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阅读率下降,责任既在社会,在读者与不读者,也在出版者,总之是责有攸归。有道是:“剧院培养观众,观众选择剧团”,同理可证:“出版业培养读者,读者选择图书”。读书与出版,对立而统一,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乃至生死与共。食客不进餐馆,餐馆有责任,因为人总是要吃饭的;观众不看戏,剧团有责任,因为事实证明好戏总有大量观众;同理可证,读者不读书,出版人当然有责任。不可轻言人心不古、世人好读不再。事实上,总有一些优秀畅销书,甫一问世,读者便蜂拥而至,常常令我们喜出望外。即便是一本普通常销书,只要出版人服务得好一些,读者往往也会渐次增多。读者天然公正,可爱而可敬。人类总归要读书,读书是人类生命的需要。可是,为读者出书,为读者服务,出版人做得还很不够,读者离我们而去自有他的道理。正如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一样,检验出版业绩的最终标准是社会和历史的接受程度。
开展全民阅读,第一位的还是要有好书。所谓好书,一句话:开卷有益的书。如果读者一次次开卷无益,一次次被“低俗化”、“拼凑化”以及“伪书”搞坏胃口,一次次连呼上当,国民阅读率又如何提升起来?全国出版业年出书量20多万种,几乎是改革开放前的总和。这是文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虽然其中有大量的好书,却也充斥着相当数量的平庸书,更还有一些“问题图书”。事情的起因也许是为了铺品种、上规模,原属于正常的经营手段,然而,这些“问题图书”和平庸书搞坏了多少无辜读者的口味,损坏了行业的尊严和声誉,是显而易见的。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我们还要倡导出版业处理好文化责任、主业发展与经济利益、产业实力矛盾和统一的关系,出版业要始终坚持多出好书的终极目标。
开展全民阅读,出版人要做好出版和推广两个方面的事情,包括内容创造,服务读者,帮助读者认识、理解、接受我们的出版物,是出版业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近30年来,出版业有了很大的繁荣和发展。出版社为了内容创新和服务创新,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也有很多感人的事迹。金盾出版社不仅出版了大量适合“三农”需要的图书,还采用低定价、深度促销方式“贴身服务”。中国农业出版社则为了出版物贴近“三农”,把图书的质量越做越精、越做越细,确保实用到位。重庆出版集团正在实施图书进社区的综合工程,他们的创意十分精致,令人钦佩。中国出版集团实施“畅销书推广计划”和“常销书推荐计划”,下了很大力气向读者推荐好书。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商务印书馆今年以读者见面会的形式拉开110周年馆庆活动的序幕,中华书局前不久与于丹教授为签售《于丹<论语>心得》奔走于多个城市,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一签就是十个小时,真正是不辞辛劳,不遗余力。但是,这只是万分之几品种的图书在行动,还有万分之数千品种的图书躺在哪里呢?出版业内人士每每念及,心疼不已,感慨不已。看来,现在出版业确实存在着原创不力、挖掘不力、推广不力问题,一句话,就是创新不力。创新永远是出版和阅读的基本精神。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一个著名的文学主张,即“文章合为时而著”。历史上凡取得大成就的作者和出版者,无不是“为时而著”。所谓“时”,主要是指:时代、时尚、时下、时机。时代即指时代的精神,时尚即为时代的风尚,时下即为当下的生活,时机即为形势与机遇。当然,出版人也有责任做好“四时”的营造和引导,但首先还是学会适应并服务于“四时”的阅读需要,如此,出版人也就基本上尽到了责任。
(本文摘自作者在第十七届全国书市高层论坛上的演讲稿《全民阅读与我们》)
开展全民阅读,第一位的还是要有好书。所谓好书,一句话:开卷有益的书。如果读者一次次开卷无益,一次次被“低俗化”、“拼凑化”以及“伪书”搞坏胃口,一次次连呼上当,国民阅读率又如何提升起来?全国出版业年出书量20多万种,几乎是改革开放前的总和。这是文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虽然其中有大量的好书,却也充斥着相当数量的平庸书,更还有一些“问题图书”。事情的起因也许是为了铺品种、上规模,原属于正常的经营手段,然而,这些“问题图书”和平庸书搞坏了多少无辜读者的口味,损坏了行业的尊严和声誉,是显而易见的。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我们还要倡导出版业处理好文化责任、主业发展与经济利益、产业实力矛盾和统一的关系,出版业要始终坚持多出好书的终极目标。
开展全民阅读,出版人要做好出版和推广两个方面的事情,包括内容创造,服务读者,帮助读者认识、理解、接受我们的出版物,是出版业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近30年来,出版业有了很大的繁荣和发展。出版社为了内容创新和服务创新,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也有很多感人的事迹。金盾出版社不仅出版了大量适合“三农”需要的图书,还采用低定价、深度促销方式“贴身服务”。中国农业出版社则为了出版物贴近“三农”,把图书的质量越做越精、越做越细,确保实用到位。重庆出版集团正在实施图书进社区的综合工程,他们的创意十分精致,令人钦佩。中国出版集团实施“畅销书推广计划”和“常销书推荐计划”,下了很大力气向读者推荐好书。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商务印书馆今年以读者见面会的形式拉开110周年馆庆活动的序幕,中华书局前不久与于丹教授为签售《于丹<论语>心得》奔走于多个城市,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一签就是十个小时,真正是不辞辛劳,不遗余力。但是,这只是万分之几品种的图书在行动,还有万分之数千品种的图书躺在哪里呢?出版业内人士每每念及,心疼不已,感慨不已。看来,现在出版业确实存在着原创不力、挖掘不力、推广不力问题,一句话,就是创新不力。创新永远是出版和阅读的基本精神。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一个著名的文学主张,即“文章合为时而著”。历史上凡取得大成就的作者和出版者,无不是“为时而著”。所谓“时”,主要是指:时代、时尚、时下、时机。时代即指时代的精神,时尚即为时代的风尚,时下即为当下的生活,时机即为形势与机遇。当然,出版人也有责任做好“四时”的营造和引导,但首先还是学会适应并服务于“四时”的阅读需要,如此,出版人也就基本上尽到了责任。
(本文摘自作者在第十七届全国书市高层论坛上的演讲稿《全民阅读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