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实际工作案例的分析,提出解决寝室矛盾问题三个步骤,在本案例化解的基础上,引发对寝室矛盾问题的思考,并提出五点工作启示,以期实现和谐寝室的构建。
[关键词]寝室 矛盾 化解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167-02
一、案例事件
2013年10月16日,笔者接到学生电话称A同学晕倒,随后立即送往医院,事后询问得知,该生与寝室同学的关系不和谐,感觉无法融入寝室生活,生气而晕倒。事后得知该寝室成员间没有实质性矛盾,但其他人和该生在生活习惯、人际交往上的方式方法不同,导致对他排挤,无法在一个寝室居住。该寝室共住8个人,其中6个人来自省内,2个人为省外,其中A同学便来自省外,刚开始8个人相处得比较融洽,一起结伴参加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尤其是省内同学,关系非常好。A同学寡言少谈,他认为来大学就应该一心学习,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寝室的集体活动,也不是很上心。逐渐地,寝室另外7个人经常在一起,寝室集体活动,常常没有A同学的身影。由于A同学家境殷实,且不与另外7个人交流,7个同学认为A不合群,瞧不起他们,A认为7个人排挤他,关系比较紧张。
二、具体做法和效果
当该问题出现时,笔者第一时间向学院领导汇报,及时制定解决对策。为了更好地解决此问题,笔者首先与其他同学及该寝室成员交谈,了解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对症下药。
初步了解,该寝室矛盾原因是非常普遍的,涉及缺乏沟通、经济文化背景、人际交往敏感。笔者还发现,该寝室成员间的矛盾虽然不是非常的明显,因为寝室成员间没有过一次争吵或是冲突,但是这往往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因为寝室成员间都是在忍耐在克制,忍耐是有限度的,一旦到了极限,后果不堪设想。该寝室成员曾努力改善彼此关系,但最终还是感觉他们跟A同学在生活习惯、作息、性格等方面无法融合,而此时,双方都意识到,最好不要在一个寝室居住。对此,笔者意识到必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一)尊重双方,客观平等
作为辅导员,应站在矛盾双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做到客观公平公正,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辅导员正在努力为他们解决问题,同时也希望寝室成员间在相互理解的前提下解决此问题。避免在解决问题期间发生更为严重的问题。
(二)听取意见,考虑周全
广泛调研走访,听取多方意见,以对该寝室有最为深刻的了解,包括对寝室成员日常表现的了解。秉承着“宜疏不宜堵”的方针,如果该寝室成员都希望努力好好相处,不希望调寝的话,给他们时间去改善关系,如果到了无法融合且都希望调动寝室的情况时,也一定会尊重学生意见。如果换寝的话,就需要为换寝同学考虑换到哪个寝才是最为理想的,使得该问题的解决实现平稳过渡,必须要避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况出现。
(三)密切跟踪,有效预防
如果学生想要换寝,在可以换寝的情况下,一定要处理好矛盾双方、新寝室成员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本案例来说,A同学希望调到其他寝室。随后,笔者经与公寓管理部门沟通给该生两个建议,一是该生依据本人意愿在本学院寝室范围内且有空床的寝室中选择一个希望入住的寝室,二是辅导员老师帮他选择一个寝室。该生选择了后者,随后,笔者第一时间跟目标寝室成员说明情况,这是为被调入生考虑,更是对新寝室成员的尊重。调入后,时刻关注新寝室成员间的关系。
如今,这些学生都已是大二了,该生跟后调入寝室的同学相处得非常融洽,更为令人欣慰的是他与原寝室同学之间也消除了隔阂。
三、工作反思
侯怡芬、孙金权(2014)谈到:“学生宿舍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寝室关系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寝室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它不仅是大学生们关注的问题,更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部分”。
寝室关系,尤其是矛盾关系的调节是非常重要,处理寝室问题,一定要面面俱到,细致入微,更为重要的是处理寝室矛盾关系宜疏不宜堵。学生从高中升学进入大学,绝大多数都会远离家庭面对寄宿学校生活,因此首先接触到的大学环境就是寝室。多数大学生的主要生活都和寝室息息相关,寝室成员在同一个生活空间里朝夕相处,因此寝室关系成为大学生最直接和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张松菁等人(2011)指出,近几年来,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矛盾总体趋向恶化,室友之间的沟通不断减少,随之不断产生许多新的矛盾,从而许多人出现焦虑、自卑、敏感、抑郁、嫉妒、封闭等不健康心理因素。
寝室成员之间的矛盾常常在刚入学或大一时表现的较为明显,这跟无法及时适应大学生活有关。适应是需要大学生通过调整自身,达到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良好生存状态。大学生在面对生活改变时,常常由于准备不足、经验不够、了解不深、能力不强,而出现各种适应问题。所以,寝室关系,尤其是矛盾关系的调节是非常重要,处理寝室问题,一定要面面俱到,细致入微,更重要的是处理寝室矛盾关系宜疏不宜堵。
四、工作启示
(一)用制度说话
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为目标的适应性教育。冯刚(2013)指出,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不可以把学生当成孤立的个人进行教育,提出平行教育影响原则。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把集体作为教育对象,在教育对象的同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而在教育单独的个人时也应想到对整个集体的教育,通过对个人的教育影响集体。加强大学生自我规范为目标的法规校纪教育。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使同学们在进入大学之初就形成相应的规则意识。
(二)用朋辈监督
