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作扩容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un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之时,原本就很热络的中德关系更进一步,升级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这一关系的基石,毋庸置疑仍然是中德之间坚实且具有互补性的经济往来关系。“中国政府把德国视为经济改革的首选合作伙伴之一,同时也把德国视为高科技合作伙伴。”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Michael Clauss)对《财经》记者表示。
  在此次访问中,中国人民银行和德国联邦银行就在法兰克福建立人民币清算和结算安排签署了备忘录,两国领导人决定将2015年设立为“德-中创新合作年”等,都是将两国经济关系进一步深化的举动。
  此外,德国驻华使馆还计划于明年组织中国投资者前往德国,与各州潜在的商业伙伴进行接触,并可能在首都柏林与政府高级别代表会面。
  但同时,中德双边关系又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意义,尤其是在国际事务上的合作。自从新的联合政府上台以来,德国寻求在外交上更加积极主动,柯慕贤由此认为,中德在国际安全政策方面会有更多合作往来。
  两国领导人会谈之后,柯慕贤在北京就中德深化经济合作的潜力,如何扩展合作领域,在乌克兰等国际事务上的协调,以及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重点和进程等问题接受了《财经》杂志的专访。

组团考察德国


  《财经》:欧盟经济在复苏,而同时中国的GDP增长速率正在缓慢放低,欧盟、德国加深和中国经济关系的动力何在?
  柯慕贤:如果你问德国的公司未来十年哪里是经济增长的主力,他们指向中国。尽管已经很清楚,中国目前的增速已经不会达到两位数,对其增长的期望值已经下降,但像中国这样如此大、又保持7%增速的经济体无疑是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的。德国企业对于到中国投资仍旧兴趣浓厚。以汽车行业为例,他们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为了对经济进行改革,中国需要引入更多高科技。这正是在欧洲尤其是德国能找到的。正因如此,中国寻求在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投资机会,中国投资者已经收购了一些德国的高科技企业,并且自己也成为了某领域的龙头企业。这对中国未来经济稳定保持7%的增速是重要的。
  《财经》:你提到了中国寻求对欧盟和德国进行投资,尤其是德国具有中国非常希望得到的高科技。但从最近的数据来看,中国对英国和卢森堡等国的投资远超德国,这是为什么?
  柯慕贤:这需要对初始投资目的地和最终投资目的地进行区分。这正是香港发生的情况,即香港获得了中国50%以上的对外投资,但这些钱并不是完全投资于香港,而是作为中转投资到世界各地。在欧洲也是同样的情况。中国投资者投资英国或卢森堡的基金,但资金随后会比如说投向德国。趋势是中国在德国的投资增长迅速。
  《财经》: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在中国投资欧洲项目中,德国的占比为38%,超过了英国等地,你认为这会成为一种趋势吗?作为大使,你会如何促进更多中国资本前往德国投资?
  柯慕贤:中国对投资德国非常有兴趣,我们试图将兴趣促成实际的成果。德国欢迎中国投资者。德国总理默克尔和经济部长都明确表示了这一点。我们计划组织有兴趣与德国商务往来的中国人去德国考察,向他们展示在德国投资的机会。
  我们的想法是,与中方伙伴一起组织中国投资者前往德国。除了安排与各州潜在的合作伙伴进行接触外,我们还会在首都柏林安排他们与政府的高级代表们会谈。预计我们将在明年实施这个项目。
  《财经》:德国政府方面对中国企业表示欢迎,请你介绍一下具体企业的情况,因为德国有很多延续了三四代人的家族企业,他们愿意接受外人的管理吗?
  柯慕贤:起初中国投资者刚刚出现在德国市场上的时候,德国民众和工会确实担心他们只会拿走技术,然后不再经营这个德国公司。然而这没有发生,中国投资者做得很好,德国公司理解到和财力雄厚的中国伙伴合作是有好处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合作层次升级


