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当前会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社会责任”理念为导向实施理论教学方法改革,并以“社会责任”理念为导向从会计实验、会计实习及会计科研三个环节对会计实践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 社会责任理念;会计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91-03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我国许多企业和会计人员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忽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导致违背诚信、做假账、偷税漏税等社会责任问题日趋严重。高校作为会计人员培育基地,不仅有义务向社会输送会计知识之才,更应当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德才兼备”之才[1]。传统会计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过分强调会计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并由此形成一系列传授会计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在这些教学方法的熏陶下,培养了一大批业务能力强的会计人才。但不难发现,这些会计人才的道德水准、法纪观念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且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是其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障碍。因此,在传授会计知识的同时培养社会责任理念是高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
1 当前会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会计理论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方法落后。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当前教师辗转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缺乏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的选择仍局限于讲授法、讨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然而会计行业的发展伴随着会计知识的更新,亟需高校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长期不变的教学方法赶不上教学质量要求的步伐,亦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降低上课效率,不利于会计知识的传授与社会责任理念的培养。
2)重技能,轻思德。在利益因素的驱动下,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强调实用性,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社会责任知识的融入。学生则认为社会责任的教育只是一如既往的形式教育,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强调会计专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忽略对学生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的正确引导,导致学生以考证为学习目标,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更无从谈起。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未接受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在步入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时,很难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来明辨是非,亦很难意识到自身思维的局限性,导致其在会计实践过程中道德伦理丧失,违纪、违规、违法等现象时有发生。会计人员出现这种问题,就是高校长期“重技能、轻思德”教育的结果。
会计实践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众多高校的会计教学形式局限于侧重道德和法规知识的“灌输式”教学,忽视社会责任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如部分高校虽开设了实验与实习环节的实践课程,却没有将“社会责任”理念贯穿其中。然而,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性教学环节,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理念以及理解运用社会责任相关知识,亦不利于培养其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这也是传统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2)实践教学薄弱。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是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但是,当前会计专业生源扩招,实习经费短缺,校外实习基地少,再加上高校侧重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教学不重视等原因,会计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例如,部分高校安排了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没有统一组织、确切落实实习环节,毕业实习最终变成“面试”实习,实践环节的社会责任教育更无法落实。
3)考核环节不完善。众多院校虽已设立实践教学环节,却并未建立较完善的考核体系,抑或偏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在教学考核方面仅重视专业技能考核,缺乏社会责任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考核,或者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形式化,并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目标。在此种情况下,即使设立实践教学环节,考核环节的不完善也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亦不能真正落实会计社会责任教育。
2 以社会责任理念为导向的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以“社会责任”理念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加大课堂实践和案例教学的比例,以基本教学资料为素材,运用课堂讨论、课堂交流和案例教学等形式,传授经验类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案例讨论教学法 案例讨论教学法引领学生身处真实、强有力和多角度的范例环境中,切身体会书本知识与真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利于其更清晰地理解会计专业知识,更准确地掌握专业技能,更加明晰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履行社会责任。课前,教师精心挑选案例,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帮助学生理解书籍中譬如社会责任等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课中,教师通过采取小组讨论或者辩论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案件。课后,教师应将社会责任问题的探讨纳入课外作业中,认真批改,及时讲评,通过作业反馈情况了解学生对课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社会责任理念的掌握程度,并将其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思考,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引导其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背景下进行多角度分析,探讨事件的真正原因;再联系会计人员在案例中所处的位置、担负的职责与社会责任进行深层次分析,剖析其处理业务的方式和运用的专业技能,辨别处理方式合理与否,并对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及矫正;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的评价。真实客观的案例有益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以及更好地了解现实的经济社会。
错导法 该方法与苏格拉底辩证法相似。苏格拉底在辩论中以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们产生新思想[2]。如图1所示,在错导法中,教师首先介绍背景知识,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教师故意和学生“唱反调”,增进课堂师生互动,引导其运用专业知识思考,引起对违反会计道德与法规行为的争论,从而巩固专业知识并产生正确合理的职业判断。师生之间的相互辩驳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并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辩论式教学 辩论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教学方式[3]。辩论式教学通常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之后进行,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就论题中涉及社会责任的问题创意设疑,创造辨析情境,让学生判断真伪,在较好地拿捏社会责任这杆秤的同时,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求异思维,有助于培养其有主见、有独立价值观的良好个性品质。同时,教师应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运用大量的图表分析和案例分析[4],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自学能力。
