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欧窑宜均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ho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月12日,由宜兴市人民政府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紫泥清韵 皇家品味——故宫博物院珍藏宜兴紫砂回乡展”在宜兴市博物馆盛大开幕,可谓是盛况空前。此次展览既是故宫博物院所藏珍品首次走出紫禁城大批量外展,也是宫廷紫砂首次回到故土省亲。展览共展出从故宫博物院遴选出来的130件(套)珍品,除了精美绝伦的宜兴紫砂,我们还看到了宜兴均陶的身影。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宜兴均陶和紫砂一样,它们不仅见证了市井的繁华,也沐浴过皇家的荣华。
   明清时期宜兴制陶业发展至为兴盛,宜兴均陶和宜兴紫砂以地方纳贡或官员进贡的形式进入宫廷,成为宫中的日用陈设与珍藏。那么,何为宜兴均陶?它因何会进入宫廷的呢?
   宜兴均釉陶器——简称宜兴均陶(也称“宜均”),它是宋代以后宜兴丁蜀地区生产的一种上釉陶器。其工艺特点是泥条盘筑或泥片镶接拍打成型,生坯上釉,高温氧化焰一次烧成。从古到今,宜兴均釉陶器的制作工艺及器皿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征,胎釉原料大多就地取材。胎质有紫胎和白胎二种,尤其是釉水的风格和特点与以往传统釉陶有了根本的变化和提高,“均釉”色彩丰富、绚丽而不失温润与厚重。以现有认识来看, 清宫旧藏宜兴均釉陶器包括明清两代的制品,代表了宜兴均釉陶器的最高烧造水平,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宜兴均釉陶器提供了可供参照对比的資料。
   宜兴均釉陶器生产绵延千年,从未断代,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高峰,那就是明代“欧窑”,由于其烧造时间比较短,存世器物比较少,这就为“欧窑”制品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宜兴陶瓷博物馆内藏有一件月白釉太乙罐,从它就可以揭开“欧窑”的传奇故事。
   “欧窑”由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宜兴陶工欧子明创烧,清寂园叟有《陶雅》云:“明人欧子明,所制宜兴花盆之属,每有阳文‘子明仿古’字样……宜兴砂皿上罩釉汁,多甜白、淡青二色乃欧氏所仿,曰宜均也。”清代蓝浦著《景德镇陶录》中亦有“欧窑”条目,曰:“明代烧造,为江南常州府宜兴人,以其政始,皆乎为欧窑”。1976年,丁蜀镇羊角山古窑址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紫砂与欧窑器残片。这些史籍与考古实物都证明了“欧窑”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也印证了宜兴均釉陶器明代时所取得的不凡成果。
   “欧窑”制品最显著的特点是釉色丰富,有月白、天蓝、天青、灰蓝等,其中以月白釉最为有名,这种釉色白中泛青、青中透白,呈现出如脂似玉的玻璃质感,如同十六夜的圆月,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在宜兴陶瓷博物馆中展示的“月白釉太乙罐”,胎体为白泥,撇口、短颈、披肩、直筒,玲珑小巧、浑朴妍整,外敷月白釉,釉不及底,青绿浅色隐斑,透出朦胧月色之美感。至于“太乙罐”名字的由来,一是捐赠人当年如此讲而定名,二是推测“太乙”代表道家,该器物可能是用于存放丸散膏丹。近距离观察该器皿,釉汁浓厚、纯正,釉色幽然生光、古朴典雅。
   虽然这一件“月白釉太乙罐”的形制与精美程度,与“故宫博物院珍藏宜兴紫砂回乡展”中所展示的器物相较尚有差距,但其胜在小巧玲珑,简约而不简单。其身之小,折射出的是宜兴先民制陶技艺之高超;其器之樸,蕴含着的是宜兴陶瓷文化之精髓。“今人不见古时月”,也许我们无法看见当年户户制陶、窑火兴旺的场景,但仍能从先民留给我们的有形的器物和无形的技艺中,感受到宜兴均釉陶器带给我们的那一份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文/摄影  史书昊
其他文献
摘 要 江南宜兴,山青水秀,自然界中有着取之不尽的艺术创作源泉。宜兴紫砂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其素材也都来源于生活,紫砂艺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独特技艺,将自然界中的物象形态进行加工提炼,制作出高于生活的紫砂艺术品。宜興紫砂壶不仅具有实用与观赏的功能,在其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历代文人的参与,紫砂壶还被融入了特有的人文元素。因此每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都同时具有实用、观赏及文化的功能。紫砂“一品清莲壶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造型变化万千,从光器、花器到筋纹器各有特色,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紫砂壶“静莲”以自然界中的莲花为创作题材,注重自然之形与精神元素的提炼,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壶;莲花;佛文化   宜兴紫砂壶从民间传统手工艺发展而来,材质独特、工艺精美,是品茗用具中的上佳之选,备受人们喜爱。紫砂壶为茶而生,与历史悠久的茶文化相融相生,又在历代文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集实用性、观赏性、文化性于一身,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丰富的精神情感力量。