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装饰性绘画创作中对意象创造是非常重要的,基于装饰性绘画的特征和发展,从其审美特征出发思考探讨意象创造方法,并从具体地艺术作品中阐述创作中对意象的创造与呈现,进而体会创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以期对之后的学习、创作有所启发。简单来说,装饰性绘画是在纯绘画的基础上,装饰性更强些,通常比较注意营造艺术氛围,纯绘画则不一定具备很强的装饰性,装饰性绘画绘画手法与种类广泛,也可涉及多个画种,相较其他而言,创作的局限性较小。
关键词:意象;装饰性绘画;创造
一、原始意象的沉淀
原始意象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世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古代的创作者在漫长的发展实践中产生的 作品完成了种类繁多的原始意象的沉淀。因其具 有高度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也被现当代的版画家们用来作为艺术创新的养料。原始时期的意象表达在新石器时期便有例子,比如原始社会陶罐上的图案就代表了一种心理期望和原始崇拜。在中国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形成了几何化图案,这种抽象化符号化的艺术思考变成了原始的意象表达,这种思维方式根植于民族文化中,并引导这之后的艺术创作。之后的青铜器的纹饰如饕餮纹、云龙纹、凤鸟纹等带有图腾的属性,并作为一种传统装饰性的的原始意象流传下来。到了先秦时期,庄周梦蝶的典故成为经典的艺术意象,西汉时期的霍去病墓石雕气度雄伟,造型简练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以淳朴大方的艺术形式彰显主人生前的英雄气概。后来,佛教文化由于其法度的森严区别于中国传统样式的艺术风格,在与中国文化融合之后,形成了诸多富有禅意的原始意象。
二、装饰性绘画中的意象创造方法与形式
2.1装饰性绘画中的意象创造方法
通过意象创造的作品能够使观众看到夸张的物象和体会深邃的情感,在绘画创作实践中,首先创作者要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艺术灵感,追寻意象的来源,在作品中表达情感,使作品感人至深,引发共鸣。其次要选择表现的方式,比如工具与材料等等,用情感的思想在脑中深化拓展,进行构思,最后通过技术的运用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2.2 装饰性绘画中的意象创造形式
2.2.1造型的意象创造
意象造型要尊重对象的客观特征,同时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打破客观物象的局限,能动的把客观物象进行变化,追求透过事物表象,对客观对象作相应处理,做到“似与不似之间”。装饰性绘画创作中的意象创造是造型与写意的完美结合,不是复刻自然对象,而是表现内心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感受,加以概括。作者面对物象时由于某种审美因素而激发出表达的冲动,常以粗犷的线条,简练奔放的笔触、鲜明的色彩,体现主观情感,带来动人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艺术底蕴。
如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形象代表着强烈的佛教宗教艺术,飞天形象更是对佛教发源国度、中国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结合体,成为我国绘画艺术的重要艺术符号。隋代敦煌飞天的绘制达到鼎盛,飞天不仅绘制精美,色彩斑斓,而且无拘无束,任意飞翔,表现出一种动感和生命的活力。造型以线、色并用,飞天创作生动,布局多为群体,首尾衔接,各有姿态。飞天形象的美在于“飞动”这一造型,所以飞天绘画中的灵动性和飞动感是飞天艺术的创作的关键。在飞天绘画中,其人物形体变化灵动丰富,利用人物肢体的翻转、扭动、四肢的摆动、服饰的舒展造型及背景中纹路的流动性,使得飞天想象飞翔于天际,体现出一种动感的流动美和韵律美。突破了画面的限制,且能动发挥想象是人物动态形象与常态不否,身体向下,人物的上半身有呈现向上的状态,人物自由飞翔之感跃然与壁画上,从而使得整个敦煌壁画富有生命力和飞天意境之美。
2.2.2色彩的意象创造
绘画中的色彩是传达艺术精神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视觉艺术的一种形式语言,它承载着精神因素,具有文化性。从意象创造的色彩审美上看,装饰性绘画创作中的色彩显得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化,它不只停留在固有色的描绘上,还摆脱了光的限制,画面色彩更加纯粹,使之具有人性化与生命力。以艺术美感为标准,加入了画家主观意愿的“物我融一”的表现性色彩,具有地域特征和人文特征。装饰色彩所形成的视觉风格大多是浪漫的、唯美的,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色彩是艺术家增强画面艺术感染力的主要手段。
比如吴冠中的《弃舟》用色彩来表达的情感、营造意境、增强画面感染力。整幅画面以暗红色为主色调,在画面的左上方有一艘白色的小船停靠在荒滩之中。在画面的中间是被红色浮萍包围之下的灰白色的河流。零星的点缀着的几抹绿色,红色与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并不突兀。以幽暗的红色为主色调,使整个画面隐约的萦绕着一种忧郁的氛围。一般来说对家乡的记忆大都是是宁静的灰白色,如此热烈的红色更能够体现出画家对江南水乡的炙热的感情。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饱含着情感,他们的作品是有情怀和意境的。客观物象触动了艺术家敏感的神经,引起作家创作的冲动,凭借着对色彩和笔墨的熟练把握,将这种创作冲动记录下来,这就是一幅饱含情感的作品创作的过程。
2.2.3构图的意象创造—— 点、线、 面
