的心情,似为贴切。
  尔冬强是一个摄影家,30年来一直关注中国城乡的快速变化,但记者出身的他一直对新闻史很敏感,有一次偶然在青浦档案馆发现了一批保存较好的“土著”老报纸,惊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于是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办了这个老报纸文献展。展览共展出老报纸18种、50份。现存最早的是83年前的《薛浪》创刊号。但据考证,朱家角最早的报纸是《市声》和《珠报》,均出现在民国初年的1912年,可见青浦的文人是如何地仰观宇宙,鼓歌而行,青浦的商人又是如何地紧跟市场经济的脚步。
  《薛浪》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它由柳亚子堂弟柳率初于1926年9月7日创办。“年纪”最轻的是蔡用之办的《明报》,出到1949年4月22日,此时朱家角民众隐约听到解放军南下的炮声了。从办报的时间段来看,20年代中期至30 年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的10年以及1945年8月抗战胜利到1948年的4年是朱家角新闻业的两个高峰期。
  我在展览里还看到了《骊珠》,1927年1月,由朱家角人士陈范吾(名医陈莲舫之孙)等人创办,旬刊,后改周刊。内容涉及时评、要闻、社会新闻等,还有“秋棠”副刊。还看到了《孤灯报》,它于1929年8月创刊,系孤灯社同人主办,月刊,侧重文艺,顾及地方新闻。1931年曾被国民党当局封禁。《漕声》电是有一定影响的报纸,1930年8月11日出刊,半月刊,注重文艺及杂评、杂谈。副刊有“开场白”、“短剑”、“小意见”等,刊登散文、小说、故事连载等。其他如《珠风》、《里风》、《娱圃》、《朱家角》、《商光》、《珠报》、《商报》、《翡翠美术旬刊》等,或周刊、旬刊,或三日五日出一期,各领风骚,各抒己见,不让他人专美于前。
  朱家角在那个时候隶属江苏省,与经济中心上海、民国首府南京相距不远,受此影响,办份报纸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朱家角一办就是30多种,蔚为大观,完全是一个成熟城市的气派,而非今天靠外来游客吃饭的大观园思路。
  与上海一样,同人办报也是朱家角的特色,几个文人凑在一起,酒后茶余,想发表一点对时局和风俗的意见,凑几分银两就办起来了。朱家角的报刊大多都是知识分子的自留地。新文化的浪潮也冲刷了江南小镇,在朱家角的报刊中,副刊也是一大特色。青浦不是出了一个陆士谔吗?他一生写了一百多部小说,他对世博会的想象即将成为现实,若没有朱家角的文化环境,可能不敢出此遐想。
  当然朱家角也并非世外桃源,创刊于1932年的《战事快报》,是在民族生死存亡的背景下产生的,对市民了解华北局势、唤起民众抗日应有帮助。而“日本天皇接受波茨坦宣言,通电瑞士瑞典两国政府,要求转致中英美苏……”的消息又是通过《里风》的号外最早传出。但当时驻地日军否认此消息,号外被垂死的日军封杀。
  这些差不多横跨一个世纪的老报纸至少说明,“米鱼之乡”朱家角曾经“阔过”,它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年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是研究朱家角历史的珍贵史料。但是,作为一个新闻人,我在几十位童头豁齿的“老前辈”面前深度鞠躬,想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其他文献
7月21日上午,昆明市的两辆公交车在早高峰时间发生爆炸,导致两人丧生,14人受傷。警方称,这两起爆炸属于人为破坏。当地警方已经在昆明周边设置了关卡,搜捕嫌犯。昆明共有600万人口。  昆明爆炸案的消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当地人在网上发布了一辆红色城市公交车的照片,前排位置被炸出一个大洞,玻璃和碎片撒了一地。一位网民在帖子上称,对许多人来说,这是第一次真正经历和感受到恐怖袭击。“我认为许多人会更好地
“人类担心今天的科技也许过于复杂而渐渐不受我们控制,一些小问题也许会引发大危机”    东南亚在经历台湾地区12·26地震引发的“数字海啸”后日趋平静,但互联网的不堪一擊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这一地区所有人的头上短短一周,人们清楚地看到,紧跟全球化的亚洲对欧美网络的依赖程度,远远大于这些发达国家对我们的需要    网络依赖症    郏慧卿是上海理捷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公司的销售人员,与美国公司的业务往
