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月初的时候,叶添新绿,鸟啼处处,淡青色的天空明润得像窑烧的瓷器,随时可能滴下几滴雨来。
乡下的山被葱郁的竹林覆盖了大半,在这个季节里显得尤其苍翠。远山是黛眉,近水是青绸,而我眼前的这座山,则如同一座年长而沉默的祠堂。我们每年上山祭祖,有时下雨,有时放晴,但入眼的都是满山的竹子,风经过时都有熟悉的“歌”,我们走在山间,就像走在朝圣的路上。
清明祭祖这件事,在我尚不懂事的时候就开始了,年复一年伴随我,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忆中,它仿佛是从未间断过的。直到我逐渐长大,才终于记住了上山的路是如何穿过田垄与一小片橘林,那泥泞窄道上的哪一个岔口会通向所要到达的墓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终于熟悉了所有的流程,也对素未谋面的祖先们越来越心怀敬意。
刚来到墓前,父母便拿锄头或坚硬的枝条清理石板上的落叶与杂草,一切摩擦的声响与去年都那么相似,而这一年新落下的叶子也悉数归于尘土,如同历年来所有草叶的归宿。石板又变得干净了,我们重新把这方小小的墓地打扫得庄严整洁,我们的心跳深沉平静,如同历年前来叩望先灵的我们一样。
从小被教育要尊重祖先、尊重历史,然而这些言传毕竟是空泛的,除非我们真的亲历这样奇妙又肃穆的过程。有时候我会想,祭祖这样的事,究其常态不过是重复地打扫墓地,重复地走一样的山路,重复地摆上菜肴糕点,重复地给生者追念的机会,但我们年复一年地这样做着,竟也觉得平心静气,使命加身。这也许是长久的历史积淀所带来的必然吧,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悼念先人、追思过往的责任感,而体内的血液则是促进这番责任感的原始动力。它让我们心系传统,让传统历久弥新;它让天地广阔,让祭者内心无波。
打扫完毕,我们将糖果糕点端上石台,放上酒盅,放上筷子。壶里的酒入杯时,我看见碑上刻的字,经过风吹雨打,它们竟依然是我初见时的模样。这些碑文、这些名字应该离我很远,我并不知晓其音容笑貌,却踏在他们长眠的土地上,与他们共听一片竹叶潇潇,像是在听一曲安魂歌。父亲总与我说:“这是你终将学会做的事。”每一年他都这么说,因此这话每一年都会在我心中重新加热一遍,这是我血脉里的使命感啊。我说,我知道。
每当我站在墓旁扶着竹子找蜡烛与香时,我能确定,我扶的还是去年那棵竹;我更确定,当我点燃一柱香火时的心情,仍然像往年那么虔诚。
有时候,祭祖的过程也并不那么顺利,风会吹熄香烛、吹乱杂草。但烛火却每年都在燃烧,杂草每年都会清扫,墓碑上方的花束,每年颜色都不同,但总会开在那里。父亲终于把香烛放好,果盘也安置整齐。风来时,整个竹林都沙沙作响,我站在一旁,觉得自己双足生根,深深地扎入这方泥土里。
点评│
对于祭祖、扫墓这样的仪式,很多同学可能只是跟着家长走走过场,对其体会并不深刻。而本文作者却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其看来,祭祖是“尊重祖先、尊重历史”的表现,是我们追忆逝者、心系传统的使命。作者用感性且感人的语句抒发了自己对先人的敬重、对自身所肩负责任的珍视(见文中画线处的句子),这让文章读来既让人动容,又让人深思。
乡下的山被葱郁的竹林覆盖了大半,在这个季节里显得尤其苍翠。远山是黛眉,近水是青绸,而我眼前的这座山,则如同一座年长而沉默的祠堂。我们每年上山祭祖,有时下雨,有时放晴,但入眼的都是满山的竹子,风经过时都有熟悉的“歌”,我们走在山间,就像走在朝圣的路上。
清明祭祖这件事,在我尚不懂事的时候就开始了,年复一年伴随我,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忆中,它仿佛是从未间断过的。直到我逐渐长大,才终于记住了上山的路是如何穿过田垄与一小片橘林,那泥泞窄道上的哪一个岔口会通向所要到达的墓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终于熟悉了所有的流程,也对素未谋面的祖先们越来越心怀敬意。
刚来到墓前,父母便拿锄头或坚硬的枝条清理石板上的落叶与杂草,一切摩擦的声响与去年都那么相似,而这一年新落下的叶子也悉数归于尘土,如同历年来所有草叶的归宿。石板又变得干净了,我们重新把这方小小的墓地打扫得庄严整洁,我们的心跳深沉平静,如同历年前来叩望先灵的我们一样。
从小被教育要尊重祖先、尊重历史,然而这些言传毕竟是空泛的,除非我们真的亲历这样奇妙又肃穆的过程。有时候我会想,祭祖这样的事,究其常态不过是重复地打扫墓地,重复地走一样的山路,重复地摆上菜肴糕点,重复地给生者追念的机会,但我们年复一年地这样做着,竟也觉得平心静气,使命加身。这也许是长久的历史积淀所带来的必然吧,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悼念先人、追思过往的责任感,而体内的血液则是促进这番责任感的原始动力。它让我们心系传统,让传统历久弥新;它让天地广阔,让祭者内心无波。
打扫完毕,我们将糖果糕点端上石台,放上酒盅,放上筷子。壶里的酒入杯时,我看见碑上刻的字,经过风吹雨打,它们竟依然是我初见时的模样。这些碑文、这些名字应该离我很远,我并不知晓其音容笑貌,却踏在他们长眠的土地上,与他们共听一片竹叶潇潇,像是在听一曲安魂歌。父亲总与我说:“这是你终将学会做的事。”每一年他都这么说,因此这话每一年都会在我心中重新加热一遍,这是我血脉里的使命感啊。我说,我知道。
每当我站在墓旁扶着竹子找蜡烛与香时,我能确定,我扶的还是去年那棵竹;我更确定,当我点燃一柱香火时的心情,仍然像往年那么虔诚。
有时候,祭祖的过程也并不那么顺利,风会吹熄香烛、吹乱杂草。但烛火却每年都在燃烧,杂草每年都会清扫,墓碑上方的花束,每年颜色都不同,但总会开在那里。父亲终于把香烛放好,果盘也安置整齐。风来时,整个竹林都沙沙作响,我站在一旁,觉得自己双足生根,深深地扎入这方泥土里。
点评│
对于祭祖、扫墓这样的仪式,很多同学可能只是跟着家长走走过场,对其体会并不深刻。而本文作者却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其看来,祭祖是“尊重祖先、尊重历史”的表现,是我们追忆逝者、心系传统的使命。作者用感性且感人的语句抒发了自己对先人的敬重、对自身所肩负责任的珍视(见文中画线处的句子),这让文章读来既让人动容,又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