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用生活实例进行德育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因此,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针对此,本文从以下几点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意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一学习阶段中进行德育是小学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之一,其所占据的总课时比例较大,并且数学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繁杂性与抽象性。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德育素养,就需要教师优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
一、德育渗透,重在“挖”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在数学知识上进行了一些调整,更多的是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加入了丰富的德育素材。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德育素材,捕捉德育元素,抓住时机,把握关键,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德育自然而巧妙地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挖掘教学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适时巧妙地融入教学内容,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让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成长的必需品,潜移默化地融化在小小心灵里。在教学《10的加减法》过程中,教师可设计“大象和小猴子分香蕉”的情境。大象和小猴子因为分到香蕉个数的多少发生争执,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图,先让学生说图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再写出算式,然后依据现有情境渗透价值观教育,提问:“从大象和小猴子分香蕉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学生在生动的数学故事中感受到了“平等”“公正”“友善”。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时,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后还要进行检验。有些学生却把检验流于形式,既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也不利于培养认真检查的习惯。此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敬业”教育,讲述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故事,列举生活中关于“细节决定成败”的事例,以此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好习惯。
2.深挖主题图进行德育渗透。
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中,课本的主题图采用扇形图将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环保教育的意图显而易见。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到哪里了?”以此感悟环卫工作人员的艰苦劳动。然后出示主题图,提问:“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根据这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废金属和纸张共占生活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巧妙利用图上信息,教学生学习垃圾分类方法,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并且在家庭作业中加入这样的课外内容:调查你家每天产生的垃圾量是多少?思考如何减少这些生活垃圾?如何进行分类和利用?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年、月、日》时,课本的主题图是2011年年历,年历上标注了一些特别的日子,如劳动节、党的生日、国庆节等。课堂上,除了完成认识年、月、日,会用24时计时法的教学目标外,教师还可以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科学安排时间,让学生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成为时间的主人。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出一年中值得纪念的重大节日,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父母的生日,渗透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教育。在学习《几分之一》时,抓住“分月饼”的主题图展开交流活动。除了让学生对几分之一这一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外,在德育方面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弘扬我国传统节日,进行亲情教育,淡化那些时髦的西洋节日,杜绝庸俗文化的泛滥。此外课堂引入的内容是两个小学生“平均分”一块月饼的情景,因此这节课的德育渗透内容还可以加上“平等”“公正”“友善”“和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浅显的方式渗透给学生。数学课堂中深挖课本主题图中的德育素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德育渗透,巧在“用”
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学生要学好数学就必须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并把德育渗透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当中。在三年级上册《数字编码》这一节的内容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数字编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材引用了生活中常见的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的事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在引导学生理清身份证号码的数字意义和规律后,通过实例讲解身份证在现实中的巨大作用。比如警察叔叔可以利用身份证号码找出坏人进行破案,以此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不做坏事,争做文明守礼的小学生。
三、德育渗透,实在“合”
小组合作是完成教學目标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组内探究活动,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可以在组内交流互动中学会倾听、交流、分享、互助,情感得到升华,同学之间的情谊得到和谐发展。在教学三年级《测量》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明白1千米有多远,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找生活中他们熟悉的路段去测量1千米是从哪里到哪里,步行大约是多长时间,在实际操作后写好记录和总结,然后课堂上全班同学分组汇报交流经验。通过这种活动,可以使他们发现自己在小组里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的人总结能力强,可以为小组写汇报总结;有的人胆子大并且口语表达能力强,可以代表小组在全班做汇报;有的人动手水平高,可以在活动中多进行操作。在合作中学会和谐地交流,学会取长补短,这是在以后成长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在当下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不擅长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的背景下,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难能可贵的。
数学肩负着渗透德育思想的关键职能,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引进德育内容,规避因为德育教学的关注程度不够导致学生整体能力无法提升。教师可以引出古代数学实例、联系实际生活,向学生讲授德育内容,实现学生个人水平的进步,切实达成理论知识与德育素养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发祥.巧妙融合,综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吉林教育,2021(10):81-82.
