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1
环境教育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词。环境教育到底是什么呢?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答案是不同。有效的环境教育应该是渗透式的,相联系的。环境教育是要帮人们了解他们生活的真实环境,并且培养他们的发现力。环境教育要帮助人们自己决定生活方式。此外,环境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环境教育十分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学民主,强调实践与创新,这些都是与素质教育不谋而合、相互协调的。切实加强幼儿园环境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而且有利于全面提升幼儿的整体素质。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其环境的好坏对幼儿身体及心理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环境作为幼儿园的一种隐性课程,能对幼儿产生感染和熏陶的教育作用,尤其对幼儿的情感教育更有着“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
一、教师的语言态度是一种隐性课程
教师的语言态度是一种隐性课程,“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的看法和所采取的行动,这种看法和行动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这里所说的“教师语言态度”是指包括教师对自身和对幼儿两个方面的语言态度。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随时调控自己的情绪,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及良好的心境,处处给幼儿树立榜样,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以极高的热情和兴趣去参与幼儿的各项活动,用自身愉快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去引导幼儿天天生活在一个欢乐的大家庭中。每位教师的语言态度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只是程度不一而已),而这种倾向性必然对幼儿的语言态度、语言能力和语言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师自身的语言将对幼儿产生影响
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语言态度本身可从不同的角度区分为情感和理智两方面,幼儿的语言态度是属于情感化的,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语言水平低,不能对特定语言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进行理性的评价,因而幼儿的语言能力除外在教育外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教师的语言态度。如幼儿在倾听教师讲述时在情绪、情感上常常有较明显的反应,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幼儿伴随着老师的讲述不时表现出与故事意境相一致的或喜、或悲、或笑、或哭、或高兴、或生气的表情和动作,得意之处甚至会跳起来。因此,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声情并茂)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教师必须学会运用环境激发儿童热情
教师还必须学会以境激情,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环境是产生情感的直接因素,幼儿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并易受周围环境的感染。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而从环境中所得到的这些刺激和印象,就会对幼儿产生某种影响,例如单亲家庭环境与气氛,容易形成孩子孤僻、敏感、逆反的情绪;欢乐家庭容易造成孩子愉快的情绪。这就是环境的教育功能。幼儿教师不仅要会巧妙地利用环境,也要能积极的创设环境,通过优化情境,激发幼儿的感受,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幼儿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渠道,幼儿园的室内外物质环境和保教人员的行为习惯等潜在课程因素,对于幼儿环境意识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四、教师必须学会在环境中开展语言教育
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的基本支撑点是“在环境中的教育”。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天生就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空气、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会乐此不疲地连续观察和亲近身边的一根草、一朵花、一洼水、一只小虫子……,从中获得无穷乐趣。因此,幼儿园环境教育必须以幼儿生活环境为课堂,强调“在环境中的教育”,引导幼儿自主地欣赏和观察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自然景观、环境要素和环境问题,初步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努力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最终采取行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产生的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同样也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教师如果对幼儿的对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行为表达持关注、支持和认可,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就能激起幼儿更强的欲望,幼儿就会更想说、更爱做,当然也就更乐说、更能做;反之,如果教师对幼儿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行为不闻不问、否认、缄默,也会影响幼儿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行为的积极性。在这方面,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是我们的好榜样,他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抑郁的面容,甚至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
维护和增进幼儿的正确对环境保护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既要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又要关注人文环境的建设;即要注重专门的语言环境教育活动,又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即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少数幼儿;即要幼儿园高度重视,又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参与。只有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引导幼儿在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欣赏、体验中,在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活动的参与中,充分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实践的初步技能。顺应、发展幼儿热爱大自然的天性,并以此为基础,启迪幼儿的环境意识,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帮助他们初步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并以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去关心他人、关心生命、关心自然,最终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发展,人格得以完善,成为真正的人。
环境教育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词。环境教育到底是什么呢?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答案是不同。有效的环境教育应该是渗透式的,相联系的。环境教育是要帮人们了解他们生活的真实环境,并且培养他们的发现力。环境教育要帮助人们自己决定生活方式。此外,环境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环境教育十分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学民主,强调实践与创新,这些都是与素质教育不谋而合、相互协调的。切实加强幼儿园环境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而且有利于全面提升幼儿的整体素质。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其环境的好坏对幼儿身体及心理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环境作为幼儿园的一种隐性课程,能对幼儿产生感染和熏陶的教育作用,尤其对幼儿的情感教育更有着“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
一、教师的语言态度是一种隐性课程
教师的语言态度是一种隐性课程,“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的看法和所采取的行动,这种看法和行动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这里所说的“教师语言态度”是指包括教师对自身和对幼儿两个方面的语言态度。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随时调控自己的情绪,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及良好的心境,处处给幼儿树立榜样,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以极高的热情和兴趣去参与幼儿的各项活动,用自身愉快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去引导幼儿天天生活在一个欢乐的大家庭中。每位教师的语言态度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只是程度不一而已),而这种倾向性必然对幼儿的语言态度、语言能力和语言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师自身的语言将对幼儿产生影响
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语言态度本身可从不同的角度区分为情感和理智两方面,幼儿的语言态度是属于情感化的,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语言水平低,不能对特定语言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进行理性的评价,因而幼儿的语言能力除外在教育外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教师的语言态度。如幼儿在倾听教师讲述时在情绪、情感上常常有较明显的反应,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幼儿伴随着老师的讲述不时表现出与故事意境相一致的或喜、或悲、或笑、或哭、或高兴、或生气的表情和动作,得意之处甚至会跳起来。因此,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声情并茂)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教师必须学会运用环境激发儿童热情
教师还必须学会以境激情,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环境是产生情感的直接因素,幼儿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并易受周围环境的感染。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而从环境中所得到的这些刺激和印象,就会对幼儿产生某种影响,例如单亲家庭环境与气氛,容易形成孩子孤僻、敏感、逆反的情绪;欢乐家庭容易造成孩子愉快的情绪。这就是环境的教育功能。幼儿教师不仅要会巧妙地利用环境,也要能积极的创设环境,通过优化情境,激发幼儿的感受,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幼儿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渠道,幼儿园的室内外物质环境和保教人员的行为习惯等潜在课程因素,对于幼儿环境意识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四、教师必须学会在环境中开展语言教育
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的基本支撑点是“在环境中的教育”。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天生就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空气、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会乐此不疲地连续观察和亲近身边的一根草、一朵花、一洼水、一只小虫子……,从中获得无穷乐趣。因此,幼儿园环境教育必须以幼儿生活环境为课堂,强调“在环境中的教育”,引导幼儿自主地欣赏和观察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自然景观、环境要素和环境问题,初步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努力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最终采取行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产生的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同样也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教师如果对幼儿的对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行为表达持关注、支持和认可,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就能激起幼儿更强的欲望,幼儿就会更想说、更爱做,当然也就更乐说、更能做;反之,如果教师对幼儿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行为不闻不问、否认、缄默,也会影响幼儿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行为的积极性。在这方面,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是我们的好榜样,他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抑郁的面容,甚至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
维护和增进幼儿的正确对环境保护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既要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又要关注人文环境的建设;即要注重专门的语言环境教育活动,又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即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少数幼儿;即要幼儿园高度重视,又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参与。只有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引导幼儿在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欣赏、体验中,在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活动的参与中,充分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实践的初步技能。顺应、发展幼儿热爱大自然的天性,并以此为基础,启迪幼儿的环境意识,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帮助他们初步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并以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去关心他人、关心生命、关心自然,最终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发展,人格得以完善,成为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