本文以紫砂壶“一帆风顺”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花器;一帆风顺;竹报平安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盛于明清,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从传统粗陶实用器演变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深受人们喜爱,在当代艺术市场上绽放异彩,已成为高雅艺术的载体之一。紫砂壶为茶而生,与中国千百年来的茶文化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往往蕴含着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紫砂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品鉴紫砂壶需要融会贯通儒道释思想,陶冶情操,升华境界。  关键词 紫砂壶;初心匠作;传承创新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发于明清,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从传统粗陶匠器发展为如今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这与历代壶艺人坚定不移的传承和孜孜不倦的探索创新精神密不可分。每一把紫砂壶都有丰富的个性内涵,体现着独到的造型装饰技巧,
期刊
紫砂壶的诞生与中国人的饮茶习俗密切相关,在发展的过程中亦颇受文人雅士青睐,并不断被赋予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紫砂文化。紫砂文化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总结和发扬,它以紫砂壶为最主要的实物载体,通过丰富的造型和装饰来进一步传递文化内容,以便更好地实现作品与人的沟通,同时亦提升作品本身的文化艺术价值。   紫砂壶的发展离不开其“文化基因”的重要影响,时至今日,作为紫砂艺人,我们在进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集金石书画于一体,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本文以紫砂花器“卧听春雨壶”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壺;卧听春雨壶;文化意境   宜兴紫砂壶造型丰富、变化万千,在历代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传承创新下,成为我国陶瓷艺术中造型丰富、艺术性极高的一个品种,它不仅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还有精美的观赏性及丰富的文化性,展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散发着震慑人心的力量
期刊
摘 要 在艺术创作中,能够影响人类感受,造成最直观认识的无疑是经过视觉所产生的形体,有人说数百年历史的紫砂壶艺术就是形体的创作,不过与众不同的形体固然重要,但如何通过形体来进行表达,则是壶艺制作之所以能够被称为艺术的原因,“春雨壶”通过场景的构建,几种抽象元素的合理组合、结构的搭配,最终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无需语言来描述的形象整体,通过这个形体在不同的人眼中,会结合各自的认识,衍生出足够的联想,从而产
期刊
2005年,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共同举办了“书·画·印·壶:陈曼生的艺术”展览研讨会。这次展栏公开了陈曼生关于书·画·印·壶4项近百件藏品,对研究陈曼生以及了解当时的社会风尚文化艺术产生了相当积极的作用。与会者不禁都会产生思考,为什么陈曼生能够在紫砂的历史上产生这么大的吸引力,他遗留下来的东西,百年以后来看依然很有味道。   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陈曼生所代表的是当时文人的一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兴于明清,凝结了历代艺人的智慧和匠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本文以紫砂“玉樽对壶”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壶;玉樽对壶;造型设计   紫砂壶是我国传统的泡茶品茗器皿,自北宋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其使用广泛、知名度高,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紫砂壶制作十分讲究手工技法,敲泥片、鑲接、
期刊
春江水绿的江南文化伴随着紫砂艺术的发展和成长,江南的人文风味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其与紫砂结合起来,凝结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特征。从学习紫砂壶的制作,到熟练掌握其中的制作技艺,无时无刻不处于这一文化特征的影响之下,在紫砂壶的成型制作过程当中,熟练技艺以及经验占据了其中一部分,剩下的则全都属于潜意识的主观变化,创作者的情感也就在这个时候注入其中,一件作品的用心制作程度,只需体会其中的情感就能够窥识一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