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是组成网民的主体之一,网络已经融入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并给其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网络具有工具性和中立性,网络本身是没有价值取向的,但是网络的滥用,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对干扰大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网络产生依赖性、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以及热衷于上网和虚拟社交而导致社交能力退化。大学辅导员应积极关注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应采取多种措施与手段,积极干预大学生的网络心理,使大学生善于使用网络而不是沉迷于网络,从而促进大学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辅导员;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瘾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在如此之多的网民中,大学生网民占居了很大一部分,调查显示“几乎有75%的大学生网民有网络成瘾的倾向”。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网络息息相关,一些网瘾严重的大学生出现网恋、沉迷于网络游戏、旷课等现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负责的辅导员,应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网络普及化的趋势,结合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探讨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充分依托辅导员的地位,促进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健康化。
二、网络生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一)沉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的并非都是幸福、享受和希望,还有忧愁、痛苦和危机。”网络的交互性、虚拟性会导致一些意志力不强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型时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爱好新鲜事物,网络能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大学生沉迷其中,其根本原因是网络能够带来现实生活中所没有新鲜感和刺激性。
(二)妨碍大学生交际能力培养
网络生活对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排斥性。当前,一些大学生由于沉迷网络,将网络当成了生活的全部,忽略了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培养,成为所谓的“宅男”、“宅女”。“网络的虚拟性带来的平等性十分符合大学生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心理特征,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接受知识的愿望和行动”,但是也会导致大学生认为,网络已经能够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从而不自觉地排斥现实世界。显然,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将对大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待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极有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交际能力,而无法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且进一步固化内向、封闭的个人性格,导致在现实生活中被边缘化、鼓励化。
(三)产生网络心理依赖
大学生对网络所产生的心理依赖,即所谓的网瘾。我国学者对“网瘾”的界定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上网快感、过度使用网络、难以控制上网欲望、不上网时的负面效应(如焦躁不安,焦虑易怒,情绪低落,心情忧虑,反应迟钝)等。网瘾属于一种心理现象,热衷于上网的人群,或多或少地产生网瘾。
三、辅导员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对策
(一)心理干预,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
辅导员应学习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以心理辅导员的身份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调适。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员应采取个性化的辅导方案,针对学生的网络心理特点,对症下药。例如,对于陷入网恋的女学生,辅导员应鼓励其走出网络,多与真实世界中的同学、朋友交往,同时还可以辅以一系列网恋所导致的负面案例,晓之以理,使其了解网络的虚拟性、危害性;对于陷入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的男学生,辅导员应从其思想根源出发,发掘其思想上消极、颓靡的原因,鼓励其走出网络游戏,积极对待学业,避免荒废青春。
(二)增进互动,提升学生社交能力
辅导员应认识到,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针对沉迷网络而造成大学生社交能力低下这一现象,辅导员应采取增进互动的方式,使大学生在现实世界内满足人际交流的需求,使学生在真实的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在此过程中,辅导员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如要求全班同学注册微博或者其他SNS服务,使同学们能够在网上充分交流,以现实世界网络化的方式,增加网络生活的现实性;随后,可以进一步采取线下互动的方式,如春游、聚餐、院系互动、校际互动等方式,使大学生们能够在现实世界中获得尊重和友谊,从而降低网络生活在大学生生活中的比重。
(三)未雨绸缪,及时介入网络瘾症预防
严重的网络瘾症将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产生不利影响。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网络瘾症,并采取措施,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具体来说,辅导员应严密关注大学生的日常动向,对于如下学生应重点注意:1.长时间上网而旷课的;2.热衷于上网而外出不归的;3.喜爱在课堂上手机上网并影响学习的;4.常年流连于网吧等场所的。对于此类网络瘾症较为严重的学生,辅导员应在尚未发生严重后果之前,未雨绸缪,提前介入,采取积极干预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心理复位,使其回归到正常的大学生活中。辅导员可以采取的方式有:第一,劝说、告诫,使患有严重网络瘾症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警醒。需要注意的是,辅导员应采取缓和、平等的教育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第二,加强关爱,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症结。一些大学生之所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寄托,极有可能是由于在现实世界中遭受了挫折,辅导员应对症下药,帮助其树立生活的信心;第三,对于网络瘾症严重,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的学生,辅导员可以与校方联系,要求大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心理干预,必要的时候可以送医。
四、结语
网络的普及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是网民的主要群体,网络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网络生活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热衷于网络,甚至产生了严重的瘾症,使其社交能力严重退化,不得不“缩居”于网络世界中。这一现状与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符,辅导员应利用其优势地位,积极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网络,而不宜迷恋网络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杨康:《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第106-108页.
[2]刘韧:《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 版)》,2010年第1期,第169-171页.
[3]田益民:《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南方论刊》,2007年第12期,第65-67页.
[4]马庆国:《网瘾概念的定义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6年第2期,第151-1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