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末期恢复高考以后,基本上完全放弃了文革时期的人才推荐模式,我国重新建立以考试为主的人才选拔模式。这种选拔模式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情况下,在急需大批培养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时期,给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同时也使我国度过了艰难的人才短缺时期。但是随着考试选拔制度的进一步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出现了严重的虚假现象,老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的自身素质,而是为了学生的考分;学校的发展不是为了给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和实用合格的人才,而是为了给社会证明本学校的分数有多高;好学校的衡量标准不是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干出了一番事业,或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是考上了多少名牌大学。
一、 教育教学虚假的表现
1.学校是以招生数、在校生数、升学率和收入的高低来判定优劣的,忽略了最主要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指标,也就是转变的差生率、学生的违法犯罪率、青少年发明创造奖、学生的突出特长率等指标。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每年高考结束后,各重点中学组织学生考分高、成绩好的高三老师南下北上旅游观光,而那些在普通班的老师们平时付出艰辛的努力,班上班风好、学生综合素质高、转变差生的比率高的老师却被冷落一旁,无人过问。
2.教师的素质绝大多数是以考上多少大学生来推定的,基本不问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入学前的素质是怎样,如果入学时学生的素质就不高、成绩不好,是因为在老师的教育下或是在老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考试成绩高、表现好,这些老师当然应该重奖,但是遗憾的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而是正好相反。高成绩学生往往在入学时就绝大多数成绩好、学习习惯好,那么一般来说,这些学生不论哪一位科任老师给上课,只要不有意迫害和妨碍学生的发展,一般而言,他们的成绩绝大多数都会不错的,结果是这些学生的科任老师就认定是好教师,这种只看落脚点不看出发点、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在理论上是违背逻辑推理的,在实践上是极其不公平的。学校很少真正考虑教师内在的师德修养、文化素质、专业能力、教学水平、普通话能力、计算机应用水平、教案丰富度、科研水平等等,即便学校要考虑也只从外在的学生的分数水平的高低表现来断定教师的综合素质,只重教师的教的结果,不问学生的基础和实力,不重教师的过程评价,虽然有许多老师在教学中下了很大的工夫,转变了不少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与爱戴,但是学校的激励和评价,只看升学率和考上好大学的人数。这就要对好教师的素质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有许多教师凭借各种关系,虽然上课水平一般,但是带着重点班或预科班的课程,一定程度上学生学得好、思考问题新颖,并不是老师教得好和方法到位,而是学生学得好,但是这些教师不仅年终的奖金多而且得到了社会、家长的认同和赞誉,难道这种较为普遍存在的虚假教育教学现象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3.学生的水平好与差如何来衡量?篮球打得好算不算,足球踢得好算不算,绘画绘得好算不算,切菜切得好算不算,表达能力好算不算,普通话讲得好算不算,交际能力好算不算,舞蹈跳得好算不算等等,对于一个“好”学校而言,这些都是歪门邪道,这不能代表学生的素质高、水平高,只有分数高的学生才算素质高、水平高的学生,一好代多好,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分数高、听话、记忆好等,把个性丰富鲜活的青少年用一个标准来规范、划分好与不好,简直就是片面之片面,虚假之虚假,妨碍人之妨碍人,是对教育的误解和曲解,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对下一代青少年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正如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倡的多元智能理论一样,我们应该扬弃比奈智力量表与智力公式对人们“智力”在思维路向方面的禁锢,发扬加德纳提出的新颖实用的智能内涵,建立一个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并以此为指导,树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就是教师的关键任务不是判定学生聪明不聪明,而是发现学生在哪个方面聪明,进而开发学生的特殊潜能,促进学生的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更何况社会各行各业也正是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而不是单一的分数型、考试型人才。