在中国画中,线条既是造型的主要手段,又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成为绘画的精神之所在。同样,在装饰性绘画中,线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笔用线不是为了再现客观物象,而是追求意象表现将自己的精神与情绪用线条在绘画上表达出来,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线条是中国绘画的精髓。以点、线、面并置的合理应用,充分发挥它们的艺术呈现作用所形成的构图,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美,从而使作品的意象美和艺术感染力得到增强。在追求完美的艺术特色,增强其表现力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绘画的文化内涵。这种以意书写,以线韵带动画面节奏的得笔触强调线和平面化,追求线条自身的审美意义,打造“神似的效果”强调“以形写神”的美学观,流露出丰富而生动的情感意象。
如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一片萧瑟清冷,孤舟泛江,寒风袭人,独有钓鱼翁。在画面中,马远没有对江水进行刻意的描绘,而是仅用寥寥数笔勾勒出水波荡漾之感,却让人感觉得到江水浩渺。画面中亦没有萧瑟的冬景,他用蜷缩的渔翁躯体神态,将那寒意逼人的冷冽直接渗透出来。尤其是而极简的构图,大面积的留白,正是中国画中虚与实运用的最高境界之体现,创造出万般想象空间的意象境界。
三、结语
本文在之前了解意象美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原始意象沉淀,进而分析了装饰性绘画在中的意向创造方法和形式,明确了意向创造在我们理论与创作上的重要性。同时也结合理论分析对优秀作品做了深刻解读,获得了一些启发。
在资讯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如何在装饰性绘画中展现自己的特色与思想,并在作品中对传统文化内涵做当代性解读显得尤为重要。就要求我们广泛深入涉猎的同时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 ,更准确的创造出心中之“象”。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著)罗世平等(译).康定斯基论点线面.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娜.中国传统纹样与现代装饰艺术设计.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1 p190-197.
[3]吴冠中.吴冠中谈艺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3. p89.
[4]赵声良.敦煌石窟艺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8.
[5]叶朗.美在意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作者简介
张洁,1997,女,汉,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学历:硕士,单位:天津美术学院,研究方向:平面裝饰造型形式语言研究,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天津市,300000。
关键词:意象;装饰性绘画;创造
一、原始意象的沉淀
原始意象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世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古代的创作者在漫长的发展实践中产生的 作品完成了种类繁多的原始意象的沉淀。因其具 有高度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也被现当代的版画家们用来作为艺术创新的养料。原始时期的意象表达在新石器时期便有例子,比如原始社会陶罐上的图案就代表了一种心理期望和原始崇拜。在中国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形成了几何化图案,这种抽象化符号化的艺术思考变成了原始的意象表达,这种思维方式根植于民族文化中,并引导这之后的艺术创作。之后的青铜器的纹饰如饕餮纹、云龙纹、凤鸟纹等带有图腾的属性,并作为一种传统装饰性的的原始意象流传下来。到了先秦时期,庄周梦蝶的典故成为经典的艺术意象,西汉时期的霍去病墓石雕气度雄伟,造型简练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以淳朴大方的艺术形式彰显主人生前的英雄气概。后来,佛教文化由于其法度的森严区别于中国传统样式的艺术风格,在与中国文化融合之后,形成了诸多富有禅意的原始意象。
二、装饰性绘画中的意象创造方法与形式
2.1装饰性绘画中的意象创造方法
通过意象创造的作品能够使观众看到夸张的物象和体会深邃的情感,在绘画创作实践中,首先创作者要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艺术灵感,追寻意象的来源,在作品中表达情感,使作品感人至深,引发共鸣。其次要选择表现的方式,比如工具与材料等等,用情感的思想在脑中深化拓展,进行构思,最后通过技术的运用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2.2 装饰性绘画中的意象创造形式
2.2.1造型的意象创造
意象造型要尊重对象的客观特征,同时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打破客观物象的局限,能动的把客观物象进行变化,追求透过事物表象,对客观对象作相应处理,做到“似与不似之间”。装饰性绘画创作中的意象创造是造型与写意的完美结合,不是复刻自然对象,而是表现内心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感受,加以概括。作者面对物象时由于某种审美因素而激发出表达的冲动,常以粗犷的线条,简练奔放的笔触、鲜明的色彩,体现主观情感,带来动人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艺术底蕴。
