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out了
去年春天的某个晚上,妈端上最后一道菜后向我们宣布:“从今儿起,我要理财了!”我和嫂子边扒饭边嗤嗤笑,不搭话。老妈用蹩脚的普通话像背诗那样饱含深情地说道:“你不
理财,财不理你!”
“哎呦呦,了不得了哎,您还懂理财呢!”哥阴阳怪气地讽刺妈。
老妈大手一挥,说:“你out了!”
自从妈宣布理财,家里气场全变了。首先,妈开始记账,她戴上老花镜把每天的开销一笔笔全记下来,并及时向我们总结哪些该花哪些能省。
妈还在家里到处张贴诸如“坚决抵制月光族”、“多存少花,幸福到家”、“吃不穷喝不穷,不会算计才受穷”等等觉悟颇高的标语,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家。
针对我和嫂子爱逛街的特性,妈特制了一条家规:列出购物清单,只带预算金额出门。
她还不准我再买杂志,严禁我老公喝咖啡:“你每月至少买7本杂志,约60元;你老公每月喝掉60多包雀巢,约70元。这些足够换来一大家人一个月的油盐酱醋茶了。”
此外,在她的监督下,全家上下都停掉了手机包月,还花一晚上时间整理并淘汰了一批不常用的会员卡。
虽然这些改变让我们一时无法适应,但妈的苦心我们都懂。半年前哥嫂盼闺女,不顾妈的劝阻,硬是要了二胎,缴纳完巨额社会抚养金,连奶粉钱都成问题。嫂子要照顾孩子不能工作,一家四口仅靠哥一个人的收入支撑。而我和老公一年多前决定辞职下海,最后十几万积蓄打了水漂,穷得连孩子都不敢生,整天跑妈那儿蹭饭。
哥召集大家开了个短会,我们决定都不再啃老,但也要引导妈正确节流。
我对妈讲,开源胜于节流,而且节流的方式有很多种,譬如淘券、网购和微拍卖这类新形式省钱模式,而不是以降低生活品质为代价的旧理财思想。
妈顿悟:“对呀,缺钱就要多赚嘛,我怎么尽想着省了!”
鸡下蛋,钱生钱
老妈去银行,怯生生地问工作人员,有没有稳赚不赔的理财方式?理财顾问向妈推荐定期储蓄。老妈摇摇头:“有没有比储蓄利息更高,又能保本的呢?”对方笑了,说:“阿姨,收益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最终老妈被推荐购买35天保本理财产品,还没回到家,妈就后悔了,她说这么多年来这是头一次,钱搁银行不放心。
一个多月后,妈获得了近200块钱的利息,乐得不行,立即给孙子买了支钢笔,又给自己换了老花镜,剩下的钱买了食材,给我们做了一顿大餐。尝到甜头的老妈开始专注财经频道,还加入了本市一个老年理财组织,定期去听课。
根据她的智囊团建议,老妈选择了基金定投。她坚信“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从邮局、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申购了100元、200元和300元的基金定投。此外,妈还跑到保险公司,月缴770块大洋为哥家老二买了份保障孩子健康和教育的综合险。
刨去理财投资,妈的退休金所剩寥寥。那段日子,老妈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每日不是白菜炖豆腐就是白菜炖粉条。
要不是爸心脏病突然发作,我和哥还不知道妈在瞎折腾。
那天,妈在医院哭得气结,手里攥着一张存折和几张催款单。我上前抱住妈,哥去缴费。哥后来给我看,折子上仅有200块钱!
妈先自我检讨,后悔家里没留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但对那些投资,她坚定地认为没错。我查询了妈买的基金,发现她已经赔了400多。妈不信,说银行那闺女明明告诉她,预期收益率是10%。我无语,不知该怎么告诉她,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
但妈马上淡定下来,神秘兮兮地告诉我,前不久她花了2000元请专家荐股,过不了多久,她就发啦!
我的亲娘!你还炒股了?哥头大,随后发现妈在股市赔得更惨。我们再三告诫老妈:不许再折腾!
在哪里跌倒,换个地爬起来
妈就此消停了几个月,家里却平静得让我们觉得不对劲。果不其然,爸在衣柜里找到一个新盒子,里面有两枚钻戒和一个翡翠镯子!
