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AIDS是肆虐全球的世纪瘟疫,自1995年出现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得到有效控制[1].对HIV感染者骨骼系统病变而言,HAART之前主要以感染和恶性肿瘤为主;而随着HAART的广泛运用,骨质疏松和骨坏死已成为常见的并发症[2].早在1990年Goorney等[3]报道,男性HIV感染者出现骨坏死.1993年Hernandez等[4]发现,HIV感染者骨密度和骨代
【机 构】
:
201508,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ICU,201508,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放射科,201508,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感染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IDS是肆虐全球的世纪瘟疫,自1995年出现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得到有效控制[1].对HIV感染者骨骼系统病变而言,HAART之前主要以感染和恶性肿瘤为主;而随着HAART的广泛运用,骨质疏松和骨坏死已成为常见的并发症[2].早在1990年Goorney等[3]报道,男性HIV感染者出现骨坏死.1993年Hernandez等[4]发现,HIV感染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改变.随后有许多报道,HIV感染者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的健康人群。
其他文献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治疗方法,干扰素是其中重要的治疗药物已达成共识.关于干扰素的治疗指征、治疗时机、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疗程和治疗终点等,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南》)以及国际上相关专业学会制定的指南或共识都有比较一致的认识[1,2]。
随着肝组织穿刺活检技术的改进与普及、免疫实验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现今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血清中的HBcAg已非难事.肝组织和血清中存在的HBcAg是HBV在体内存在、复制、感染的直接指标,对它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医师确定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和评估肝细胞坏死、炎性反应活动程度及病变发展的趋势,推测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
HBV高复制状态是引起重型肝炎患者病情持续活动、发展和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恩替卡韦作为新的抗病毒药,具有起效快、变异率低的特点,我们回顾性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我国作为乙型肝炎高发地区,HBV感染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而一旦肝功能失代偿,其5年病死率达70%~86%[1].肝移植作为提高生存率最有效的手段,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对于无法肝移植者或长期、昂贵的内科治疗者.准确判断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知,HBV被分为A~H 8种基因型,由于在同一基因型病毒株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故依据全基因序列异质性>4%且<8%的原则,进一步将基因型分为不同亚型,如B型分为B1(Bj)、B2(Ba)、B3(Ba)、B4(Ba)等亚型,C型分为C1(Cs)、C2(Ce)、C3、C4、C5等亚型,在基因型亚型之间也存在着地域分布及临床差异[1-3].泉州地区HBV感染引起慢性重型肝炎的基因型以B型为主,
疱疹病毒科是一群中等大小、有包膜的DNA病毒,现已发现100多种.已知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疱疹病毒有8种: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HSV-1、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爱泼斯坦-马尔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人类疱疹病毒6型、7型和8型(HHV-6、HHV-7、HHV-8)。
目的 探讨噬菌体检测技术(PhaB)同时快速检测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可能性,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aB同时测定139株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对链霉素(S)、异烟肼(H)、利福平(R)和乙胺丁醇(E)的耐药性,并与Bactec-960药敏结果比较,对两法检测结果不符的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 PhaB检测S、H、R、E药敏结果与Bactec-960药敏结果符
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阳霉素B(MLSB)、氨基糖苷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常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感染,但长期广泛的使用,导致耐药率迅速上升.MLSB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产生msrA基因编码的外排泵蛋白和ermA、ermB、ermC基因编码的23S rRNA甲基化酶,后者对克林霉素可诱导性耐药.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主要为细菌产生氨基糖苷修饰酶(
在医学专著或论文写作中,除注重立意正确、内容充实、科学性强、逻辑合理等基本要求外,还应在写作技巧、名词术语、标点符号以及对专业新名词的翻译表达等问题上,做到编写规范准确,名词术语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审定的标准名词,专业相关新概念和名词翻译要忠于原意,做到"信、达、雅".长期以来,感染病学专业学术论文写作中常存在大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