如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形象代表着强烈的佛教宗教艺术,飞天形象更是对佛教发源国度、中国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结合体,成为我国绘画艺术的重要艺术符号。隋代敦煌飞天的绘制达到鼎盛,飞天不仅绘制精美,色彩斑斓,而且无拘无束,任意飞翔,表现出一种动感和生命的活力。造型以线、色并用,飞天创作生动,布局多为群体,首尾衔接,各有姿态。飞天形象的美在于“飞动”这一造型,所以飞天绘画中的灵动性和飞动感是飞天艺术的创作的关键。在飞天绘画中,其人物形体变化灵动丰富,利用人物肢体的翻转、扭动、四肢的摆动、服饰的舒展造型及背景中纹路的流动性,使得飞天想象飞翔于天际,体现出一种动感的流动美和韵律美。突破了画面的限制,且能动发挥想象是人物动态形象与常态不否,身体向下,人物的上半身有呈现向上的状态,人物自由飞翔之感跃然与壁画上,从而使得整个敦煌壁画富有生命力和飞天意境之美。
2.2.2色彩的意象创造
绘画中的色彩是传达艺术精神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视觉艺术的一种形式语言,它承载着精神因素,具有文化性。从意象创造的色彩审美上看,装饰性绘画创作中的色彩显得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化,它不只停留在固有色的描绘上,还摆脱了光的限制,画面色彩更加纯粹,使之具有人性化与生命力。以艺术美感为标准,加入了画家主观意愿的“物我融一”的表现性色彩,具有地域特征和人文特征。装饰色彩所形成的视觉风格大多是浪漫的、唯美的,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色彩是艺术家增强画面艺术感染力的主要手段。
比如吴冠中的《弃舟》用色彩来表达的情感、营造意境、增强画面感染力。整幅画面以暗红色为主色调,在画面的左上方有一艘白色的小船停靠在荒滩之中。在画面的中间是被红色浮萍包围之下的灰白色的河流。零星的点缀着的几抹绿色,红色与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并不突兀。以幽暗的红色为主色调,使整个画面隐约的萦绕着一种忧郁的氛围。一般来说对家乡的记忆大都是是宁静的灰白色,如此热烈的红色更能够体现出画家对江南水乡的炙热的感情。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饱含着情感,他们的作品是有情怀和意境的。客观物象触动了艺术家敏感的神经,引起作家创作的冲动,凭借着对色彩和笔墨的熟练把握,将这种创作冲动记录下来,这就是一幅饱含情感的作品创作的过程。
2.2.3构图的意象创造—— 点、线、 面
在中国画中,线条既是造型的主要手段,又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成为绘画的精神之所在。同样,在装饰性绘画中,线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笔用线不是为了再现客观物象,而是追求意象表现将自己的精神与情绪用线条在绘画上表达出来,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线条是中国绘画的精髓。以点、线、面并置的合理应用,充分发挥它们的艺术呈现作用所形成的构图,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美,从而使作品的意象美和艺术感染力得到增强。在追求完美的艺术特色,增强其表现力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绘画的文化内涵。这种以意书写,以线韵带动画面节奏的得笔触强调线和平面化,追求线条自身的审美意义,打造“神似的效果”强调“以形写神”的美学观,流露出丰富而生动的情感意象。
如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一片萧瑟清冷,孤舟泛江,寒风袭人,独有钓鱼翁。在画面中,马远没有对江水进行刻意的描绘,而是仅用寥寥数笔勾勒出水波荡漾之感,却让人感觉得到江水浩渺。画面中亦没有萧瑟的冬景,他用蜷缩的渔翁躯体神态,将那寒意逼人的冷冽直接渗透出来。尤其是而极简的构图,大面积的留白,正是中国画中虚与实运用的最高境界之体现,创造出万般想象空间的意象境界。
三、结语
本文在之前了解意象美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原始意象沉淀,进而分析了装饰性绘画在中的意向创造方法和形式,明确了意向创造在我们理论与创作上的重要性。同时也结合理论分析对优秀作品做了深刻解读,获得了一些启发。
在资讯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如何在装饰性绘画中展现自己的特色与思想,并在作品中对传统文化内涵做当代性解读显得尤为重要。就要求我们广泛深入涉猎的同时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 ,更准确的创造出心中之“象”。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著)罗世平等(译).康定斯基论点线面.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娜.中国传统纹样与现代装饰艺术设计.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1 p190-197.
[3]吴冠中.吴冠中谈艺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3. p89.
[4]赵声良.敦煌石窟艺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8.
[5]叶朗.美在意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作者简介
张洁,1997,女,汉,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学历:硕士,单位:天津美术学院,研究方向:平面裝饰造型形式语言研究,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天津市,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