此外,演讲法、表演法、合作教学法和专题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奇妙之处,关键在于教师的灵活运用。
3 以社会责任理念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树立社会责任理念,首要在于更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将社会责任教育纳入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之中。同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此,强化会计人员社会责任感应把握会计课程学习的规律性,有序进行[5]。“社会责任”理念下的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环节如图2所示。
实验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验环节由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组成。
1)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后,配合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增强授课效果。教师将课程理论知识和社会责任理念贯穿于财务会计学、审计学、初级会计学和成本会计学等实验课程中,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基本动手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并通过管理会计学、财务分析及财务管理学等课程设计实务,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培养独立、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
2)综合实验。综合实验可以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综合实验一般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之后进行,如“基于社会责任绩效的企业竞争决策模拟”实验教学环节。实习时,一个班可根据人数分为若干组,一组即为一个企业,每个小组在拥有相同资源基础上开展经营活动,彼此间进行商业合作和竞争,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坚守岗位,在处理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出谋划策。在考核小组业绩时,要同时引入经济和社会责任指标,小组成员必须明白: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是正相关的关系,每一个企业管理者身上都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可以锻炼协作共处能力,并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道德学分”。
实习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根源于社会实践,社会的变更和发展会影响其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到价值观的形成和根本性变更。实习环节是最贴近社会实践的一环,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1)认识实习。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帮助其了解会计业务流程,促进对会计认识的具体化。此外,学校可以组织课外社会责任主题活动,开展诸如以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为主题的辩论赛、专题讲座,以诚信为话题的演讲比赛,放映涉及会计法律题材的电影等,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更透彻地理解会计的社会责任。
2)业务实习。业务实习体现为模拟实习,如会计手工模拟实习、沙盘模拟实习、会计软件实习等。实习成绩包括手工实务操作技能、会计软件操作技能、经营决策技能以及抽查成绩,学习态度、责任心、诚信和团队精神也应予以纳入实习考核成绩中,这也是所谓德才兼备中的“德”字的体现。其中,抽查方式是一种由教师口头向学生提出会计实践报告中的问题并要求当场作答的考查方式。这一成绩的设置与评定,一方面有利于指导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会计实践的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少数学生作假,抄袭他人的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资料的行为,进而有助于评价学生的“诚信”水平[6]。
3)毕业实习。通过参加毕业实习,学生能真正走进企业,进行真实的会计业务处理、审计和财务管理活动,并在实习结束时提交实习心得与实习公司出示的评价书,借此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指标之一。毕业实习在进一步深化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现行会计、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审计工作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落实会计的社会责任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为毕业生在步入社会时有一个良好的起点奠定基础。
科研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 科研环节是深化会计相关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部分,帮助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有利于提升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创新和动手能力,为发明新产品和研发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这一环节通常可以通过诸如进行社会调研或实践、撰写毕业论文、开展科研活动等方式进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院校举办的各种科研比赛活动,出席科研讲座,学习他人的科研成果、科研经验与精神。学生应跟随导师做科研项目,从事与专业相关或感兴趣领域的基础研究、开发与应用研究,譬如参加关于会计学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项目。同时,教师要加强教学辅导,指导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并及时撰写论文,并将其成果作为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指标之一。通过科研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深层次的专业知识,逐步完善会计技能,并为将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奠定基础。
4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会计在加强企事业财务管理、维护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亟需大批的专业会计人才,此人才缺口的培养是社会赋予高校的重要责任。高校本科会计学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应保持对品德的崇尚及社会价值的追求,对现实社会中的负面行为予以批判,以其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教学方法培育愿担负社会责任、开拓进取的优秀人才。同时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本科会计人才培养问题,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经济、会计准则、管理方式和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高层院校会计教学方法还会不断出现新问题,会计教学方法的各方面应根据需求不断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雷振华,阳秋林.基于社会责任感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2):138-140.
[2]梁景时.试论苏格拉底哲学与柏拉图哲学之间的血脉关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9):26-33.
[3]苏振兴.苏格拉底的教育价值思想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7(2):180-184.
[4]阳秋林,邹树梁,唐洋.《社会责任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设想[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4):77-78.
[5]阳秋林,唐洋,胡海波.以“社会责任理念”为导向的会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基于对南华大学会计学专业实践调查的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5):108-111.
