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财产刑的执行

来源 :经济与法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w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以剥夺犯罪人的财产利益为内容的刑罚方法,财产刑的设置是罪刑等价报应要求的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产权已是人们普遍都能拥有的权利,从而使财产刑的适用具有了很强的可行性。然而,受各种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当前人民法院财产刑的执行情况普遍不理想,到位率很低,财产刑执行难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困扰着司法实践的顽疾,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刑事审判的权威。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3月20日公布了《关于财产刑执行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财产刑执行的机构、期限、法院执行依据等长期未能统一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无疑将有力地推动财产刑执行。但不可否认的是《规定》与司法实践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并无突破性的措施,且缺少审判与执行部门职责的细化分工,所以,区区12条的《规定》能否改观刑事财产刑执行难的状况还有待实践的检验。解决财产刑执行难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的过程,本文试图从我国的司法实践出发,从操作层面来探讨如何缓解财产刑执行难的问题。
  一、当前财产刑执行的状况
  一是财产刑的适用范围与实际执行到位率形成反差。我国刑法分则规定了350个犯罪,其中有206个条文规定所列之罪可以或应当、选处或单处或并处财产刑,财产刑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然而与此不相衬的是,财产刑的实际执行却未得到相应的“礼遇”,大量财产刑判决并未得到真正履行。
  二是财产刑执行的措施单一、力度轻微、程序规范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刑事财产刑的执行程序,缺乏明确的硬性规范和具体的程序规定。司法实践通常的做法是,财产刑由审理犯罪嫌疑人案件的刑事审判庭代为执行。大多只是在案件审理过程当中,有随案移送的赃款、赃物或被告人及其家属主动缴纳情况下,才进行正式的执行立案等手续,有的还不作为执行案件立案。如果刑事判决生效后将罪犯送人监狱服刑改造,由于缺乏必要的对罪犯财产状况的调查跟踪机制,无法掌握罪犯的财产状况,而且罪犯家属在执行程序中的法律地位、法律义务、法律责任不明确,即使罪犯有财产可供执行,由于其家属不协助、不配合,甚至转移藏匿财产,也难以执行,因而在现实工作中,对于在监狱改造中的罪犯实施财产刑的执行事实上尚无法得到实际的落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财产刑的执行往往被束之高阁,不了了之。虽然现行《规定》在第4条首次明确了“人民法院办理财产刑执行案件可参照适用民事执行规定”,但刑事财产刑的执行与民事判决的执行是不同性质的执行,这一原则性的规定远不能解决实践中所真正面临的大量实际问题。
  二、缓解财产刑执行难的对策建言
  财产刑作为刑罚的重要刑种,直接影响国家刑罚权的实现。要切实解决财产刑的执行难问题,需要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不正确的“惯性”思维,需要各方面的有效行动,多管齐下,但最根本的还需要推进财产刑执行工作的制度建设。面对现状,我们更应注重在现有的立法框架之下,使财产刑的执行难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笔者认为,刑事财产刑的执行工作,应从刑事案件的侦查开始至执行阶段,即通过公、检、法三机关的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全程关注、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之手段,才能最大化地确保财产刑的执行到位率。
  (一)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对犯罪嫌疑人的财产、收入状况进行调查,必要时予以查封、冻结、扣押
  公安机关最先接触犯罪行为人,因其家属大多未来得及转移、隐匿财产,故此犯罪嫌疑人的财产、收入状况应属最为原始的状态。公安机关在侦办案件的同时对可能被判处财产刑的犯罪行为人的个人财产、收入状况予以同步的调查、核实,便能最真实客观地为法院提供犯罪行为人财产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法院进行财产刑量刑有事实根据和执行可能的重要前提。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亦同理。美国一位学者也曾提出,法官在量刑前已获得有关被告人财产状况的材料,那么在量刑的时候就可以据此调整罚金数额。⑴大量的司法实践也表明,这一做法在对不同罪犯实行公正惩罚、实现刑罚的改造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但这一规定刚性不足,“可以”而非“应当”,需要在执行中加以强化,对于那些可能判处财产刑的犯罪嫌疑人的个人财产状况,侦查机关应当列为侦查内容,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查封、冻结或扣押犯罪嫌疑人的资产;对于易耗物品或季节性物品,可以依照规定进行变卖,并将变卖款项暂存。在侦查终结移送起诉时,应将查封、扣押在案的财物制作扣押物品清单,将财物的名称、种类、存放地点记载清楚,随案移送给起诉机关。
  (二)实行财产刑的保证金的判前预交
  犯罪嫌疑人在审判前预交财产刑保证金,一方面可作为在法定幅度刑内自由刑酌情从轻处罚的考虑因素,一方面可充抵执行财产刑的数额。在司法实践中,这一做法已得到了相当一部分法院的认可,所取得的实践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这一做法确保了很多财产刑案件的顺利执结。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中明确指出:“对于应当并处罚金刑的犯罪,如被告人能积极缴纳罚金,认罪态度较好,且判处的罚金数额量较大,自由刑可适当从轻或考虑宣告缓刑。”
