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詠春是中國武術揚威海外的眾多派別之一,從李小龍的舉世聞名,到《葉問》一片的票房火爆,一齣齣武術電影的全球風靡,令詠春也蒙上了一層特殊的神秘色彩。本期人物專訪,記者有幸邀請到澳門數一數二的詠春師傅——澳門詠春國術總會副理事長許耀剛,與廣大讀者分享詠春拳在澳門的現狀、傳統武術在未來的發展等心得體會。
初見許耀剛師傅便覺得他精神抖擻、充滿習武之人的“霸氣”,他親自帶領記者前往位於澳門麗園大廈頂樓的澳門詠春國術總會。當記者還在一步步上樓梯時,許師傅已經三步並作兩步的到達了頂樓,令人“望影”讚歎。在接下來的採訪中,記者更是體會到了他對傳統武術的熱情和堅持。
習武數十年 見證詠春起伏
傳統武術在如今飛速發展的澳門,似乎是“微不足道”。據瞭解,傳統的武館在澳門少之又少,而澳門詠春國術總會,卻從創辦至今,從未停歇,見證了詠春在澳門起起伏伏的發展與變化。
許師傅告訴記者,他從年少時便開始練習詠春拳至今,起初絕對是興趣吸引,玩票性質,但後來就從心底喜愛上了詠春拳並堅持操練。值得一提的是,許師傅曾經去加拿大唸書,在求學期間,就曾經開班教授外國學生詠春拳。學成歸來之後在澳門某銀行工作,當時並沒有教詠春。他說:“直到97年之後,我有比較空餘的時間,就想不如就教授詠春,將詠春傳承下去。同時對於我也是一個約束,每週有固定時間去練習詠春。”
當記者問及詠春拳作為傳統武術在澳門的發展時,許師傅頗有感歎。原來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中國開始推廣新派的武術套路,這類武術套路比較注重表演。在那一段時間,傳統武術消沉了,既不被重視又沒有推廣,整個傳統武術氛圍如同一潭死水。所幸詠春拳相對其他項目來講,仍然有一點點的地位,但幾乎也沒什麼人堅持來武館上課。許師傅就曾經連續四個月都只有一個徒弟來武館上課,由此可見整個傳統武術的低迷。北京奧運會之後,中國又開始注重這個傳統武術並大力推廣,帶動了整個傳統武術的回升。當時就連澳門武術總會,也都不斷的安排傳統武術的交流或者街頭表演,希望能推廣傳統的武術。加上後來關於詠春的電影盛行,在澳門學習詠春的人也越來越多,呈現了一個較好的局面。
對於澳門現今傳統武術發展的困境,許師傅坦言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場地租金方面,第一是現在很難找到適合練武的場地,由於過於高昂的租金讓很多師傅承受不起,紛紛關閉武館。許師傅接著說:“幸運的是我們澳門詠春國術協會有自己的地方,避免了高額的租金。現在很多師傅都有一份正職,利用業餘時間出來教授徒弟,如果自己開武館,就很難維持收支平衡,第二個原因是徒弟較少。”許師傅還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巧妙地形容師傅和徒弟的關係,一個好的師傅如果缺少徒弟,就不能將詠春傳承下去。
靈活變化 吸引年輕一代
說到學習傳統武術的人,可能很多讀者覺得是上了年紀的長者才喜歡,他們學習傳統武術消磨時間。而在澳門詠春國術總會,學徒背景五花八門。在記者採訪許師傅的時候,就有不少徒弟們陸陸續續的來到了武館,其中年輕人不少,也有年長的,還有4個女徒弟。許師傅介紹到,來學習詠春的人各種各樣,警察、學生、白領、公職、教師等,甚至還有很多外國人。
詠春之所以吸引這麼不同的人來學習,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詠春實用、簡單。相比西方散打、拳擊之類的方式,詠春更適合於街頭。詠春沒有一個固定的規則,一招一式都是最直接的反應。前來拜師的人出自不同的目的,許師傅的徒弟中,年齡最大的有65歲,學習是為了健身;也有在警察局當差,希望能強化技能;還有純粹是看了電影產生興趣等等。對於上門求教的學生,許師傅一直秉承著“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傳授理念,根據不同的人的需求,制定不一樣的學習要求。