二、 教育教学虚假现象的分析
1.从价值取向看,造成虚假的教育教学现象是当前单一人才选拔制度的必然结果,从恢复高考以来,父母们看到的是孩子只有考学才能发展,现在仍然沉浸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教的精英时代,人才十分短缺时代,8亿农民仍然有着“学而优则仕”、上了大学就跳出了农门、干轻松活、赚大把钱、只动口不动手、只当官不干活等等既不合时宜也不科学、合理的想法。大量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我国已走过了人才短缺的时代,今天的上大学和昨天的上大学意义大不一样了,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人在思维定势的影响下,高校学生分配就业在理论上已成为不解之大问题,在现实中已成社会聚焦热点问题,但是仍然没有形成巨大的凸现在人们面前的像前几年国企工人下岗一样巨大现实问题时,人们仍然盲目地一心一意把思想停留在拼命供孩子上学考学一条道上。据统计,我国众多家庭收入的总支出比例中,供孩子读书的费用已大大超过住房和养老等基金。这一方面反映人们的求学热情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在升学方面的不合理、甚至有些狂热的现象。这种为上大学而上大学为文凭而文凭的思想,很大程度上遗忘了上大学的真正内涵和内驱力,把上大学作为人的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看成为人发展的最终目的也许就是教育教学虚假的缘由之一吧。
2.从社会中单个主体利益驱动看,父母为了孩子,教师为了工资,学校为了发展,国家为了经济腾飞,可以说任何一个主体也许都明白当前的教育教学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存在教育教学的虚假现象,但是谁也不愿意去吃第一个螃蟹,不少父母也常说现在的孩子真累真苦真可怜,孩子的背已被书本、资料压弯了,眼睛早早就近视了,课余时间全部被补课所占领了,孩子的童年没有了等等。但是现在大多数家庭是一个孩子,又有那一个家庭敢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呢?反正别人怎样干我就不能落下,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点。父母在这样的功利心指导下,教育不畸形也就说不过去了;教师在市场经济思想的影响下,还能静得下来吗?教书育人是工作任务,赚钱糊口是第一要务,更何况教师处于学生家长和学校两方的夹缝中生存,而这两方都以分数为目标,教师要很好地生存就必须以此为出发点来工作,在教育理想和现实逼迫之间,教师以市场原则选择了后者,那么教师就成了知识的霸权者,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单一绝对的容器,容得越多越好,分越高越好,这样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学校也不甘落后,当前民办和公办并行,学校要生存就必须有生源,生源的最根本的保证就是升学率和考入名牌学校的人数,所以学校就开始竭尽全力地打生源战,凡高分者不问其他,只要符合条件,不仅可以免费还可以给一定的补助,这对于贫困生来说是很好的政策,但是学校把它作为一种育人导向,就会迷失学校该有的责任和义务。
三、 教育虚假表现的克服
创立新的人才选拔制度,改变单一的高考选拔制度,各民办大学和公办大学以平等的身份与各中小学建立一种日常化的联系,随时选拔人才,改变过去一刀切的选拔思维路向,对那些学有专长的学生进行专门培训、培养,走人才选拔的多样化道路。
建立学校新的评价体系,对学校的评价,应该建立综合指标,一是正向指标,如成才率、专长生率等;二是负向指标,即差生率、违法率等,并建立严密的监督机制,并与绩效挂钩。
建立弹性学制,让学生以自己的特有素质,选择一个具有个性化的课程组合,这样一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能保证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虽然这会给学校带来很多的复杂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复杂而放弃对教育理想的追求,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行。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人善于学文化,有人善于学技能,何况社会更需要成千上万的有文化有技能的合格劳动者,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兴办职业教育,严格规范职业资格上岗证书制度,让普通教育的高温降下来,职业教育真正能够卓有成效地开展。
建设一支一流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改变以前的师范教育培养教师的机制,在各个领域选拔出色的专业人才,通过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的水平考试后,进入教育领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建立一支职业化的校长队伍,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先进教育理念的撒播者,也是好的教育制度的创造者,更是学校发展的指引者,我国应该尽快建立一支职业化水平较高的校长队伍,让他们这个群体把新的教育思想、制度、方法带向全国各地,为我们的教育献策出力,推进我国教育的信息化、规范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王成全.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3.
