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梁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q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出路》是作家马慧娟新近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以其家乡——大山深处的高干梁为背景,以主人公成长经历为线索,通过叙述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迁,讴歌了西海固人民艰苦创业、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本刊将撷取部分片段予以刊发。本期刊发小说第一部分《高干梁》(题目为编者所加),以飨读者。
  当第一声鸡鸣的时候,高干梁也会跟着醒过来。一群搅和在一起的牛、驴、羊在人的呵斥和鞭子驱赶下,吵闹着、拥挤着穿过村子,带起一溜土尘奔涌,很快就淹没在阳山洼的灌木丛里。只听见牛铃铛叮叮当当地在阳山洼响起,整个山都活泛起来。要是在雨天,牛羊经过庄子里就会踩得稀泥乱溅,它们顺便也会把屎尿混合在稀泥里。太阳一晒,高干梁所有的气息里都混合着牛羊粪的味道。久了,人不嫌弃牛羊,牛羊也不嫌弃人,他们在各自的生活里,活成了对方的一部分。
  牛羊觅食去了,人也要为自己的嘴忙活。女人们揉着眼睛起床,挑着水桶去了水泉沟挑水。男人们要么去地里,要么去山上。睁开眼睛找不见父母的孩子也不惊慌,趴在窗台上用手把纸糊的窗户捅个洞,拿一只眼睛瞄着洞洞里被放大的世界。南湾的灌木丛里的野鸡脆生生地鸣叫着,高干梁人一天的生活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对我而言,高干梁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但每一天似乎又都是一样的。看见的山是相同的,山上长着的草木是相同的,看见的人是相同的,穿衣打扮、面貌气色是相同的。相同的地方还有吃食:早晨是馒头,下午是面条,洋芋是一年到头都在吃的主菜,炒着吃、煮着吃、蒸着吃、烧着吃,切成条条吃、剁成块块吃、熘成丝丝吃。大部分时间里,洋芋的各种做法弥补了我们味觉上的单一。如果馋了,就把洋芋换一种做法,馋味就跟着洋芋去了胃里。天长日久,洋芋的各种味道融进血液,深入骨髓,此生都不能剥离。
  在用手指捅开的窗户纸洞洞里看着高干梁的时候,我无数次地想,外爷如果不来宁夏会怎么样?父亲如果不来高干梁会怎么样?母亲如果不嫁给父亲会怎么样?我是不是就不用出生在高干梁?至少我不会是高干梁人吧。那我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五岁的我时常是愤愤不平的,既抱怨我的外爷,也抱怨我的父母,更抱怨着高干梁。高干梁春天的桃花、夏天的清凉、秋天的野果和冬天的雪景并不能取悦我,我为不能去看外面的风景而郁郁寡欢。
  我们要想去高干梁以外的地方,就得翻过大咀山,再蹚过一条河顺着河道就到了华兴村。华兴村是个大村庄,分为五个小队,华兴一队、二队、三队、四队。按道理,高干梁就是华兴五队,但没有人这样称呼,直接就成了高干梁。而且,华兴村其他队有电,有电就有了电磨坊,还有电视。
  外爷家就有电视,外爷家的电视并不会轻易地打开,我们也不能时不时地去外爷家。偶尔碰上电视开着的时候,那些和我们生活完全不同的画面总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目瞪口呆的东西不仅仅是电视,外爷家的沙发、一张木床、一把躺椅、一株结着酸葡萄的葡萄树,枕巾被套、鼓风机、冬天架的炉子、烧水的铝壶……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家没有的,也是高干梁任何一家都没有的。