设立寝室心理委员,在不影响各心理委员正常学业完成的前提下,协助寝室辅导老师或者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组织开展有益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类群体活动,增强班级所有同学的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和综合水平。重视寝室长、党员、青马学员、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当发现问题时,及时向辅导员、寝室管理人员反映。
(三)用榜样引领
树立榜样力量,传递正能量。在寝室学风的建设过程中,树立典型的寝室,可以对广大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教育作用。可以在公寓进行诸如“星级文明宿舍”“优秀宿舍长”“优良学风宿舍”等评比活动,对获奖寝室或个人进行公开表彰,以此向学生宣传身边的优秀榜样,培养一种“学先进、做先进”的好风气。鼓励学生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四)用态度感染
对于和谐寝室的宣传要常抓不懈。辅导员老师、寝室管理人员要勤走寝室,多了解,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引导学生主动地与他人交往、传递友情,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意识,为学生架起了感情交流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方式轻松化解矛盾。
(五)用方法解决
当出现问题时,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内部解决,外部突破想结合,内部解决最好,确实需要调寝时,必须有步骤进行,结合以下步骤有序解决问题。
营造浓郁的公寓文化氛围,倡导“家园”意识。在大学期间,宿舍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的后方保障,是生活的重要场所。面对学生之间的矛盾,辅导员不能只是充当“救火员”,更要引导学生增强自律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相互包容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学习处理矛盾的技巧。
【参考文献】
[1]侯怡芬,孙金权.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与大学生寝室关系构建[J].科技世界,2014(27).
[2]张松菁等.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关系的调查研[J].社会心理科学,2011(04).
[3]高治军主编.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71-272.
[4]冯刚主编.辅导员工作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8-29.
[5]石晶.基于心理发展上的大学寝室关系分析[J].才智,2014(15).
[6]孟宪青等.高校公寓学风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22).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寝室 矛盾 化解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167-02
一、案例事件
2013年10月16日,笔者接到学生电话称A同学晕倒,随后立即送往医院,事后询问得知,该生与寝室同学的关系不和谐,感觉无法融入寝室生活,生气而晕倒。事后得知该寝室成员间没有实质性矛盾,但其他人和该生在生活习惯、人际交往上的方式方法不同,导致对他排挤,无法在一个寝室居住。该寝室共住8个人,其中6个人来自省内,2个人为省外,其中A同学便来自省外,刚开始8个人相处得比较融洽,一起结伴参加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尤其是省内同学,关系非常好。A同学寡言少谈,他认为来大学就应该一心学习,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寝室的集体活动,也不是很上心。逐渐地,寝室另外7个人经常在一起,寝室集体活动,常常没有A同学的身影。由于A同学家境殷实,且不与另外7个人交流,7个同学认为A不合群,瞧不起他们,A认为7个人排挤他,关系比较紧张。
二、具体做法和效果
当该问题出现时,笔者第一时间向学院领导汇报,及时制定解决对策。为了更好地解决此问题,笔者首先与其他同学及该寝室成员交谈,了解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对症下药。
初步了解,该寝室矛盾原因是非常普遍的,涉及缺乏沟通、经济文化背景、人际交往敏感。笔者还发现,该寝室成员间的矛盾虽然不是非常的明显,因为寝室成员间没有过一次争吵或是冲突,但是这往往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因为寝室成员间都是在忍耐在克制,忍耐是有限度的,一旦到了极限,后果不堪设想。该寝室成员曾努力改善彼此关系,但最终还是感觉他们跟A同学在生活习惯、作息、性格等方面无法融合,而此时,双方都意识到,最好不要在一个寝室居住。对此,笔者意识到必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一)尊重双方,客观平等
作为辅导员,应站在矛盾双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做到客观公平公正,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辅导员正在努力为他们解决问题,同时也希望寝室成员间在相互理解的前提下解决此问题。避免在解决问题期间发生更为严重的问题。
(二)听取意见,考虑周全
广泛调研走访,听取多方意见,以对该寝室有最为深刻的了解,包括对寝室成员日常表现的了解。秉承着“宜疏不宜堵”的方针,如果该寝室成员都希望努力好好相处,不希望调寝的话,给他们时间去改善关系,如果到了无法融合且都希望调动寝室的情况时,也一定会尊重学生意见。如果换寝的话,就需要为换寝同学考虑换到哪个寝才是最为理想的,使得该问题的解决实现平稳过渡,必须要避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况出现。
(三)密切跟踪,有效预防
