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灵活妥当地处理课堂生成资源及偶发事件,不仅关系着一堂课教育教学的成败,而且反映出一位教师应变艺术的水准。现结合教学浅谈以下几种教学应变技巧:
一、教学疑问——实事求是、巧妙处理
现在的学生遇事喜欢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质疑能力也提高了。这就要求教师不单要具有丰富的知识修养,还应具备灵活运用知识、机智处理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外辅导丛书上有道“图文”习题:一座山上住着小白兔,一天早晨8:00,一只小白兔以每小时7公里的速度下山,12:00时到达山下,马上返回,请问:它几时可以到家?
在解题过程中,有一位学生疑惑了,问道:“上山比较吃力,如果下山的速度是7公里/小时,那么上山的速度应该少于7公里/小时,可是,题目中没有明确说明。老师,您告诉我小白兔上山的速度吧。”老师恍然,对这个问题,教师有些措手不及,但他并不使用“外交辞令”——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课后再讨论,而是主动淡化“师道尊严”以一个“对话者”的身份说:“是呀,老师也有些困惑,如果速度不同,那该是多少呢?有谁知道具体的数字呢?”此时,教师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留下了探讨的悬念,也为教师更准确详尽地解答赢得了时间。面对一个模棱两可的问题,同学们议论纷纷,老师深知这道题是关于时间的练习题,只要学生会计算出几小时后是几时就可以了,他急中生智说:“大家就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你是小白兔,为了尽快赶回家里,上山虽然较累,可是你会因此而落下吗?不会的。所以,小白兔在上山时不怕苦不怕累,照样跑得那么快,与下山时一样快。”学生接着答道:“也是每小时7公里的速度。”“下山时间是从8:00—12:00,用了4个小时,上山时间也照样只用4个小时,即从12:00—16:00(下午4点)。也就是说,小白兔可以在下午4点回到家。”老师微笑了,翘起大拇指,“真是一只吃苦耐劳、抓紧时间的小兔呀!” 当课堂上的情景出乎意料时,教师不要忽视那些不在预设之中,却又不断生成出来的资源!当孩子在课堂中偶然提出问题时,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善于抓住机会进行巧妙处理。如果闪现的机会错过了,一堂课就可能达不到效果,更重要的是极大打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
二、教师失误——回应反馈、互动深化
教师不是圣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即使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也有可能出现失误。在处理由于自身失误而引起的意外事件时,教师要做到态度诚恳,承认错误,回应反馈,直至互动深化。
在二年级的一堂《统计》课中,老师当场调查全班40个同学喜欢吃不同种水果的人数。他采用“只选一样、举手表示”的方法,并把相对应的人数在课前准备好的统计图中表示出来。本以为自己设计的这张图够调查17+17+17+17=68(人)了,更何况本班只有40人,这肯定绰绰有余了。
出乎意料的是,当老师请喜欢吃草莓的同学举手时,全班竟然有30个学生齐刷刷地举起手来。糟了!这幅统计图上爱吃“草莓”一类中最多只能表示出17个人来,老师是不是得把长方柱往上延伸呢?估计得伸到墙壁上才够30个小方格吧。这样妥当吗?老师微笑了,诚恳地说:“同学们,真对不起!我在备课时考虑不周到。现在你们能帮帮我吗?”有个学生建议,把长方柱往上延伸,这个方法马上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老师略有所思,及时提醒:“在这个统计图中,我用1小方格表示几个人呢?1个人。”这时,有个学生胸有成竹地站起来,“老师,我可以用1小方格表示2人。按此计算,喜欢吃草莓的30个同学用15个小方格就可以表示出来。所以,只须把统计图中小方格旁的‘1人’改成‘2人’,长方柱上的‘17人’就变成了‘34人’。其他相对应的人数就可清楚地表示出来。”全班同学顿时受到启发,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有的想用1小格表示3个人,有的想用1小格表示5个人……这些方法都得到赞同。在这堂课中,师生采用了一种最合适的方法,即教师不断地回应学生的反馈,是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生成,教师通过倾听和捕捉、点拨和组织,使师生向着有效、高质量的目标互动深化发展,这样,课堂教学就不会停在“原地打转转”,而是不断地向前推进。
三、外来干扰——及时引导、开放延伸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碰到一些突发事件,教师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主动出击,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是一堂三年级数学练习课,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做关于“乘法”的巩固习题,全班鸦雀无声。突然,一位同学调皮捣蛋,一边“啊——”地怪声怪调打“哈欠”,一边伸了个懒腰。他仰身往后一靠,碰翻了后排一个同学的文具盒。“稀里哗啦”的响声和同学的哄笑声立即打破了教室的宁静,可违纪者甚至有点得意。老师帮忙拾起散落在地的文具,先安定“受害者”,然后对违纪者说:“全班同学的时间都被你耽误了,老师要大家利用刚才的情景编道用乘法解决的时间问题好吗?”话音一落,同学们就动笔忙活起来。那位违纪同学涨红了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思考着。此刻,教师正是对学生的信息及时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向着“育人”的目标实现的方向不断调整和形成新的教学方案,才能使教学主题在开放性的教学中得到拓展延伸。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石榴中心学校)
一、教学疑问——实事求是、巧妙处理
现在的学生遇事喜欢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质疑能力也提高了。这就要求教师不单要具有丰富的知识修养,还应具备灵活运用知识、机智处理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外辅导丛书上有道“图文”习题:一座山上住着小白兔,一天早晨8:00,一只小白兔以每小时7公里的速度下山,12:00时到达山下,马上返回,请问:它几时可以到家?