  但这一做法也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不同意见者认为,这一做法变相地鼓励了富裕的犯罪嫌疑人,纵容其以钱赎罪,使一些贫困的犯罪嫌疑人遭遇同罪不同罚的境地,有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⑵
  笔者认为,这一看法存在着某些偏颇之处。首先,无论犯罪嫌疑人是富裕还是贫困,判前预交财产刑保证金的做法说明了犯罪嫌疑人对所犯之罪真诚悔罪、积极配合改造的态度,反映了犯罪嫌疑人人身危险性在悔罪心理支配下被进一步削弱。其次,财产刑与自由刑的效果一样,同样会给犯罪人带了强制性剥夺的痛苦。刑法设置自由刑与财产刑均是基于惩罚犯罪这一相同的出发点,并不存在自由刑的重要性重于财产刑,不能认为富裕的人被强制剥夺财产比贫困的人被剥夺的痛苦要轻微得多。即使这一状况个别存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对保证金数额的增加来弥补这一缺陷;再次,对于犯罪嫌疑人家属代其本人缴纳保证金的,无论犯罪嫌疑人的财产状况如何,保证金以其家属的财产缴纳对于犯罪嫌疑人而言,很大程度上渗透着亲情感化的作用,将刺激罪犯对所犯之罪的忏悔、醒悟,从而促使其真诚悔罪,其所起到的效果无疑不言而喻。所以,判前预交保证金的做法应当予以提倡。为确保这一做法真正取得实效,应当有必要通过相关的制度规范这一做法,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增强这一做法的透明度与公信力,从而调动财产刑自觉执行的主动性,促使犯罪嫌疑人积极改造,确保惩罚。
  (三)将财产刑执行到位情况作为减刑、假释的参考因素之一
  我国现行的法律未明确要求对罪犯减刑、假释时考虑其财产刑的执行情况,但为了区别已经履行财产刑与有条件履行却拒不履行的财产刑的不同行刑后果,有必要将具有履行能力的罪犯是否积极履行财产刑作为其认罪服法的一个具体表现来考虑,以此来促进罪犯缴纳罚金。⑶《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79条规定:“在假释期间恶意逃避法院责令他履行的义务的,法院可做出撤销假释并执行余刑的裁定。”《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的这一规定值得借鉴,财产刑的执行情况可以作为参考减刑、假释的因素之一。
  犯人在执行主刑而被羁押期间主动执行财产刑,不仅说明了其悔罪的诚意,也说明了劳动改造取得的良好效果,与刑法设立减刑、假释的立法目的相合。同时也表明,财产刑与自由刑一样,对于改造罪犯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劳改机关转变“重自由刑、轻财产刑”的习惯思维,把敦促犯人履行财产刑作为监管改造罪犯的一项内容,积极参与并配合财产刑的执行。
  (四)检察机关应充分发挥其在执行财产刑中的监督作用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24条赋予了人民检察院以监督执行刑罚活动的职能。检察院监督刑罚也包括对财产刑执行的监督。然而在实践中,由于财产刑的执行收入是被列入地方财政拨款额度内的,是属于法院的收入。所以,刑事案件在法院宣判后,检察院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对法院判处财产刑的执行情况基本上是不理不问。至于法院是否确实已将所收的罚金及所没收的财产已上缴国库,谈不上有效的监督。对该部分的执行监督实际上是一个空白。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43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对被判处罚金、没收财产的罪犯没有依法予以执行,或者执行不当,或者罚没的财物未及时上缴国库的,应当及时通知纠正”。检察院应当依法担负起监督财产刑执行的职责。笔者认为,在具体监督方式上,可在法院判决后,由公诉机关书面通知法院在一定期限内将所涉案件的罚金、财产上缴国库的情况送达公诉机关备份,并作出检察建议。有的学者还认为,一般情况下只有诉讼当事人才能够成为执行申请人,且对于财产刑的执行并无由刑庭移送执行的法律规定,而人民检察院作为公诉机关有提出申请执行财产刑的职责,故应当立法授权人民检察院代为国家行使财产刑的执行申请权利。⑷这一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检察院作为财产刑执行的申请主体,就可以实现对财产刑执行的动态监督,从而确保财产刑执行的实施。
  破解财产刑执行难问题,不单是一个或是某些部门的职责,而且需要整个理论界、实务界予以着力的关注与研究。既需要立法的日臻完善,也需要各个机关的通力合作,既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又需要适宜的人文司法环境。应该有信心地看到,随着刑事法制的逐步健全、刑事司法改革进一步深化,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通过在财产刑执行方面的法律研究与实际适用中找到合适的衔接点,财产刑执行难问题是能够得到有效缓解的。
  
  参考文献:
  [1] [美]爱伦•豪切斯泰勒、斯黛丽、南希•费兰克:《美国刑事法院诉讼程序》,陈卫东、徐美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71页。
  [2] 张雪妲:“财产刑执行监督问题初探”,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12月第6期。
  [3] 李忠诚:“未缴罚金不应阻却自由刑的减刑——兼谈罚金刑执行的对策”,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2期。
  [4] 王春福:“我国财产刑执行的完善”,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其他文献
摘要:判决理由是判决书的灵魂,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都规定判决要写明判决理由,我国民事诉讼法亦作了规定。但我国法律关于判决理由的规定太过简单,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民事判决理由目前存在问题及问题原因,以期待民事判决理由的完善。  关键词:判决理由、不说理、制度因素    一、立法现状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8条明确规定了判决书应写明判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依据。根据此条规定,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职务犯罪逐渐成为国家政治领域的严重问题。尽管反腐败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关于职务犯罪的相关立法几经修改,刑罚之严厉程度有增无减,但是我国的职务犯罪非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呈现日渐蔓延的局势,职务犯罪的形式变得越来越复杂,犯罪规模越来越大,“窝案、串案”成了一大特点,对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主要是:案件分布广,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窝案、串案”多,利
