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之我见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i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与学生共享信息的,达到师生双边交流的重要渠道。本文初探高中英语教师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问策略,以期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质量。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课堂提问 有效性
  
   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达成得以实现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与学生共享信息,达到师生双边交流的一条重要渠道,因此它无疑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必经之路。
  1 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的分析
  笔者在平时的听课中对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进行了有意识的关注,发现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很多问题:
  1.1 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学生被动参与课堂提问。有些英语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在对最近所听的20多节英语课进行话语分析时发现,教师的提问对象70%甚至90%集中在部分尖子生身上(有一堂课有三个学生居然被提问5 次),而有些学生甚至一学期一次被提问的机会都没有,至于给学生提问题的课堂机会更是少得可怜。课后进行教学交流时老师们普遍反应,不是不想提问其他学生,而是怕他们回答不出来,既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耽误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至于学生提问,是担心会影响教学进度、浪费时间等等。
  1.2 为了提问这一程序而提问,效率不高。教师进行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和师生互动,实则空空洞洞;进行习惯性提问,问题浅显,无疑而问,收效甚微(如:Is it true?Do you think so?Do you agree with him?等);更有惩罚性提问,通过提问来惩罚分心的学生,如看到学生课堂打瞌睡或做小动作时,突然对他们进行提问,造成学生对提问的逆反心理或害怕提问的心理。
  1.3 提问过于偏重语言知识,忽视学生对材料的看法和理解。教师的课堂提问大多采用展示性提问(教师在提问时已经有确定答案的提问),围绕所讲的单词、词组或句式进行提问,旨在检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少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整堂课没有一个参阅式提问(无确定的答案,学生在回答时可以各抒自见、自由发挥的提问),甚至在discussion时, 有部分老师居然在PPT课件上给学生呈现discussion问题的标准答案。
  1.4 缺少提问的“支架”,忽视学生情感。老师在提出一个问题时,如果学生一时无法回答,或不够全面,老师缺少必要的引导,不能及时提供辅助学生回答的“支架”;在提问方式上,等待时间和反馈等方面随意性强,挫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甚至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障碍。
  2 建立有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系统
  2.1 学会等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自己给出正确的答案或将问题留给下一名学生,这种做法的确能够迅速引出正确答案,节省教学时间,但是就会使刚才的那位学生产生挫败感和自卑心理,而且可能在以后的课堂参与活动中造成恶性循环。在英语教学中级阶段,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在回答问题时,因为思维与语言表达不同步常会出现语言或逻辑错误(或失误)。因此,英语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给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组织语言,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学生准备回答问题之前,留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来思考,这样学生就能组织好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而且能够更客观地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
  2.2 面向全体。研究表明在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中,教师很可能倾向于一些学生,而忽视了另外一些学生。一般来讲,能力强的学生要比能力差的学生更有机会回答问题。而且在课堂上,教师更容易向前排的学生提问,忽略了后面的学生。从提出问题的策略上讲,面向全体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目光要扫视全体学生,使每一个问题都产生群体效应,保证全体学生都有时间、有动力对问题进行思考;对于整堂课的教学而言,教师应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操练的机会和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深浅有所差异。使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3 难易适中。教师所提的问题若过于浅、易,学生不需认真思考就能轻易回答,这样就无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相反,若问题偏大偏难,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绞尽脑汁也答不出来,这同样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课堂提问如果偏难或过易,都不会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往往造成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或使学生产生不屑一顾的情绪。
  2.4 及时反馈,鼓励为主。为了使提问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答问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恰当地对其答案有所反馈,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如何反应将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活动的顺利展开。教师的反馈不仅与提问的效果息息相关,而且是整个提问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教师不能只提出问题,而不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要给出中肯的意见,这样才能达到提问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提问过程中教师给出恰如其分的反馈是教师的职责所在。研究调查表明,在培养学生成就感和进步意识方面,积极的反馈要比消极的反馈更有效。换言之,奖励的做法胜过惩罚措施。如果一名教师能够有效的回应学生的作答,将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上进心,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2.5 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2.5.1 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认识事物过程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因此教师的提问也应由浅到深,逐步深入,帮助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抓住文章中心。
