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平时身体健康的老人,去参加了一次讲座,一位所谓的专家给他做了一番检查后,说他体质太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购买他们推荐的一种保健品。他回家后,就自觉头晕乏力,全身不适,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感到全身都有病。所以,整天吵闹向老伴要钱去买保健品,老伴被闹得没法了,只好让他去买了一套。吃了几天后,他就说好了一些。
两周后,儿子回家听说了此事,一怕老爸真的有问题,二怕老爸受骗,就陪他去离家较近的医院做了一次详细体检,结果一切正常。老爸还是疑惑,儿子没法,只好又带他去了一家他老爸信任的三甲医院,结果还是没有问题。等老爸看完结果后,就像换了一个人,再也不感觉哪里不舒服了,把原先买的保健品也扔到了一边。人们可能会感到很奇怪,其实老人开始感到身体有问题,是心理作用在作怪,是被所谓专家忽悠后,“心理暗示”在起作用。
何谓心理暗示?《心理大辞典》说“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他人用言语、手势、表情或示意的举动,使人不自觉地、不加考虑、不加批判地接受某种意见、信念或做某件事。如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催眠,就是暗示在起作用。可见,心理暗示在本质上是自己的情感和观念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别人的影响。
研究表明,人在處理事物时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并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状况之后做出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我们称之为“主见”。一个心理上“自我”健康的人,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这个人“有主见”。但是世界上并没有万能和十分完美的“自我”,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有“主见的”,这样就给外来影响留下了空间,给他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但暗示能否成功还需要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受暗示者在人格上必须存在“自卑”感,觉得暗示者比自己高明,应该向其请教,必须接受他的判断。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心理暗示。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最容易接受他人的暗示呢?
文化水平低,幼稚,心智不成熟,依赖性强,毫无生活、社会经验的人;一个人意志薄弱、毫无自信心的时候;沉浸于个体或信仰崇拜,放松了对客观事物评判的标准,对他人处于完全信任的前提下;患了严重疾病或遭受精神打击的人;在特别紧急的时候,没有思考余地的情况下。
暗示作用在本质上就是用他人的智慧代替了自己的思维和判断,但是自卑、自贬,以及对暗示者的崇拜和能力的夸大,又很少被受暗示者意识到,所以心理暗示又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起作用。总之,易接受暗示的人所以对于暗示过分敏感,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弱点和缺陷,是幼稚和人格还不成熟的表现。
接受心理暗示既可能是消极负面的影响,也可能是有积极意义的。消极的方面,主要是容易被他人操纵、控制、忽悠,在精神、经济方面受到损害,甚至成为异端邪说的受害者。老年人特别是患有严重或多种疾病的高龄老人,往往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莫名的孤独感和从众心理,认为“花钱买健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最容易使他们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而被忽悠。积极的方面,如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就都是正能量的。如一名运动员,他的成绩已达到世界纪录,但在参赛前就是信心不足,这时候他的教练鼓励他:“你能行,你一定能打破纪录!”这种鼓励性的暗示,就可能激发出运动员的全部潜能,打破纪录,创造出最佳成绩。表面上看,这种积极暗示似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对暗示者的作用只是“画龙点睛”而已,因为对没有实力的运动员,暗示再充分再完美,也不会创造奇迹。
(孙清廉/文,摘自《生活与健康》)
两周后,儿子回家听说了此事,一怕老爸真的有问题,二怕老爸受骗,就陪他去离家较近的医院做了一次详细体检,结果一切正常。老爸还是疑惑,儿子没法,只好又带他去了一家他老爸信任的三甲医院,结果还是没有问题。等老爸看完结果后,就像换了一个人,再也不感觉哪里不舒服了,把原先买的保健品也扔到了一边。人们可能会感到很奇怪,其实老人开始感到身体有问题,是心理作用在作怪,是被所谓专家忽悠后,“心理暗示”在起作用。
何谓心理暗示?《心理大辞典》说“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他人用言语、手势、表情或示意的举动,使人不自觉地、不加考虑、不加批判地接受某种意见、信念或做某件事。如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催眠,就是暗示在起作用。可见,心理暗示在本质上是自己的情感和观念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别人的影响。
研究表明,人在處理事物时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并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状况之后做出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我们称之为“主见”。一个心理上“自我”健康的人,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这个人“有主见”。但是世界上并没有万能和十分完美的“自我”,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有“主见的”,这样就给外来影响留下了空间,给他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但暗示能否成功还需要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受暗示者在人格上必须存在“自卑”感,觉得暗示者比自己高明,应该向其请教,必须接受他的判断。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心理暗示。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最容易接受他人的暗示呢?
文化水平低,幼稚,心智不成熟,依赖性强,毫无生活、社会经验的人;一个人意志薄弱、毫无自信心的时候;沉浸于个体或信仰崇拜,放松了对客观事物评判的标准,对他人处于完全信任的前提下;患了严重疾病或遭受精神打击的人;在特别紧急的时候,没有思考余地的情况下。
暗示作用在本质上就是用他人的智慧代替了自己的思维和判断,但是自卑、自贬,以及对暗示者的崇拜和能力的夸大,又很少被受暗示者意识到,所以心理暗示又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起作用。总之,易接受暗示的人所以对于暗示过分敏感,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弱点和缺陷,是幼稚和人格还不成熟的表现。
接受心理暗示既可能是消极负面的影响,也可能是有积极意义的。消极的方面,主要是容易被他人操纵、控制、忽悠,在精神、经济方面受到损害,甚至成为异端邪说的受害者。老年人特别是患有严重或多种疾病的高龄老人,往往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莫名的孤独感和从众心理,认为“花钱买健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最容易使他们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而被忽悠。积极的方面,如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就都是正能量的。如一名运动员,他的成绩已达到世界纪录,但在参赛前就是信心不足,这时候他的教练鼓励他:“你能行,你一定能打破纪录!”这种鼓励性的暗示,就可能激发出运动员的全部潜能,打破纪录,创造出最佳成绩。表面上看,这种积极暗示似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对暗示者的作用只是“画龙点睛”而已,因为对没有实力的运动员,暗示再充分再完美,也不会创造奇迹。
(孙清廉/文,摘自《生活与健康》)