[2]伏自芹.以课为媒触动学生心灵: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J].吉林教育,2021(10):61-6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意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一学习阶段中进行德育是小学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之一,其所占据的总课时比例较大,并且数学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繁杂性与抽象性。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德育素养,就需要教师优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
一、德育渗透,重在“挖”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在数学知识上进行了一些调整,更多的是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加入了丰富的德育素材。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德育素材,捕捉德育元素,抓住时机,把握关键,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德育自然而巧妙地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挖掘教学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适时巧妙地融入教学内容,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让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成长的必需品,潜移默化地融化在小小心灵里。在教学《10的加减法》过程中,教师可设计“大象和小猴子分香蕉”的情境。大象和小猴子因为分到香蕉个数的多少发生争执,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图,先让学生说图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再写出算式,然后依据现有情境渗透价值观教育,提问:“从大象和小猴子分香蕉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学生在生动的数学故事中感受到了“平等”“公正”“友善”。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时,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后还要进行检验。有些学生却把检验流于形式,既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也不利于培养认真检查的习惯。此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敬业”教育,讲述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故事,列举生活中关于“细节决定成败”的事例,以此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好习惯。
2.深挖主题图进行德育渗透。
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中,课本的主题图采用扇形图将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环保教育的意图显而易见。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到哪里了?”以此感悟环卫工作人员的艰苦劳动。然后出示主题图,提问:“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根据这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废金属和纸张共占生活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巧妙利用图上信息,教学生学习垃圾分类方法,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并且在家庭作业中加入这样的课外内容:调查你家每天产生的垃圾量是多少?思考如何减少这些生活垃圾?如何进行分类和利用?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年、月、日》时,课本的主题图是2011年年历,年历上标注了一些特别的日子,如劳动节、党的生日、国庆节等。课堂上,除了完成认识年、月、日,会用24时计时法的教学目标外,教师还可以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科学安排时间,让学生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成为时间的主人。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出一年中值得纪念的重大节日,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父母的生日,渗透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教育。在学习《几分之一》时,抓住“分月饼”的主题图展开交流活动。除了让学生对几分之一这一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外,在德育方面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弘扬我国传统节日,进行亲情教育,淡化那些时髦的西洋节日,杜绝庸俗文化的泛滥。此外课堂引入的内容是两个小学生“平均分”一块月饼的情景,因此这节课的德育渗透内容还可以加上“平等”“公正”“友善”“和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浅显的方式渗透给学生。数学课堂中深挖课本主题图中的德育素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德育渗透,巧在“用”
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学生要学好数学就必须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并把德育渗透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当中。在三年级上册《数字编码》这一节的内容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数字编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材引用了生活中常见的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的事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在引导学生理清身份证号码的数字意义和规律后,通过实例讲解身份证在现实中的巨大作用。比如警察叔叔可以利用身份证号码找出坏人进行破案,以此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不做坏事,争做文明守礼的小学生。
三、德育渗透,实在“合”
小组合作是完成教學目标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组内探究活动,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可以在组内交流互动中学会倾听、交流、分享、互助,情感得到升华,同学之间的情谊得到和谐发展。在教学三年级《测量》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明白1千米有多远,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找生活中他们熟悉的路段去测量1千米是从哪里到哪里,步行大约是多长时间,在实际操作后写好记录和总结,然后课堂上全班同学分组汇报交流经验。通过这种活动,可以使他们发现自己在小组里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的人总结能力强,可以为小组写汇报总结;有的人胆子大并且口语表达能力强,可以代表小组在全班做汇报;有的人动手水平高,可以在活动中多进行操作。在合作中学会和谐地交流,学会取长补短,这是在以后成长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在当下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不擅长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的背景下,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难能可贵的。
数学肩负着渗透德育思想的关键职能,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引进德育内容,规避因为德育教学的关注程度不够导致学生整体能力无法提升。教师可以引出古代数学实例、联系实际生活,向学生讲授德育内容,实现学生个人水平的进步,切实达成理论知识与德育素养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发祥.巧妙融合,综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吉林教育,2021(10):81-82.
[2]伏自芹.以课为媒触动学生心灵: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J].吉林教育,2021(1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