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环节中的重点。本文在能力本位教育的视角下,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实践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体系架构和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育;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培养模式
一、引言
我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毕业生不但要有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从工程一线做起。但是,目前高校工程管理本科教育与工程实际和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层次、教育结构体系和人才类型等与企业的需求相差很远。本文以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其体系框架、教学模式和保证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为我国工程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完善本科生的培养模式,适应当前建筑企业与社会的需求。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已经开展。按照建设部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工程管理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大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都设置了相关的实践课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缺乏创新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培养主要表现为对本科生在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上的硬性约束和要求,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是在既定的时间、地点,采用固有的一套操作步骤进行程序化的工程实验。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条件,不利于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容易对科学研究的目的、方法产生误解。违背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初衷,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都附属于理论课程,导致实验课成为理论课程的验证工具,缺乏一定的探索性和研究性。由于理论课程的开设相对分散,也由此产生实验课的关联性和综合性较差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实验课不能真正发挥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作用。
3.管理类和综合类实验教学相对落后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分为技术类、管理类和综合类三个层次,其中技术类实验教学可依托相关学科的实验室进行,但是工程技术、招标投标模拟和工程项目管理模拟等管理类和综合类的实验教学开展得并不理想。
三、CBE视角下的教学实践体系设计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产生于二战后的美国和加拿大,其核心思想是教育目标从岗位需要出发,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对能力的确定、学习、掌握和运用。CBE理论与传统的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强调对学生实际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职业或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意识作为从业能力的基础,以能力表现为教学目标及教学进程的基准,注重学的内涵,并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受时间和环境限制来组织课程与实施教学。”
1.设计思路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CBE模式的优势体现在目标具体和针对性强上,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能力。这种新型教育理念强调了核心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因此,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CBE模式具有突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CBE模式要求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工程实践流程为基础,通过教学活动的结果与评价进行信息反馈,从而循环地改进与优化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2.体系架构
CBE模式下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活动的体系架构在纵向上分为三个逐步深入的模块:单项能力实践训练、能力合成实践训练和综合能力实践训练。单项能力实践训练模块包含测量、房建等技术类实验教学、初步认知实习以及相应的技术类课程设计;能力合成实践训练模块包括在技术类实验教学基础上的管理类实验以及与企业合作的生产实习;综合能力实践训练模块由综合类实验教学、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组成;在水平分布上,该体系架构分为实验类模块、实习类模块和设计类模块,将“实验—实践—实习”三个层层递进的实践过程与贯穿全训练过程的课外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学生实际工程能力的培养。该体系架构通过纵横两个方向的紧密结合形成网状结构,使实践活动逐层深入,实践环节环环相扣,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知从感性到理性,技能训练从单项到综合,人才培养过程从基础知识教授到能力创新训练,逐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螺旋式提升。(如图1所示)
3.培养模式设计
(1)实践教学环节整合。在能力本位理论指导下,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基本特点和培养目标,其实践能力的培养环节可以设定为课程实验类、课外实践类、实习实训类和设计训练类四种。四个培养环节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工程应用为目标开展。其中课程实验类教学环节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具体包括实验室实验训练、案例情景模拟训练以及其他实验项目;课外实践类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践、专题讲座、专题调研、实习兼职和其他实践项目等;实习实训环节包括工程项目实习、实习基地实习和其他实习项目;设计训练环节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其他设计等。
(2)基于实践教学结构的学生能力训练。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结构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实践教学结构的优化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从层次上进行划分和改进。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与课程特点决定了其实践教学结构的优化需要以时间序列的推进为核心,即根据各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任务进行分析与设置。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使培养目标结合各实践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特点,将实践教学结构从整体上形成单项专业技能到综合技术与管理技能的掌握,最后再到创新技能的升华。
①基础训练层次:认知与基本技能。基础层次的训练针对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各种认知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各种参观和演示活动增加了学生对工程项目的基本认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积累扎实的基本知识,如工程测量、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物理和力学等知识。通过上述内容的训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专业训练层次:专业技能与能力。专业层次的训练主要在大三阶段开展,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方式是实现专业技能与能力训练的主要手段,通过该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达到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把握。专业层次的训练以工程项目专业知识为基础,通过专业实验室的设备或者采用企业实习的方式,进行专业课程实验训练或企业实际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综合训练层次:综合能力与创新。综合层次的训练在大四阶段开展,该层次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前三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训练内容包括实验室综合训练、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和依据的毕业设计,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最后检验。
四、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社会和工程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培养架构、培养模式设计和保障设施的建设角度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与完善的理论分析,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立新,蒋圆圆,黄大文.基于3P层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工程管理学报,2010(S1):87-89.
[2]刘茉,张斌,王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27-130.