[2]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32.
(责任编辑 付一静)
一、 教育教学虚假的表现
1.学校是以招生数、在校生数、升学率和收入的高低来判定优劣的,忽略了最主要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指标,也就是转变的差生率、学生的违法犯罪率、青少年发明创造奖、学生的突出特长率等指标。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每年高考结束后,各重点中学组织学生考分高、成绩好的高三老师南下北上旅游观光,而那些在普通班的老师们平时付出艰辛的努力,班上班风好、学生综合素质高、转变差生的比率高的老师却被冷落一旁,无人过问。
2.教师的素质绝大多数是以考上多少大学生来推定的,基本不问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入学前的素质是怎样,如果入学时学生的素质就不高、成绩不好,是因为在老师的教育下或是在老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考试成绩高、表现好,这些老师当然应该重奖,但是遗憾的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而是正好相反。高成绩学生往往在入学时就绝大多数成绩好、学习习惯好,那么一般来说,这些学生不论哪一位科任老师给上课,只要不有意迫害和妨碍学生的发展,一般而言,他们的成绩绝大多数都会不错的,结果是这些学生的科任老师就认定是好教师,这种只看落脚点不看出发点、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在理论上是违背逻辑推理的,在实践上是极其不公平的。学校很少真正考虑教师内在的师德修养、文化素质、专业能力、教学水平、普通话能力、计算机应用水平、教案丰富度、科研水平等等,即便学校要考虑也只从外在的学生的分数水平的高低表现来断定教师的综合素质,只重教师的教的结果,不问学生的基础和实力,不重教师的过程评价,虽然有许多老师在教学中下了很大的工夫,转变了不少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与爱戴,但是学校的激励和评价,只看升学率和考上好大学的人数。这就要对好教师的素质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有许多教师凭借各种关系,虽然上课水平一般,但是带着重点班或预科班的课程,一定程度上学生学得好、思考问题新颖,并不是老师教得好和方法到位,而是学生学得好,但是这些教师不仅年终的奖金多而且得到了社会、家长的认同和赞誉,难道这种较为普遍存在的虚假教育教学现象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3.学生的水平好与差如何来衡量?篮球打得好算不算,足球踢得好算不算,绘画绘得好算不算,切菜切得好算不算,表达能力好算不算,普通话讲得好算不算,交际能力好算不算,舞蹈跳得好算不算等等,对于一个“好”学校而言,这些都是歪门邪道,这不能代表学生的素质高、水平高,只有分数高的学生才算素质高、水平高的学生,一好代多好,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分数高、听话、记忆好等,把个性丰富鲜活的青少年用一个标准来规范、划分好与不好,简直就是片面之片面,虚假之虚假,妨碍人之妨碍人,是对教育的误解和曲解,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对下一代青少年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正如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倡的多元智能理论一样,我们应该扬弃比奈智力量表与智力公式对人们“智力”在思维路向方面的禁锢,发扬加德纳提出的新颖实用的智能内涵,建立一个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并以此为指导,树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就是教师的关键任务不是判定学生聪明不聪明,而是发现学生在哪个方面聪明,进而开发学生的特殊潜能,促进学生的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更何况社会各行各业也正是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而不是单一的分数型、考试型人才。
二、 教育教学虚假现象的分析
