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条件;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育 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13-01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过分溺爱型。二是功利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压力日益增大。三是缺爱型。主要发生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针对这些情况,我在平时注意对心理健康课的课题选择,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作为班主任,针对自己班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开展心理活动课,要求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构建学生健康的心理。
由于学生的年龄段不同,面对的心理问题就各不相同。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为基础,以心理导向为依托,确定本年级心理活动课题。
可以采用这样的上课方法:
1.轻松自然的导入,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
温馨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良好环境。因此,教师的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轻松氛围,精心设计好导入语,如“同学们好,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又来到了我们心理健康课堂,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做的事或最喜欢的学科,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不知不觉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
2.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根据这一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故事法。《寻找快乐》一课教师可播放一段配乐故事《国王与农夫》,听后引发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国王”拥有那么多的财富为什么还不快乐?而一贫如洗的农夫整天在地里干活却觉得非常快乐呢?这正是这节心理健康课要讨论的重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文,反复思考得出:国王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他欲求过高,而农夫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经常想着那些比自己还不幸的人。从而使学生悟出了寻找快乐的第一种方法——“降低欲求”。
3.小品与实例相结合,使学生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小品表演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它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故事情境中明白道理,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尊重他人》和《寻找快乐》的教学中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同学们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总结出了一条条评价他人的技巧:宽宏大量,善于原谅别人;宽容大度,从别人的失败中看到成绩;热情赞扬别人的长处,使人悔悟自己的过错;用赞美的评价去改变有缺点的人。世界上不少事,是好是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可以说快乐是一种自我选择,快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4.引导反思,纠正自我,寻求新知
5.捕捉教育时机,弥补缺失的爱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在《寻找快乐》一课中,一个男生勇敢地讲述了自己心中最隐秘的故事,他说:“我父母在我15岁的时候就已经离婚了,可是他们一直瞒着我,前几天才告诉我。听了以后,我非常地恨他们,躲进了自己的房间不理他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快乐与不快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况且离婚是他们俩大人的事,并不说明他们不爱我,再说还有大姑疼我,我生气又有什么用呢?”听着这个孩子的内心独白,老师热泪盈眶,充满深情地对他说:“你真是个敢于面对生活、勇敢、善于调节自我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今后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你都会勇敢乐观地面对,李老师和全班同学都愿意做你永远的朋友!”全班同学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我坚信,这一刻将会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老师真挚的话语,同学热烈的掌声将是永远激励他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且多数为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就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所以,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在引导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小丽 钱梅 盛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J]
[2]俞国良.创新教育理念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
[3]戴春林.创新心理素质浅论[J]
[4]肖凌燕 邹泓.“二十世纪特质焦虑研究述评”[J]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育 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13-01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过分溺爱型。二是功利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压力日益增大。三是缺爱型。主要发生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针对这些情况,我在平时注意对心理健康课的课题选择,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作为班主任,针对自己班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开展心理活动课,要求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构建学生健康的心理。
由于学生的年龄段不同,面对的心理问题就各不相同。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为基础,以心理导向为依托,确定本年级心理活动课题。
可以采用这样的上课方法:
1.轻松自然的导入,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
温馨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良好环境。因此,教师的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轻松氛围,精心设计好导入语,如“同学们好,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又来到了我们心理健康课堂,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做的事或最喜欢的学科,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不知不觉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
2.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根据这一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故事法。《寻找快乐》一课教师可播放一段配乐故事《国王与农夫》,听后引发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国王”拥有那么多的财富为什么还不快乐?而一贫如洗的农夫整天在地里干活却觉得非常快乐呢?这正是这节心理健康课要讨论的重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文,反复思考得出:国王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他欲求过高,而农夫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经常想着那些比自己还不幸的人。从而使学生悟出了寻找快乐的第一种方法——“降低欲求”。
3.小品与实例相结合,使学生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小品表演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它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故事情境中明白道理,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尊重他人》和《寻找快乐》的教学中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同学们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总结出了一条条评价他人的技巧:宽宏大量,善于原谅别人;宽容大度,从别人的失败中看到成绩;热情赞扬别人的长处,使人悔悟自己的过错;用赞美的评价去改变有缺点的人。世界上不少事,是好是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可以说快乐是一种自我选择,快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4.引导反思,纠正自我,寻求新知
5.捕捉教育时机,弥补缺失的爱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在《寻找快乐》一课中,一个男生勇敢地讲述了自己心中最隐秘的故事,他说:“我父母在我15岁的时候就已经离婚了,可是他们一直瞒着我,前几天才告诉我。听了以后,我非常地恨他们,躲进了自己的房间不理他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快乐与不快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况且离婚是他们俩大人的事,并不说明他们不爱我,再说还有大姑疼我,我生气又有什么用呢?”听着这个孩子的内心独白,老师热泪盈眶,充满深情地对他说:“你真是个敢于面对生活、勇敢、善于调节自我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今后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你都会勇敢乐观地面对,李老师和全班同学都愿意做你永远的朋友!”全班同学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我坚信,这一刻将会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老师真挚的话语,同学热烈的掌声将是永远激励他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且多数为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就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所以,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在引导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小丽 钱梅 盛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J]
[2]俞国良.创新教育理念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
[3]戴春林.创新心理素质浅论[J]
[4]肖凌燕 邹泓.“二十世纪特质焦虑研究述评”[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