[6]胡海波,阳秋林.基于社会责任理念的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教育,2011(3):40.
关键词 社会责任理念;会计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91-03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我国许多企业和会计人员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忽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导致违背诚信、做假账、偷税漏税等社会责任问题日趋严重。高校作为会计人员培育基地,不仅有义务向社会输送会计知识之才,更应当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德才兼备”之才[1]。传统会计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过分强调会计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并由此形成一系列传授会计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在这些教学方法的熏陶下,培养了一大批业务能力强的会计人才。但不难发现,这些会计人才的道德水准、法纪观念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且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是其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障碍。因此,在传授会计知识的同时培养社会责任理念是高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
1 当前会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会计理论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方法落后。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当前教师辗转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缺乏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的选择仍局限于讲授法、讨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然而会计行业的发展伴随着会计知识的更新,亟需高校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长期不变的教学方法赶不上教学质量要求的步伐,亦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降低上课效率,不利于会计知识的传授与社会责任理念的培养。
2)重技能,轻思德。在利益因素的驱动下,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强调实用性,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社会责任知识的融入。学生则认为社会责任的教育只是一如既往的形式教育,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强调会计专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忽略对学生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的正确引导,导致学生以考证为学习目标,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更无从谈起。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未接受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在步入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时,很难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来明辨是非,亦很难意识到自身思维的局限性,导致其在会计实践过程中道德伦理丧失,违纪、违规、违法等现象时有发生。会计人员出现这种问题,就是高校长期“重技能、轻思德”教育的结果。
会计实践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众多高校的会计教学形式局限于侧重道德和法规知识的“灌输式”教学,忽视社会责任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如部分高校虽开设了实验与实习环节的实践课程,却没有将“社会责任”理念贯穿其中。然而,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性教学环节,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理念以及理解运用社会责任相关知识,亦不利于培养其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这也是传统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2)实践教学薄弱。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是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但是,当前会计专业生源扩招,实习经费短缺,校外实习基地少,再加上高校侧重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教学不重视等原因,会计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例如,部分高校安排了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没有统一组织、确切落实实习环节,毕业实习最终变成“面试”实习,实践环节的社会责任教育更无法落实。
3)考核环节不完善。众多院校虽已设立实践教学环节,却并未建立较完善的考核体系,抑或偏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在教学考核方面仅重视专业技能考核,缺乏社会责任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考核,或者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形式化,并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目标。在此种情况下,即使设立实践教学环节,考核环节的不完善也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亦不能真正落实会计社会责任教育。
2 以社会责任理念为导向的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以“社会责任”理念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加大课堂实践和案例教学的比例,以基本教学资料为素材,运用课堂讨论、课堂交流和案例教学等形式,传授经验类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案例讨论教学法 案例讨论教学法引领学生身处真实、强有力和多角度的范例环境中,切身体会书本知识与真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利于其更清晰地理解会计专业知识,更准确地掌握专业技能,更加明晰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履行社会责任。课前,教师精心挑选案例,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帮助学生理解书籍中譬如社会责任等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课中,教师通过采取小组讨论或者辩论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案件。课后,教师应将社会责任问题的探讨纳入课外作业中,认真批改,及时讲评,通过作业反馈情况了解学生对课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社会责任理念的掌握程度,并将其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思考,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引导其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背景下进行多角度分析,探讨事件的真正原因;再联系会计人员在案例中所处的位置、担负的职责与社会责任进行深层次分析,剖析其处理业务的方式和运用的专业技能,辨别处理方式合理与否,并对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及矫正;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的评价。真实客观的案例有益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以及更好地了解现实的经济社会。
错导法 该方法与苏格拉底辩证法相似。苏格拉底在辩论中以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们产生新思想[2]。如图1所示,在错导法中,教师首先介绍背景知识,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教师故意和学生“唱反调”,增进课堂师生互动,引导其运用专业知识思考,引起对违反会计道德与法规行为的争论,从而巩固专业知识并产生正确合理的职业判断。师生之间的相互辩驳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并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辩论式教学 辩论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教学方式[3]。辩论式教学通常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之后进行,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就论题中涉及社会责任的问题创意设疑,创造辨析情境,让学生判断真伪,在较好地拿捏社会责任这杆秤的同时,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求异思维,有助于培养其有主见、有独立价值观的良好个性品质。同时,教师应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运用大量的图表分析和案例分析[4],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自学能力。