在申购新股时,债基不仅可以动用手中的现金资产,还可以利用债券回购进行融资。    2009年上半年股市走出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行情,IPO恰逢其时重启,打新股成为不少投资者眼中获取高收益的不二之选。除了直接打新外,还有其他方式吗?理财专家指出,债基仍不失为借道打新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受IPO新规和通胀预期的双重影响,在作投资决策时仍须谨慎。  理财专家介绍说,IPO新规最值得关注的地方,在于规定了一只股
禅师:原先,我干渴而嘈杂,在欲投进水一样的宁静时,总有人劝阻批评,总有人讥讽嘲笑,使我畏缩不前。  弟子问禅师:那么,是谁最终引导您投进了宁静之中?  禅师说:是一条狗。  弟子扑哧一笑,问难道您的导师是条狗?  禅师说:是。  弟子:这是怎么回事?  禅师说:一天,我看到一条快渴死的狗,非常想喝水,但每次急急地扑到水坑边,都尖叫地退缩返回。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他以为那是另一条狗。  最后,因
地球究竟长啥样?  在地球仪上,地球是一个正宗的球体,我们也一直认为它就是个球体。其实,你不知道吧,地球不仅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而且长相有些怪。  在地球的素颜照中,它长满了“青春痘”,样子有点变形,甚至有些像土豆。  虽然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一个美丽的球体,但是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圆球。  事实上,赤道周围也因为引力作用向外隆起,形成“备用轮胎”结构。  你知道地球这个词是根据什
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时,我们应反省是否已经真正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特别是西方以外的亚非拉国家。  巴黎)  这基本上是一篇翻译文章。原文发表在法国周刊《青年非洲》,作者是专栏记者法兹娅·祖阿莉,题目就是《中国制造》。全文如下:  “我从未踏足中国。然而神佑我每天消费中国,我感恩上天创造了中央帝国,这个懂得照料我们购物欲、迎合我们心所渴望的中央帝国。让傲慢的西方去拒绝承认中国从危机中挽救了他们
裘老晚年生活琐忆    2009年,国家第一次评选出了30位国医大师,平均年龄85岁,裘沛然是最年长的一位,当时96岁。  裘沛然先生的一生,恰是中医事业百年命运的缩影,他几乎参与了历次重大的中医界大事,到了晚年,更以拔山扛鼎之力捍卫着中医的尊严与荣誉。  他的离世,不止是中医界少了一位年高德劭的名医,还意味着一个文化符号的消逝——儒医,从此,大概只会存在于历史的记忆中。    晚年养生唯诗烟  
市民追求的,不是均富,而是公平;不是结局均等,而是机会均等。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庆典上,香港首富李嘉诚获中央厚待,安排与国家主席胡锦涛单独见面10分钟。我们从电视画面看到,胡主席与李嘉诚一见面,便笑着说:“昨天我来到,听说你来了,我跟汪洋同志讲,我说不管时间长短,我总是要见一见李先生,跟李先生聊一聊。”胡主席与李嘉诚言谈甚欢。发言的商界代表仅4人,香港的唯独李嘉诚。  李嘉诚是香港商
我们特别重视公共交通,不鼓励私家车的发展,通过不断地完善公共交通设施,使人们能够便捷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走动,从而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1931年留学英国的朱自清漫游欧洲,来到了素有“欧洲花园”之称的瑞士,他说,“起初以为有些好风景而已;到了那里,才知无处不是好风景”。  1934年回国后的朱自清将这些文字结集成册,即《欧游杂记》一书。  明年世博会期间,黄浦江畔,一座瑞士花园即将诞生。1
“男生就像大食堂的菜,虽然难吃,但是……去晚了居然还就没了!”嬉笑中的辛酸,是所有“剩女段子”的特色。谁都知道中国男多女少,可剩女还就成了时代热词!公园的“相亲角”里,处处是女方父母的焦灼面孔,甚至出现了“90后”女孩的父母。她们,刚刚还在过“六一”节呀,转眼就成“剩菜”啦?  試问:是谁到处张贴“剩女”的标签?是谁把少女甚至幼女鼓噪得心急火燎?又是谁看准了这个群体的巨大商机,开始合谋“消费”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