許師傅向記者介紹,學習詠春,除了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用來保護自己。他說:“現在有很多突發事件,學習詠春起碼不會讓別人傷害到自己,因為詠春有自衛的技能。我的徒弟當中,也有遇到過突發事件,他們會感歎,好彩有學過詠春。”
學習詠春帶來的武術精神和武德,同樣讓徒弟們終身受用。許師傅告訴記者,有很多年輕人都是父母送來學習詠春。他們更看重的,是詠春所帶來的尊師重道、持之以恆的美德。“我有時會收到很多徒弟的父母打電話來,這是因為讓師傅教育小孩的話反而比父母有用。會裡的徒弟都會相互間經常叫師傅、師兄弟,我們並沒有教他們這麼做,他們只是看到師兄弟都這麼叫,自然而然下,都會有一種跟風。”對於學習詠春可以修身修德的好處,許師傅給予了極大的肯定。
當記者問現在的年輕人和過去的相比較有何不同?許師傅回應說,在他那個年代,年輕人可以娛樂的方式沒有那麼多,他們有大把的時間和耐心去做好一件事情。而現在的年輕人,卡拉OK、電子遊戲之類可供消遣的東西太多,他們難以靜下心來去學習。相較於其他業餘課程的班級,詠春班的學生通常流動性都很高,除了學生沒有耐心之外,學習詠春的辛苦和枯燥,都是他們離開的原因。
學習傳統武術,尤其是詠春,更看重的是基礎。基礎打得越好,詠春的功夫才會好,這就需要時間和耐心來日積月累。面對日益快速的生活方式,許師傅也調整了自己的教學方式,例如縮短了基本課程的持續時間,在武館,盡量教授兩個人可以對打練習的課程。對於這樣的調整,許師傅解釋道:“來上課的時候對練,與師兄弟切磋的動作,回去家做一個人的動作,加強基本功,事半功倍。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功多自然就熟。”許師傅希望徒弟們能在練習詠春的過程中,磨練耐心和毅力,可以持之以恆。同時他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可以加入到詠春的隊伍之中。
多種方式 弘揚詠春拳術
關於詠春未來的發展,許師傅也有自己的計劃和展望,最終目的就是繼續將詠春有系統、有策略的推廣出去。
對此,許師傅也做出了很多工作。例如他在澳門永利集團有一個詠春教學班,專門面向下班的員工,記者不禁追問到永利這樣的外資集團,為何會選擇詠春這樣一個傳統項目來作為員工業餘學習課程?許師傅說:“詠春拳起源於中國,卻盛行於歐美。永利集團選擇這個員工課程,相信一定是經過多方考慮,他們希望員工下班之後,能減少壓力,而詠春又符合了他們的要求。”許師傅還經常去一些學校開辦短期班,教授老師、校長學習詠春,希望他們認識到詠春的好處,進而告訴學生,吸引有興趣的人學習。
據許師傅透露,目前澳門詠春國術總會,並沒有一些政府直接資助的項目。不過許師傅向記者解釋,畢竟資助有很多種方式,不能說完全沒有,例如市民享有的持續教育進修基金,就可以在會裡使用。一些團體、公會的活動,也都會邀請詠春國術總會前去表演,藉此機會讓市民欣賞詠春,熟識詠春。
在採訪的最後,記者問許師傅還有些什麼其他的宣傳計劃?許師傅告訴記者,近年來,不少製作公司都找到許師傅,他們也有關於拍攝詠春電影或者紀錄片的設想。近期,許師傅就有可能參加廣州電視台的一個紀錄片,專門介紹各個傳統武術門派。屆時,許師傅受邀參與詠春的製作部分,表演詠春、追溯詠春的源頭,最重要的是介紹詠春的技術要如何運用出來。紀錄片完成時將會是全國性的播映,希望通過這個方式,有更多的人來參與到傳統武術之中。