此外,演讲法、表演法、合作教学法和专题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奇妙之处,关键在于教师的灵活运用。
3 以社会责任理念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树立社会责任理念,首要在于更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将社会责任教育纳入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之中。同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此,强化会计人员社会责任感应把握会计课程学习的规律性,有序进行[5]。“社会责任”理念下的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环节如图2所示。
实验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验环节由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组成。
1)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后,配合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增强授课效果。教师将课程理论知识和社会责任理念贯穿于财务会计学、审计学、初级会计学和成本会计学等实验课程中,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基本动手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并通过管理会计学、财务分析及财务管理学等课程设计实务,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培养独立、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
2)综合实验。综合实验可以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综合实验一般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之后进行,如“基于社会责任绩效的企业竞争决策模拟”实验教学环节。实习时,一个班可根据人数分为若干组,一组即为一个企业,每个小组在拥有相同资源基础上开展经营活动,彼此间进行商业合作和竞争,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坚守岗位,在处理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出谋划策。在考核小组业绩时,要同时引入经济和社会责任指标,小组成员必须明白: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是正相关的关系,每一个企业管理者身上都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可以锻炼协作共处能力,并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道德学分”。
实习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根源于社会实践,社会的变更和发展会影响其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到价值观的形成和根本性变更。实习环节是最贴近社会实践的一环,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1)认识实习。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帮助其了解会计业务流程,促进对会计认识的具体化。此外,学校可以组织课外社会责任主题活动,开展诸如以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为主题的辩论赛、专题讲座,以诚信为话题的演讲比赛,放映涉及会计法律题材的电影等,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更透彻地理解会计的社会责任。
2)业务实习。业务实习体现为模拟实习,如会计手工模拟实习、沙盘模拟实习、会计软件实习等。实习成绩包括手工实务操作技能、会计软件操作技能、经营决策技能以及抽查成绩,学习态度、责任心、诚信和团队精神也应予以纳入实习考核成绩中,这也是所谓德才兼备中的“德”字的体现。其中,抽查方式是一种由教师口头向学生提出会计实践报告中的问题并要求当场作答的考查方式。这一成绩的设置与评定,一方面有利于指导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会计实践的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少数学生作假,抄袭他人的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资料的行为,进而有助于评价学生的“诚信”水平[6]。
3)毕业实习。通过参加毕业实习,学生能真正走进企业,进行真实的会计业务处理、审计和财务管理活动,并在实习结束时提交实习心得与实习公司出示的评价书,借此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指标之一。毕业实习在进一步深化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现行会计、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审计工作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落实会计的社会责任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为毕业生在步入社会时有一个良好的起点奠定基础。
科研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 科研环节是深化会计相关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部分,帮助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有利于提升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创新和动手能力,为发明新产品和研发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这一环节通常可以通过诸如进行社会调研或实践、撰写毕业论文、开展科研活动等方式进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院校举办的各种科研比赛活动,出席科研讲座,学习他人的科研成果、科研经验与精神。学生应跟随导师做科研项目,从事与专业相关或感兴趣领域的基础研究、开发与应用研究,譬如参加关于会计学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项目。同时,教师要加强教学辅导,指导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并及时撰写论文,并将其成果作为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指标之一。通过科研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深层次的专业知识,逐步完善会计技能,并为将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奠定基础。
4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会计在加强企事业财务管理、维护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亟需大批的专业会计人才,此人才缺口的培养是社会赋予高校的重要责任。高校本科会计学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应保持对品德的崇尚及社会价值的追求,对现实社会中的负面行为予以批判,以其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教学方法培育愿担负社会责任、开拓进取的优秀人才。同时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本科会计人才培养问题,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经济、会计准则、管理方式和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高层院校会计教学方法还会不断出现新问题,会计教学方法的各方面应根据需求不断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雷振华,阳秋林.基于社会责任感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2):138-140.
[2]梁景时.试论苏格拉底哲学与柏拉图哲学之间的血脉关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9):26-33.
[3]苏振兴.苏格拉底的教育价值思想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7(2):180-184.
[4]阳秋林,邹树梁,唐洋.《社会责任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设想[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4):77-78.
[5]阳秋林,唐洋,胡海波.以“社会责任理念”为导向的会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基于对南华大学会计学专业实践调查的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5):108-111.
[6]胡海波,阳秋林.基于社会责任理念的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教育,20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