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设计构想方法包括立意-构思-表达技巧。本文通过回顾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改建的设计过程,着重探讨了校园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阐述了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改建的构想方法。
关键词:校园规划;立意;构思;表达;校园文化
1 项目概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校自身的发展,沈阳建筑大学现有环境条件将无法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生活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适应学校的发展,校园亟需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改建。
1.1 区位分析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位于浑南新区中部,是浑南大学城的重要组成元素。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北部有沈抚大道(沈阳-抚顺高速路的一段)通过,东部是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南部有沈抚铁路通过,西部是居住区。以沈阳建筑大学城区为中心5公里范围内,城市中产生的以人活动为主要对象,进而产生中心集合,为城市整体增添活力,不同的集合点的功能不同,为城市增添的活力因素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点线面的格局。(见图1)
图1 区位分析图
1.2 学校现状
沈阳建筑大学是以建筑土木学科为优势,集工、管、理、文、农、法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综合性大学。主校区占地面积 1500亩,建筑面积 42万平方米。主校区规划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规划布局合理,建筑形式现代、质朴、简练,功能设施齐全。教学区为网格式、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庭院组合,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
2 设计立意
2.1 现状问题分析
通过对校园现状的踏勘调研并在全校范围内发放调查问卷,发现现有校园存在诸多问题:
(1)校园交通:校园内功能分区过于严格,导致人流过于集中,尤其在某些集中时段,容易造成人流冲突。主要表現在铁石广场,既是学校重要的人流交通枢纽,又是学生热衷的休闲活动场地。经常出现人流冲突,秩序混乱。
(2)校园文化:校园内多数场地利用率不高,运动设施不够,缺乏交流及休憩空间。交往空间缺乏层次性。校园内缺乏人文气息,缺少活力。
2.2设计立意
通过对现状的调研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我们拟采用“有效,有笑,有校”为本次设计的设计立意。即通过本次改建设计,努力打造有效率,有活力,有特色的建大校园,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3 设计构思与表达
“构思”是人类活动的灵魂。任何一项工作、研究所取得的成效、成果都离不开事前的缜密思考、统筹安排。就建筑设计而言,构思贯穿于建筑师建筑创作的全过程,也可以说是设计中的思考。建筑创作中的每一次进展都可看做建筑创作构思外化的结果。[1]
本次设计从对项目的调研及立意的产生到落实到图纸和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把想法不断物化的过程,我们借助于三个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立意“有效,有笑,有校”作为线索,把设计一步一步推进:
3.1 有效----打造高效率校园
伴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复合空间的高效利用具有特别现实的意义。从沈阳建筑大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校园空间利用率低下的同时又存在很大的挖掘潜力。新校区的规划面积已经固定,不存在扩张的可能性,因此本次校园改建将通过综合组织功能和复合空间的设计,形成紧凑、高效、有序的发展模式,解决当前教育经费与物质资源相对紧缺,而资源利用效率相对低下等等矛盾,以期实现校园的内涵式发展。 图2 功能分析图
在本方案中,对学校教学区各院部设置进行整合调整,以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并方便学科间的交叉和管理。在整体布局上,对学校的教学区和东部生活区做了局部调整,在东部生活区新增多功能餐厅及商业服务区,以完善东部生活区的服务功能,并增加其文化氛围。同时在西部规划了对外交流区、西部生活区和生态园区,以充分利用校园空间,提高校园利用率(见图2)。在交通布局方面,我们在学校原有交通流线的基础上,对车行线路进行了基础修改,并大胆地开辟了一条新型的人行线路,在长廊东端将二层长廊延伸至一食堂,以缓解集中时段的人流冲突。
3.2 有笑----增加校园欢声笑语
(1)校园文化的营造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一群体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其中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一种小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并将对学生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2]
本次改建规划将完善原有运动设施,增加娱乐休闲设施,激活场地利用率,扩大活动范围,适当增加私密性较强的交流空间,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增加校园的生机与活力。
(2)典型广场的改造
校园广场的环境设计虽然只是校园设计一个方面的内容,但它的设计手法却与校园的总体布局和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而不仅仅是用高投入和大尺度来最终达到校园整体性环境的统一。[3]
在本次规划中,我们着重对问题比较突出的铁石广场进行改造。通过铁石广场不同材质地砖的铺设,将广场划分成交通空间和运动空间,既为同学晚间活动提供场所,又不影响铁石广场的交通作用。同时在广场北侧边缘新建一个舞台,为大型活动提供场地,避免活动时大量人群拥挤在长廊出口,堵塞交通。
3.3 有校----尊重学校历史,突出校园特色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各高校都迎来了新一轮的高校建设高潮。与之相伴的是,不少富有特色的老牌大学正逐渐丧失其个性,原有的校园结构、优美环境和传统风格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那么这些大学终将失去魅力,并对大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造成消极影响。
沈阳建筑大学有着60多年的建校历史,学校一路走来的发展史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校园的规划改建中要把这笔财富保留在校园内得以继承和发扬。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的最大特色是亚洲第一长廊,环境的最大特色是生态性,本次方案通过对长廊的延伸和生态园的建设,将校园这两大特色进一步深化。
4 结语
高校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规划一旦形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各项外部条件必然存在变化的可能,这就要求校园规划具备一定的弹性和应变性。校园规划一方面需要对空间进行整合,增加空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因地制宜,对不确定的变化因素采用动态的调控,在保证校园大格局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局部的补充、完善、调整、优化,以动态调控的手段求得动态的平衡。
参考文献:
[1]黎敬之,建筑创作过程与形式的表达,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18(3):100-103