訪問結束後,許師傅隨即開始上課指導。記者看到武館的一班徒弟,在師傅的口令下,認真的去完成每一個動作。其間,許師傅更是一對一的與徒弟們過招切磋,一言一行中皆可以感受到他言傳身教的用心和苦心。在此,我們也希望許師傅和他的徒弟們,能順利地將澳門的詠春文化進一步傳承和發揚下去。
初見許耀剛師傅便覺得他精神抖擻、充滿習武之人的“霸氣”,他親自帶領記者前往位於澳門麗園大廈頂樓的澳門詠春國術總會。當記者還在一步步上樓梯時,許師傅已經三步並作兩步的到達了頂樓,令人“望影”讚歎。在接下來的採訪中,記者更是體會到了他對傳統武術的熱情和堅持。
習武數十年 見證詠春起伏
傳統武術在如今飛速發展的澳門,似乎是“微不足道”。據瞭解,傳統的武館在澳門少之又少,而澳門詠春國術總會,卻從創辦至今,從未停歇,見證了詠春在澳門起起伏伏的發展與變化。
許師傅告訴記者,他從年少時便開始練習詠春拳至今,起初絕對是興趣吸引,玩票性質,但後來就從心底喜愛上了詠春拳並堅持操練。值得一提的是,許師傅曾經去加拿大唸書,在求學期間,就曾經開班教授外國學生詠春拳。學成歸來之後在澳門某銀行工作,當時並沒有教詠春。他說:“直到97年之後,我有比較空餘的時間,就想不如就教授詠春,將詠春傳承下去。同時對於我也是一個約束,每週有固定時間去練習詠春。”
當記者問及詠春拳作為傳統武術在澳門的發展時,許師傅頗有感歎。原來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中國開始推廣新派的武術套路,這類武術套路比較注重表演。在那一段時間,傳統武術消沉了,既不被重視又沒有推廣,整個傳統武術氛圍如同一潭死水。所幸詠春拳相對其他項目來講,仍然有一點點的地位,但幾乎也沒什麼人堅持來武館上課。許師傅就曾經連續四個月都只有一個徒弟來武館上課,由此可見整個傳統武術的低迷。北京奧運會之後,中國又開始注重這個傳統武術並大力推廣,帶動了整個傳統武術的回升。當時就連澳門武術總會,也都不斷的安排傳統武術的交流或者街頭表演,希望能推廣傳統的武術。加上後來關於詠春的電影盛行,在澳門學習詠春的人也越來越多,呈現了一個較好的局面。
對於澳門現今傳統武術發展的困境,許師傅坦言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場地租金方面,第一是現在很難找到適合練武的場地,由於過於高昂的租金讓很多師傅承受不起,紛紛關閉武館。許師傅接著說:“幸運的是我們澳門詠春國術協會有自己的地方,避免了高額的租金。現在很多師傅都有一份正職,利用業餘時間出來教授徒弟,如果自己開武館,就很難維持收支平衡,第二個原因是徒弟較少。”許師傅還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巧妙地形容師傅和徒弟的關係,一個好的師傅如果缺少徒弟,就不能將詠春傳承下去。
靈活變化 吸引年輕一代
說到學習傳統武術的人,可能很多讀者覺得是上了年紀的長者才喜歡,他們學習傳統武術消磨時間。而在澳門詠春國術總會,學徒背景五花八門。在記者採訪許師傅的時候,就有不少徒弟們陸陸續續的來到了武館,其中年輕人不少,也有年長的,還有4個女徒弟。許師傅介紹到,來學習詠春的人各種各樣,警察、學生、白領、公職、教師等,甚至還有很多外國人。
詠春之所以吸引這麼不同的人來學習,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詠春實用、簡單。相比西方散打、拳擊之類的方式,詠春更適合於街頭。詠春沒有一個固定的規則,一招一式都是最直接的反應。前來拜師的人出自不同的目的,許師傅的徒弟中,年齡最大的有65歲,學習是為了健身;也有在警察局當差,希望能強化技能;還有純粹是看了電影產生興趣等等。對於上門求教的學生,許師傅一直秉承著“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傳授理念,根據不同的人的需求,制定不一樣的學習要求。
