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体外抗凝时监测外周离子钙浓度最佳采血点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ov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枸橼酸抗凝时不同采血点监测的离子钙浓度与抗凝有效性的靶浓度之间的差异,为临床提供最佳采血点的科学依据。

方法

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中采用4%枸橼酸抗凝方式的CRRT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CRRT治疗的患者均采用Prisma-FlexV8CRRT机型及科室自配无钙配方的置换液和透析液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治疗需求,将患者分为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组10例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CVVHD)组30例。2组患者分别在CRRT治疗开始后2、4、8、14、20 h同时在滤器前和滤器后的专用体外离子钙浓度监测的采血点进行采血进行离子钙的浓度检测。为了枸橼酸抗凝的有效性,体外离子钙靶浓度目标值为0.2~0.4 mmol/L。

结果

纳入的4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共收集了400个检测结果,CVVH组共收集100个检测结果,CRRT治疗后2、4、8、14、20 h,滤器前和滤器后离子钙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VHD组共收集300个检测结果,CRRT治疗后2、4、8、14、20 h,滤器前离子钙浓度分别为(0.53 ± 0.01)、(0.50 ± 0.01)、(0.52 ± 0.01)、(0.53 ± 0.01)、(0.53 ± 0.02) mmol/L,滤器后分别为(0.41 ± 0.01)、(0.40 ± 0.01)、(0.39 ± 0.02)、(0.41 ± 0.01)、(0.40 ± 0.0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5.24~103.41,P<0.01)。

结论

CRRT治疗患者在采用枸橼酸抗凝方式时,不同的CRRT治疗模式,滤器前和滤器后的采血点采集的标本结果并不能同时准确反映枸橼酸抗凝有效性来保证体外循环管路及滤器安全使用。在CVVH治疗模式下,滤器前和滤器后的采血点所采得血检测出的钙离子浓度均可以准确反映枸橼酸的抗凝有效性;在CVVHD治疗模式下,建议在滤器前的采血点进行采血检测,有利于临床上对枸橼酸抗凝有效性的判断。

其他文献
目的研发消化道隆起型病变人工智能实时辅助消化内镜影像诊断设备(简称内镜人工智能设备),并评价其性能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镜中心常规行胃镜和肠镜检查患者的内镜图像,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建立模型,研发内镜人工智能设备。2019年6至12月采用前瞻性、单中心、盲法、平行对照研究设计,比较内镜医师和内镜人工智能设备同时评估同一例患者胃镜和肠镜下隆起型病变的差异性,评估内
目的利用大数据开发人工智能辅助结直肠息肉性质鉴别系统(简称人工智能息肉鉴别系统)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前瞻性收集16家参研中心的结直肠息肉内镜图像,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结肠镜医师在结直肠息肉内镜图像中标注息肉的基本信息(位置、大小、形态、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并圈出息肉轮廓以供人工智能息肉鉴别系统开发。以息肉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白光模式、窄带成像技术(
目的验证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小肠胶囊内镜智能辅助系统识别、诊断小肠出血的能力。方法通过ESView平台收集1 970例患者的158 235张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图像(其中包括165例小肠出血患者的3 765张图像),用于基于DCNN的小肠胶囊内镜智能辅助系统的训练阶段。在验证阶段,用100例小肠出血患者(活动性出血10例、血痂病例31例、黏膜下出血59例)的图像验证该系统识别、诊断小肠出
目的观察菌群移植的长期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移植途径和疗程对菌群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20年4月自愿接受菌群移植治疗的3 932例(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804例,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3 128例)患者的资料,观察所有患者在菌群移植第1疗程结束后第1、12、24、36、48和60个月的随访率、有效率,以及5年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首次移植途径的不同,将3 932例患者
目前阿司匹林对胃癌前变化患者作用的相关研究甚少,影响因素不明。本研究选择254例胃癌前变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阿司匹林组110例(服用阿司匹林100 mg 1次/d至少1年),对照组144例(未曾服用阿司匹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和胃泌素17水平,分析服用阿司匹林、病理类型、H.pylori感染、服用阿司匹林时长等因素对患者胃黏膜血清学活组织检查的影响,并采用log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在珠海召开。本次大会共设置1个主会场,12个分会场;设立院士论坛、主委论坛和专家论坛,共有9个大会主旨报告、20个专家报告、235个专题报告、12场病例讨论、32个青年英文演讲。今年恰逢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成立40周年,回首消化病学分会艰辛而光辉的历程,展望我国消化事业发展的未来,愿消化同仁们不忘初心整行装,奋楫扬帆再起航!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常伴有消化系统受累表现,但以消化系统症状首发的病例相对少见,因症状无特异性,易被误诊、误治。该例SLE患者以急性腹膜炎为首发表现,经多学科协作会诊,最终确诊。现分享诊治思路,为临床类似病例提供参考和借鉴。
H.pylori感染可引起机体慢性炎症,并通过一系列病理进程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NF-κB信号通路为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被认为是连接慢性炎症和肿瘤的桥梁。已有大量文献证实H.pylori通过与宿主相互作用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和炎症的产生。现就相关文献报道作一综述,探讨H.pylori的致病机制,为H.pylori相关疾病或病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是一种罕见的非家族性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突出表现为胃肠道多发良性息肉和外胚层改变(如毛发脱落、指甲萎缩和皮肤色素沉着),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相关,部分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病,少数可进展为消化道肿瘤,治疗策略尚未统一。现报告1例CCS合并H.pylori感染、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并探讨原发病与多种合并症发病机制的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