证据确凿,老妈没法抵赖。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解释,前段时间听到嫂子跟哥吵架,说结婚没给她买钻戒,委屈着呢。加上我成日抱怨在淘宝买的廉价小饰品老掉色。于是妈想到今年投资黄金翡翠和钻石比较热门,就买了俩,打算春节时送给我们,能升值固然好,不能升值就当是送我们的新年礼物。
嫂子感动得热泪盈眶,拥住妈说:“谢谢妈。”
我把咆哮硬生生咽到肚里。我该怎么告诉她,一克拉以下的钻戒是没有收藏价值的。尤其是这种用小碎钻镶成的戒指,从投资角度讲,必赔无疑。
我对妈说,我老公重新找了工作,开始踏踏实实上班。哥嫂的生活也缓过劲来了,一切正往好的方向发展。恳请她别再为我们瞎操心,留着钱自己好好享受生活。
妈叹口气,说:“只要你们好,我就放心了。”
人精老妈
2012年,老妈决定做一项绝不亏损的投资:投资她和爸的老年生活。
她跟爸商量着,要把年轻时的梦想实现,游遍中国。从2012年4月起,他们以家为中心,偶数月份出去旅行,奇数月份回家休整。他们还答应孙子,暑假带他去爬长城。
六月份他们去了美丽的青岛,爱上了那座海滨城市。老妈的理财心又蠢蠢欲动,她说2012年是抄底楼市的好时间,她也想在海边颐养天年。
在年轻人因不愿背负房奴枷锁而喊出“用一个厕所环游世界”的口号时,六十多岁的爸妈又成了房奴。妈拿着计算机算了好几天,她决定用一个人的退休金供房,一个人的退休金旅游,用秋冬季出租房子的房租补贴他们的俩孩子。
不久,妈又改变了主意。她赎回投资市场的全部资金,又卖了爸收藏多年的字画,还把她压箱底的首饰出手,总算付清了那套小户型。
这些都是爸后来告诉我的。无债一身轻的老妈,如今不再像从前那样盲目求财,而是逐渐将理财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
她说,人要不断学习和发现新事物,要不断修正和改进自己的理财计划,最重要的是,人心应该是轻松愉快的。
妈还自诩自己是理财天才,至于之前犯的种种错,她说那都是被我和哥逼的!
去年春天的某个晚上,妈端上最后一道菜后向我们宣布:“从今儿起,我要理财了!”我和嫂子边扒饭边嗤嗤笑,不搭话。老妈用蹩脚的普通话像背诗那样饱含深情地说道:“你不
理财,财不理你!”
“哎呦呦,了不得了哎,您还懂理财呢!”哥阴阳怪气地讽刺妈。
老妈大手一挥,说:“你out了!”
自从妈宣布理财,家里气场全变了。首先,妈开始记账,她戴上老花镜把每天的开销一笔笔全记下来,并及时向我们总结哪些该花哪些能省。
妈还在家里到处张贴诸如“坚决抵制月光族”、“多存少花,幸福到家”、“吃不穷喝不穷,不会算计才受穷”等等觉悟颇高的标语,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家。
针对我和嫂子爱逛街的特性,妈特制了一条家规:列出购物清单,只带预算金额出门。
她还不准我再买杂志,严禁我老公喝咖啡:“你每月至少买7本杂志,约60元;你老公每月喝掉60多包雀巢,约70元。这些足够换来一大家人一个月的油盐酱醋茶了。”
此外,在她的监督下,全家上下都停掉了手机包月,还花一晚上时间整理并淘汰了一批不常用的会员卡。
虽然这些改变让我们一时无法适应,但妈的苦心我们都懂。半年前哥嫂盼闺女,不顾妈的劝阻,硬是要了二胎,缴纳完巨额社会抚养金,连奶粉钱都成问题。嫂子要照顾孩子不能工作,一家四口仅靠哥一个人的收入支撑。而我和老公一年多前决定辞职下海,最后十几万积蓄打了水漂,穷得连孩子都不敢生,整天跑妈那儿蹭饭。
哥召集大家开了个短会,我们决定都不再啃老,但也要引导妈正确节流。
我对妈讲,开源胜于节流,而且节流的方式有很多种,譬如淘券、网购和微拍卖这类新形式省钱模式,而不是以降低生活品质为代价的旧理财思想。
妈顿悟:“对呀,缺钱就要多赚嘛,我怎么尽想着省了!”