在解题过程中,有一位学生疑惑了,问道:“上山比较吃力,如果下山的速度是7公里/小时,那么上山的速度应该少于7公里/小时,可是,题目中没有明确说明。老师,您告诉我小白兔上山的速度吧。”老师恍然,对这个问题,教师有些措手不及,但他并不使用“外交辞令”——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课后再讨论,而是主动淡化“师道尊严”以一个“对话者”的身份说:“是呀,老师也有些困惑,如果速度不同,那该是多少呢?有谁知道具体的数字呢?”此时,教师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留下了探讨的悬念,也为教师更准确详尽地解答赢得了时间。面对一个模棱两可的问题,同学们议论纷纷,老师深知这道题是关于时间的练习题,只要学生会计算出几小时后是几时就可以了,他急中生智说:“大家就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你是小白兔,为了尽快赶回家里,上山虽然较累,可是你会因此而落下吗?不会的。所以,小白兔在上山时不怕苦不怕累,照样跑得那么快,与下山时一样快。”学生接着答道:“也是每小时7公里的速度。”“下山时间是从8:00—12:00,用了4个小时,上山时间也照样只用4个小时,即从12:00—16:00(下午4点)。也就是说,小白兔可以在下午4点回到家。”老师微笑了,翘起大拇指,“真是一只吃苦耐劳、抓紧时间的小兔呀!” 当课堂上的情景出乎意料时,教师不要忽视那些不在预设之中,却又不断生成出来的资源!当孩子在课堂中偶然提出问题时,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善于抓住机会进行巧妙处理。如果闪现的机会错过了,一堂课就可能达不到效果,更重要的是极大打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
二、教师失误——回应反馈、互动深化
教师不是圣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即使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也有可能出现失误。在处理由于自身失误而引起的意外事件时,教师要做到态度诚恳,承认错误,回应反馈,直至互动深化。
在二年级的一堂《统计》课中,老师当场调查全班40个同学喜欢吃不同种水果的人数。他采用“只选一样、举手表示”的方法,并把相对应的人数在课前准备好的统计图中表示出来。本以为自己设计的这张图够调查17+17+17+17=68(人)了,更何况本班只有40人,这肯定绰绰有余了。
出乎意料的是,当老师请喜欢吃草莓的同学举手时,全班竟然有30个学生齐刷刷地举起手来。糟了!这幅统计图上爱吃“草莓”一类中最多只能表示出17个人来,老师是不是得把长方柱往上延伸呢?估计得伸到墙壁上才够30个小方格吧。这样妥当吗?老师微笑了,诚恳地说:“同学们,真对不起!我在备课时考虑不周到。现在你们能帮帮我吗?”有个学生建议,把长方柱往上延伸,这个方法马上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老师略有所思,及时提醒:“在这个统计图中,我用1小方格表示几个人呢?1个人。”这时,有个学生胸有成竹地站起来,“老师,我可以用1小方格表示2人。按此计算,喜欢吃草莓的30个同学用15个小方格就可以表示出来。所以,只须把统计图中小方格旁的‘1人’改成‘2人’,长方柱上的‘17人’就变成了‘34人’。其他相对应的人数就可清楚地表示出来。”全班同学顿时受到启发,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有的想用1小格表示3个人,有的想用1小格表示5个人……这些方法都得到赞同。在这堂课中,师生采用了一种最合适的方法,即教师不断地回应学生的反馈,是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生成,教师通过倾听和捕捉、点拨和组织,使师生向着有效、高质量的目标互动深化发展,这样,课堂教学就不会停在“原地打转转”,而是不断地向前推进。
三、外来干扰——及时引导、开放延伸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碰到一些突发事件,教师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主动出击,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是一堂三年级数学练习课,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做关于“乘法”的巩固习题,全班鸦雀无声。突然,一位同学调皮捣蛋,一边“啊——”地怪声怪调打“哈欠”,一边伸了个懒腰。他仰身往后一靠,碰翻了后排一个同学的文具盒。“稀里哗啦”的响声和同学的哄笑声立即打破了教室的宁静,可违纪者甚至有点得意。老师帮忙拾起散落在地的文具,先安定“受害者”,然后对违纪者说:“全班同学的时间都被你耽误了,老师要大家利用刚才的情景编道用乘法解决的时间问题好吗?”话音一落,同学们就动笔忙活起来。那位违纪同学涨红了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思考着。此刻,教师正是对学生的信息及时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向着“育人”的目标实现的方向不断调整和形成新的教学方案,才能使教学主题在开放性的教学中得到拓展延伸。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石榴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