  2.5.2 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提出问题后,如果立即让学生回答,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他们往往会因组织不好回答而放弃机会。如果能在提问之后,稍微延长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参与人数都会大大提高,真正达到师生间的积极合作,达到交流目的。
  总之,提问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同时,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学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一样,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他文献
“数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计算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起着责无旁贷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计算教学陷入了“忽左忽右”的怪圈。课改前,我们过多地关注了学生的计算结果,计算教学机械呆板、缺乏生气;课改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又过于片面,操作仅作为形式化的方式,交流仅表现在展示的层面,在形式化的追求中忽视了对学生
期刊
2011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权威尼尔森公司将户外LED显示屏称之为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屏”。LED电子广告牌作为一种新颖的电子动态图文点阵显示屏,是一种置于大众中可自功连续工作的信息发布媒体,是一种可烘托气氛、装点环境的精彩点缀,是一种在消费最前沿吸引万千眼球的广告利器。无论个体经商户还是大品牌的厂商都能利用LED电子滚动显示屏来吸引客户、介绍产品、彰显品脾和装饰环境,为商家创造更大的财富。
期刊
设计意图:《音乐课程标准》中讲:“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幼儿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想以幼儿为主体、以兴趣为核心,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发现、创造、表演音乐美和享受音乐的乐趣。培养幼儿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活动目标:①熟悉歌曲的旋律,能在教师的带领下初步地演唱歌曲。(重点)②感知歌曲节奏,尝试用家乡话在教师的带领下初步地演唱歌曲的念白部分。
期刊
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加德纳指出人至少存在七种本文最受研究者关注的智能:①语言智能。它与对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学习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实现一定目标的能力有关。作家、诗人、记者、律师、演说家、新闻播音员等都显示出了高度的语言智能。②逻辑——数学智能。它是涉及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和用科学方法调查问题的能力。科学家、数学家、会计师、电脑程序设计师等都显示出
期刊
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客观需求和整体利益,体现人性化教育管理,只有带有浓浓“人味”的工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只有带有人情味的工作,才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军校教员明白经常性思想工作在教学工作的作用,当然也更明白思想工作其自身的作用和地位。  1 思想政治工作人情味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思想与情感的
期刊
万物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是一切事物通向无限美好境界的本原之基,是万事万物巨细联动一体的引力纽带。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要完成这一特殊而神圣的任务,教师职责重大。墨子认为,人的本  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由此看来,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与教师本身道德素养是分不开的。教师如何把自己的心灵从种种世俗的思想、忧虑、贪欲、丑陋的精神负担引离开
期刊
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习主体的参与和创造力。学习主体的参与是指班级学生个体参与课堂的激情、程度和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的全面性、创造性等,以及班级交流中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性、重塑自我的有效性等。学习主体的创造力是指学生思维的灵动、思想的新颖以及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如何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分组活动,达到课堂高效的目标呢?  1 课堂分组活动的组织  学生分组活动,是当下课堂教学的主流形式。首先,它
期刊
【摘 要】 学校建章立制必须遵循制度变迁的基本原理和共同规律,以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为依据,规范师生工作、学习中的主要问题,体现价值导向和以人为本的要求,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制度体系,具有合法性、实效性、教育性、系统性,进而实现学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关键词】 学校 建章立制 基本原则     当前,依法治校已经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必然选择。实行和坚持依法治校,就
期刊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为:愤,心求通而没达之意;悱,口欲言而没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在教学中,创造愤悱时机,置学生于愤悱状态,是启迪思维提高效率的必由之路。所谓创造愤悱时机,即创造学生神激心维,欲求欲言的时机。创造愤悱时机,其方法应灵活多变,且因具体问题而异。就此,笔者仅以数学课中的直线与二次曲线教学为例,谈几点体会和作法。  1 隐晦的问题——巧设简例  所谓隐晦
期刊
【摘 要】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要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通过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那么要改变目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如何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呢?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