鸡下蛋,钱生钱
老妈去银行,怯生生地问工作人员,有没有稳赚不赔的理财方式?理财顾问向妈推荐定期储蓄。老妈摇摇头:“有没有比储蓄利息更高,又能保本的呢?”对方笑了,说:“阿姨,收益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最终老妈被推荐购买35天保本理财产品,还没回到家,妈就后悔了,她说这么多年来这是头一次,钱搁银行不放心。
一个多月后,妈获得了近200块钱的利息,乐得不行,立即给孙子买了支钢笔,又给自己换了老花镜,剩下的钱买了食材,给我们做了一顿大餐。尝到甜头的老妈开始专注财经频道,还加入了本市一个老年理财组织,定期去听课。
根据她的智囊团建议,老妈选择了基金定投。她坚信“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从邮局、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申购了100元、200元和300元的基金定投。此外,妈还跑到保险公司,月缴770块大洋为哥家老二买了份保障孩子健康和教育的综合险。
刨去理财投资,妈的退休金所剩寥寥。那段日子,老妈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每日不是白菜炖豆腐就是白菜炖粉条。
要不是爸心脏病突然发作,我和哥还不知道妈在瞎折腾。
那天,妈在医院哭得气结,手里攥着一张存折和几张催款单。我上前抱住妈,哥去缴费。哥后来给我看,折子上仅有200块钱!
妈先自我检讨,后悔家里没留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但对那些投资,她坚定地认为没错。我查询了妈买的基金,发现她已经赔了400多。妈不信,说银行那闺女明明告诉她,预期收益率是10%。我无语,不知该怎么告诉她,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
但妈马上淡定下来,神秘兮兮地告诉我,前不久她花了2000元请专家荐股,过不了多久,她就发啦!
我的亲娘!你还炒股了?哥头大,随后发现妈在股市赔得更惨。我们再三告诫老妈:不许再折腾!
在哪里跌倒,换个地爬起来
妈就此消停了几个月,家里却平静得让我们觉得不对劲。果不其然,爸在衣柜里找到一个新盒子,里面有两枚钻戒和一个翡翠镯子!
证据确凿,老妈没法抵赖。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解释,前段时间听到嫂子跟哥吵架,说结婚没给她买钻戒,委屈着呢。加上我成日抱怨在淘宝买的廉价小饰品老掉色。于是妈想到今年投资黄金翡翠和钻石比较热门,就买了俩,打算春节时送给我们,能升值固然好,不能升值就当是送我们的新年礼物。
嫂子感动得热泪盈眶,拥住妈说:“谢谢妈。”
我把咆哮硬生生咽到肚里。我该怎么告诉她,一克拉以下的钻戒是没有收藏价值的。尤其是这种用小碎钻镶成的戒指,从投资角度讲,必赔无疑。
我对妈说,我老公重新找了工作,开始踏踏实实上班。哥嫂的生活也缓过劲来了,一切正往好的方向发展。恳请她别再为我们瞎操心,留着钱自己好好享受生活。
妈叹口气,说:“只要你们好,我就放心了。”
人精老妈
2012年,老妈决定做一项绝不亏损的投资:投资她和爸的老年生活。
她跟爸商量着,要把年轻时的梦想实现,游遍中国。从2012年4月起,他们以家为中心,偶数月份出去旅行,奇数月份回家休整。他们还答应孙子,暑假带他去爬长城。
六月份他们去了美丽的青岛,爱上了那座海滨城市。老妈的理财心又蠢蠢欲动,她说2012年是抄底楼市的好时间,她也想在海边颐养天年。
在年轻人因不愿背负房奴枷锁而喊出“用一个厕所环游世界”的口号时,六十多岁的爸妈又成了房奴。妈拿着计算机算了好几天,她决定用一个人的退休金供房,一个人的退休金旅游,用秋冬季出租房子的房租补贴他们的俩孩子。
不久,妈又改变了主意。她赎回投资市场的全部资金,又卖了爸收藏多年的字画,还把她压箱底的首饰出手,总算付清了那套小户型。
这些都是爸后来告诉我的。无债一身轻的老妈,如今不再像从前那样盲目求财,而是逐渐将理财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
她说,人要不断学习和发现新事物,要不断修正和改进自己的理财计划,最重要的是,人心应该是轻松愉快的。
妈还自诩自己是理财天才,至于之前犯的种种错,她说那都是被我和哥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