  《财经》:习主席今年访问德国之际在《法兰克福汇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及德国的“工业4.0”战略。请你介绍一下这个战略,中国企业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机会?
  柯慕贤:中国政府把我们视为经济改革的首选合作伙伴之一,同时也把我们视为高科技合作伙伴。
  一方面,中国与德国之间不存在地缘政治的竞争;另一方面,德国企业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也正是因此习主席和默克尔总理决定把2015年定为“德-中创新合作年”。虽然现阶段我们的目标尚不清晰,但可以确定的是规划将与物联网、节能、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产业合作等众多领域相关。不过现在就具体合作实施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商议。
  《财经》:在习近平主席与默克尔总理会谈之后的中德联合声明中显示,中方邀请德国参与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德国对此有何回应?
  柯慕贤:这个概念被多次提及,默克尔总理希望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规划,德国副总理和经济部长也就丝绸之路与习主席交换了意见。丝绸之路项目通过增加铁路线路将中国与欧洲更密切地连接起来。
  德国对此很感兴趣,但我们的兴趣不仅仅在经济领域,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也是关乎深化文化交流的,我们认为这也是“新丝绸之路”的可有之意,在经济和文化意义上把中国和欧洲拉得更近。
  《财经》:中德近年来稳定而友好的双边关系是基于双方互补的经济关系。但随着中国致力于逐渐向价值链的上游移动,中德经济交流中的竞争属性会逐渐显露吗?这是否会形成对中德友好关系的威胁?
  柯慕贤:现阶段德国经济是极富竞争力的,我们已经遭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国家的抱怨——德国的贸易顺差过大。德国不惧怕竞争,竞争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就不会有经济繁荣和创新,竞争使产品日臻完美,所以这是我们政治和哲学上的总体途径。
  至于中国,随着中国逐渐向产业链上游移动,生产更多高科技产品,显然这会带来更多竞争,但同时也带来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例如德国企业西门子已经计划和中国联合生产产品销往第三方市场。   《财经》:在此次中德领导人会面后,决定将两国的关系升级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你如何理解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尤其在国际事务方面两国如何加强合作?
  柯慕贤:经济议题是两国之间极为重要的议题,同时我们看见中国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德国也是如此。双方有很多合作空间。
  例如,我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就相差不远。避免乌克兰局势的进一步升级符合我们双方的基本利益。习近平访问德国以及两国外交部长就乌克兰问题的会晤都表明了这一点。我认为,中德在国际事务方面加强合作的潜力很大。
  此外,两国领导人也表示希望加深文化关系,希望更多的留学生交换和旅游往来,进行更多的语言教育。中德之间有着远超经济关系的更广泛议程。
  《财经》:目前看来西方抑制乌克兰局势升级方法很有限,你们还有什么工具?
  柯慕贤:毫无疑问我们不接受俄罗斯的做法,他们占领克里米亚是明显违反国际法的。不过同时德国希望能够缓和形势,德国认为说服俄罗斯不出兵干涉乌克兰东部和南部仍存在可能性。中国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因为莫斯科将北京视为非常重要的伙伴,我们寄希望于北京会在这方面向莫斯科传达正确的信息。

欧盟之间的“竞争”