[3]李炯华,丛丽,宋洪波.基于CBE模式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235-243.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201532899);广州市第六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646546);广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Y2016018)。
作者简介:崔雪竹(1982— ),女,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建设管理、工程项目管理。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育;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培养模式
一、引言
我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毕业生不但要有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从工程一线做起。但是,目前高校工程管理本科教育与工程实际和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层次、教育结构体系和人才类型等与企业的需求相差很远。本文以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其体系框架、教学模式和保证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为我国工程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完善本科生的培养模式,适应当前建筑企业与社会的需求。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已经开展。按照建设部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工程管理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大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都设置了相关的实践课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缺乏创新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培养主要表现为对本科生在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上的硬性约束和要求,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是在既定的时间、地点,采用固有的一套操作步骤进行程序化的工程实验。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条件,不利于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容易对科学研究的目的、方法产生误解。违背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初衷,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都附属于理论课程,导致实验课成为理论课程的验证工具,缺乏一定的探索性和研究性。由于理论课程的开设相对分散,也由此产生实验课的关联性和综合性较差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实验课不能真正发挥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作用。
3.管理类和综合类实验教学相对落后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分为技术类、管理类和综合类三个层次,其中技术类实验教学可依托相关学科的实验室进行,但是工程技术、招标投标模拟和工程项目管理模拟等管理类和综合类的实验教学开展得并不理想。
三、CBE视角下的教学实践体系设计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产生于二战后的美国和加拿大,其核心思想是教育目标从岗位需要出发,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对能力的确定、学习、掌握和运用。CBE理论与传统的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强调对学生实际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职业或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意识作为从业能力的基础,以能力表现为教学目标及教学进程的基准,注重学的内涵,并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受时间和环境限制来组织课程与实施教学。”
1.设计思路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CBE模式的优势体现在目标具体和针对性强上,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能力。这种新型教育理念强调了核心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因此,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CBE模式具有突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CBE模式要求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工程实践流程为基础,通过教学活动的结果与评价进行信息反馈,从而循环地改进与优化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2.体系架构
CBE模式下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活动的体系架构在纵向上分为三个逐步深入的模块:单项能力实践训练、能力合成实践训练和综合能力实践训练。单项能力实践训练模块包含测量、房建等技术类实验教学、初步认知实习以及相应的技术类课程设计;能力合成实践训练模块包括在技术类实验教学基础上的管理类实验以及与企业合作的生产实习;综合能力实践训练模块由综合类实验教学、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组成;在水平分布上,该体系架构分为实验类模块、实习类模块和设计类模块,将“实验—实践—实习”三个层层递进的实践过程与贯穿全训练过程的课外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学生实际工程能力的培养。该体系架构通过纵横两个方向的紧密结合形成网状结构,使实践活动逐层深入,实践环节环环相扣,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知从感性到理性,技能训练从单项到综合,人才培养过程从基础知识教授到能力创新训练,逐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螺旋式提升。(如图1所示)
3.培养模式设计
(1)实践教学环节整合。在能力本位理论指导下,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基本特点和培养目标,其实践能力的培养环节可以设定为课程实验类、课外实践类、实习实训类和设计训练类四种。四个培养环节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工程应用为目标开展。其中课程实验类教学环节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具体包括实验室实验训练、案例情景模拟训练以及其他实验项目;课外实践类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践、专题讲座、专题调研、实习兼职和其他实践项目等;实习实训环节包括工程项目实习、实习基地实习和其他实习项目;设计训练环节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其他设计等。
(2)基于实践教学结构的学生能力训练。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结构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实践教学结构的优化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从层次上进行划分和改进。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与课程特点决定了其实践教学结构的优化需要以时间序列的推进为核心,即根据各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任务进行分析与设置。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使培养目标结合各实践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特点,将实践教学结构从整体上形成单项专业技能到综合技术与管理技能的掌握,最后再到创新技能的升华。
①基础训练层次:认知与基本技能。基础层次的训练针对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各种认知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各种参观和演示活动增加了学生对工程项目的基本认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积累扎实的基本知识,如工程测量、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物理和力学等知识。通过上述内容的训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专业训练层次:专业技能与能力。专业层次的训练主要在大三阶段开展,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方式是实现专业技能与能力训练的主要手段,通过该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达到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把握。专业层次的训练以工程项目专业知识为基础,通过专业实验室的设备或者采用企业实习的方式,进行专业课程实验训练或企业实际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综合训练层次:综合能力与创新。综合层次的训练在大四阶段开展,该层次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前三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训练内容包括实验室综合训练、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和依据的毕业设计,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最后检验。
四、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社会和工程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培养架构、培养模式设计和保障设施的建设角度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与完善的理论分析,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立新,蒋圆圆,黄大文.基于3P层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工程管理学报,2010(S1):87-89.
[2]刘茉,张斌,王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27-130.
[3]李炯华,丛丽,宋洪波.基于CBE模式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235-243.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201532899);广州市第六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646546);广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Y2016018)。
作者简介:崔雪竹(1982— ),女,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建设管理、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