[2]周萍,浅论"新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国科学技术,2007,(15)
[3]李冬梅,邢军,刘建军,大学校园规划中的广场设计,低温建筑技术,2005,(3)
关键词:校园规划;立意;构思;表达;校园文化
1 项目概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校自身的发展,沈阳建筑大学现有环境条件将无法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生活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适应学校的发展,校园亟需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改建。
1.1 区位分析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位于浑南新区中部,是浑南大学城的重要组成元素。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北部有沈抚大道(沈阳-抚顺高速路的一段)通过,东部是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南部有沈抚铁路通过,西部是居住区。以沈阳建筑大学城区为中心5公里范围内,城市中产生的以人活动为主要对象,进而产生中心集合,为城市整体增添活力,不同的集合点的功能不同,为城市增添的活力因素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点线面的格局。(见图1)
图1 区位分析图
1.2 学校现状
沈阳建筑大学是以建筑土木学科为优势,集工、管、理、文、农、法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综合性大学。主校区占地面积 1500亩,建筑面积 42万平方米。主校区规划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规划布局合理,建筑形式现代、质朴、简练,功能设施齐全。教学区为网格式、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庭院组合,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
2 设计立意
2.1 现状问题分析
通过对校园现状的踏勘调研并在全校范围内发放调查问卷,发现现有校园存在诸多问题:
(1)校园交通:校园内功能分区过于严格,导致人流过于集中,尤其在某些集中时段,容易造成人流冲突。主要表現在铁石广场,既是学校重要的人流交通枢纽,又是学生热衷的休闲活动场地。经常出现人流冲突,秩序混乱。
(2)校园文化:校园内多数场地利用率不高,运动设施不够,缺乏交流及休憩空间。交往空间缺乏层次性。校园内缺乏人文气息,缺少活力。
2.2设计立意
通过对现状的调研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我们拟采用“有效,有笑,有校”为本次设计的设计立意。即通过本次改建设计,努力打造有效率,有活力,有特色的建大校园,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3 设计构思与表达
“构思”是人类活动的灵魂。任何一项工作、研究所取得的成效、成果都离不开事前的缜密思考、统筹安排。就建筑设计而言,构思贯穿于建筑师建筑创作的全过程,也可以说是设计中的思考。建筑创作中的每一次进展都可看做建筑创作构思外化的结果。[1]
本次设计从对项目的调研及立意的产生到落实到图纸和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把想法不断物化的过程,我们借助于三个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立意“有效,有笑,有校”作为线索,把设计一步一步推进:
3.1 有效----打造高效率校园
伴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复合空间的高效利用具有特别现实的意义。从沈阳建筑大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校园空间利用率低下的同时又存在很大的挖掘潜力。新校区的规划面积已经固定,不存在扩张的可能性,因此本次校园改建将通过综合组织功能和复合空间的设计,形成紧凑、高效、有序的发展模式,解决当前教育经费与物质资源相对紧缺,而资源利用效率相对低下等等矛盾,以期实现校园的内涵式发展。 图2 功能分析图
在本方案中,对学校教学区各院部设置进行整合调整,以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并方便学科间的交叉和管理。在整体布局上,对学校的教学区和东部生活区做了局部调整,在东部生活区新增多功能餐厅及商业服务区,以完善东部生活区的服务功能,并增加其文化氛围。同时在西部规划了对外交流区、西部生活区和生态园区,以充分利用校园空间,提高校园利用率(见图2)。在交通布局方面,我们在学校原有交通流线的基础上,对车行线路进行了基础修改,并大胆地开辟了一条新型的人行线路,在长廊东端将二层长廊延伸至一食堂,以缓解集中时段的人流冲突。
3.2 有笑----增加校园欢声笑语
(1)校园文化的营造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一群体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其中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一种小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并将对学生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2]
本次改建规划将完善原有运动设施,增加娱乐休闲设施,激活场地利用率,扩大活动范围,适当增加私密性较强的交流空间,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增加校园的生机与活力。
(2)典型广场的改造
校园广场的环境设计虽然只是校园设计一个方面的内容,但它的设计手法却与校园的总体布局和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而不仅仅是用高投入和大尺度来最终达到校园整体性环境的统一。[3]
在本次规划中,我们着重对问题比较突出的铁石广场进行改造。通过铁石广场不同材质地砖的铺设,将广场划分成交通空间和运动空间,既为同学晚间活动提供场所,又不影响铁石广场的交通作用。同时在广场北侧边缘新建一个舞台,为大型活动提供场地,避免活动时大量人群拥挤在长廊出口,堵塞交通。
3.3 有校----尊重学校历史,突出校园特色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各高校都迎来了新一轮的高校建设高潮。与之相伴的是,不少富有特色的老牌大学正逐渐丧失其个性,原有的校园结构、优美环境和传统风格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那么这些大学终将失去魅力,并对大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造成消极影响。
沈阳建筑大学有着60多年的建校历史,学校一路走来的发展史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校园的规划改建中要把这笔财富保留在校园内得以继承和发扬。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的最大特色是亚洲第一长廊,环境的最大特色是生态性,本次方案通过对长廊的延伸和生态园的建设,将校园这两大特色进一步深化。
4 结语
高校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规划一旦形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各项外部条件必然存在变化的可能,这就要求校园规划具备一定的弹性和应变性。校园规划一方面需要对空间进行整合,增加空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因地制宜,对不确定的变化因素采用动态的调控,在保证校园大格局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局部的补充、完善、调整、优化,以动态调控的手段求得动态的平衡。
参考文献:
[1]黎敬之,建筑创作过程与形式的表达,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18(3):100-103
[2]周萍,浅论"新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国科学技术,2007,(15)
[3]李冬梅,邢军,刘建军,大学校园规划中的广场设计,低温建筑技术,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