1.从价值取向看,造成虚假的教育教学现象是当前单一人才选拔制度的必然结果,从恢复高考以来,父母们看到的是孩子只有考学才能发展,现在仍然沉浸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教的精英时代,人才十分短缺时代,8亿农民仍然有着“学而优则仕”、上了大学就跳出了农门、干轻松活、赚大把钱、只动口不动手、只当官不干活等等既不合时宜也不科学、合理的想法。大量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我国已走过了人才短缺的时代,今天的上大学和昨天的上大学意义大不一样了,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人在思维定势的影响下,高校学生分配就业在理论上已成为不解之大问题,在现实中已成社会聚焦热点问题,但是仍然没有形成巨大的凸现在人们面前的像前几年国企工人下岗一样巨大现实问题时,人们仍然盲目地一心一意把思想停留在拼命供孩子上学考学一条道上。据统计,我国众多家庭收入的总支出比例中,供孩子读书的费用已大大超过住房和养老等基金。这一方面反映人们的求学热情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在升学方面的不合理、甚至有些狂热的现象。这种为上大学而上大学为文凭而文凭的思想,很大程度上遗忘了上大学的真正内涵和内驱力,把上大学作为人的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看成为人发展的最终目的也许就是教育教学虚假的缘由之一吧。
2.从社会中单个主体利益驱动看,父母为了孩子,教师为了工资,学校为了发展,国家为了经济腾飞,可以说任何一个主体也许都明白当前的教育教学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存在教育教学的虚假现象,但是谁也不愿意去吃第一个螃蟹,不少父母也常说现在的孩子真累真苦真可怜,孩子的背已被书本、资料压弯了,眼睛早早就近视了,课余时间全部被补课所占领了,孩子的童年没有了等等。但是现在大多数家庭是一个孩子,又有那一个家庭敢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呢?反正别人怎样干我就不能落下,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点。父母在这样的功利心指导下,教育不畸形也就说不过去了;教师在市场经济思想的影响下,还能静得下来吗?教书育人是工作任务,赚钱糊口是第一要务,更何况教师处于学生家长和学校两方的夹缝中生存,而这两方都以分数为目标,教师要很好地生存就必须以此为出发点来工作,在教育理想和现实逼迫之间,教师以市场原则选择了后者,那么教师就成了知识的霸权者,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单一绝对的容器,容得越多越好,分越高越好,这样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学校也不甘落后,当前民办和公办并行,学校要生存就必须有生源,生源的最根本的保证就是升学率和考入名牌学校的人数,所以学校就开始竭尽全力地打生源战,凡高分者不问其他,只要符合条件,不仅可以免费还可以给一定的补助,这对于贫困生来说是很好的政策,但是学校把它作为一种育人导向,就会迷失学校该有的责任和义务。
三、 教育虚假表现的克服
创立新的人才选拔制度,改变单一的高考选拔制度,各民办大学和公办大学以平等的身份与各中小学建立一种日常化的联系,随时选拔人才,改变过去一刀切的选拔思维路向,对那些学有专长的学生进行专门培训、培养,走人才选拔的多样化道路。
建立学校新的评价体系,对学校的评价,应该建立综合指标,一是正向指标,如成才率、专长生率等;二是负向指标,即差生率、违法率等,并建立严密的监督机制,并与绩效挂钩。
建立弹性学制,让学生以自己的特有素质,选择一个具有个性化的课程组合,这样一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能保证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虽然这会给学校带来很多的复杂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复杂而放弃对教育理想的追求,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行。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人善于学文化,有人善于学技能,何况社会更需要成千上万的有文化有技能的合格劳动者,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兴办职业教育,严格规范职业资格上岗证书制度,让普通教育的高温降下来,职业教育真正能够卓有成效地开展。
建设一支一流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改变以前的师范教育培养教师的机制,在各个领域选拔出色的专业人才,通过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的水平考试后,进入教育领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建立一支职业化的校长队伍,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先进教育理念的撒播者,也是好的教育制度的创造者,更是学校发展的指引者,我国应该尽快建立一支职业化水平较高的校长队伍,让他们这个群体把新的教育思想、制度、方法带向全国各地,为我们的教育献策出力,推进我国教育的信息化、规范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王成全.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3.
[2]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32.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