  我在心里翻江倒海思虑,但我不说。我沉默地对待这些差距,心里对母亲的“抱怨”更多了。为什么我的其他姨姨们都嫁的是有铁饭碗的人,她就嫁给了父亲!如果母亲不嫁给父亲,是不是我就不用出生在高干梁?如果我不出生在高干梁,我是不是也会有表哥表姐那样得体的花衣服。
  我“抱怨”我的母亲并不代表我对我的父亲有什么意见,相反,我觉得我的父亲是最疼我的那个人。我对他的一生都充满着敬仰,我的很多处事原则都来自他的言传身教。
  父亲一直以为,只要勤劳,日子一定能过好。每天清晨,父亲习惯性地站在院子里先咳嗽几声,然后开始喊我的大哥、二哥、三哥起来干活。在我们家,每个人都不能闲着,闲着就要饿肚子。父亲像个耙子,把所有能过日子的东西都扒拉回来。母亲就是匣子,把父亲扒拉回来的东西都归置在一起,哪个时期该动用哪一部分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不然,下一个时期的日子就会不好过。窘迫的生活把人逼成了预算专家和规划专家。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一个8口之家,在高干梁只有20亩地是远远不够的。种十亩麦子,种几亩洋芋,种点胡麻就再也没地了。但我们的生活中还需要莜麦、燕麦、洋麦,需要大豌豆、小豌豆和荞麦。地不够种就吃不饱肚子。吃不饱肚子这件事情在父亲那里是不允许发生的。
  靠山吃山,不仅仅是指吃山上的山货,还指可以在山上开荒。反正高干梁周围没别的,就山多。父亲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不吃闲饭。所以只要一有空闲,父亲就带着三个哥哥去开荒,找个稍微平一点的地方,砍掉灌木,挖掉树根,一把火一烧,一亩地就出来了。再花点力气,种点秋田,熟一下地,第三年就能种想种的庄稼。几年下来,家里的地多了,吃饱肚子还是没有问题的。
  煤油灯顶端的黑烟扭着身子摇曳着去了屋顶,反倒是那一簇火苗在黑夜里躲躲闪闪,在方圆一米的范围内照顾着每一个人的情绪。父亲在灯下说着“古今”(故事),我们瞪大眼睛看着父亲一张一合的嘴唇,一段段过往、一个个传奇从唇间呈现了出来,我们竖起耳朵听着,唯恐错过“古今”里的任何精彩故事。
  母亲是怎么嫁给父亲的始终是个谜,特别是我的母亲还是个识文断字的女子。五岁的我一脑袋瓜的疑惑,但这也不影响我在高干梁撒欢。趁母亲不注意,我就疯跑出去和我的小联手(伙伴)们玩。鞋子破了,衣服扯了,我还学会了骂人。忙碌的生活让母亲无暇顾及我,但并不代表她不管教我。又一次疯跑之后,我故意不回应喊我吃饭的母亲,并且还洋洋自得地给联手们炫耀。母亲来了,一脸平静,平静得让我觉得母亲接受了我的调皮捣蛋。但眼前的世界瞬间颠倒过来,我的头皮几乎擦着地面。我就在我的小联手们面前被母亲倒着提回了家。
  母亲不讲道理,直接用鞋底子招呼。我的屁股像被火烧了一样,又像在冬天滑雪时冻了一样,冰火两重天。直到母亲打得消了气,还是不给我讲道理,直接問,记住了没?我含着眼泪,吸着鼻子说记住了。是的,30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高干梁在我眼里颠倒起来的瞬间,仍然记得那顿打。
  我再也不跟着我的联手们疯玩了。母亲又一次去外爷家走亲戚的时候,给我带来了两个本子和两只铅笔,我被告知,要学写字了。母亲的字笔画很规整,如同她的做人一样,方方正正,棱角分明。母亲说,这是她拿两个鸡蛋换来的。那时在高干梁,鸡蛋是软货币,可以拿到华兴村的小卖部里换取任何日用品。我猜小卖部的老板看着母亲拿鸡蛋换本子铅笔时必然是诧异的,在高干梁,写字给谁看?