如果学生想要换寝,在可以换寝的情况下,一定要处理好矛盾双方、新寝室成员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本案例来说,A同学希望调到其他寝室。随后,笔者经与公寓管理部门沟通给该生两个建议,一是该生依据本人意愿在本学院寝室范围内且有空床的寝室中选择一个希望入住的寝室,二是辅导员老师帮他选择一个寝室。该生选择了后者,随后,笔者第一时间跟目标寝室成员说明情况,这是为被调入生考虑,更是对新寝室成员的尊重。调入后,时刻关注新寝室成员间的关系。
如今,这些学生都已是大二了,该生跟后调入寝室的同学相处得非常融洽,更为令人欣慰的是他与原寝室同学之间也消除了隔阂。
三、工作反思
侯怡芬、孙金权(2014)谈到:“学生宿舍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寝室关系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寝室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它不仅是大学生们关注的问题,更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部分”。
寝室关系,尤其是矛盾关系的调节是非常重要,处理寝室问题,一定要面面俱到,细致入微,更为重要的是处理寝室矛盾关系宜疏不宜堵。学生从高中升学进入大学,绝大多数都会远离家庭面对寄宿学校生活,因此首先接触到的大学环境就是寝室。多数大学生的主要生活都和寝室息息相关,寝室成员在同一个生活空间里朝夕相处,因此寝室关系成为大学生最直接和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张松菁等人(2011)指出,近几年来,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矛盾总体趋向恶化,室友之间的沟通不断减少,随之不断产生许多新的矛盾,从而许多人出现焦虑、自卑、敏感、抑郁、嫉妒、封闭等不健康心理因素。
寝室成员之间的矛盾常常在刚入学或大一时表现的较为明显,这跟无法及时适应大学生活有关。适应是需要大学生通过调整自身,达到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良好生存状态。大学生在面对生活改变时,常常由于准备不足、经验不够、了解不深、能力不强,而出现各种适应问题。所以,寝室关系,尤其是矛盾关系的调节是非常重要,处理寝室问题,一定要面面俱到,细致入微,更重要的是处理寝室矛盾关系宜疏不宜堵。
四、工作启示
(一)用制度说话
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为目标的适应性教育。冯刚(2013)指出,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不可以把学生当成孤立的个人进行教育,提出平行教育影响原则。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把集体作为教育对象,在教育对象的同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而在教育单独的个人时也应想到对整个集体的教育,通过对个人的教育影响集体。加强大学生自我规范为目标的法规校纪教育。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使同学们在进入大学之初就形成相应的规则意识。
(二)用朋辈监督
设立寝室心理委员,在不影响各心理委员正常学业完成的前提下,协助寝室辅导老师或者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组织开展有益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类群体活动,增强班级所有同学的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和综合水平。重视寝室长、党员、青马学员、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当发现问题时,及时向辅导员、寝室管理人员反映。
(三)用榜样引领
树立榜样力量,传递正能量。在寝室学风的建设过程中,树立典型的寝室,可以对广大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教育作用。可以在公寓进行诸如“星级文明宿舍”“优秀宿舍长”“优良学风宿舍”等评比活动,对获奖寝室或个人进行公开表彰,以此向学生宣传身边的优秀榜样,培养一种“学先进、做先进”的好风气。鼓励学生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四)用态度感染
对于和谐寝室的宣传要常抓不懈。辅导员老师、寝室管理人员要勤走寝室,多了解,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引导学生主动地与他人交往、传递友情,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意识,为学生架起了感情交流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方式轻松化解矛盾。
(五)用方法解决
当出现问题时,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内部解决,外部突破想结合,内部解决最好,确实需要调寝时,必须有步骤进行,结合以下步骤有序解决问题。
营造浓郁的公寓文化氛围,倡导“家园”意识。在大学期间,宿舍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的后方保障,是生活的重要场所。面对学生之间的矛盾,辅导员不能只是充当“救火员”,更要引导学生增强自律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相互包容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学习处理矛盾的技巧。
【参考文献】
[1]侯怡芬,孙金权.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与大学生寝室关系构建[J].科技世界,2014(27).
[2]张松菁等.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关系的调查研[J].社会心理科学,2011(04).
[3]高治军主编.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71-272.
[4]冯刚主编.辅导员工作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8-29.
[5]石晶.基于心理发展上的大学寝室关系分析[J].才智,2014(15).
[6]孟宪青等.高校公寓学风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22).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