期刊
摘要:人事诉讼程序是适用于涉及人的身份关系的案件的诉讼程序,一般适用于婚姻、抚养、收养关系以及亲子关系等案件。世界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单独的人事诉讼程序,而我国关于人事诉讼案件处理规则的立法规定极为简陋和零散。我国应尽快建立人事诉讼程序,以便人事诉讼纠纷的顺利、圆满解决。  关键词:人事诉讼 职权主义 调解原则    一、人事诉讼程序的概念、特征  (一)人事诉讼程序的概念释义  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在法
期刊
摘要:本文从商业银行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的独特性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及其法律制度与知识产权的互动影响,主张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积极性影响,避免滥用知识产权或过度地保护,倡导金融创新,抑制金融风险及泡沫的产生。最后提出要完善商业银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稳健演变,从容应对“金融霸权”与“金融主权”等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知识产权战略体系。
期刊
摘要: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在我国一直具有争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此未作出明确详尽的规定。文章通过对善意取得制度的分析,区分赃物与遗失物,在研究我国与赃物善意取得有关的法规的基础上,参考其他国家对赃物限制性适用善意取得的立法规定,对完善我国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赃物 善意取得 善意第三人     一、善意取得的概述   善意取得是民法中一项重要财产制度,是在承认财产所有权静的安全为
期刊
摘要:按照我国现行《劳动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劳动争议案件实行的是“一裁两审”的机制,也即劳动仲裁程序是诉讼程序的前置程序。然而这一规定却存在诸多弊端,笔者以劳动仲裁与诉讼的对接机制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关系重新考量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相关规定,力争使二者相互协调以便更好地解决劳动争议。  关键词:诉讼 仲裁 劳动争议 对接机制    一、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劳动争议解决的规
期刊
摘 要:高校和谐图书馆建设应以社会主义和谐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发展需求与图书馆自身发展需求相统一为目标,统筹社会、学校、图书馆以及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全面协调图书馆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等诸多因素,构建合理信息资源,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  关键词:和谐高校 高校图书馆 读者服务    高校要建设成为和谐的大学,图书馆作为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否建设成为和谐的图书馆将直接影响到和谐大
期刊
摘要:刑事审前程序中检警关系是否协调关系着诉讼目的和诉讼效率的实现。中国特色的检警关系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这种特色已经表现出了不适应性。本文将通过我国的检警关系和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检警关系的比较,在借鉴的基础上,对改善我国检警关系提出若干的意见。  关键词:检警分离 检警结合 检警一体化    一、世界各国检警关系的主要模式  检察官制度的建立以保护人权为和保障审判权中立性,防止国家司法权滥用为目
期刊
摘要: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89条规定原审判决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二审法院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本文就此规定进行法理分析以及阐述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改革意见。  关键词:刑事二审 发回重审 改革     在我国刑事二审程序中,发回重审的情形主要有两类:一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重审;二是程序错误的发回重审。刑事诉讼法第189条规定: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
期刊
摘要:随着群体纠纷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各国民事诉讼相互借鉴和影响的趋势亦在加强,集团诉讼是为解决群体性纠纷而设置的。笔者简单比较美国集团诉讼和我国代表人诉讼后,借鉴美国集团诉讼对我国代表人诉讼的完善提出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集团诉讼 选择退出制 代表人诉讼    一、美国集团诉讼和我国代表人诉讼概述  (一)美国集团诉讼  1、美国集团诉讼是指当事人人数众多、且不可能同时出庭,基于共同的法律问题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