  没有人看,我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里写着母亲布置的作业,从123到声母韵母,从人口手到加减计算。我的另一种好奇心被激发出来,我开始悄悄对比,拼音拼出来的字和我方言里的字有什么不一样。
  那时候的报纸是稀缺物品,但我们家有端铁饭碗的亲戚。大哥要结婚的时候,为了让房子里面洋气一点,就拿报纸把墙整个糊了。我趴在墙上,找我认识的字,蒙我能关联到一起的词。横着竖着的报纸上密密麻麻的字像编织起来的网,我像一只粘连在网上的鱼,无力挣脱也不想挣脱。这张网把我指引到了另外一个地方,那里充满着光明和希望。G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责任编辑:谢 斌
其他文献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自治区公安厅出入境管理总队党支部书记、总队长俞馨吾:  9月8日,我有幸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见证了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奖章的庄严时刻,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倍受感动!回顾抗疫工作开展以来的点点滴滴,心情难以平复,我们付出了努力和
期刊
争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军  6月8日,是弘德村村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视察,第一站就到了我们村。总书记考察扶贫车间、察看村容村貌,在村民刘克瑞家中看牛棚、水窖和厨房,问产业、问收入、问困难,悉心了解群众生活。总书记对弘德村的关怀、期望和嘱托,让我们备受感动和鼓舞。  总书记强调:“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
期刊
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滋养出宁夏的沃野厚土;温暖和煦的阳光,普照着塞上江南的一草一木。宁夏地处北纬38度上下,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日照3000小时以上,年均气温8.5℃,日照充足、气候干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宁夏形成了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和奶产业发展优势,被业界誉为“黄金奶源地”。  “把奶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期刊
从风沙肆虐、一度沙漠逼近城区仅剩4到5公里,到如今人进沙退、“点沙成金”——回望中卫市的治沙之路,正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中卫市不断探索防沙治沙用沙新模式,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走出了一条绿富同兴,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双赢的道路。  缚住黄龙  从中卫市区一路向西驶向西风口,透过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白杨树,放眼望去,满眼绿色,花棒、柠条等沙生植物随风摆动,让人很難相信这里就是中卫
期刊
9月22日,宁夏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开幕式活动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举行。与此同时,宁夏多地同步启动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喜庆丰收氛围。本届活动以“庆丰收、迎小康——塞上江南美、特色农业优”为主题,旨在引导带动城乡共庆丰收、共享喜悦、传递幸福。活动总体安排为“5+N”:“5”是自治区层面的5个主会场,“N”是自治区相关厅局和各市县(区)举办的分会场。  在银川市,按照“一个主会场、多个分会
期刊
60年前,为响应国家号召,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涌向宁夏石嘴山市,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用汗水、鲜血和勤奋、自强,书写着青春的追求和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的炽热情怀。宁夏的第一锹煤、第一度电、第一炉钢铁、第一吨水泥都出自这些拓荒者之手,他们的感人事迹及创业精神随着逝去的60年时光而永久光荣地载入宁夏工业发展史册和石嘴山市建设发展史。新时代石嘴山人秉持“五湖四海 自强不息”的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
期刊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部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期刊
是金子总会发光。共产党员如同种子,走到哪里,就要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宁夏瑞衡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徐敬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恪尽职守 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徐敬旗1990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分配到宁夏财政厅工作。他不甘平庸,主动要求到财政厅下属的宁夏会计师事务所“自找饭吃”。他从审计员做起,没几年便成长为项目负责人,又成为部门主任。他坚持自学专业知识,先后取得了中国注
期刊
抗美援朝时期,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热情地优待照顾志愿军家属,妥善安置伤残军人,踊跃支援前线。拥军优抚的成功开展,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志愿军将士的斗志,调动了他们奋勇杀敌的爱国热情。同时,稳定了后方军人的家属,宣传动员后方各阶层人民支援抗战,作出积极贡献。  1951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三大爱国号召”后,拥军优抚就作为当时一项中心工作全面展开。  拥军工作  中国人民第一、二、
期刊
山水相连石嘴山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宁夏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不懈奋进,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加快建设创新型山水园林工业城市,为努力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