  《财经》:你曾担任德国外交部欧洲司司长。有评论说欧洲国家正在为“谁是中国最好朋友”竞争,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欧盟对中国的总体政策,对此你怎么看?
  柯慕贤:对此我们需要区别对待。欧盟各国之间包括在对华关系上当然存在着竞争,比如在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设立地点上。在经济政策、贸易和竞争政策方面欧盟的一体化程度很高。所以布鲁塞尔在这方面,包括在对华关系上扮演主要角色。
  我们正在努力使欧盟各成员国在对外政策方面也能更好地融合。但是现阶段,我们还是独立的国家,不是欧洲联邦国家,这就意味着还有以本国利益为主导的、独立的中法、中德、中英双边关系。
  《财经》:你提到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也是此次访问中重要的成果之一。最近伦敦和中国也签订了类似协定,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你能解释一下这两个中心的区别吗?
  柯慕贤:德国是欧盟里第一个与中国签订人民币离岸中心协议的国家。法兰克福具备了非常好的条件,因为它是欧洲中央银行总部所在地,是欧元区唯一带有清算功能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德国也是欧洲的实体经济中心和最强的经济体,以及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也是为什么法兰克福成为人民币结算中心的首选之地。
  伦敦是欧洲的金融中心,但是它在欧元区之外,而法兰克福是欧元区之内的实体经济中心,因此两者在人民币业务方面不存在竞争关系。
  《财经》:在德国的人民币清算结算预期规模会有多大?
  柯慕贤:目前这很难说。我们看到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人民币结算规模已经从2%升至40%。我们知道未来许多中小企业都准备采用更多的人民币账单。所以,我认为这能极大地增进双边贸易发展。
  《财经》:中国-欧盟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正在进行,一些法律专家认为中欧之间的协定会紧跟中美投资协定的步伐,因为很多议题都是相似的。中国-欧盟的投资协定框架有什么特别的议题吗?
  柯慕贤:中欧之间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已经进行了几轮,双方都充满信心。但要找到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更多的时间。大多数欧盟国家包括德国已经和中国有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如果升级到中国与欧盟层面,就需要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协议。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朝着公平的竞争环境推进,对我们特别重要。
  《财经》:欧盟同时也在与美国进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在中欧协议和美欧协议间,哪一个是欧洲的优先议题?
  柯慕贤:两个都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同时在谈。美国与欧盟之间的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的谈判始于2013年,应该至2015年结束。目的是双方在服务业、政府采购的准入和投资安全等领域进一步开放市场。
  我们与中国之间目前在谈判的只是投资保护协议。如能成功签署该协议,作为下一步可以考虑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的问题。习主席在与默克尔总理会面时也提到了这一点。
  《财经》:德国是TTIP的倡议者,但是现在监听丑闻损害了德美的双边关系,你觉得这会影响谈判进程吗?
  柯慕贤:德国是一个工业国家也是一个出口大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主张自由市场、自由贸易协议。在自由贸易协定里经济利益是我们主要关心的。
  窃听默克尔总理手机的事情会影响到双方的气氛,但我们不会改变与美国谈判自贸协定的决定,因为这对德国工业特别重要。
其他文献
以微信公众账号为代表,自媒体这个形式得以兴起。大致说来,今天的自媒体形式有如下几种:微博(新浪一家就号称5亿账号)、微信(当下300万个)、博客(全盛时有1亿之巨,今天基本没落,但依然还有少数人在使用)、新闻客户端(各路客户端都在接入,数目不详,至少百万)。  自媒体这个概念也非常混乱,一个人原创为主叫自媒体,到处复制粘贴专营转载叫自媒体,还有若干个人成立一个小公司搞个网站,也被叫为自媒体。更有甚
期刊
新一轮司法改革的取向已经明朗,在近期即有具体实施方案“落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这意味着司法改革将要向体制性独立迈出关键的一步。虽然这一改革取向值得期待,但仍有必要前瞻其与当前中国司法现实对接后可能面临的障碍甚至挫折。  因此,在肯定总方向之余,对“司法独立”做一番现实的“冷思考”并非多余。尽管这
期刊
公务员工资该不该涨?这本是一个制度问题,而现实中却成为国人热烈讨论的话题。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当很多不同的人都参与进来讨论,问题就变得复杂,也让决策者难下决心,尤其是情绪化后,让人觉得问题没有了答案。问题在于社会的思维方式是混乱的,不是以法制思维方式来讨论问题,从而使得很多问题难有定论。因此,要解决公务员该不该涨工资,需要澄清很多认识。公务员工资是否过低  公务员工资是否低?低与不低的标准是什么?我
期刊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下称丝路带)是我国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总结历史经验,综合当前国际环境,丝路带建设需要走务实合作之路,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决定、企业主体,以经贸合作为先导,联通“四亚三洲”的现代丝绸之路,促进沿途各国共同发展。丝绸之路兴衰史  古丝路一般分为四条:北方丝路、南方丝路、海上丝路和草原丝路,其中北方丝路和海上丝路最为重要。  北方丝路主要兴盛于西汉与唐朝。该路自公元前11
期刊
展望未来,过去是最好的路标。回顾全球贸易体系的历史,其价值曾一次次被证明。  自1948年建立以来,多边贸易体系就一直是非歧视、包容、透明且可预测的世界贸易的基础。这一体系为众多国家的持续发展、为数十亿人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提供了持续助力。  近年来,对比2008年以来发生的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危机,又一次为这一体系的价值所在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例证。  上世纪30年代,各国政府设置了各
期刊
在距离阿里巴巴杭州总部5.4公里外的一家创业公司内,其CEO办公室中放着一块不起眼的小黑板,上面写着腾讯和阿里两家公司的名字,并在各自下方标出了优缺点。  去年底,这家主攻互联网金融方向的创业公司第一款产品刚上线,就分别收到了来自腾讯和阿里的入股要求。双方在竞争中轮番提价,并明示这家公司,选择谁就意味着不能再与另外一方合作。  中国互联网发展了20年,已形成几大寡头主导之势。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三
期刊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是斯大林信任和提拔起来的人物,曾是苏联元帅、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在苏联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1953年6月26日,也就是斯大林死后不到四个月,贝利亚被捕并被处死。60多年来,关于贝利亚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他是十恶不赦的刽子手,也有人认为他是斯大林去世后首倡改革的人,有人赞赏他放手东德的立场;有人说贝利亚是在被捕的当天在家中被打死的,也有人说他是在经过审判后被处死的
期刊
要在世界版图上搜寻和“中国劳教改革”最接近的国家样本,越南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两年前,越南开始对剥夺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理措施进行整体性改革,通过制定《越南行政违法处罚法》对三项类似中国“大劳教”概念的行政处理措施——送到教养学校、送到强制教育机构以及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进行了重大调整。自2014年1月1日起,这三项处罚措施的决定权已从行政机关正式移交至法院。  越南的这部新法通过设置哪些规则撬动了行政机
期刊
这学期的每周三下午1点10分,赛奇都会出现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L280教室,给学生讲“中国政治经济转型”(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nsition in China)课。教室不大,呈蝙蝠形向两侧延展,上课的学生基本坐满教室,他们中80%是中国人的面孔。  一个非华裔学生打趣说,当赛奇顺口溜讲出个中国笑话,80%的学生笑了,而包括她在内的20%的学生则左顾右盼,不
期刊
谈到人力资本和中等收入陷阱,一个问题是中国现在究竟是教育过度,还是就业过度?这篇文章最后尝试给出结论,或者不给结论。结构性的就业困难  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的大部分是农民工,求人倍率在继续上涨;大学生求人倍率比例也在改善,总的来说是在1或1以下,意味着的确存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见表3)。换句话说,农民工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同时存在  先从背景说起,中国现在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过去,中国是一个典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