許師傅向記者介紹,學習詠春,除了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用來保護自己。他說:“現在有很多突發事件,學習詠春起碼不會讓別人傷害到自己,因為詠春有自衛的技能。我的徒弟當中,也有遇到過突發事件,他們會感歎,好彩有學過詠春。”
學習詠春帶來的武術精神和武德,同樣讓徒弟們終身受用。許師傅告訴記者,有很多年輕人都是父母送來學習詠春。他們更看重的,是詠春所帶來的尊師重道、持之以恆的美德。“我有時會收到很多徒弟的父母打電話來,這是因為讓師傅教育小孩的話反而比父母有用。會裡的徒弟都會相互間經常叫師傅、師兄弟,我們並沒有教他們這麼做,他們只是看到師兄弟都這麼叫,自然而然下,都會有一種跟風。”對於學習詠春可以修身修德的好處,許師傅給予了極大的肯定。
當記者問現在的年輕人和過去的相比較有何不同?許師傅回應說,在他那個年代,年輕人可以娛樂的方式沒有那麼多,他們有大把的時間和耐心去做好一件事情。而現在的年輕人,卡拉OK、電子遊戲之類可供消遣的東西太多,他們難以靜下心來去學習。相較於其他業餘課程的班級,詠春班的學生通常流動性都很高,除了學生沒有耐心之外,學習詠春的辛苦和枯燥,都是他們離開的原因。
學習傳統武術,尤其是詠春,更看重的是基礎。基礎打得越好,詠春的功夫才會好,這就需要時間和耐心來日積月累。面對日益快速的生活方式,許師傅也調整了自己的教學方式,例如縮短了基本課程的持續時間,在武館,盡量教授兩個人可以對打練習的課程。對於這樣的調整,許師傅解釋道:“來上課的時候對練,與師兄弟切磋的動作,回去家做一個人的動作,加強基本功,事半功倍。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功多自然就熟。”許師傅希望徒弟們能在練習詠春的過程中,磨練耐心和毅力,可以持之以恆。同時他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可以加入到詠春的隊伍之中。
多種方式 弘揚詠春拳術
關於詠春未來的發展,許師傅也有自己的計劃和展望,最終目的就是繼續將詠春有系統、有策略的推廣出去。
對此,許師傅也做出了很多工作。例如他在澳門永利集團有一個詠春教學班,專門面向下班的員工,記者不禁追問到永利這樣的外資集團,為何會選擇詠春這樣一個傳統項目來作為員工業餘學習課程?許師傅說:“詠春拳起源於中國,卻盛行於歐美。永利集團選擇這個員工課程,相信一定是經過多方考慮,他們希望員工下班之後,能減少壓力,而詠春又符合了他們的要求。”許師傅還經常去一些學校開辦短期班,教授老師、校長學習詠春,希望他們認識到詠春的好處,進而告訴學生,吸引有興趣的人學習。
據許師傅透露,目前澳門詠春國術總會,並沒有一些政府直接資助的項目。不過許師傅向記者解釋,畢竟資助有很多種方式,不能說完全沒有,例如市民享有的持續教育進修基金,就可以在會裡使用。一些團體、公會的活動,也都會邀請詠春國術總會前去表演,藉此機會讓市民欣賞詠春,熟識詠春。
在採訪的最後,記者問許師傅還有些什麼其他的宣傳計劃?許師傅告訴記者,近年來,不少製作公司都找到許師傅,他們也有關於拍攝詠春電影或者紀錄片的設想。近期,許師傅就有可能參加廣州電視台的一個紀錄片,專門介紹各個傳統武術門派。屆時,許師傅受邀參與詠春的製作部分,表演詠春、追溯詠春的源頭,最重要的是介紹詠春的技術要如何運用出來。紀錄片完成時將會是全國性的播映,希望通過這個方式,有更多的人來參與到傳統武術之中。
訪問結束後,許師傅隨即開始上課指導。記者看到武館的一班徒弟,在師傅的口令下,認真的去完成每一個動作。其間,許師傅更是一對一的與徒弟們過招切磋,一言一行中皆可以感受到他言傳身教的用心和苦心。在此,我們也希望許師傅和他的徒弟們,能順利地將澳門的詠春文化進一步傳承和發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